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省委大院,李鸣风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安全事故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省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具体情况如何?”李鸣风对着电话那头沉声问道。
“北山稀土分离厂发生泄漏,三名工人中毒昏迷,已经送医抢救。”北山市委书记声音急促,“现场已经封锁,但消息恐怕瞒不住。”
李鸣风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关乎工人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稀土改革的成败。
“我马上过去。”他挂断电话,立即让秘书安排车辆。
就在这时,刘建国的电话打了进来:“鸣风,听说北山出事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先向省委汇报?”
语气中的责备意味明显。李鸣风心中冷笑,消息传得真快。
“建国书记,我也是刚接到报告,正准备向您汇报。”
“你现在在哪里?”
“我准备立即赶赴现场。”
“胡闹!”刘建国提高声调,“你是省委副书记,要坐镇指挥!让分管副省长去就行了。”
李鸣风知道,这是要把他困在省城,好趁机做文章。
“建国书记,稀土改革是我主抓的,现在出了事,我必须到现场。”李鸣风语气坚决,“有什么责任,我一人承担。”
不等刘建国回应,他就挂了电话。
一小时后,李鸣风的车队驶出省委大院。途中,他接连收到几个坏消息:已经有媒体赶到现场;网络上开始出现质疑改革的声音;更糟糕的是,有传言说事故原因是“盲目改革、忽视安全”。
“书记,这次的事故很蹊跷。”秘书忧心忡忡,“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
李鸣风闭目沉思。确实太巧了,改革刚获得中央肯定就出事故,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有人故意破坏。
凌晨三点,车队抵达北山。事故现场灯火通明,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李书记,您怎么亲自来了?”北山市长一脸惊讶。
“别废话,先说情况。”李鸣风直接走向临时指挥部。
听完汇报,李鸣风发现几个疑点:事故发生在前半夜,但直到后半夜才上报;现场安全设备明显老化,与改革后更新的设备不符;当班工人都是临时工,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把企业负责人叫来。”李鸣风命令道。
企业总经理战战兢兢地进来,满头大汗。
“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李鸣风目光如炬。
“是...是设备突然故障...”
“哪台设备?”
“是三号分离机...”
李鸣风冷笑:“三号分离机上周刚完成检修,这是检修记录。”他甩出一份文件。
总经理顿时面如土色。
就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进来:“书记,省安监局的调查组到了,带队的是张副局长。”
李鸣风心中一凛。张副局长是刘建国的亲信,这个时候出现,绝非偶然。
果然,张副局长一进来就气势汹汹:“李书记,根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很可能是管理混乱造成的。我建议立即停止稀土改革,全面整顿!”
“张副局长,事故原因还没查清,就下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李鸣风平静地说。
“事实摆在眼前!”张副局长指着窗外,“如果不是改革中急于求成,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故?”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看着李鸣风,等待他的反应。
李鸣风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王教授,麻烦您看一下我刚刚发过去的数据...对,就是三号分离机的运行参数...”
挂掉电话,李鸣风对众人说:“我请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专家做了远程诊断。根据数据来看,事故原因是有人故意破坏设备。”
“什么?”张副局长脸色大变,“这不可能!”
“可不可能,查过就知道。”李鸣风转身对北山市委书记说,“立即查封所有监控录像,特别是事故前24小时的。”
就在这时,李鸣风的秘书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李鸣风眼中寒光一闪,对张副局长说:“张副局长,听说你侄子在前天突然买入了大量稀土企业的看跌期权,有这回事吗?”
张副局长顿时冷汗直流:“这...这是诬陷!”
“是不是诬陷,证监会一查便知。”李鸣风冷冷地说。
现场一片哗然。如果张副局长真的利用内幕信息牟利,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张副局长还想争辩,但李鸣风已经不给他机会:“鉴于张副局长可能涉及利益冲突,我建议由省纪委介入调查。”
这话一出,张副局长彻底瘫软在地。
控制住局面后,李鸣风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省委宣传部协调媒体,客观报道事故真相;其次,亲自看望受伤工人及其家属,承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最后,部署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防患于未然。
天亮时分,事故现场基本处理完毕。但李鸣风知道,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果然,回到省城后,刘建国立即召开紧急常委会。
“鸣风同志,这次事故影响极其恶劣!”刘建国一上来就发难,“你必须对此负责!”
几个刘系常委纷纷附和:“改革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应该立即停止稀土改革!”
面对围攻,李鸣风从容不迫:“事故原因已经查明,是有人故意破坏。这是刑事案件,不是改革的问题。”
“谁能证明是故意破坏?”刘建国质问。
“这是公安机关的初步结论。”李鸣风出示一份文件,“而且,我们已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这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犯罪嫌疑人?”刘建国半信半疑。
“是的,就是北山稀土厂的前任厂长。”李鸣风说,“他因为改革触及个人利益,怀恨在心,故意制造事故。”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这个反转太过突然,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李鸣风趁热打铁:“这件事恰恰证明,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刘建国脸色铁青,但无言以对。
散会后,李鸣风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重要电话。
“李书记,我是中央纪委的老陈。”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严肃,“关于这次事故,我们收到了一些举报材料...”
李鸣风心中一紧,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具体情况如何?”李鸣风对着电话那头沉声问道。
“北山稀土分离厂发生泄漏,三名工人中毒昏迷,已经送医抢救。”北山市委书记声音急促,“现场已经封锁,但消息恐怕瞒不住。”
李鸣风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关乎工人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稀土改革的成败。
“我马上过去。”他挂断电话,立即让秘书安排车辆。
就在这时,刘建国的电话打了进来:“鸣风,听说北山出事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先向省委汇报?”
语气中的责备意味明显。李鸣风心中冷笑,消息传得真快。
“建国书记,我也是刚接到报告,正准备向您汇报。”
“你现在在哪里?”
“我准备立即赶赴现场。”
“胡闹!”刘建国提高声调,“你是省委副书记,要坐镇指挥!让分管副省长去就行了。”
李鸣风知道,这是要把他困在省城,好趁机做文章。
“建国书记,稀土改革是我主抓的,现在出了事,我必须到现场。”李鸣风语气坚决,“有什么责任,我一人承担。”
不等刘建国回应,他就挂了电话。
一小时后,李鸣风的车队驶出省委大院。途中,他接连收到几个坏消息:已经有媒体赶到现场;网络上开始出现质疑改革的声音;更糟糕的是,有传言说事故原因是“盲目改革、忽视安全”。
“书记,这次的事故很蹊跷。”秘书忧心忡忡,“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
李鸣风闭目沉思。确实太巧了,改革刚获得中央肯定就出事故,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有人故意破坏。
凌晨三点,车队抵达北山。事故现场灯火通明,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李书记,您怎么亲自来了?”北山市长一脸惊讶。
“别废话,先说情况。”李鸣风直接走向临时指挥部。
听完汇报,李鸣风发现几个疑点:事故发生在前半夜,但直到后半夜才上报;现场安全设备明显老化,与改革后更新的设备不符;当班工人都是临时工,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把企业负责人叫来。”李鸣风命令道。
企业总经理战战兢兢地进来,满头大汗。
“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李鸣风目光如炬。
“是...是设备突然故障...”
“哪台设备?”
“是三号分离机...”
李鸣风冷笑:“三号分离机上周刚完成检修,这是检修记录。”他甩出一份文件。
总经理顿时面如土色。
就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进来:“书记,省安监局的调查组到了,带队的是张副局长。”
李鸣风心中一凛。张副局长是刘建国的亲信,这个时候出现,绝非偶然。
果然,张副局长一进来就气势汹汹:“李书记,根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很可能是管理混乱造成的。我建议立即停止稀土改革,全面整顿!”
“张副局长,事故原因还没查清,就下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李鸣风平静地说。
“事实摆在眼前!”张副局长指着窗外,“如果不是改革中急于求成,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故?”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看着李鸣风,等待他的反应。
李鸣风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王教授,麻烦您看一下我刚刚发过去的数据...对,就是三号分离机的运行参数...”
挂掉电话,李鸣风对众人说:“我请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专家做了远程诊断。根据数据来看,事故原因是有人故意破坏设备。”
“什么?”张副局长脸色大变,“这不可能!”
“可不可能,查过就知道。”李鸣风转身对北山市委书记说,“立即查封所有监控录像,特别是事故前24小时的。”
就在这时,李鸣风的秘书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李鸣风眼中寒光一闪,对张副局长说:“张副局长,听说你侄子在前天突然买入了大量稀土企业的看跌期权,有这回事吗?”
张副局长顿时冷汗直流:“这...这是诬陷!”
“是不是诬陷,证监会一查便知。”李鸣风冷冷地说。
现场一片哗然。如果张副局长真的利用内幕信息牟利,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张副局长还想争辩,但李鸣风已经不给他机会:“鉴于张副局长可能涉及利益冲突,我建议由省纪委介入调查。”
这话一出,张副局长彻底瘫软在地。
控制住局面后,李鸣风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省委宣传部协调媒体,客观报道事故真相;其次,亲自看望受伤工人及其家属,承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最后,部署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防患于未然。
天亮时分,事故现场基本处理完毕。但李鸣风知道,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果然,回到省城后,刘建国立即召开紧急常委会。
“鸣风同志,这次事故影响极其恶劣!”刘建国一上来就发难,“你必须对此负责!”
几个刘系常委纷纷附和:“改革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应该立即停止稀土改革!”
面对围攻,李鸣风从容不迫:“事故原因已经查明,是有人故意破坏。这是刑事案件,不是改革的问题。”
“谁能证明是故意破坏?”刘建国质问。
“这是公安机关的初步结论。”李鸣风出示一份文件,“而且,我们已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这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犯罪嫌疑人?”刘建国半信半疑。
“是的,就是北山稀土厂的前任厂长。”李鸣风说,“他因为改革触及个人利益,怀恨在心,故意制造事故。”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这个反转太过突然,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李鸣风趁热打铁:“这件事恰恰证明,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刘建国脸色铁青,但无言以对。
散会后,李鸣风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重要电话。
“李书记,我是中央纪委的老陈。”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严肃,“关于这次事故,我们收到了一些举报材料...”
李鸣风心中一紧,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