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再一次漫过宋家灵岛时,已距定下婚期过了整月。
岛上的青石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大殿前悬挂的红绸在风里晃着,连灵田旁的石灯都缠了彩绳,处处透着喜庆。
负责宴席的族人正将一筐筐灵米搬进膳堂,仪仗队的弟子们则在校场上演练法器阵列,欢声笑语顺着海风飘得很远。
宋玉背着双手,在灵田边看了会儿热闹,便被路过的宋天申叮嘱:“你哥大婚,婚礼前别乱跑,族里人手紧,你留在岛上也能帮衬着点。”
他撇撇嘴应下——自从上次跟着去刘家回来后,族里对他的管束就严了,出岛寻找矿脉最近都不让。
自从展露寻找矿脉的本事後,族长特意下令,藏经阁除了核心功法秘籍,其他典籍任他查阅,所有没事他就去看书。
三层阁楼外布着淡青色的防护阵,推开木门时,还能闻到旧纸与灵墨混合的香气。
守阁的长老见是他,只点了点头便继续闭目打坐。宋玉熟门熟路地走上二楼,这里摆满了记载地理、矿脉、妖兽习性的典籍。
他抽出那本泛黄的典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纸页上。
宋家的藏经阁虽没有卢家那般规模宏大,却胜在典籍多与流东海域相关,尤其是几卷记载海域各势力的手札,更是外面难寻的宝贝。
看到兴起时,宋玉还会拿出纸笔,将典籍里提到的内容抄录下来,不知不觉间,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楼下传来弟子们演练法器的声响。
天还未亮透,流东海域的海面上只泛着一层淡淡的鱼肚白,宋玉便已揣着提前备好的礼物,站在了宋家灵船的甲板上。
迎亲队伍的灵船一艘,四位筑基一同前往,这般阵仗,在中小型家族的联姻里已是格外郑重。
宋玉踮着脚往船舱里望了眼,宋明青正立在窗边,一身玄色喜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只是眉宇间仍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他刚想上前说句玩笑话缓和气氛,就被宋明柔拉了把:“别去闹你哥,让他安心些。”
宋玉吐了吐舌头,乖乖退到船舷边,看着灵船缓缓驶离宋家灵岛,朝着刘家所在的方向而去。
海上行船不比陆地,虽有灵船护持,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终于看到刘家灵岛的轮廓。
那岛比宋家灵岛大了近一半,但是远远望去,码头边只站着寥寥数人,并无寻常迎亲时该有的热闹景象。
灵船刚一靠岸,刘家家主刘宏海便带着两位族老迎了上来。
他脸上堆着笑,目光却先落在了宋家大长老宋天申身上,上前两步拱手道:“宋长老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宋天申亦拱手回礼,两人走到一旁低声交谈,话语里多是些客套的寒暄,提及婚事,也只是寥寥几句带过,听不出半分喜庆的意味。
宋玉站在队伍末尾,悄悄打量着刘家的人——他们脸上虽也挂着笑,却总显得有些僵硬,码头边连盏红灯笼都没挂,只有几挂褪色的彩绸随意系在柱子上,透着股说不出的冷清。
他正疑惑着,就见刘家内院的方向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抬头望去时,刘莹正被一位侍女扶着走出来。
她今日一身正红色的嫁衣,裙摆上绣着细密的凤凰纹,头上盖着的红盖头边缘垂着珍珠串,走在略显陈旧的石板路上,竟有种格格不入的亮眼。
只是那红盖头下的身影,却比宋玉上次见时瘦了些,连走路的步子都轻得像怕踩碎了什么。
刘家的人没多留,刘莹被送上灵船时,身后竟没有一位刘家子弟跟着——既没有送亲的队伍,也没有陪她前来的族人。
灵船缓缓驶离码头,宋玉看着刘家灵岛渐渐变小,忍不住回头望向船舱。
就见宋明柔正坐在刘莹身边,手里拿着一杯温好的灵茶递过去:“刘道友,一路颠簸,喝点茶暖暖身子。”
刘莹抬手接过茶杯,轻声说了句“多谢明柔姐”,声音细得像海风里的一缕丝线。
宋玉悄悄退开几步,心里明白,刘家这般冷清的阵仗,或许并非不重视,这也是为何刘莹要远离刘家的原因。
灵船破开晨雾,宋家灵岛的轮廓逐渐清晰时,甲板上的人都忍不住抬头望去,码头上早已站满了族人。
青石板路两侧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连灵船停靠的木桩上都缠了大红绸带,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火海,与刘家的冷清截然不同。
“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族人们瞬间热闹起来,孩童们围着灵船跑圈,手里拿着彩纸扎的小灯笼,长辈们则站在码头前排,脸上满是笑意。
宋明青率先走下船,玄色喜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光,族人们立刻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说着“恭喜”,连平日里严肃的守岛弟子,都笑着拱手道贺。
紧随其后的刘莹刚踏上码头,就被一阵温暖的喧闹裹住。
她盖着红盖头,虽看不见周围的景象,却能清晰地听到族人们的声音。
有妇人笑着说“这嫁衣真好看”,有长辈温和地叮嘱“路上累了吧,先去偏厅歇歇”,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凑到她身边,小声说“欢迎刘姐姐来宋家”。
这些声音没有半分疏离,像春日里的海风,轻轻拂去了她一路的紧绷。
宋明柔扶着她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轻声介绍:“左边是负责膳堂的宋三叔,右边那位是管灵田的宋大娘,都是族里最热心的人。”
刘莹微微点头,这满岛的喜庆不是装出来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灵米糕的甜香,是她久违的感觉。
宋玉跟在后面,看着刘莹被族人们围住,忍不住咧嘴笑。
方才在灵船上还细声细气的刘莹,此刻竟被几个妇人拉着问喜好,连红盖头都被小心翼翼地掀了个角,露出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
他凑到宋明青身边,撞了撞哥哥的胳膊:“哥,你看,大家多
岛上的青石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大殿前悬挂的红绸在风里晃着,连灵田旁的石灯都缠了彩绳,处处透着喜庆。
负责宴席的族人正将一筐筐灵米搬进膳堂,仪仗队的弟子们则在校场上演练法器阵列,欢声笑语顺着海风飘得很远。
宋玉背着双手,在灵田边看了会儿热闹,便被路过的宋天申叮嘱:“你哥大婚,婚礼前别乱跑,族里人手紧,你留在岛上也能帮衬着点。”
他撇撇嘴应下——自从上次跟着去刘家回来后,族里对他的管束就严了,出岛寻找矿脉最近都不让。
自从展露寻找矿脉的本事後,族长特意下令,藏经阁除了核心功法秘籍,其他典籍任他查阅,所有没事他就去看书。
三层阁楼外布着淡青色的防护阵,推开木门时,还能闻到旧纸与灵墨混合的香气。
守阁的长老见是他,只点了点头便继续闭目打坐。宋玉熟门熟路地走上二楼,这里摆满了记载地理、矿脉、妖兽习性的典籍。
他抽出那本泛黄的典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纸页上。
宋家的藏经阁虽没有卢家那般规模宏大,却胜在典籍多与流东海域相关,尤其是几卷记载海域各势力的手札,更是外面难寻的宝贝。
看到兴起时,宋玉还会拿出纸笔,将典籍里提到的内容抄录下来,不知不觉间,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楼下传来弟子们演练法器的声响。
天还未亮透,流东海域的海面上只泛着一层淡淡的鱼肚白,宋玉便已揣着提前备好的礼物,站在了宋家灵船的甲板上。
迎亲队伍的灵船一艘,四位筑基一同前往,这般阵仗,在中小型家族的联姻里已是格外郑重。
宋玉踮着脚往船舱里望了眼,宋明青正立在窗边,一身玄色喜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只是眉宇间仍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他刚想上前说句玩笑话缓和气氛,就被宋明柔拉了把:“别去闹你哥,让他安心些。”
宋玉吐了吐舌头,乖乖退到船舷边,看着灵船缓缓驶离宋家灵岛,朝着刘家所在的方向而去。
海上行船不比陆地,虽有灵船护持,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终于看到刘家灵岛的轮廓。
那岛比宋家灵岛大了近一半,但是远远望去,码头边只站着寥寥数人,并无寻常迎亲时该有的热闹景象。
灵船刚一靠岸,刘家家主刘宏海便带着两位族老迎了上来。
他脸上堆着笑,目光却先落在了宋家大长老宋天申身上,上前两步拱手道:“宋长老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宋天申亦拱手回礼,两人走到一旁低声交谈,话语里多是些客套的寒暄,提及婚事,也只是寥寥几句带过,听不出半分喜庆的意味。
宋玉站在队伍末尾,悄悄打量着刘家的人——他们脸上虽也挂着笑,却总显得有些僵硬,码头边连盏红灯笼都没挂,只有几挂褪色的彩绸随意系在柱子上,透着股说不出的冷清。
他正疑惑着,就见刘家内院的方向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抬头望去时,刘莹正被一位侍女扶着走出来。
她今日一身正红色的嫁衣,裙摆上绣着细密的凤凰纹,头上盖着的红盖头边缘垂着珍珠串,走在略显陈旧的石板路上,竟有种格格不入的亮眼。
只是那红盖头下的身影,却比宋玉上次见时瘦了些,连走路的步子都轻得像怕踩碎了什么。
刘家的人没多留,刘莹被送上灵船时,身后竟没有一位刘家子弟跟着——既没有送亲的队伍,也没有陪她前来的族人。
灵船缓缓驶离码头,宋玉看着刘家灵岛渐渐变小,忍不住回头望向船舱。
就见宋明柔正坐在刘莹身边,手里拿着一杯温好的灵茶递过去:“刘道友,一路颠簸,喝点茶暖暖身子。”
刘莹抬手接过茶杯,轻声说了句“多谢明柔姐”,声音细得像海风里的一缕丝线。
宋玉悄悄退开几步,心里明白,刘家这般冷清的阵仗,或许并非不重视,这也是为何刘莹要远离刘家的原因。
灵船破开晨雾,宋家灵岛的轮廓逐渐清晰时,甲板上的人都忍不住抬头望去,码头上早已站满了族人。
青石板路两侧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连灵船停靠的木桩上都缠了大红绸带,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火海,与刘家的冷清截然不同。
“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族人们瞬间热闹起来,孩童们围着灵船跑圈,手里拿着彩纸扎的小灯笼,长辈们则站在码头前排,脸上满是笑意。
宋明青率先走下船,玄色喜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光,族人们立刻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说着“恭喜”,连平日里严肃的守岛弟子,都笑着拱手道贺。
紧随其后的刘莹刚踏上码头,就被一阵温暖的喧闹裹住。
她盖着红盖头,虽看不见周围的景象,却能清晰地听到族人们的声音。
有妇人笑着说“这嫁衣真好看”,有长辈温和地叮嘱“路上累了吧,先去偏厅歇歇”,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凑到她身边,小声说“欢迎刘姐姐来宋家”。
这些声音没有半分疏离,像春日里的海风,轻轻拂去了她一路的紧绷。
宋明柔扶着她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轻声介绍:“左边是负责膳堂的宋三叔,右边那位是管灵田的宋大娘,都是族里最热心的人。”
刘莹微微点头,这满岛的喜庆不是装出来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灵米糕的甜香,是她久违的感觉。
宋玉跟在后面,看着刘莹被族人们围住,忍不住咧嘴笑。
方才在灵船上还细声细气的刘莹,此刻竟被几个妇人拉着问喜好,连红盖头都被小心翼翼地掀了个角,露出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
他凑到宋明青身边,撞了撞哥哥的胳膊:“哥,你看,大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