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罗盘边缘滑落,李文收起青铜器物,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水。风裹着沙粒打在脸上,远处玉门关的轮廓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他翻身上马,身后一队传令兵已整装待发。
“走。”
一行人策马疾行,直奔北渠方向。昨夜商队失踪的消息还在脑中回荡,那烧焦的车辙印不是普通火攻能留下的痕迹。他需要亲眼确认地形,也需要亲眼看看呼衍铁能否扛住这第一道军令。
抵达前线时,雨势稍歇,但沙地泥泞难行。驼骑兵列阵于干涸河床两侧,披着重甲,战驼低伏身躯,鼻孔喷出白气。呼衍铁站在高坡上,一身旧皮甲未换,肩头还沾着湿沙。他听见马蹄声回头,见是李文亲至,立即单膝跪地抱拳:“主公。”
“免礼。”李文翻身下马,将罗盘递过去,“看星图显示,北渠三处洼地最易藏兵,你可有布防?”
呼衍铁接过罗盘,目光扫过星纹映照出的虚影地形,点头道:“已分两路。一支由我亲自带队,扮作商队沿主道前行;另一路由副将领蝎尾军团埋伏在东侧断崖下。若敌现身,可前后夹击。”
“敌人用火器。”李文提醒,“火焰弩射程远,威力大,不可硬冲。”
“明白。”呼衍铁声音低沉,“我们不求速胜,只等他们露头。”
李文盯着他看了片刻。此人眉骨上的旧伤被雨水冲得发白,眼神却稳如磐石。他没再多言,只点了点头:“按计划行事。”
半个时辰后,伪装商队缓缓启程。几辆老旧货车吱呀作响,驮着空粮袋和假账册,队伍中还有几名精锐骑兵混在脚夫之间。呼衍铁走在最前,一手牵马缰,一手按在刀柄上,步伐沉稳。
天色阴沉,风从戈壁深处卷来,吹动黄沙掠过荒原。队伍行至一处狭窄谷口时,忽然前方沙丘顶部火光一闪——
箭矢如蝗,带着烈焰破空而下!
数名“脚夫”当场倒地,一辆货车瞬间燃起黑烟。队伍骚乱,有人惊叫着四散躲避。呼衍铁猛地抽出长刀,跃上马背大喝:“盾阵列前!护车!”
二十名骑兵迅速聚拢,举起重盾组成弧形防线,硬生生挡下第二波火矢。热浪扑面,盾面焦黑,但阵型未散。
“敌在高处!”一名士兵喊道。
呼衍铁眯眼望去,沙丘顶端已有数十人现身,手持连发火焰弩,正快速装填。那是乌孙残部的制式兵器,曾在西域小国间引发多起劫案。
“传信号。”他沉声道。
一枚绿色烟火自队尾升空,划破灰暗天空。
几乎同时,东侧断崖下尘土飞扬,蝎尾军团从隐蔽处杀出,战鼓雷动。敌军顿时慌乱,开始后撤。
但就在此刻,一名骑兵被流矢贯穿大腿,惨叫着摔下马背,倒在开阔地带,鲜血迅速染红沙地。
呼衍铁眉头一拧,竟调转马头,独自冲向火线。
“将军!”身后有人惊呼。
他不理,策马疾驰,在火矢交错中俯身一把抄起伤兵,甩上马背,再以自己身躯挡住飞来的烈箭。战马嘶鸣倒地,他滚落在地,肩甲已被烧穿,却仍拖着伤兵往回爬。
伏兵赶到,将其救回。
当李文看到他被人搀扶着走回营地时,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左臂血流不止,脸上全是烟灰与血渍。但他第一句话却是:“抓到两个活口,其余全歼。缴获七具火焰弩,兵器上有乌孙图腾刻痕。”
李文沉默地走上前,伸手探了探他肩上的伤口。呼衍铁咬牙挺立,一声未吭。
“你本可下令救人,不必亲自去。”
“那是我的兵。”呼衍铁抬头,目光直视,“我不去,谁去?”
李文看着他,许久未语。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包扎。明日晨会,我要让全军知道今夜发生了什么。”
次日清晨,营地校场集结完毕。将士列阵肃立,晨光洒在铁甲之上。李文立于高台,手中拿着战报竹简,声音清晰传遍全场。
“昨夜北渠伏击战,敌袭商队,意图扰乱边贸。我军依令设伏,诱敌深入。驼骑兵统领呼衍铁率部迎敌,临危不乱,亲率盾阵抗火矢,斩将夺旗,更于战火之中折返救下重伤士卒一人。此战共歼敌四十三人,俘二人,缴获火焰弩七具、战马十八匹,无一溃逃,无一弃阵。”
台下鸦雀无声。
“此功三级俱全:冲锋、断后、擒首。”李文顿了顿,抬高声音,“自今日起,呼衍铁正式授命为驼峰三营总统领,赐银狼铠一副,节制北线所有驼骑兵与哨探部队。”
话音落下,一名侍从捧出一套银灰色重铠,铠甲胸前雕着一头仰首咆哮的雪狼,象征西域骑兵最高军勋。
呼衍铁上前跪地,双手接过。
李文又一挥手,一名植物精灵从田埂旁悄然浮现,手中托着一只陶碗,盛满金黄色的灵麦酒。酒液微漾,散发出淡淡谷香。
“饮此酒,入我军魂。”李文说道。
呼衍铁双手捧碗,仰头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粗糙的下巴滑落,渗进衣领。他低头跪伏在地,声音低沉却坚定:“愿为主公死战,不负此爵。”
全场将士齐声应和,铁甲撞击之声震彻营地。
李文环视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他知道,有些人曾私下议论,说一个匈奴降将怎能担此重任。但现在,没人再开口质疑。
忠诚不是说出来的,是在火里走一趟才看得清的东西。
数个时辰后,李文踏上归途。马队缓缓行进在通往敦煌的官道上,身后玉门关渐远。他坐在马上,手中罗盘依旧温热,星图中央那条红线仍未消散,依旧指向西方沙漠深处。
呼衍铁已留在关内调度防务,临别时只说了句:“若有异动,我会第一时间派人送信。”
李文点头,没有多问。
风从背后吹来,卷起黄沙掠过马蹄。他摸了摸腰间的木剑,忽然想起昨夜于吉的话——“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披着盟友的皮”。
可眼下,至少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
他回头望了一眼玉门关的方向,那里旗帜正扬,守军已在城头换岗。
一滴血从昨日战马的鞍鞯边缘滴落,砸进沙地,瞬间被吸尽。
“走。”
一行人策马疾行,直奔北渠方向。昨夜商队失踪的消息还在脑中回荡,那烧焦的车辙印不是普通火攻能留下的痕迹。他需要亲眼确认地形,也需要亲眼看看呼衍铁能否扛住这第一道军令。
抵达前线时,雨势稍歇,但沙地泥泞难行。驼骑兵列阵于干涸河床两侧,披着重甲,战驼低伏身躯,鼻孔喷出白气。呼衍铁站在高坡上,一身旧皮甲未换,肩头还沾着湿沙。他听见马蹄声回头,见是李文亲至,立即单膝跪地抱拳:“主公。”
“免礼。”李文翻身下马,将罗盘递过去,“看星图显示,北渠三处洼地最易藏兵,你可有布防?”
呼衍铁接过罗盘,目光扫过星纹映照出的虚影地形,点头道:“已分两路。一支由我亲自带队,扮作商队沿主道前行;另一路由副将领蝎尾军团埋伏在东侧断崖下。若敌现身,可前后夹击。”
“敌人用火器。”李文提醒,“火焰弩射程远,威力大,不可硬冲。”
“明白。”呼衍铁声音低沉,“我们不求速胜,只等他们露头。”
李文盯着他看了片刻。此人眉骨上的旧伤被雨水冲得发白,眼神却稳如磐石。他没再多言,只点了点头:“按计划行事。”
半个时辰后,伪装商队缓缓启程。几辆老旧货车吱呀作响,驮着空粮袋和假账册,队伍中还有几名精锐骑兵混在脚夫之间。呼衍铁走在最前,一手牵马缰,一手按在刀柄上,步伐沉稳。
天色阴沉,风从戈壁深处卷来,吹动黄沙掠过荒原。队伍行至一处狭窄谷口时,忽然前方沙丘顶部火光一闪——
箭矢如蝗,带着烈焰破空而下!
数名“脚夫”当场倒地,一辆货车瞬间燃起黑烟。队伍骚乱,有人惊叫着四散躲避。呼衍铁猛地抽出长刀,跃上马背大喝:“盾阵列前!护车!”
二十名骑兵迅速聚拢,举起重盾组成弧形防线,硬生生挡下第二波火矢。热浪扑面,盾面焦黑,但阵型未散。
“敌在高处!”一名士兵喊道。
呼衍铁眯眼望去,沙丘顶端已有数十人现身,手持连发火焰弩,正快速装填。那是乌孙残部的制式兵器,曾在西域小国间引发多起劫案。
“传信号。”他沉声道。
一枚绿色烟火自队尾升空,划破灰暗天空。
几乎同时,东侧断崖下尘土飞扬,蝎尾军团从隐蔽处杀出,战鼓雷动。敌军顿时慌乱,开始后撤。
但就在此刻,一名骑兵被流矢贯穿大腿,惨叫着摔下马背,倒在开阔地带,鲜血迅速染红沙地。
呼衍铁眉头一拧,竟调转马头,独自冲向火线。
“将军!”身后有人惊呼。
他不理,策马疾驰,在火矢交错中俯身一把抄起伤兵,甩上马背,再以自己身躯挡住飞来的烈箭。战马嘶鸣倒地,他滚落在地,肩甲已被烧穿,却仍拖着伤兵往回爬。
伏兵赶到,将其救回。
当李文看到他被人搀扶着走回营地时,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左臂血流不止,脸上全是烟灰与血渍。但他第一句话却是:“抓到两个活口,其余全歼。缴获七具火焰弩,兵器上有乌孙图腾刻痕。”
李文沉默地走上前,伸手探了探他肩上的伤口。呼衍铁咬牙挺立,一声未吭。
“你本可下令救人,不必亲自去。”
“那是我的兵。”呼衍铁抬头,目光直视,“我不去,谁去?”
李文看着他,许久未语。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包扎。明日晨会,我要让全军知道今夜发生了什么。”
次日清晨,营地校场集结完毕。将士列阵肃立,晨光洒在铁甲之上。李文立于高台,手中拿着战报竹简,声音清晰传遍全场。
“昨夜北渠伏击战,敌袭商队,意图扰乱边贸。我军依令设伏,诱敌深入。驼骑兵统领呼衍铁率部迎敌,临危不乱,亲率盾阵抗火矢,斩将夺旗,更于战火之中折返救下重伤士卒一人。此战共歼敌四十三人,俘二人,缴获火焰弩七具、战马十八匹,无一溃逃,无一弃阵。”
台下鸦雀无声。
“此功三级俱全:冲锋、断后、擒首。”李文顿了顿,抬高声音,“自今日起,呼衍铁正式授命为驼峰三营总统领,赐银狼铠一副,节制北线所有驼骑兵与哨探部队。”
话音落下,一名侍从捧出一套银灰色重铠,铠甲胸前雕着一头仰首咆哮的雪狼,象征西域骑兵最高军勋。
呼衍铁上前跪地,双手接过。
李文又一挥手,一名植物精灵从田埂旁悄然浮现,手中托着一只陶碗,盛满金黄色的灵麦酒。酒液微漾,散发出淡淡谷香。
“饮此酒,入我军魂。”李文说道。
呼衍铁双手捧碗,仰头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粗糙的下巴滑落,渗进衣领。他低头跪伏在地,声音低沉却坚定:“愿为主公死战,不负此爵。”
全场将士齐声应和,铁甲撞击之声震彻营地。
李文环视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他知道,有些人曾私下议论,说一个匈奴降将怎能担此重任。但现在,没人再开口质疑。
忠诚不是说出来的,是在火里走一趟才看得清的东西。
数个时辰后,李文踏上归途。马队缓缓行进在通往敦煌的官道上,身后玉门关渐远。他坐在马上,手中罗盘依旧温热,星图中央那条红线仍未消散,依旧指向西方沙漠深处。
呼衍铁已留在关内调度防务,临别时只说了句:“若有异动,我会第一时间派人送信。”
李文点头,没有多问。
风从背后吹来,卷起黄沙掠过马蹄。他摸了摸腰间的木剑,忽然想起昨夜于吉的话——“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披着盟友的皮”。
可眼下,至少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
他回头望了一眼玉门关的方向,那里旗帜正扬,守军已在城头换岗。
一滴血从昨日战马的鞍鞯边缘滴落,砸进沙地,瞬间被吸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