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阿鲁多后背沁满冷汗。他因随侍翻译未能入城劫掠,原本懊恼,此刻却暗自庆幸——幸亏没去!

  侵略者成了保护者,保护者反成暴徒,红巾军诸将只觉荒谬至极。

  虽亡,王族与死忠尚存。叛臣们为表忠心,将他们尽数擒获,押至新主面前请功。

  朱重八冷笑,索性令叛臣亲手屠戮王族。布卡长子——本将继承王位的哈里哈拉一世(这名字倒顺口),亦死于乱刃之下。

  本可存续二百余年的维贾亚纳加尔王国,就此倾覆。

  1338年

  朱重八命徐达率两千汉军驻守王城,同时派人前往港口城接应马秀英与沐英,自己则亲率主力北上迎击维贾亚纳加尔北方勤王军。

  雨季将至,朱重八必须赶在洪水泛滥前平定全境,借雨季休整兵力,待实力壮大后再图北伐北方诸苏丹国。

  行军途中,朱军与北方勤王军狭路相逢。阿鲁多主动请缨劝降。

  朱重八本不抱期望——北方军不仅人数占优,其装备战力也远超土着军队。

  然而局势再度出人意料。

  听闻布卡一世死于内乱的消息,北方将领们顿时军心大乱。更致命的是,参与弑君的叛军中竟有多位将领的亲族,这些溃兵为争夺布卡首级又自相残杀。当部分将领得知族人死于同僚亲族之手,当即拔刀相向,军营顷刻陷入混战。

  残部最终向海上神王俯首称臣。十万大军未发一箭,尽数归降。

  朱重八既觉荒谬又感警惕——正如小九所言,此地确是外来者的机遇之地,却需时刻提防背叛。这些土着的忠诚比雨季的乌云还善变。

  三个月间,朱重八以颠覆而非征服的方式,将相当于江南全境的疆域纳入掌控。

  封赏完毕,待马秀英一行抵达维贾亚纳加尔城,建国大计正式提上日程。徐达、汤和等将领与徐州旧部文官纷纷拥戴。

  大汉二年十一月朔日,朱重八昭告天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定都中京(原维贾亚纳加尔城)。

  新组建的船队载着国书扬帆东去,葡萄牙与波斯籍水手护航,直指江南故土。

  ……

  历史昭示:唯有坐拥漫长海岸线的国度,才能在王朝更迭与资源争夺中屹立不倒。地理大发现后,海洋成为文明的血脉,所有殖民帝国皆诞生于岛国或滨海之地。

  1339年,那些曾经辉煌的内陆强国,或是坐拥海岸线却未能把握海洋机遇的国家,最终都在历史长河中黯然退场。

  制海权与强大海军,关乎一国之存亡。

  随着全球化浪潮,海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今世界强国,几乎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无海的内陆国,发展之路往往举步维艰。

  以玻利维亚为例,这个曾经的南美大国在“硝石战争”中败于智利,失去了唯一的沿海省份,从此沦为内陆国。

  尽管全球化推动了玻利维亚的贸易发展,但货物只能依赖秘鲁的港口转运,成本高昂且受制于人,处境极为被动。

  海岸线与制海权,实乃国之命脉。

  方国珍统领、席应真辅佐的大汉远洋舰队,肩负着关键使命——赶在欧洲人之前夺取淡马锡与马六甲海峡,掌控制海权!

  (淡马锡,后世名称……(此处自行搜索,避免屏蔽)。

  这片土地仅720平方公里,资源贫瘠,连淡水都依赖进口。虽属热带雨林气候,却因缺乏储水条件,农业难以发展,粮食全靠外购。幸而邻近的马来半岛粮产丰足,供应尚算便利。

  如此劣势之地,朱慕为何急于占据?答案唯有一点——它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

  全球海峡众多,但马六甲海峡独一无二。作为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核心航道,它是东亚、大洋洲与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贸易的必经之路,堪称“海上生命线”。

  即便在现代,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价值依然无可替代,而淡马锡更成为牵制东方的关键棋子。

  这一世,朱慕绝不容许国家再受制于人。

  淡马锡坐落于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此处海峡宽度仅37公里,而西北端宽达370公里。掌控此地,便真正扼住了整条航道的命脉。

  1340年

  岛屿上

  汉军士兵正在清理空地搭建营地。

  从福州征调的侦察兵分成小队深入岛屿内部探查地形。

  方国珍不停地擦汗,汗水却止不住地流下,他无奈地皱眉道:这种荒凉的地方,汉王到底看中它什么?

  席应真白了他一眼:汉王的战略眼光能预见几百年后的局势,你懂什么!

  实际上老道士也不太明白。

  朱慕提出的海洋霸权理论超出了席应真的认知范围,但这并不影响他支持朱慕的决定。

  侦察小队陆续返回,其中一支发现了当地土着的聚居地。

  道长,找到土着了,要不要动手?方国珍请示道。

  席应真捋着胡须说:汉王命令远洋舰队向海外诸国传播文明礼仪,必要时可使用武力。老道十分赞同将中原文化弘扬四海,让蛮夷感受 风采。这样日后大汉统治这些地区时更容易融合......就拿这淡马锡的土着先试试效果。

  快跟我来。席应真拽着方国珍的袖子就往船上走,咱们商量攻占淡马锡的计划!

  方国珍愕然,不是说传播文明吗?直接开打?

  你懂什么?席应真瞪眼道,汉王说过,南洋这些土着都是欺软怕硬的性子,必须先展示武力震慑他们才会听话。汉王亲口说过必要时可以动武,现在就是必要时刻。

  淡马锡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由五十多个岛屿和九处礁滩组成。这里被海水环绕,气候温热潮湿,丛林密布。

  当时这里属于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领地。

  室利佛逝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佛教王国,7世纪中叶兴起于苏门答腊东部,信奉大乘佛教。

  这个南洋海上强国统治着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其国名源自梵语Sriwijaya,意为光荣胜利,中国唐代史书称其为三佛齐。

  7至14世纪,室利佛逝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往来,历经唐、宋、元、明四朝,因此中国古籍对其记载颇丰。史载该国是东南亚佛教中心,唐代高僧义净(635当时的淡马锡只是室利佛逝王国一块不受重视的海外属地,王国对岛上猎头族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此时的淡马锡,已被猎头族占据,曾经统治此地的羯荼人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

  探子小队发现的土着部落,正是淡马锡的猎头族。

  席应真与方国珍迅速敲定了进攻计划。

  一支千人军队分成二十支小队,悄然潜入丛林。

  方国珍亲率五百精锐在后压阵。

  抵达部落附近时,已有十二人因毒蛇虫咬而丧命。

  方国珍谨慎前行,席应真却忙着采集沿途的奇异虫草,准备制成标本用于教学。

  战斗迅速结束,手持木矛的矮小土人完全不是汉军精锐的对手。

  土着酋长被押至方国珍面前,跪地嚷着听不懂的话语。

  席应真却眼前一亮,竟与酋长对答起来。

  方国珍惊讶于老道士通晓土语,席应真解释道:“这是马来语,南洋通用,老道来前特意学过。”

  (方国珍让席应真询问附近大部落的情况。

  酋长回答后,席应真转述道:“岛上有三大部落和十余小部落,皆臣服于室利佛逝王国。但该国对此岛统治松散,仅要求纳贡,否则便出兵剿灭。”

  “所谓大部落,不过千人规模,含老弱妇孺。仅酋长与贵族会说马来语,余者皆用土语。”

  1342年

  方国珍欣喜万分,思索片刻后道:“道长,我打算直接剿灭这些部落,把土着集中起来替我们劳作,顺便教他们学说汉话。”

  他指了指旁边被士兵押送的土着俘虏:“再问问他们为何没被蚊虫叮咬,是不是有什么秘方。”

  席应真笑道:“不错啊,老方你竟能想到这点,难怪大帅夸你心思缜密,有统帅之才,敢把海军交给你。”

  方国珍面露喜色:“汉王真这么说过?哈哈哈,汉王果然慧眼!”

  “行了,在这儿拍马屁汉王也听不见,老道可不会替你传话。”席应真摆摆手,“你要问的我已经打听过了,他们涂了当地一种草汁,能驱赶蚊虫。”

  他左手一扬:“就是这玩意儿。”

  方国珍这才注意到老道提着的小草篓里装着翠绿的草药。

  “就靠这个?真能防蚊?”

  “对,就这东西。”

  “妙极!”

  方国珍大喜,这下可以放心攻打土着部落了。

  一场席卷淡马锡的殖民战争,即将爆发。

  ……

  视线转回中原。

  颍州城下,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正在上演——汉军与察罕军决战。

  乌格拖正指挥元军与汉 铳兵对射。

  双方互有死伤,但元军伤亡更重。

  然而汉军人少,优势逐渐倒向元军。

  突然,一阵整齐的鼓声响起,前排汉军如潮水般退后,露出新的方阵。

  这是五列线列方阵,士兵踏着鼓点稳步推进。

  “是火铳兵!放箭!快放箭!”乌格拖一眼认出汉军手中的新式火铳,铳管比以往更长。

  蒙古兵疯狂射箭,汉军不断有人倒下,却无人退缩,依然踩着鼓点前进。

  乌格拖默算距离——通常汉军会在八十步开火。

  “一百、九十九……八十步到了!”

  “当心!汉军要开火了!”

  前排色目重步兵立刻蹲下,后排蒙古兵直接趴倒。

  可汉军并未停步,也未开火,继续向前逼近。

  田忠站在第一排,跟随鼓点机械地迈步。

  田忠并非系统兵出身,他原是流民,在汉王席卷两淮时投奔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