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色的龙驹停下奔跑,鼻孔剧烈扩张,其余马匹也纷纷静立不动,齐齐望向北方。李文站在围栏外,目光一凝。
他没有说话,转身便走。
赤奴紧随其后,两人一路穿过驯养场,直奔玉门关主殿旁的指挥帐。文书早已候在门口,见李文到来,立刻递上刚刚整理的情报:“黑水泽方向烟柱持续三日未断,今日风向偏西,烟迹仍不散。”
“不是自然火。”李文接过情报扫了一眼,抬步掀帘入帐。
帐内沙盘已按最新地形调整完毕,数十面小旗标注着各屯点与驿站位置。他在黑水泽处轻轻一点,又顺着风向划出一道弧线。
“派五人小队,轻装潜行。”他对帐外下令,“带雪莲露,沿烟柱路径推进,只查不战。沿途埋耳根藤,我要知道每一寸地面的动静。”
文书领命而去。
李文随即取出罗盘,指尖抚过星图纹路。这罗盘能感应气运流转,也能借残留的空间印记推演方位。他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云姬留下的手记片段——关于古匈奴祭坛的分布图。
睁开眼时,他已在沙盘边缘叠加了一层半透明绢纸,上面绘有西域旧部驻扎痕迹。黑水泽的位置,恰好与一支失踪残部的活动区域重合。
“呼衍枭的人。”他低声说。
赤奴皱眉:“那群人不是早就溃散了?连主将都折在龟兹城下。”
“残部未必无用。”李文将罗盘置于沙盘中央,“只要还有人在念旧旗、炼毒药,就还能聚势。昨夜龙驹异动,不是偶然。”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驿卫巡骑快步入内,单膝跪地:“回禀大人,耳根藤传回震动信号,黑水泽东南十里沙丘下方,有规律踩踏声,疑似人工窑洞群。”
李文点头:“果然是藏在地下。”
他起身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几行指令,交给文书:“通知工匠组,立即准备藤骨泥屋构件,优先装配三座前沿哨所。每所配净水苔两筐、干粮五日份、荆棘精灵一株。”
又对赤奴道:“你亲自带二十人,换商旅装束,绕到窑洞后山。今晚夜探,看清楚里面有多少人,做什么用。”
赤奴应声退下。
李文独自留在帐中,手指轻敲沙盘边缘。他知道,这种规模的烟柱不可能是流寇所为。普通马贼不敢久留荒漠,更不会连续三日明火作业。唯有组织严密、意图长期潜伏者,才会选择地下工事,一边冶炼兵器,一边积蓄力量。
天色渐暗时,第一批耳根藤传来清晰信息:窑洞内部有金属敲击声,节奏稳定,像是锻打刀刃。每隔半个时辰,会有一次短暂停歇,随后传出低语,音调古怪,带有明显咒术吟诵特征。
李文眉头微动。那是巫神教的老调子。
没过多久,赤奴派人送回密报:窑洞后方岩壁有隐蔽通风口,夜间有人值守,但防守松懈。内部确有百人左右,分居多个洞室,中央大厅悬挂一面残破匈奴旗,旗角绣着蛇首狼身图腾——正是呼衍枭部族徽记。
最关键是,通风口排出的气息被植物精灵截取后,经雪莲精灵辨识,含有腐骨草成分。
这是一种能诱发幻觉的毒粉,混入水源或空气中,可使守军产生错觉、自相残杀。当年呼衍枭曾在乌孙边境用过此法,一夜之间让整支戍边队陷入癫狂。
李文看完密报,缓缓将其投入灯焰。
火焰跳了一下,映在他脸上。
他走出帐外,召来驿卫巡骑首领:“从现在起,扩大巡逻半径至三百里,每五十里设一处隐蔽了望台。藤蔓精灵负责夜间警戒,发现异常立即传讯。”
“是!”
“另外,启用疏勒、阳关、敦煌三座新建驿站作为前进补给点。粮草、净水苔、应急药品全部提前入库,随时待命调度。”
命令下达后,他又召集工匠头领与农战师统领,在沙盘前布置三线防御体系。
“第一线,由驿卫巡骑与藤蔓哨所组成预警网;第二线,以三座驿站为支撑点,保障后勤畅通;第三线——”他拿起一根木杖,指向龙驹营方向,“突击主力必须能在一日内抵达黑水泽。”
有人犹豫:“龙驹骑兵还在整训,长途奔袭怕有风险。”
“那就缩短距离。”李文说,“我们不去追他们,而是逼他们出来。”
他指着沙盘上的几处水源地:“这些井口已经开始浑浊,百姓已有牲畜失踪。说明敌人已经在试毒。若再放任,不出十日,整个北境都会人心浮动。”
“所以?”赤奴问。
“清剿。”李文声音不高,却极坚定,“不为驱赶,只为根除。不留一人,不剩一火。”
帐内众人肃然。
李文在沙盘上划出最终路线:从玉门关出发,经阳关驿站中转,直插黑水泽西侧沙谷。那里地势狭窄,易守难攻,最适合伏击突围之敌。
“作战原则三条。”他逐一说明,“第一,不追溃兵,目标只有巢穴;第二,攻其不备,务必速战;第三,毁其器物,断其后路。我要让他们知道,这片土地,容不下旧日阴魂。”
命令逐级传达下去。
当晚,三座前沿哨所同时动工。藤蔓骨架迅速生长,泥浆碎石层层包裹,不到两个时辰,第一栋哨屋已成型。荆棘精灵被嫁接到锚桩顶端,枝条自动伸展,形成天然屏障。
与此同时,龙驹营进入全面备战状态。所有战马完成最后一次符纹强化,蹄底泛起微光,踏地无声。骑士们检查装备,清点箭矢,每人携带双份饮水与干粮。
赤奴带着侦查所得情报归来,直接汇入作战方案。他确认窑洞群共有七个出入口,其中三个已被沙石封死,剩余四个分布在南北两侧。东侧高崖下还有一条隐秘水道,可能是废弃排污渠。
“可以突入。”他说。
李文点头:“就从那里。”
他最后查看了一遍气运通道状态。青铜罗盘静静躺在案上,星图微亮,显示当前气运储备充足,足以支持一次中等规模跨域调度。虽然此次行动无需开启通道,但他仍保持警惕。
万一敌人背后另有援手呢?
他不想再犯低估对手的错误。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营地时,李文已穿戴整齐。素麻宽袍外披轻甲,腰间仍是那柄无刃木剑。他站在沙盘前,手中木杖缓缓落下,定格在黑水泽核心区域。
“传令。”他说,“龙驹骑兵集结待命,正午出发。”
赤奴抱拳:“是否需要我先行带队骚扰,引他们出洞?”
“不必。”李文摇头,“这次不是诱敌,是斩根。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连逃的机会都没有。”
他转身走向帐外,脚步沉稳。
远处,新建的哨所屋顶铺上了防水苔,颜色青灰,与荒漠融为一体。几名驿卫巡骑正在调试藤蔓监听网,轻轻拨动一根细藤,另一端立刻传来轻微震颤。
李文抬头看了眼北方天空。
那里依旧平静,没有风,也没有云。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地下蠕动,即将破土而出。
他握紧木杖,指节微微发白。
此时,一名文书匆匆赶来:“大人,最新消息——昨夜子时,黑水泽烟柱突然中断,至今未再升起。”
李文停下脚步。
帐内沙盘上的小旗还未撤下,木杖尖端仍压在敌巢位置。
他缓缓开口:“他们察觉了。”
他没有说话,转身便走。
赤奴紧随其后,两人一路穿过驯养场,直奔玉门关主殿旁的指挥帐。文书早已候在门口,见李文到来,立刻递上刚刚整理的情报:“黑水泽方向烟柱持续三日未断,今日风向偏西,烟迹仍不散。”
“不是自然火。”李文接过情报扫了一眼,抬步掀帘入帐。
帐内沙盘已按最新地形调整完毕,数十面小旗标注着各屯点与驿站位置。他在黑水泽处轻轻一点,又顺着风向划出一道弧线。
“派五人小队,轻装潜行。”他对帐外下令,“带雪莲露,沿烟柱路径推进,只查不战。沿途埋耳根藤,我要知道每一寸地面的动静。”
文书领命而去。
李文随即取出罗盘,指尖抚过星图纹路。这罗盘能感应气运流转,也能借残留的空间印记推演方位。他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云姬留下的手记片段——关于古匈奴祭坛的分布图。
睁开眼时,他已在沙盘边缘叠加了一层半透明绢纸,上面绘有西域旧部驻扎痕迹。黑水泽的位置,恰好与一支失踪残部的活动区域重合。
“呼衍枭的人。”他低声说。
赤奴皱眉:“那群人不是早就溃散了?连主将都折在龟兹城下。”
“残部未必无用。”李文将罗盘置于沙盘中央,“只要还有人在念旧旗、炼毒药,就还能聚势。昨夜龙驹异动,不是偶然。”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驿卫巡骑快步入内,单膝跪地:“回禀大人,耳根藤传回震动信号,黑水泽东南十里沙丘下方,有规律踩踏声,疑似人工窑洞群。”
李文点头:“果然是藏在地下。”
他起身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几行指令,交给文书:“通知工匠组,立即准备藤骨泥屋构件,优先装配三座前沿哨所。每所配净水苔两筐、干粮五日份、荆棘精灵一株。”
又对赤奴道:“你亲自带二十人,换商旅装束,绕到窑洞后山。今晚夜探,看清楚里面有多少人,做什么用。”
赤奴应声退下。
李文独自留在帐中,手指轻敲沙盘边缘。他知道,这种规模的烟柱不可能是流寇所为。普通马贼不敢久留荒漠,更不会连续三日明火作业。唯有组织严密、意图长期潜伏者,才会选择地下工事,一边冶炼兵器,一边积蓄力量。
天色渐暗时,第一批耳根藤传来清晰信息:窑洞内部有金属敲击声,节奏稳定,像是锻打刀刃。每隔半个时辰,会有一次短暂停歇,随后传出低语,音调古怪,带有明显咒术吟诵特征。
李文眉头微动。那是巫神教的老调子。
没过多久,赤奴派人送回密报:窑洞后方岩壁有隐蔽通风口,夜间有人值守,但防守松懈。内部确有百人左右,分居多个洞室,中央大厅悬挂一面残破匈奴旗,旗角绣着蛇首狼身图腾——正是呼衍枭部族徽记。
最关键是,通风口排出的气息被植物精灵截取后,经雪莲精灵辨识,含有腐骨草成分。
这是一种能诱发幻觉的毒粉,混入水源或空气中,可使守军产生错觉、自相残杀。当年呼衍枭曾在乌孙边境用过此法,一夜之间让整支戍边队陷入癫狂。
李文看完密报,缓缓将其投入灯焰。
火焰跳了一下,映在他脸上。
他走出帐外,召来驿卫巡骑首领:“从现在起,扩大巡逻半径至三百里,每五十里设一处隐蔽了望台。藤蔓精灵负责夜间警戒,发现异常立即传讯。”
“是!”
“另外,启用疏勒、阳关、敦煌三座新建驿站作为前进补给点。粮草、净水苔、应急药品全部提前入库,随时待命调度。”
命令下达后,他又召集工匠头领与农战师统领,在沙盘前布置三线防御体系。
“第一线,由驿卫巡骑与藤蔓哨所组成预警网;第二线,以三座驿站为支撑点,保障后勤畅通;第三线——”他拿起一根木杖,指向龙驹营方向,“突击主力必须能在一日内抵达黑水泽。”
有人犹豫:“龙驹骑兵还在整训,长途奔袭怕有风险。”
“那就缩短距离。”李文说,“我们不去追他们,而是逼他们出来。”
他指着沙盘上的几处水源地:“这些井口已经开始浑浊,百姓已有牲畜失踪。说明敌人已经在试毒。若再放任,不出十日,整个北境都会人心浮动。”
“所以?”赤奴问。
“清剿。”李文声音不高,却极坚定,“不为驱赶,只为根除。不留一人,不剩一火。”
帐内众人肃然。
李文在沙盘上划出最终路线:从玉门关出发,经阳关驿站中转,直插黑水泽西侧沙谷。那里地势狭窄,易守难攻,最适合伏击突围之敌。
“作战原则三条。”他逐一说明,“第一,不追溃兵,目标只有巢穴;第二,攻其不备,务必速战;第三,毁其器物,断其后路。我要让他们知道,这片土地,容不下旧日阴魂。”
命令逐级传达下去。
当晚,三座前沿哨所同时动工。藤蔓骨架迅速生长,泥浆碎石层层包裹,不到两个时辰,第一栋哨屋已成型。荆棘精灵被嫁接到锚桩顶端,枝条自动伸展,形成天然屏障。
与此同时,龙驹营进入全面备战状态。所有战马完成最后一次符纹强化,蹄底泛起微光,踏地无声。骑士们检查装备,清点箭矢,每人携带双份饮水与干粮。
赤奴带着侦查所得情报归来,直接汇入作战方案。他确认窑洞群共有七个出入口,其中三个已被沙石封死,剩余四个分布在南北两侧。东侧高崖下还有一条隐秘水道,可能是废弃排污渠。
“可以突入。”他说。
李文点头:“就从那里。”
他最后查看了一遍气运通道状态。青铜罗盘静静躺在案上,星图微亮,显示当前气运储备充足,足以支持一次中等规模跨域调度。虽然此次行动无需开启通道,但他仍保持警惕。
万一敌人背后另有援手呢?
他不想再犯低估对手的错误。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营地时,李文已穿戴整齐。素麻宽袍外披轻甲,腰间仍是那柄无刃木剑。他站在沙盘前,手中木杖缓缓落下,定格在黑水泽核心区域。
“传令。”他说,“龙驹骑兵集结待命,正午出发。”
赤奴抱拳:“是否需要我先行带队骚扰,引他们出洞?”
“不必。”李文摇头,“这次不是诱敌,是斩根。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连逃的机会都没有。”
他转身走向帐外,脚步沉稳。
远处,新建的哨所屋顶铺上了防水苔,颜色青灰,与荒漠融为一体。几名驿卫巡骑正在调试藤蔓监听网,轻轻拨动一根细藤,另一端立刻传来轻微震颤。
李文抬头看了眼北方天空。
那里依旧平静,没有风,也没有云。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地下蠕动,即将破土而出。
他握紧木杖,指节微微发白。
此时,一名文书匆匆赶来:“大人,最新消息——昨夜子时,黑水泽烟柱突然中断,至今未再升起。”
李文停下脚步。
帐内沙盘上的小旗还未撤下,木杖尖端仍压在敌巢位置。
他缓缓开口:“他们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