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金牌之名-《穿越后,我选择躺平》

  《隐形的翅膀》如同一场酝酿已久的春雨,一经发布,便以润物无声却又沛然莫御的姿态,迅速浸润了华语乐坛乃至更广阔的社会土壤。

  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首流行歌曲的范畴。

  歌曲本身的质量毋庸置疑。

  旋律温暖流畅,朗朗上口又富有层次感;歌词字字珠玑,将挫折、希望、坚持与飞翔的主题,用极具画面感和共情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而肖诗雅那支纪实风格的MV,更是将歌曲的感染力推向了极致。

  她以惊人的勇气,将自己从云端跌落、在泥泞中挣扎、最终重新站起的全过程,赤裸而真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赋予了这首歌一种血肉丰满的生命力。

  这不再仅仅是艺术的演绎,更是生命的注脚。

  一时间,各大音乐平台的新歌榜、热歌榜、流行指数榜,被《隐形的翅膀》强势霸占,数据断层领先。

  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持续刷屏,阅读量和讨论量以亿计。

  乐评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称之为“年度治愈神曲”、“逆境中的灯塔”、“具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

  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盛赞肖诗雅的坚韧精神和作品的社会价值。

  更令人动容的是,无数普通人在歌曲评论区、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着自己或身边人面对疾病、失业、失意、挫折时,被这首歌激励和治愈的真实故事。

  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精神符号。

  肖诗雅的个人事业,借此实现了惊人的飞跃。她不仅没有因突如其来的伤病沉寂而人气下滑,反而凭借这首作品和其背后展现的强大精神力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喜爱。

  她的粉丝群体迅速扩大,从年轻追星族延伸到各个年龄层,公众形象完成了从“偶像派歌手”到“励志天后”的华丽转身。

  商业价值不降反升,高端代言、公益大使邀约纷至沓来。

  更重要的是,她在业界内的地位和口碑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了真正有作品、有分量、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而随着《隐形的翅膀》的持续火爆,以及之前苏晚晴演唱的《后来》、《为爱痴狂》,肖诗雅演唱的《如愿》等经典作品的不断被提及和重温,这些金曲背后那个共同的名字——“安知鱼”,再也无法被业界和公众忽视。

  如果说,在此之前,“安知鱼”还只是一个笼罩着神秘面纱、被小范围推崇的“天才作曲人”,那么此刻,伴随着《隐形的翅膀》现象级的成功,这个名字已然被加冕上了“金牌作曲人”的王冠!

  而且,是含金量极高、公认的“点石成金”级别的金牌作曲人!

  媒体用“安神”、“旋律魔法师”、“词曲鬼才”等称号来形容他。

  乐评人分析他作品的共同特点:旋律极致优美且易于传唱,歌词深刻隽永又直击人心,总能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并且每一首都能精准地捕捉到特定时代背景下大众的集体情绪。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情歌、励志歌、主旋律歌曲皆能驾驭且臻于化境,显示出深不可测的创作才华。

  然而,与这如日中天的声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知鱼”本人极致的低调和神秘。

  他从不公开露面,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甚至连一张照片、一段音频资料都未曾流出。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云端深处的“神只”,只通过不断降下的“神作”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引得世人仰望和膜拜。

  这种神秘感,非但没有削弱他的影响力,反而更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也使得“求得安知鱼一首歌”,成为了华语乐坛无数歌手梦寐以求、甚至视为职业生涯转折点的终极目标!

  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求歌大战”,悄然在娱乐圈的顶层上演。

  而压力的焦点,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目前已知与“安知鱼”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人身上——刚刚凭借《隐形的翅膀》重登巅峰的肖诗雅,以及去年曾以安知鱼作品《后来》惊艳乐坛、且与肖诗雅私交甚笃的苏晚晴身上。

  肖诗雅的工作室电话、私人邮箱、甚至经纪人李姐的手机,几乎被各路邀约打爆。

  上至天王天后、下至当红流量,乃至一些颇具实力的中生代唱将,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能与安知鱼合作、邀得一首作品的强烈意愿。

  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不仅是天价创作费,更有承诺顶级制作资源、全球推广渠道等附加条件。

  有些甚至托关系找到肖诗雅的家人、朋友,希望能帮忙递句话。

  苏晚晴那边同样不堪其扰。

  近段时间以来,她的音乐作品有些减产,专注于演艺事业,但毕竟还是个出道没几年的“新人”。

  许多自恃身份、不便直接叨扰肖诗雅的资深歌手和老朋友,都将目光投向了她,希望她能看在旧日情分上,帮忙在“安神”面前美言几句。

  对此,苏晚晴也很是无奈,因为她也不知道安知鱼是谁,也根本联系不上他。

  馥海市,肖诗雅的家中。

  伤势大为好转、已能脱离拐杖慢行的她,正和李姐一起梳理着堆积如山的邀约函。

  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令人咋舌的条件,肖诗雅揉了揉太阳穴,苦笑一声:“李姐,这下可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李姐也是一脸无奈:“是啊,诗雅。现在圈里都快传疯了,说你是安老师的‘御用歌手’,谁能跟你搭上线,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安老师的门槛。连几位平时都不怎么联系的前辈,都亲自打电话来了。这……怎么回绝都不太好。”

  肖诗雅放下手中的信件,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郁郁葱葱的景象,眼神复杂。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沈屿(安知鱼)给她写歌,是出于一种特殊的情谊和在她低谷时的仗义相助,绝非寻常的商业合作。

  他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性格,绝不可能被这些世俗的邀约和名利所打动。

  去打扰他,向他转达这些请求,本身就是一种对他生活方式的冒犯。

  “全部婉拒吧。”肖诗雅转过身,语气坚定,“用最客气、最官方的措辞。就说安知鱼老师行事低调,创作随性,不接商业邀约,我们也无法代为联系。希望大家理解。”

  “可是……这样会不会得罪很多人?”李姐有些担忧。

  “得罪也得这么做。”肖诗雅摇摇头,“我们不能消费安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他的清净,比任何资源都重要。真正理解他音乐的人,会明白的。”

  与此同时,苏晚晴在宁安市的家中,也接到了好几通类似的电话。她处理得更加苦涩。

  对着电话那头或套近乎或许以重利的老友,她满脸无奈地回复:“我也不知道安老师在哪里,之前安老师都是匿名联系我们的。”

  两位女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护沈屿的宁静。

  她们深知,那份惊世才华的背后,是一颗向往自由、厌恶喧嚣的灵魂。

  她们能拥有他的作品,已是莫大的幸运,绝不能成为打扰他的桥梁。

  而处于风暴眼最中心、被无数人苦苦寻觅的“安知鱼”本人——沈屿,此刻,却远在建邺市那间安静的酒店套房里,过着与外界喧嚣完全隔绝的生活。

  他当然知道《隐形的翅膀》火了,也知道“安知鱼”这个名字被捧上了神坛。

  李主任每次来汇报“江超”进展时,总会忍不住提上几句娱乐圈的情况,语气中充满了无奈,毕竟“江超”的热度可是被《隐形的翅膀》给压了一头。

  好在情况并不严重,两者的热度并不在同一赛道上面,并没有多少竞争。

  实际上,网络上的热议,沈屿偶尔浏览新闻时也能看到了。

  但他的内心,平静得如同建邺城外那段最深最沉的江面。

  名望、追捧、邀约……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于他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甚至是需要避之不及的麻烦。

  他写歌,一是兴趣所致,二是情谊所系,从未想过借此获取什么。

  肖诗雅能守住秘密,帮他挡住那些纷扰,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他的生活节奏,没有丝毫改变。上午处理一下“江超”顾问的邮件,提供些宏观建议;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带着钓具,去寻找新的野钓点;晚上看书、锻炼、或者站在落地窗前发呆。

  酒店服务员都熟悉了这位气质独特、喜静不喜动的长住客,只知道他姓沈,似乎是个文人,却不知他就是搅动乐坛风云的那个神秘“安神”。

  偶尔,他会收到肖诗雅发来的信息,多是分享一些近况和感谢,只字不提外界的求歌风波,默契地维护着这份宁静。

  沈屿的回复也总是简短平和,仿佛一切如常。

  这天下午,沈屿又来到了郊外一处僻静的河湾钓鱼。

  初夏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荫,洒下斑驳的光点,水面波光粼粼,偶有鱼儿跃出,激起圈圈涟漪。

  他抛竿入水,坐在折叠椅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鸣虫唱,心中一片澄澈空明。

  远处城市的喧嚣,乐坛的追捧,网络的狂欢……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享受的,是此刻的安宁,是等待鱼汛的专注,是与自然独处的自在。

  “金牌作曲人”的桂冠,于他,轻若浮云。

  他依旧是那个追求内心平静、随心而活的沈屿。

  创作,是他生命中的点缀,而非全部。

  他的“躺平”人生,不会因外界的任何加冕而改变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