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比昨日淡了些,像被风揉碎的棉絮,零星飘在巷口。陈阳走到老槐树下时,傅星刚把自行车停稳,车把上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小包,边角磨出了柔软的毛边,是傅星常用的那个。
“早。”傅星转过身,袖口依旧挽在小臂,红绳随着动作轻晃,眼里带着刚从晨雾里浸过的清亮。他伸手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印着《物理竞赛实验详解》几个烫金大字,边角被翻得有些柔软,显然是经常翻阅的样子。“昨晚找出来的,里面有不少科技馆可能会用到的实验原理,你先看着。”
陈阳伸手接过,指尖碰到书脊时,感觉到一丝温热,想来是傅星一直揣在怀里捂着的。他翻开封面,第一页夹着一张泛黄的便签纸,上面是傅星工整的字迹,用蓝色钢笔写着几行字:“重点看第三章光学实验、第五章电磁感应实操,科技馆相关器材标注在页边,有疑问可随时讨论。”字里行间没有多余的话,却把关键信息都列得清清楚楚。
“谢谢,”陈阳把便签纸轻轻压在书里,指尖划过那些清秀的字迹,心里泛起细密的暖意,“正好我之前对光学实验的步骤不太清楚,这下能提前预习了。”
“里面有我做的笔记,”傅星抬手挠了挠额角,耳尖泛起一点不易察觉的红,“有些地方标了易错点,你看着参考就行,要是觉得我的思路不对,咱们再一起改。”
陈阳点点头,把书小心地放进自己的帆布包,紧贴着保温杯的位置,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两人并肩往学校走,自行车铃在巷子里清脆地响着,偶尔有卖早点的摊贩吆喝着,水汽混着油条的香味飘过来,是九零年代清晨最鲜活的模样。
“对了,”傅星忽然开口,目光落在路边的梧桐树上,“昨晚我查了科技馆的开放时间,下周六上午九点开馆,咱们可以早点去,先看光学展区,听说那里的实验器材最多,能亲手操作小孔成像和光的折射实验。”
“好啊,”陈阳应着,转头看了傅星一眼,阳光刚好落在他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要不要喊上赵磊?咱们三个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我昨晚已经跟他说了,”傅星笑了笑,“他说早就想体验那些实验了,还说要带个笔记本,把看到的都记下来。”
两人聊着科技馆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门口。赵磊已经在那里等着,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看到他们俩,连忙挥挥手跑过来:“你们可算来了!我跟你们说,我昨晚查了好多科技馆的资料,里面有个‘特斯拉线圈’的展示,据说能放出闪电,特别震撼!”
“真的?”陈阳眼睛一亮,“我在书里看到过特斯拉线圈的原理,一直想亲眼看看。”
“肯定是真的!”赵磊拍了拍笔记本,“我都记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先去看那个!”
傅星看着两人兴奋的样子,嘴角弯了弯:“别急,咱们先把这周的复习做好,下周末才能安心去玩。”
走进教室时,早自习的铃声刚响。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翻书声此起彼伏。陈阳和傅星坐在相邻的位置,赵磊坐在前面一排,刚坐下就拿出笔记本,开始预习今天要讲的光学知识点。
陈阳把傅星给的书放在桌角,先拿出课本复习。没过多久,赵磊就转过身来,眉头皱得紧紧的:“陈阳,傅星,你们快看这道题,关于光的干涉的,我怎么都搞不懂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傅星放下笔,接过赵磊的课本,指尖点在题目上:“你看这里,首先要明确光程差的概念,还有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条理清晰地讲解着,偶尔会抬头看陈阳一眼,像是在征求他的意见。
陈阳顺着傅星的思路补充:“其实可以结合咱们之前学的波的干涉原理,把光看作一种波,条纹间距和波长、双缝间距、双缝到屏的距离这三个量有关,推导的时候要注意几何关系。”
两人一唱一和,一个侧重原理,一个侧重推导步骤,赵磊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困惑渐渐散去:“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一直没理清几何关系,现在明白了!你们俩真是我的救星!”
傅星把课本还给赵磊,轻声说:“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练练,加深印象。”
“好嘞!”赵磊干劲十足地转过身,拿起笔开始刷题。
陈阳侧头看了傅星一眼,发现他正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轻轻画着什么。“你在写什么?”陈阳压低声音问。
傅星把笔记本往他这边推了推,上面画着双缝干涉的简化示意图,标注着关键的几何关系,还有一行小字:“赵磊空间想象能力弱,示意图更易理解。”
陈阳心里一暖,傅星总是这样,能精准地察觉到别人的薄弱点,还会默默想办法帮忙。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笔,在傅星的示意图旁边补充了一个易错点标注,傅星看到后,抬眼看了他一下,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点了点头。
早自习结束后,物理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讲义:“今天咱们讲光学实验,正好下周末你们要去科技馆,提前把理论知识吃透,到时候操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老师讲课的节奏很快,知识点密集,陈阳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遇到重点内容,他会下意识地看向傅星,发现傅星也在看他,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部分是重点,要记牢。
讲到光的折射实验时,老师拿出了实验器材,在讲台上演示:“大家看,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个规律在科技馆的光学展区有互动装置,你们到时候可以亲手调整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傅星听得很专注,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偶尔会抬头看一眼讲台上的器材,眼神里带着好奇。陈阳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昨晚在家看傅星给的书,里面很多实验步骤都有傅星手写的补充,甚至标注了“实操时注意光源角度”“避免强光直射眼睛”这样的细节,可见傅星对这些实验有多上心。
中午放学,三人一起去食堂吃饭。食堂里人很多,弥漫着饭菜的香味,他们排队打了饭,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陈阳打了一份番茄炒蛋和米饭,傅星打的是青菜豆腐和馒头,赵磊则是一份红烧肉和面条。
“傅星,你怎么总吃这么清淡?”赵磊一边扒拉着红烧肉,一边问,“偶尔也吃点肉啊,补充营养。”
傅星笑了笑:“最近有点上火,清淡点舒服。”他夹起一块豆腐,慢慢吃着,眼神不经意间扫过陈阳的碗,看到陈阳把番茄炒蛋里的鸡蛋都挑了出来,心里了然——陈阳不
“早。”傅星转过身,袖口依旧挽在小臂,红绳随着动作轻晃,眼里带着刚从晨雾里浸过的清亮。他伸手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印着《物理竞赛实验详解》几个烫金大字,边角被翻得有些柔软,显然是经常翻阅的样子。“昨晚找出来的,里面有不少科技馆可能会用到的实验原理,你先看着。”
陈阳伸手接过,指尖碰到书脊时,感觉到一丝温热,想来是傅星一直揣在怀里捂着的。他翻开封面,第一页夹着一张泛黄的便签纸,上面是傅星工整的字迹,用蓝色钢笔写着几行字:“重点看第三章光学实验、第五章电磁感应实操,科技馆相关器材标注在页边,有疑问可随时讨论。”字里行间没有多余的话,却把关键信息都列得清清楚楚。
“谢谢,”陈阳把便签纸轻轻压在书里,指尖划过那些清秀的字迹,心里泛起细密的暖意,“正好我之前对光学实验的步骤不太清楚,这下能提前预习了。”
“里面有我做的笔记,”傅星抬手挠了挠额角,耳尖泛起一点不易察觉的红,“有些地方标了易错点,你看着参考就行,要是觉得我的思路不对,咱们再一起改。”
陈阳点点头,把书小心地放进自己的帆布包,紧贴着保温杯的位置,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两人并肩往学校走,自行车铃在巷子里清脆地响着,偶尔有卖早点的摊贩吆喝着,水汽混着油条的香味飘过来,是九零年代清晨最鲜活的模样。
“对了,”傅星忽然开口,目光落在路边的梧桐树上,“昨晚我查了科技馆的开放时间,下周六上午九点开馆,咱们可以早点去,先看光学展区,听说那里的实验器材最多,能亲手操作小孔成像和光的折射实验。”
“好啊,”陈阳应着,转头看了傅星一眼,阳光刚好落在他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要不要喊上赵磊?咱们三个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我昨晚已经跟他说了,”傅星笑了笑,“他说早就想体验那些实验了,还说要带个笔记本,把看到的都记下来。”
两人聊着科技馆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门口。赵磊已经在那里等着,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看到他们俩,连忙挥挥手跑过来:“你们可算来了!我跟你们说,我昨晚查了好多科技馆的资料,里面有个‘特斯拉线圈’的展示,据说能放出闪电,特别震撼!”
“真的?”陈阳眼睛一亮,“我在书里看到过特斯拉线圈的原理,一直想亲眼看看。”
“肯定是真的!”赵磊拍了拍笔记本,“我都记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先去看那个!”
傅星看着两人兴奋的样子,嘴角弯了弯:“别急,咱们先把这周的复习做好,下周末才能安心去玩。”
走进教室时,早自习的铃声刚响。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翻书声此起彼伏。陈阳和傅星坐在相邻的位置,赵磊坐在前面一排,刚坐下就拿出笔记本,开始预习今天要讲的光学知识点。
陈阳把傅星给的书放在桌角,先拿出课本复习。没过多久,赵磊就转过身来,眉头皱得紧紧的:“陈阳,傅星,你们快看这道题,关于光的干涉的,我怎么都搞不懂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傅星放下笔,接过赵磊的课本,指尖点在题目上:“你看这里,首先要明确光程差的概念,还有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条理清晰地讲解着,偶尔会抬头看陈阳一眼,像是在征求他的意见。
陈阳顺着傅星的思路补充:“其实可以结合咱们之前学的波的干涉原理,把光看作一种波,条纹间距和波长、双缝间距、双缝到屏的距离这三个量有关,推导的时候要注意几何关系。”
两人一唱一和,一个侧重原理,一个侧重推导步骤,赵磊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困惑渐渐散去:“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一直没理清几何关系,现在明白了!你们俩真是我的救星!”
傅星把课本还给赵磊,轻声说:“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练练,加深印象。”
“好嘞!”赵磊干劲十足地转过身,拿起笔开始刷题。
陈阳侧头看了傅星一眼,发现他正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轻轻画着什么。“你在写什么?”陈阳压低声音问。
傅星把笔记本往他这边推了推,上面画着双缝干涉的简化示意图,标注着关键的几何关系,还有一行小字:“赵磊空间想象能力弱,示意图更易理解。”
陈阳心里一暖,傅星总是这样,能精准地察觉到别人的薄弱点,还会默默想办法帮忙。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笔,在傅星的示意图旁边补充了一个易错点标注,傅星看到后,抬眼看了他一下,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点了点头。
早自习结束后,物理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讲义:“今天咱们讲光学实验,正好下周末你们要去科技馆,提前把理论知识吃透,到时候操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老师讲课的节奏很快,知识点密集,陈阳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遇到重点内容,他会下意识地看向傅星,发现傅星也在看他,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部分是重点,要记牢。
讲到光的折射实验时,老师拿出了实验器材,在讲台上演示:“大家看,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个规律在科技馆的光学展区有互动装置,你们到时候可以亲手调整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傅星听得很专注,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偶尔会抬头看一眼讲台上的器材,眼神里带着好奇。陈阳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昨晚在家看傅星给的书,里面很多实验步骤都有傅星手写的补充,甚至标注了“实操时注意光源角度”“避免强光直射眼睛”这样的细节,可见傅星对这些实验有多上心。
中午放学,三人一起去食堂吃饭。食堂里人很多,弥漫着饭菜的香味,他们排队打了饭,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陈阳打了一份番茄炒蛋和米饭,傅星打的是青菜豆腐和馒头,赵磊则是一份红烧肉和面条。
“傅星,你怎么总吃这么清淡?”赵磊一边扒拉着红烧肉,一边问,“偶尔也吃点肉啊,补充营养。”
傅星笑了笑:“最近有点上火,清淡点舒服。”他夹起一块豆腐,慢慢吃着,眼神不经意间扫过陈阳的碗,看到陈阳把番茄炒蛋里的鸡蛋都挑了出来,心里了然——陈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