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盛夏,安徽淮河镇如同被放在火炉上炙烤。知了声嘶力竭的鸣叫,是这片土地上最执着的背景音。对于知晓哥、小冯、小顺子、大冯、王亮这五个少年而言,这酷暑唯一的恩赐,便是村头那片清凉的水域,以及用知了壳换取白糖冰棍的甜蜜交易。
他们曾是水中的精灵,也是水边最不知畏惧的冒险家。
甜蜜的诱饵与第一次惊魂
供销社的水泥台阶被晒得滚烫,五个小脑袋挤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清点着战利品。脏兮兮的布口袋里,是攒了许久的、半透明的知了壳。
“三十七个,”大冯抹了把流进眼睛的汗水,兴奋地宣布,“够换五根白糖冰棍!”
空气中仿佛已经弥漫起那冰凉甜腻的香气。就在这时,王亮指着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池塘喊道:“快看,水葫芦开花了!”
蓝紫色的花穗在烈日下摇曳,像是对他们发出的无声邀请。小冯咽了口唾沫,提议道:“要不……先去洗个澡?”
蝉鸣声在这一刻陡然放大,如同擂响的战鼓。
他们像五条泥鳅,迅速褪去汗湿的衣衫,只剩裤衩,噗通噗通地滑入水中。清凉瞬间包裹了全身,驱散了所有暑气。池塘中央,有一株泡桐树的残枝,是去年台风留下的,一根枯枝斜斜伸出水面,枝头还挂着一个褪色的红塑料袋,像一面古怪的旗帜。
“赌半根冰棍,我游到那儿不用换气!”知晓哥吐掉嘴里的水草,宣布了他的挑战。他不等伙伴们回应,便奋力向池心游去。阳光在水面碎裂成万千金鳞,刺得人睁不开眼。游到一半,他的小腿开始隐隐抽筋,力气正迅速流失。那截灰白的树枝近在眼前,他奋力伸手一抓——
“咔!”
枯枝应声而断!巨大的惯性带着他往下一沉,浑浊的池水瞬间涌入他的口鼻,呛得他眼前发黑。在那一刻,他莫名想起了前年从这池塘里捞起来的那个放牛娃,泡胀的手指……死亡的恐惧像水草一样缠住了他的脚踝。
幸好,一只有力的手及时抓住了他的脚,把他拽了回来。是大冯。浮出水面,大口呼吸着灼热的空气,大冯圆圆的脸上带着后怕的笑:“你摸树梢的样子,像在摸电门!”劫后余生的庆幸让他们笑成一团,那断裂的树枝和呛水的痛苦,暂时被抛在了脑后。
无声的沉没与第二次救援
然而,水的危险远不止于此。几天后的黄昏,小顺子为了逞能,要在芦苇丛边表演“浪里白条”式的深潜。一个猛子扎下去,水面只冒了几个气泡,便再无声息。
时间一秒秒过去,水面恢复平静,平静得让人心慌。就在大家开始感到不对劲时,岸上路过的、大红的哥哥察觉到了异样,他扔下肩上的钉耙,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一番摸索,将已经失去意识的小顺子拖了上来。小顺子嘴唇发紫,肚子鼓胀。大红哥倒提着他,用力拍打他的后背,泥水混合着胃里的东西从他口鼻中喷涌而出,溅了围观的知晓哥一脸。那冰凉黏腻的触感,让他浑身一激灵。
吞噬的沙坑与集体的恐惧
最凶险的一次,发生在八月。他们偷偷溜到村西头的老河湾,那里水流平缓,水下却暗藏玄机——早年挖沙留下了一个个隐蔽的深坑。
小冯在前面走着,突然一声惊叫,整个人瞬间消失在水面,只留下一串急促的气泡。
“沙坑!”大冯反应最快。他迅速解下自己的红领巾,绑在王亮的腰上,王亮又拉住知晓哥,知晓哥再拉住小顺子……五个孩子用最原始的方法,结成了一条“人链”,战战兢兢地向那片深水区探去。知晓哥的心跳如擂鼓,他的手在浑浊的水里摸索,终于触到了小冯漂浮的头发。他死死抓住,大家一齐用力,才把呛水挣扎的小冯拖回了浅滩。瘫坐在岸边,看着惊魂未定、剧烈咳嗽的小冯,五个孩子第一次集体沉默了,后怕像河水的寒意,深入骨髓。
那天回家,迎接知晓哥的是父亲路大侠罕见的暴怒和呼啸而来的竹扫帚,以及母亲李玉兰一边抹泪一边给他背上抹清凉油的颤抖的手。夜里,他躺在炕上,盯着房梁上摇曳的月光,久久无法入睡。院子里,那条湿透的裤衩晾在竹竿上,在月光下投射出扭曲的影子,像个吊死鬼,提醒着他白天的惊魂。
成长的烙印:从莽撞到敬畏
自此之后,他们依然会去水边,但不再是肆无忌惮的跳水嬉闹。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蹲在塘埂上,看蜻蜓如何轻盈地点水,看水蜘蛛如何在水面滑行。小顺子把他最心爱的铁皮青蛙擦得锃亮,却再也没有让它跳过水。有时,池塘中央那个红塑料袋还在风里招展,大冯会默默地朝水面扔一颗石子,看着涟漪一圈圈荡开,将水中五个伙伴破碎又重聚的倒影,揉成一片片细碎的金色鳞片。
知晓哥和他的伙伴们,可謂是福大命大。十多年与池塘小河为伴的野泳经历,充满了九死一生的危险,但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与水的搏斗和险境逃生中,他们锻炼出了结实的体魄和顽强的生命力。这副被河水淬炼过的筋骨,为知晓哥日后迎接人生中更猛烈的风吹雨打,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那些曾经呛进肺里的河水,最终都化为了对生命最原始的珍重和敬畏。
正所谓:《野泳少年》
蝉噪荷塘八月天,金蝉脱壳换甘甜。
枯枝折断惊魂处,浊浪翻腾救命渊。
暗漩吞人红领系,竹鞭醒世泪痕连。
铁蛙不跳春波绿,却看蜻蜓点暮涟。
那个夏天,知了壳换来的白糖冰棍,滋味格外复杂。它混合了池塘的泥腥、溺水的恐惧、伙伴的援手和父母混合着心疼的责罚。他们用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水”最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炎夏的恩赐,更是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深渊。这是他们用身体和恐惧,共同上完的最真实、最沉重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他们曾是水中的精灵,也是水边最不知畏惧的冒险家。
甜蜜的诱饵与第一次惊魂
供销社的水泥台阶被晒得滚烫,五个小脑袋挤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清点着战利品。脏兮兮的布口袋里,是攒了许久的、半透明的知了壳。
“三十七个,”大冯抹了把流进眼睛的汗水,兴奋地宣布,“够换五根白糖冰棍!”
空气中仿佛已经弥漫起那冰凉甜腻的香气。就在这时,王亮指着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池塘喊道:“快看,水葫芦开花了!”
蓝紫色的花穗在烈日下摇曳,像是对他们发出的无声邀请。小冯咽了口唾沫,提议道:“要不……先去洗个澡?”
蝉鸣声在这一刻陡然放大,如同擂响的战鼓。
他们像五条泥鳅,迅速褪去汗湿的衣衫,只剩裤衩,噗通噗通地滑入水中。清凉瞬间包裹了全身,驱散了所有暑气。池塘中央,有一株泡桐树的残枝,是去年台风留下的,一根枯枝斜斜伸出水面,枝头还挂着一个褪色的红塑料袋,像一面古怪的旗帜。
“赌半根冰棍,我游到那儿不用换气!”知晓哥吐掉嘴里的水草,宣布了他的挑战。他不等伙伴们回应,便奋力向池心游去。阳光在水面碎裂成万千金鳞,刺得人睁不开眼。游到一半,他的小腿开始隐隐抽筋,力气正迅速流失。那截灰白的树枝近在眼前,他奋力伸手一抓——
“咔!”
枯枝应声而断!巨大的惯性带着他往下一沉,浑浊的池水瞬间涌入他的口鼻,呛得他眼前发黑。在那一刻,他莫名想起了前年从这池塘里捞起来的那个放牛娃,泡胀的手指……死亡的恐惧像水草一样缠住了他的脚踝。
幸好,一只有力的手及时抓住了他的脚,把他拽了回来。是大冯。浮出水面,大口呼吸着灼热的空气,大冯圆圆的脸上带着后怕的笑:“你摸树梢的样子,像在摸电门!”劫后余生的庆幸让他们笑成一团,那断裂的树枝和呛水的痛苦,暂时被抛在了脑后。
无声的沉没与第二次救援
然而,水的危险远不止于此。几天后的黄昏,小顺子为了逞能,要在芦苇丛边表演“浪里白条”式的深潜。一个猛子扎下去,水面只冒了几个气泡,便再无声息。
时间一秒秒过去,水面恢复平静,平静得让人心慌。就在大家开始感到不对劲时,岸上路过的、大红的哥哥察觉到了异样,他扔下肩上的钉耙,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一番摸索,将已经失去意识的小顺子拖了上来。小顺子嘴唇发紫,肚子鼓胀。大红哥倒提着他,用力拍打他的后背,泥水混合着胃里的东西从他口鼻中喷涌而出,溅了围观的知晓哥一脸。那冰凉黏腻的触感,让他浑身一激灵。
吞噬的沙坑与集体的恐惧
最凶险的一次,发生在八月。他们偷偷溜到村西头的老河湾,那里水流平缓,水下却暗藏玄机——早年挖沙留下了一个个隐蔽的深坑。
小冯在前面走着,突然一声惊叫,整个人瞬间消失在水面,只留下一串急促的气泡。
“沙坑!”大冯反应最快。他迅速解下自己的红领巾,绑在王亮的腰上,王亮又拉住知晓哥,知晓哥再拉住小顺子……五个孩子用最原始的方法,结成了一条“人链”,战战兢兢地向那片深水区探去。知晓哥的心跳如擂鼓,他的手在浑浊的水里摸索,终于触到了小冯漂浮的头发。他死死抓住,大家一齐用力,才把呛水挣扎的小冯拖回了浅滩。瘫坐在岸边,看着惊魂未定、剧烈咳嗽的小冯,五个孩子第一次集体沉默了,后怕像河水的寒意,深入骨髓。
那天回家,迎接知晓哥的是父亲路大侠罕见的暴怒和呼啸而来的竹扫帚,以及母亲李玉兰一边抹泪一边给他背上抹清凉油的颤抖的手。夜里,他躺在炕上,盯着房梁上摇曳的月光,久久无法入睡。院子里,那条湿透的裤衩晾在竹竿上,在月光下投射出扭曲的影子,像个吊死鬼,提醒着他白天的惊魂。
成长的烙印:从莽撞到敬畏
自此之后,他们依然会去水边,但不再是肆无忌惮的跳水嬉闹。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蹲在塘埂上,看蜻蜓如何轻盈地点水,看水蜘蛛如何在水面滑行。小顺子把他最心爱的铁皮青蛙擦得锃亮,却再也没有让它跳过水。有时,池塘中央那个红塑料袋还在风里招展,大冯会默默地朝水面扔一颗石子,看着涟漪一圈圈荡开,将水中五个伙伴破碎又重聚的倒影,揉成一片片细碎的金色鳞片。
知晓哥和他的伙伴们,可謂是福大命大。十多年与池塘小河为伴的野泳经历,充满了九死一生的危险,但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与水的搏斗和险境逃生中,他们锻炼出了结实的体魄和顽强的生命力。这副被河水淬炼过的筋骨,为知晓哥日后迎接人生中更猛烈的风吹雨打,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那些曾经呛进肺里的河水,最终都化为了对生命最原始的珍重和敬畏。
正所谓:《野泳少年》
蝉噪荷塘八月天,金蝉脱壳换甘甜。
枯枝折断惊魂处,浊浪翻腾救命渊。
暗漩吞人红领系,竹鞭醒世泪痕连。
铁蛙不跳春波绿,却看蜻蜓点暮涟。
那个夏天,知了壳换来的白糖冰棍,滋味格外复杂。它混合了池塘的泥腥、溺水的恐惧、伙伴的援手和父母混合着心疼的责罚。他们用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水”最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炎夏的恩赐,更是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深渊。这是他们用身体和恐惧,共同上完的最真实、最沉重的一堂生命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