戌时的北京城华灯初上,冬夜的寒气被各色酒楼食肆中飘出的热气与香气驱散了几分。会同馆西厢院内,乌兰尼敦不容分说地拉着薛铭的胳膊就往院外走,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三千营百户此刻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薛百户,您今日仗义出手,这份情我们姐弟铭记于心。若连一顿便饭都不肯赏光,便是瞧不起我们关外来的朋友了。”乌兰尼敦一双褐色眸子在灯笼光下闪着真挚而热情的光芒,她今日换了身石榴红缠枝莲纹锦缎出风毛长袄,领口镶着一圈油光水滑的银鼠皮,衬得她蜜色肌肤愈发健康明艳。
觉昌安也在一旁帮腔,少年人清朗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恳切:“薛大哥,您就别推辞了!我们还叫了张大哥和徐千户,大家正好一起聚聚,说说今日那帮蒙古鞑子的怂样,多痛快!”
薛铭被这姐弟二人一左一右夹着,看着乌兰尼敦明媚的笑脸和觉昌安期待的眼神,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得苦笑着拱手:“既如此…末将便叨扰了。只是万万当不起二位如此盛情…”
正说着,院门处传来爽朗的笑声。只见张绥之披着一件青灰色哆罗呢鹤氅,与一身朱色箭袖劲装、外罩玄色貂裘的徐舒月并肩走来。徐舒月还未进门就笑道:“大老远就听见你们拉扯!薛木头,难得乌兰姑娘和觉昌安兄弟如此热情,你就别绷着你那百户的架子了!”
张绥之则微笑着对乌兰薛铭点头示意,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身后——
一道窈窕身影正轻巧地迈过院门槛。朱秀宁今夜显然精心打扮过,却又不失低调。她身穿一件玉白色苏绣梅花暗纹的软缎交领长袄,外罩一件极为轻薄的杏子黄缂丝百蝶穿花图案的云锦披风,披风的风帽边缘缀着一圈极纤细的银狐毛,衬得她一张小脸莹白如玉,呵气成霜。乌黑浓密的青丝绾了个精致的凌云髻,只斜簪一支通透的碧玉梅花簪并几点珍珠小钗,耳垂上坠着米粒大小的东珠耳珰,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流光溢彩。她并未施多少脂粉,唯唇上点了一抹淡淡的胭脂,在这冬夜里显得格外娇艳。为避免张扬,她面上仍覆着一层极薄的浅金色面纱,但那双露出的剪水双瞳,眼波流转间自有无限风华。
乌兰尼敦和觉昌安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黄莺儿”姑娘,顿时惊喜地迎上前去。乌兰尼敦亲热地拉住朱秀宁的手:“黄姑娘!你也来了!太好了!自朝鲜一别,时常想起妹妹,没想到能在北京城重逢!”
朱秀宁眼中也漾开真切的笑意,反握住乌兰尼敦的手,声音透过面纱更显柔美:“乌兰姐姐,觉昌安弟弟,别来无恙。今日听闻你们到了京城,我便想着一定要来见见的。”她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了张绥之一眼,眼含几分狡黠笑意,仿佛在说“看,我来了”。
徐舒月凑到张绥之身边,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压低声音挤眉弄眼:“行啊你,胆子肥了?真把殿下给拐出来了?这要是让宫里知道…”
张绥之无奈地低声回道:“我哪敢‘拐’?是她自个儿听说乌兰姑娘他们来了,非要来。我还能拦着不成?”话虽如此,他看着朱秀宁与乌兰尼敦相谈甚欢的侧影,眼底却是一片温软纵容。
朱秀宁似乎感受到他们的嘀咕,转过头来,眼眸微弯:“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这天寒地冻的,别站在院里了。我知道附近新开了家‘云霄阁’,听说菜式精巧,景致也好,楼上雅间能望见大半条街的灯火,不如就去那儿?”
众人自然无异议。一行人出了会同馆,步行片刻,便来到了灯火通明的云霄阁。正如朱秀宁所言,这酒楼新开张不久,三层楼宇雕梁画栋,门前车马络绎不绝,伙计衣着光鲜,迎来送往,热闹非凡。
这云霄阁坐落于北京城正阳门外西侧,紧邻繁华的棋盘街市,距离巍峨的大明门不过一箭之地。乃是一座三层高的朱漆木构楼宇,青瓦飞檐,气势不凡。檐下悬挂着一面黑底金字的巨大匾额,上书“云霄阁”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门前栽种着两株颇有年头的古槐树,虽是冬季,枝干虬劲,也别有一番韵味。
此刻华灯初上,酒楼门前车水马龙,穿戴体面的宾客络绎不绝,伙计们穿着统一的青色棉袍,肩搭白巾,满面笑容地迎来送往,唱喏声、寒暄声、马蹄声、车轮碾过积雪的咯吱声,交织成一派热闹景象。
见张绥之这一行人气度不凡,早有眼尖的伙计快步迎上,满脸堆笑:“几位爷,姑娘,里面请!是用散座还是雅间?”
朱秀宁轻声对张绥之道:“要个清净些的雅间吧。”
张绥之会意,对伙计道:“要三楼的临窗雅间。”
“好嘞!三楼‘揽月轩’雅间一位!贵客六位,楼上请!”伙计高声唱喏,躬身引着众人入内。
一进大堂,暖意夹杂着酒香菜香扑面而来。只见一层大厅极为宽敞,摆了二十余张柏木方桌,此刻已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巨大的缂丝画卷,细看竟是苏州织造局出品的《皇都积胜图》,描绘着北京城的繁华盛景,做工精湛,气派不凡。
沿着雕花木梯登上二楼,环境顿时清幽许多。二楼用精美的紫檀木底座苏绣屏风隔成了数个雅间,分别以“玉壶春”、“醉仙居”、“翰墨轩”等为名。隐约可闻丝竹之声从某些雅间传出,伴有婉转的歌喉或说书人抑扬顿挫的语调。
薛铭显然是第一次来到这等繁华之地,他身着半旧的军服,走在光可鉴人的地板上,看着四周陈设的古玩玉器、墙上名家的字画,以及那些衣着华丽的宾客,显得颇有些不自在,手脚似乎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张绥之察觉到了他的拘谨,以为他是因身份或环境而害羞,便笑着低声道:“薛兄,放松些,今日是朋友小聚,不必拘礼。”
薛铭讪讪地点了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大厅一角的一个小戏台。台上,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正在弹奏,乐声淙淙,如珠落玉盘。
伙计引着众人径直上了三楼。三楼更为安静,只设了东西两间极为宽敞的包厢。他们进入的“揽月轩”位于东侧,推开雕花隔扇门,只见房间宽敞明亮,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地毯,陈设典雅。临街是一排巨大的支摘窗,悬挂着淡雅的竹帘,此时帘卷半开,窗外正阳门大街的璀璨灯火和远处紫禁城方向依稀可见的巍峨殿宇轮廓尽收眼底,景色极佳。墙角的多宝格上摆放着景德镇的青花瓷瓶、宣德铜炉等物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众人刚落座,一位穿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便敲门进来,满脸堆笑地拱手:“贵客光临,小店蓬荜生辉!诸位……”他话说到一半,目光落到薛铭身上,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更盛,带着几分熟稔:“哟!薛爷!您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可是来寻今昭姑娘的?”
张绥之等人闻言,都好奇地看向薛铭。张绥之笑道:“薛百户,看来你是此间常客?还和掌柜的相熟?”
薛铭的脸一下子涨红了,连连摆手,神情窘迫:“张大人说笑了!末将……末将这点微薄俸禄,哪里来得起这等地方。是……是内子她……偶尔会在此处弹奏些曲乐,挣些家用……”他声音越说越低,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尊夫人?”朱秀宁闻言,眼中露出温和的笑意,“薛百户何必不好意思。凭技艺谋生,贴补家用,乃是正经营生,有何不可?尊夫人此刻可在?若方便,何不清来一见?”
薛铭见朱秀宁语气真诚,并无轻视之意,神色稍缓,指了指楼下戏台的方向,低声道:“方才在台上弹琵琶的……便是内子。”他顿了顿,补充道,“她……她名唤今昭。”
张绥之便对那掌柜道:“有劳掌柜,可否请今昭姑娘忙完手头之事后,上来一叙?”
掌柜的连忙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不多时,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女子袅袅娜娜地走了进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
这女子约莫二十出头年纪,身量苗条,体态风流。她穿着一身 月白底子绣着淡紫色缠枝玉兰的 缎面交领长袄,外罩一件 藕荷色 的 比甲,下系一条 湖蓝色 的 百褶罗裙。 衣裙料子普通,但剪裁合体,衬得她 腰肢不盈一握,身段窈窕。 她 乌黑如云的青丝 在脑后松松挽了一个 堕马髻,斜插一支 简单的 银簪,鬓边戴着一小朵 新鲜的 白色玉兰花,除此之外并无多余饰物,却更显得 清丽脱俗。
她的 面容极为秀美,肌肤白皙,近乎透明, 一双 杏眼 大而清澈,眼尾微微上挑,带着几分天然的媚态,但眼神却透着一股 淡淡的疏离与忧郁。 鼻梁挺翘,唇色偏淡,抿成一条柔和的线。 她怀中抱着一把 半旧的紫檀木琵琶, 纤纤玉指 轻轻搭在弦上。
这便是薛铭的妻子,今昭。
今昭进得门来,目光快速扫过在场众人,在朱秀宁和乌兰尼敦身上略微停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垂下眼帘,对着众人盈盈一福,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民女今昭,见过诸位贵人。”礼数周全,不卑不亢。
薛铭连忙起身,有些紧张地介绍:“昭儿,这位是顺天府的张推官张大人,这位是北镇抚司的徐千户,这两位是建州左卫的乌兰姑娘和觉昌安少主子,这位是……黄姑娘。”他介绍到朱秀宁时,含糊了一下。
今昭再次一一见礼,姿态优雅。
然而,细心的张绥之和朱秀宁都注意到,今昭对薛铭的态度,虽然礼貌,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 疏离感。她并未如寻常妻子见到丈夫友人那般站在夫君身侧,而是独自立于一旁,目光也极少与薛铭交流。薛铭似乎想伸手扶她,却被她不着痕迹地避开了。
“薛夫人不必多礼,快请坐。”朱秀宁柔声开口,试图缓和略显微妙的气氛。
今昭却微微摇头,浅笑道:“多谢黄姑娘好意。只是楼下还有客人点的曲子未弹完,民女不便久留。听闻诸位是外子的朋友,特来拜见。既已见过,民女便先行告退,不打扰诸位雅兴了。”她说着,又福了一礼,目光扫过薛铭时,极快地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轻声道:“我……我先回去了。”说罢,竟不再多言,抱着琵琶,转身便翩然离去,留下一个清冷的背影。
薛铭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写满了失落、尴尬与一丝痛楚。
雅间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徐舒月心直口快,忍不住低声嘟囔:“这……薛百户,尊夫人这脾气……”
张绥之赶紧用眼神制止她,笑着打圆场道:“薛夫人想必是艺业繁忙,不便久留。无妨无妨,我们来日方长。薛兄,快坐,尝尝这云霄阁的招牌菜。”他亲自给薛铭斟了一杯酒。
朱秀宁也温言道:“薛百户与尊夫人,想必是有一段佳话吧?若方便,不妨说来听听?我等皆是朋友,或许也能为你分忧一二。”她心思细腻,看出薛铭夫妻间似有芥蒂,想借机开解。
薛铭感激地看了朱秀宁一眼,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泛起苦涩的笑容:“让诸位见笑了。说来……我与内子,是在边关认识的。”他目光望向窗外,陷入回忆:“那时末将在宣府镇戍边,今昭她……她家是世袭的军户,就住在镇城附近。她有两个哥哥,都在军中,可惜……先后都战死了。”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她父母早逝,家中只剩她一人,孤苦无依。我……我见她可怜,又……又心仪她的品貌,便娶了她。后来我调任京城,她也随我来了。她性子好强,不愿只靠我这点俸禄过活,便自己找了这弹曲的营生,贴补家用。她琵琶弹得极好,人也聪慧,很快便有了些名声……我们……我们原本感情是极好的……”他说到这里,语气变得艰难起来,“可不知怎么了,最近这半年,她总是心事重重,对我……也愈发冷淡疏远……我问她,她也不说……唉……”他又重重叹了口气,满脸的困惑与痛苦。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唏嘘。朱秀宁柔声安慰道:“薛百户莫要太过忧心。夫妻之间,难免有磕绊。或许尊夫人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一时难以启齿。你待她一片真心,她总会明白的。”
徐舒月也拍了拍薛铭的肩膀,难得地用温和的语气道:“就是!大丈夫何患无妻……啊不是!我是说,薛木头你人这么好,又重情重义,尊夫人肯定是一时想岔了,过阵子就好了!”
张绥之也举杯道:“薛兄,车到山前必有路。来,喝酒!今日难得相聚,莫要让烦心事扫了兴致。”
在众人的劝慰下,薛铭的心情稍稍好转。这时,伙计也开始陆续上菜。云霄阁的菜肴果然名不虚传,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珍馐美味摆满了桌子:清炖蟹粉狮子头、松鼠鳜鱼、水晶肴肉、鸡丝掐菜、火腿鲜笋汤……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众人暂时抛开了方才的小小插曲,开始享用美食。乌兰尼敦和觉昌安对汉家菜肴赞不绝口,朱秀宁细心地为张绥之布菜,徐舒月则和觉昌安斗酒玩笑,席间气氛渐渐又变得热烈起来。窗外是北京城的万家灯火,窗内是好友相聚的其乐融融,暂且将朝廷的纷争、边境的紧张、以及各人心中的隐秘心事,都隔绝在了这温暖的雅间之外。然而,薛铭夫妻间那若有若无的隔阂,以及今日会同馆门前与蒙古使团的冲突,都如同窗外深沉的夜色,预示着未来的日子,绝不会如眼前这顿晚宴般平静。
“薛百户,您今日仗义出手,这份情我们姐弟铭记于心。若连一顿便饭都不肯赏光,便是瞧不起我们关外来的朋友了。”乌兰尼敦一双褐色眸子在灯笼光下闪着真挚而热情的光芒,她今日换了身石榴红缠枝莲纹锦缎出风毛长袄,领口镶着一圈油光水滑的银鼠皮,衬得她蜜色肌肤愈发健康明艳。
觉昌安也在一旁帮腔,少年人清朗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恳切:“薛大哥,您就别推辞了!我们还叫了张大哥和徐千户,大家正好一起聚聚,说说今日那帮蒙古鞑子的怂样,多痛快!”
薛铭被这姐弟二人一左一右夹着,看着乌兰尼敦明媚的笑脸和觉昌安期待的眼神,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得苦笑着拱手:“既如此…末将便叨扰了。只是万万当不起二位如此盛情…”
正说着,院门处传来爽朗的笑声。只见张绥之披着一件青灰色哆罗呢鹤氅,与一身朱色箭袖劲装、外罩玄色貂裘的徐舒月并肩走来。徐舒月还未进门就笑道:“大老远就听见你们拉扯!薛木头,难得乌兰姑娘和觉昌安兄弟如此热情,你就别绷着你那百户的架子了!”
张绥之则微笑着对乌兰薛铭点头示意,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身后——
一道窈窕身影正轻巧地迈过院门槛。朱秀宁今夜显然精心打扮过,却又不失低调。她身穿一件玉白色苏绣梅花暗纹的软缎交领长袄,外罩一件极为轻薄的杏子黄缂丝百蝶穿花图案的云锦披风,披风的风帽边缘缀着一圈极纤细的银狐毛,衬得她一张小脸莹白如玉,呵气成霜。乌黑浓密的青丝绾了个精致的凌云髻,只斜簪一支通透的碧玉梅花簪并几点珍珠小钗,耳垂上坠着米粒大小的东珠耳珰,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流光溢彩。她并未施多少脂粉,唯唇上点了一抹淡淡的胭脂,在这冬夜里显得格外娇艳。为避免张扬,她面上仍覆着一层极薄的浅金色面纱,但那双露出的剪水双瞳,眼波流转间自有无限风华。
乌兰尼敦和觉昌安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黄莺儿”姑娘,顿时惊喜地迎上前去。乌兰尼敦亲热地拉住朱秀宁的手:“黄姑娘!你也来了!太好了!自朝鲜一别,时常想起妹妹,没想到能在北京城重逢!”
朱秀宁眼中也漾开真切的笑意,反握住乌兰尼敦的手,声音透过面纱更显柔美:“乌兰姐姐,觉昌安弟弟,别来无恙。今日听闻你们到了京城,我便想着一定要来见见的。”她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了张绥之一眼,眼含几分狡黠笑意,仿佛在说“看,我来了”。
徐舒月凑到张绥之身边,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压低声音挤眉弄眼:“行啊你,胆子肥了?真把殿下给拐出来了?这要是让宫里知道…”
张绥之无奈地低声回道:“我哪敢‘拐’?是她自个儿听说乌兰姑娘他们来了,非要来。我还能拦着不成?”话虽如此,他看着朱秀宁与乌兰尼敦相谈甚欢的侧影,眼底却是一片温软纵容。
朱秀宁似乎感受到他们的嘀咕,转过头来,眼眸微弯:“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这天寒地冻的,别站在院里了。我知道附近新开了家‘云霄阁’,听说菜式精巧,景致也好,楼上雅间能望见大半条街的灯火,不如就去那儿?”
众人自然无异议。一行人出了会同馆,步行片刻,便来到了灯火通明的云霄阁。正如朱秀宁所言,这酒楼新开张不久,三层楼宇雕梁画栋,门前车马络绎不绝,伙计衣着光鲜,迎来送往,热闹非凡。
这云霄阁坐落于北京城正阳门外西侧,紧邻繁华的棋盘街市,距离巍峨的大明门不过一箭之地。乃是一座三层高的朱漆木构楼宇,青瓦飞檐,气势不凡。檐下悬挂着一面黑底金字的巨大匾额,上书“云霄阁”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门前栽种着两株颇有年头的古槐树,虽是冬季,枝干虬劲,也别有一番韵味。
此刻华灯初上,酒楼门前车水马龙,穿戴体面的宾客络绎不绝,伙计们穿着统一的青色棉袍,肩搭白巾,满面笑容地迎来送往,唱喏声、寒暄声、马蹄声、车轮碾过积雪的咯吱声,交织成一派热闹景象。
见张绥之这一行人气度不凡,早有眼尖的伙计快步迎上,满脸堆笑:“几位爷,姑娘,里面请!是用散座还是雅间?”
朱秀宁轻声对张绥之道:“要个清净些的雅间吧。”
张绥之会意,对伙计道:“要三楼的临窗雅间。”
“好嘞!三楼‘揽月轩’雅间一位!贵客六位,楼上请!”伙计高声唱喏,躬身引着众人入内。
一进大堂,暖意夹杂着酒香菜香扑面而来。只见一层大厅极为宽敞,摆了二十余张柏木方桌,此刻已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巨大的缂丝画卷,细看竟是苏州织造局出品的《皇都积胜图》,描绘着北京城的繁华盛景,做工精湛,气派不凡。
沿着雕花木梯登上二楼,环境顿时清幽许多。二楼用精美的紫檀木底座苏绣屏风隔成了数个雅间,分别以“玉壶春”、“醉仙居”、“翰墨轩”等为名。隐约可闻丝竹之声从某些雅间传出,伴有婉转的歌喉或说书人抑扬顿挫的语调。
薛铭显然是第一次来到这等繁华之地,他身着半旧的军服,走在光可鉴人的地板上,看着四周陈设的古玩玉器、墙上名家的字画,以及那些衣着华丽的宾客,显得颇有些不自在,手脚似乎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张绥之察觉到了他的拘谨,以为他是因身份或环境而害羞,便笑着低声道:“薛兄,放松些,今日是朋友小聚,不必拘礼。”
薛铭讪讪地点了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大厅一角的一个小戏台。台上,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正在弹奏,乐声淙淙,如珠落玉盘。
伙计引着众人径直上了三楼。三楼更为安静,只设了东西两间极为宽敞的包厢。他们进入的“揽月轩”位于东侧,推开雕花隔扇门,只见房间宽敞明亮,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地毯,陈设典雅。临街是一排巨大的支摘窗,悬挂着淡雅的竹帘,此时帘卷半开,窗外正阳门大街的璀璨灯火和远处紫禁城方向依稀可见的巍峨殿宇轮廓尽收眼底,景色极佳。墙角的多宝格上摆放着景德镇的青花瓷瓶、宣德铜炉等物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众人刚落座,一位穿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便敲门进来,满脸堆笑地拱手:“贵客光临,小店蓬荜生辉!诸位……”他话说到一半,目光落到薛铭身上,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更盛,带着几分熟稔:“哟!薛爷!您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可是来寻今昭姑娘的?”
张绥之等人闻言,都好奇地看向薛铭。张绥之笑道:“薛百户,看来你是此间常客?还和掌柜的相熟?”
薛铭的脸一下子涨红了,连连摆手,神情窘迫:“张大人说笑了!末将……末将这点微薄俸禄,哪里来得起这等地方。是……是内子她……偶尔会在此处弹奏些曲乐,挣些家用……”他声音越说越低,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尊夫人?”朱秀宁闻言,眼中露出温和的笑意,“薛百户何必不好意思。凭技艺谋生,贴补家用,乃是正经营生,有何不可?尊夫人此刻可在?若方便,何不清来一见?”
薛铭见朱秀宁语气真诚,并无轻视之意,神色稍缓,指了指楼下戏台的方向,低声道:“方才在台上弹琵琶的……便是内子。”他顿了顿,补充道,“她……她名唤今昭。”
张绥之便对那掌柜道:“有劳掌柜,可否请今昭姑娘忙完手头之事后,上来一叙?”
掌柜的连忙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不多时,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女子袅袅娜娜地走了进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
这女子约莫二十出头年纪,身量苗条,体态风流。她穿着一身 月白底子绣着淡紫色缠枝玉兰的 缎面交领长袄,外罩一件 藕荷色 的 比甲,下系一条 湖蓝色 的 百褶罗裙。 衣裙料子普通,但剪裁合体,衬得她 腰肢不盈一握,身段窈窕。 她 乌黑如云的青丝 在脑后松松挽了一个 堕马髻,斜插一支 简单的 银簪,鬓边戴着一小朵 新鲜的 白色玉兰花,除此之外并无多余饰物,却更显得 清丽脱俗。
她的 面容极为秀美,肌肤白皙,近乎透明, 一双 杏眼 大而清澈,眼尾微微上挑,带着几分天然的媚态,但眼神却透着一股 淡淡的疏离与忧郁。 鼻梁挺翘,唇色偏淡,抿成一条柔和的线。 她怀中抱着一把 半旧的紫檀木琵琶, 纤纤玉指 轻轻搭在弦上。
这便是薛铭的妻子,今昭。
今昭进得门来,目光快速扫过在场众人,在朱秀宁和乌兰尼敦身上略微停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垂下眼帘,对着众人盈盈一福,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民女今昭,见过诸位贵人。”礼数周全,不卑不亢。
薛铭连忙起身,有些紧张地介绍:“昭儿,这位是顺天府的张推官张大人,这位是北镇抚司的徐千户,这两位是建州左卫的乌兰姑娘和觉昌安少主子,这位是……黄姑娘。”他介绍到朱秀宁时,含糊了一下。
今昭再次一一见礼,姿态优雅。
然而,细心的张绥之和朱秀宁都注意到,今昭对薛铭的态度,虽然礼貌,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 疏离感。她并未如寻常妻子见到丈夫友人那般站在夫君身侧,而是独自立于一旁,目光也极少与薛铭交流。薛铭似乎想伸手扶她,却被她不着痕迹地避开了。
“薛夫人不必多礼,快请坐。”朱秀宁柔声开口,试图缓和略显微妙的气氛。
今昭却微微摇头,浅笑道:“多谢黄姑娘好意。只是楼下还有客人点的曲子未弹完,民女不便久留。听闻诸位是外子的朋友,特来拜见。既已见过,民女便先行告退,不打扰诸位雅兴了。”她说着,又福了一礼,目光扫过薛铭时,极快地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轻声道:“我……我先回去了。”说罢,竟不再多言,抱着琵琶,转身便翩然离去,留下一个清冷的背影。
薛铭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写满了失落、尴尬与一丝痛楚。
雅间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徐舒月心直口快,忍不住低声嘟囔:“这……薛百户,尊夫人这脾气……”
张绥之赶紧用眼神制止她,笑着打圆场道:“薛夫人想必是艺业繁忙,不便久留。无妨无妨,我们来日方长。薛兄,快坐,尝尝这云霄阁的招牌菜。”他亲自给薛铭斟了一杯酒。
朱秀宁也温言道:“薛百户与尊夫人,想必是有一段佳话吧?若方便,不妨说来听听?我等皆是朋友,或许也能为你分忧一二。”她心思细腻,看出薛铭夫妻间似有芥蒂,想借机开解。
薛铭感激地看了朱秀宁一眼,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泛起苦涩的笑容:“让诸位见笑了。说来……我与内子,是在边关认识的。”他目光望向窗外,陷入回忆:“那时末将在宣府镇戍边,今昭她……她家是世袭的军户,就住在镇城附近。她有两个哥哥,都在军中,可惜……先后都战死了。”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她父母早逝,家中只剩她一人,孤苦无依。我……我见她可怜,又……又心仪她的品貌,便娶了她。后来我调任京城,她也随我来了。她性子好强,不愿只靠我这点俸禄过活,便自己找了这弹曲的营生,贴补家用。她琵琶弹得极好,人也聪慧,很快便有了些名声……我们……我们原本感情是极好的……”他说到这里,语气变得艰难起来,“可不知怎么了,最近这半年,她总是心事重重,对我……也愈发冷淡疏远……我问她,她也不说……唉……”他又重重叹了口气,满脸的困惑与痛苦。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唏嘘。朱秀宁柔声安慰道:“薛百户莫要太过忧心。夫妻之间,难免有磕绊。或许尊夫人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一时难以启齿。你待她一片真心,她总会明白的。”
徐舒月也拍了拍薛铭的肩膀,难得地用温和的语气道:“就是!大丈夫何患无妻……啊不是!我是说,薛木头你人这么好,又重情重义,尊夫人肯定是一时想岔了,过阵子就好了!”
张绥之也举杯道:“薛兄,车到山前必有路。来,喝酒!今日难得相聚,莫要让烦心事扫了兴致。”
在众人的劝慰下,薛铭的心情稍稍好转。这时,伙计也开始陆续上菜。云霄阁的菜肴果然名不虚传,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珍馐美味摆满了桌子:清炖蟹粉狮子头、松鼠鳜鱼、水晶肴肉、鸡丝掐菜、火腿鲜笋汤……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众人暂时抛开了方才的小小插曲,开始享用美食。乌兰尼敦和觉昌安对汉家菜肴赞不绝口,朱秀宁细心地为张绥之布菜,徐舒月则和觉昌安斗酒玩笑,席间气氛渐渐又变得热烈起来。窗外是北京城的万家灯火,窗内是好友相聚的其乐融融,暂且将朝廷的纷争、边境的紧张、以及各人心中的隐秘心事,都隔绝在了这温暖的雅间之外。然而,薛铭夫妻间那若有若无的隔阂,以及今日会同馆门前与蒙古使团的冲突,都如同窗外深沉的夜色,预示着未来的日子,绝不会如眼前这顿晚宴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