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淑清大义让夫,保全父亲和冬妮娅这桩跨国婚姻。苏、中双方首长前来问候,对季淑清的行为表示敬佩。卫戍司令部派一辆嘎斯车四个全副武装战士,护送爷爷一行人回家。他们来的时候走了一个多月,像几只飞蛾在灯火间绕来绕去。他们归来时,有车送有护兵保护,像用线扯着,安全顺利到达林甸。这一路,箱子里的酒瓶子被颠得“叮叮当当”响,再是爷爷和“老酒糟 ”“叽里呱啦”地说话。“老酒糟”喝的醉醺醺,分不清瓶子响还是人说话,总和瓶子搭话。
酒瓶子“叮叮当当”,他以为季霖庭害怕胡子放枪,放下酒瓶子听了片刻,说:“胡子放枪?不、不是放枪,是酒、酒瓶子响,你听、听岔了耳。”
酒瓶子又“叮叮当当”响,他以为董希录在夸奖儿子,猛灌了一大口酒,又搭话夸奖:“人帮天帮?云程是富、富贵之人,人帮还不如天、天帮。”
没人和他搭话,他评价火车和汽车:“火、火车是什么?是个齁娄气喘的大老爷子,吭哧鳖肚跑得慢。汽、汽车是什么?是、是个没心没肺的大傻小子,驮着一群人和一大堆东西,不让它停,它就疯疯癫癫地一个劲傻跑。”
爷爷自豪地指着身后几个端冲锋枪的战士,把话头往儿子身上引:“咱有枪!老毛子见了咱都打立正,胡子土匪不敢露面。云程带架,像个大官。”
闺女被休,季霖庭心里不是滋味,眯缝眼睛假装睡着了。
“老酒糟”把半瓶日本清酒喝干,又换了瓶“格瓦斯”,咬开盖子一仰脖“咕咚咚”灌了一大口,被气压住,半天才说话:“小、小鼻子的酒苦,大、大鼻子的酒有劲。要不、不是我,云程也不能有、今天……高、就是高兴……”
季霖庭脑子里,杂乱的戏词被颠散,眼前暴土扬场,抓住这句跑了那句。他好不容易抓挠到一块儿,不是苞米结了穗高粱,就是老母猪下了窝黄羊。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金莲我把丈夫叫
问你头插谷草为那般
上马金下马银美酒红袍
一句话问的我眼含热泪
想当年我待你恩德非小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谷草那是黄谷草
想答此话难出唇边
难道说大丈夫忘却故交
虽说它只不是纯钢剑
连官封到寿亭侯爵禄不小
斩断夫妻并蒂莲
随我萧何转回程
直到汽车减速,下坡上坎这阵工夫,季霖庭才将那些杂乱的戏词缕成三段戏词,这才有了眉目。一段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
暂吞声;
你莫发雷霆,
随我萧何转回程,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另一段是“华容道”:
想当年我待你恩德非小,
上马金下马银美酒红袍。
官封到寿亭侯爵禄不小,
难道说大丈夫忘却故交!
最后一段是“冯奎卖妻”:
金莲我把丈夫叫,
问你头插谷草为那般?
一句话问的我眼含热泪,
想答此话难出唇边。
谷草那是黄谷草,
杀人的剑连环。
虽说它只不是纯钢剑,
斩断夫妻并蒂莲……
季霖庭将几个人好有一比,董希录是心狠手辣、算计到家的白脸曹操,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亲情礼道全不要。“老酒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不是他当初乱点鸳鸯谱,闺女也不会落泊至今。他季霖庭是万般无奈的冯奎,不是卖妻而是出卖自己的亲闺女。他唱了一辈子戏编了一辈子戏词,自己才是一出大戏,身上有编不完的戏词。他再一想,这辈子头一回出远门,能活着回来就是沾了大便宜。再说还见到了那么多老毛子大官和抗联的大官,回来时部队专车专送,还送给他们每个人一匹布,一袋大米一袋洋面,还有日本清酒和老毛子“格瓦斯”、“黑列巴”面包。他再不搭话不好,敷衍着说:“这趟门出的值头。”
季淑清抱着孩子坐在驾驶室里,不动也不说话。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包没有骨头的棉花绒子,要不是紧紧裹着怀里的孩子,早被风丝丝缕缕抽出车窗外。
爷爷扛着布和酒一进院,奶奶出来第一声就问:“云程休没休?”爷爷像赶集回来,卖了一只小鸡或者买了一头猪崽子,说:“休了。”奶奶又问:“云程和那个洋闺女成亲了吗?”爷爷自豪地说:“他们不成亲,我能回来吗?”
奶奶两手一拍乐得“嘎”地一声,跪地就朝南天门磕了几个响头:“青天大老爷呀,云程这回可得好啦!我们家这回可得好啦!小死老婆可走了!”
季淑清抱着孩子刚要进屋,婆婆的话让她浑身一哆嗦,心被伤透,凉成冰块。他们里城人一辈子使唤三样东西,一是牲口,二是干活的家什,三是媳妇。别看人人都从娘肠里爬出来,他们从来没把儿媳妇当人,连牲口都不如。
奶奶从地上爬起来,见季淑清仍抱着孩子站在当院,脸子“呱嗒”一声撂下来,像呵斥狗:“我儿把你休了,这不是你家,孩子也不是我孙子。是你的东西我们一根布丝不要,是这家的东西你一根草刺也别拿走!还站着干什么?”
季淑清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句话说不出来,眼泪“劈里啪啦”往下掉。爷爷放完东西从下屋出来,忙说:“孩子证完了,是云程的,是咱亲孙子!”
当奶奶知道这个恨不能让狼叼走的“带犊子”是自己亲孙子,一把从季淑清怀里夺过来,紧紧地抱在怀里大放悲声,一边哭一边在孩子脸上狠亲。奶奶哭够了亲够了,埋怨爷爷:“你知道是自的亲孙子,还让儿子和老毛子闺女成亲。孙子没爹了,媳妇不能在家里守一辈子,改嫁把孙子带走怎么办?”
爷爷说:“说休的是你,说不休的也是你,一会儿莲花一会儿牡丹。”奶奶没和爷爷吵,一个劲让孙子叫“奶奶”:“快叫奶奶!叫奶奶!”
在家时,我小哥哥一声声叫“奶奶”,奶奶看都不看。现在让他叫“奶奶”,小哥哥一声不叫。奶奶没脸,用头一步一步地把季淑清顶进屋里。
她放下孙子跑到街上,对着大草甸子喊叔叔:“云祥!赶紧套只狍子,回来给我大孙子煮狍子肉!”回到屋里,奶奶立马对季淑清有了笑脸。
那天下晌,叔叔在“狍子坟”旁边套了只狍子,回来剥皮炖肉。那天晚上,奶奶喂我小哥哥吃了不少狍子肉。她不让小哥哥回妈妈屋里,自己搂着。
没到天亮,她觉得孙子不好,点灯一看,见孙子浑身发紫,一会儿喘气一会儿不喘气,怎么叫也叫不醒。季淑清赶紧过来抱起孩子叫,也叫不醒。
爷爷跑去把宋先生找来,宋先生说:“这孩子得了伤寒,狍子肉是大发物,寒气已经进入骨髓。”他又是扎针又是灌药,孩子还是沉睡不醒。
到了第二天晌午,孩子醒了,睁开眼睛叫了声:“奶奶……”奶奶狂喜:“我的大孙子你可好了!吓死奶奶了!”她跪在炕上,不住朝南天门磕头。到了下半晌,孩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瘪,到底没活过来,躺在奶奶怀里咽气了。
原来,那只傻狍子头一天吃了叔叔下的砒霜没药死,第二天被叔叔一棒子敲在脑袋上敲死了。狍子体内有砒霜,大人吃了没事,把孩子药着了。
见孙子死了,爷爷狠狠一蝇甩子把,“嘎巴”一声抽在奶奶脑袋上。奶奶“咣当”一声倒在地上,顿时没气了。季淑清一边哭一边“妈”“妈”地喊,好不容易把奶奶喊醒。爷爷东屋西屋来回跑,“呼嗵呼嗵”一头头地往门框上撞,门扇“呱嗒”“呱嗒”响,房子吱吱嘎嘎摇摇晃晃。谁都不敢劝,谁劝打谁。
左金堂和邢老疙瘩一群人跑进来,好不容易把爷爷按倒在外屋地。爷爷躺在地上打滚嚎,直到嚎岔嗓子。他起身跑到下屋,把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扔到院子里,把酒瓶子“噼里啪啦”全砸碎,混酒淌到街上,弥漫着苦溜溜又辣眼睛的酒味儿。爷爷又把大米、洋面和黑面包扔进了猪圈,让几头猪解了馋。
季淑清失去男人又失去孩子,一声没哭一颗眼泪没掉。她紧紧地搂着孩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锅台上。季霖庭和“土埋子”劝闺女,女人们都劝。快到傍晌,季淑清放开孩子,用带回来的那匹布,把孩子一层层包裹起来,让大伙儿送到大草甸子上埋了。孩子不留坟,第二年羊草长起来,和没来过人世一样。
回来之后,季淑清收拾好东西回娘家。爷爷不让她走,叔叔和姑姑都不让她走。奶奶躺在炕上,一口口地往地上吐绿水。季淑清去意已定,非走不可。
季霖庭和“土埋子”一遍遍地劝闺女:“孩子,有别人不仁没有我们不义,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男,这兵荒马乱的,你往哪儿走啊?”
季淑清不为所动,出了门,头也不回往外走。季霖庭撵出去,在闺女前面“扑通”跪下:“爹给你下跪了……”季淑清绕开爹,刚走出三步,只听身后“呼嗵”一声,像倒了面墙。她急忙回头,只见爹一脸鲜血,一动不动倒在墙根下。
季淑清扑到爹身上哭得天昏地黑,把爹哭醒,答应留在董家。
季霖庭老泪横淌:“我们这家人的命,栓在别人身上了……”季淑清和往常一样,该叫爹叫爹该叫妈叫妈,伺候董家老少。她晚上想孩子睡不着觉,一宿宿地抽烟,把十根手指头熏的焦黄。天亮时她刚要打个盹,孩子从大草甸子跑进院子里,从窗缝里钻进来,从屋笆上坠下来,从墙上贴下来,搂住她脖子亲昵,一声声地叫:“妈,妈”。往后她一想孩子,就用锥梃子往大腿上扎,把两条腿都扎烂了。她在董家又呆了两年,刚到二十岁,脸上有了皱纹,满头白发。
家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鸡鸭鹅狗、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孩子,喊妈妈和她说话。那天晚上孩子托梦,让她送枪。她把父亲留下的两枝匣子枪、一大包子弹用油纸包好,在落日时分来到大草甸子上,找到位置,埋在孩子身边。
奶奶对季淑清放松了许多,农闲和过年过节,也让她回娘家住几天。她决定脱离红尘,当不上尼姑就四海为家,再不回来。那天,她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晌午饭做好摆上炕桌。她趁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悄悄走出街门。她在羊草垛后面取出事先放好的包袱,头也不回地朝大草甸子深处走去。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党中央及时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延安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原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并要求李运昌部配合苏军作战,收缴敌伪武器,接管东北城市,维持社会治安。从各解放区抽调的十万大军,向东北进发。十月三十一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一九四六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国、共两党角逐东北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挺进东北的十万大军陆续到达,不断组建新部队,武器配备成了当务之急。担任丹城卫戍区副司令员的父亲,忙得焦头烂额。
为了在日军遗留的军火库中得到更多武器,父亲一次次和苏军参谋长、谢尔盖中校交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八五八年的《中俄瑷晖条约》,割让黑龙江北至外兴安岭南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六〇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六四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八一年的《中俄伊犁条约》,割让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七万多平方公里。沙皇俄国威逼利诱、强行霸占中国近六十万平方里土地。谢尔盖的祖上,曾参与《瑷珲条约》的签订。他们杀害无数中国人,还称中国人为“黄祸”。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谢尔盖和他的祖上一样刁钻,只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不会给你半点顺利,随意刁难耍弄。父亲使尽浑身解数,也别想沾谢尔盖半点便宜。只要冬妮娅替父亲求情,谢尔盖肯定妥协让步,甚至马上下令卫兵打开仓库大门。谢尔盖嗜酒如命,能一口气喝一瓶“伏特加”,和“老酒糟”倒有一比。父亲不会喝酒,两口酒就被放倒,根本不是谢尔盖的对手。谢尔盖抓住父亲软肋,说只要能陪他喝酒,什么事情都好办。他借口听不懂父亲的俄语,每次都让冬妮娅当翻译。
父亲蒙在鼓里,不知道谢尔盖在打冬妮娅的主意。为了得到更多武器装备部队,父亲逢酒必喝喝了必醉。奸佞尖刻的谢尔盖随心所欲,每次都根据父亲喝酒多少、醉酒程度,决定军火库开放时间,有时候一个小时,有时候半个小时,甚至一分钟半分钟。父亲事先安排好人员和车辆,早早等候在仓库门口。
仓库大门一打开,部队蜂拥而上进入洞库,干部战士汗流浃背,车拉人扛往外抢运。一个小时运出去的武器能装备一个营,半个小时能装备一个连,五分钟也能装备一个排。哪怕半分钟抢出几枝步枪,父亲的酒也没白喝白醉。
随着部队大量扩编,招兵买马,武器装备需要量越来越大,父亲在陪酒过程中练出酒量,几乎和谢尔盖不分上下。那天父亲又去找谢尔盖喝酒,提议每人一瓶伏特加,一口干。谢尔盖耍赖:“你每干一杯酒,我就开库十分钟。”
经过冬妮娅的一番讨价还价,谢尔盖同意父亲每干一杯酒,开库半个小时。父亲一共干了四十杯酒,为部队赢得二十个小时的抢运时间。我方出动一个营兵力,将包括重炮在内的一座军火库一搬而空。那次父亲烂醉如泥,好几天不省人事,和有过同样经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倒有一比。无耻的谢尔盖得寸进尺,竟对父亲无耻地说:“你让出冬妮娅,军火随便搬。”父亲大怒,拔出手枪“啪”地拍在桌子上,用俄语骂道:“混蛋!你问它答不答应!”
冬妮娅顺利地和季淑清达成协议,父亲对她刮目相看,更感恩于季淑清。因为婚姻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父亲挨了处分,降职为副参谋长,让谢尔盖钻了空子,趁机将冬妮娅从丹城卫戍区调回苏军司令部,在他手下当参谋。
爷爷一行人刚离开,父亲去苏军司令部找冬妮娅,商量调转和安家的事。
原先的房子离司令部较远,上、下班不方便,管理科为父亲和冬妮娅,就近找了一处独门独院的青砖瓦房。在苏军司令部,父亲没见到娅冬妮。
谢尔盖幸灾乐祸地说:“冬妮娅乘值班飞机离开丹城回国了。”父亲如同五雷轰顶,问:“这是谁的决定?”谢尔盖狡黠地说:“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决定。”父亲问:“这是为什么?”谢尔盖耸了耸肩膀:“你得去问斯大林同志。”
冬妮娅没留下只言片语和一个字,只给他留下那枝纳甘左轮手枪。冬妮娅把和季淑清签的一纸契约,撕碎撒进江里。父亲走出苏军司令部,以为冬妮娅开玩笑,突然出现扑进他的怀抱。他一边往回走一边回头,冬妮娅一直没出现。
他这才相信,冬妮娅确实离开了丹城,飞回苏联国内。
在新扩编、组建的部队中,只有旧军人、警察和胡子出身的新兵会使用枪支,许多新兵从来没摸过枪支。父亲招募新兵,组织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熟悉武器。父亲住在司令部值班室,有了突发情况及时处置。他睡的很少,没有情况时坚持查哨。那天晚饭后,父亲困的睁不开眼睛。他让警卫员谷至宝回警卫连,一个人回到住处。自从冬妮娅回国后,他头一次回到这里。桌子上,摆放着冬妮娅送给他的定情物套娃。不管战斗多惨烈情况多复杂,父亲一直将套娃带在身边。套娃旁边,放着那枝左轮手枪。他把子弹一颗颗装进弹仓,又一颗颗卸下来。
纳甘左轮也叫“七星子”,枪身上刻着一颗红五星,象征持枪者的荣誉。它的短处是击发后需手动退壳,装弹费劲。为了解决透烟问题,子弹头镶在弹壳里,冷眼一看以为是空弹壳。弹壳前缘缩回一圈,正好伸进枪管,击火时不透烟。
父亲管这种子弹叫“缩脖子”,冬妮娅叫“没头没脑”。
父亲
酒瓶子“叮叮当当”,他以为季霖庭害怕胡子放枪,放下酒瓶子听了片刻,说:“胡子放枪?不、不是放枪,是酒、酒瓶子响,你听、听岔了耳。”
酒瓶子又“叮叮当当”响,他以为董希录在夸奖儿子,猛灌了一大口酒,又搭话夸奖:“人帮天帮?云程是富、富贵之人,人帮还不如天、天帮。”
没人和他搭话,他评价火车和汽车:“火、火车是什么?是个齁娄气喘的大老爷子,吭哧鳖肚跑得慢。汽、汽车是什么?是、是个没心没肺的大傻小子,驮着一群人和一大堆东西,不让它停,它就疯疯癫癫地一个劲傻跑。”
爷爷自豪地指着身后几个端冲锋枪的战士,把话头往儿子身上引:“咱有枪!老毛子见了咱都打立正,胡子土匪不敢露面。云程带架,像个大官。”
闺女被休,季霖庭心里不是滋味,眯缝眼睛假装睡着了。
“老酒糟”把半瓶日本清酒喝干,又换了瓶“格瓦斯”,咬开盖子一仰脖“咕咚咚”灌了一大口,被气压住,半天才说话:“小、小鼻子的酒苦,大、大鼻子的酒有劲。要不、不是我,云程也不能有、今天……高、就是高兴……”
季霖庭脑子里,杂乱的戏词被颠散,眼前暴土扬场,抓住这句跑了那句。他好不容易抓挠到一块儿,不是苞米结了穗高粱,就是老母猪下了窝黄羊。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金莲我把丈夫叫
问你头插谷草为那般
上马金下马银美酒红袍
一句话问的我眼含热泪
想当年我待你恩德非小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谷草那是黄谷草
想答此话难出唇边
难道说大丈夫忘却故交
虽说它只不是纯钢剑
连官封到寿亭侯爵禄不小
斩断夫妻并蒂莲
随我萧何转回程
直到汽车减速,下坡上坎这阵工夫,季霖庭才将那些杂乱的戏词缕成三段戏词,这才有了眉目。一段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
暂吞声;
你莫发雷霆,
随我萧何转回程,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另一段是“华容道”:
想当年我待你恩德非小,
上马金下马银美酒红袍。
官封到寿亭侯爵禄不小,
难道说大丈夫忘却故交!
最后一段是“冯奎卖妻”:
金莲我把丈夫叫,
问你头插谷草为那般?
一句话问的我眼含热泪,
想答此话难出唇边。
谷草那是黄谷草,
杀人的剑连环。
虽说它只不是纯钢剑,
斩断夫妻并蒂莲……
季霖庭将几个人好有一比,董希录是心狠手辣、算计到家的白脸曹操,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亲情礼道全不要。“老酒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不是他当初乱点鸳鸯谱,闺女也不会落泊至今。他季霖庭是万般无奈的冯奎,不是卖妻而是出卖自己的亲闺女。他唱了一辈子戏编了一辈子戏词,自己才是一出大戏,身上有编不完的戏词。他再一想,这辈子头一回出远门,能活着回来就是沾了大便宜。再说还见到了那么多老毛子大官和抗联的大官,回来时部队专车专送,还送给他们每个人一匹布,一袋大米一袋洋面,还有日本清酒和老毛子“格瓦斯”、“黑列巴”面包。他再不搭话不好,敷衍着说:“这趟门出的值头。”
季淑清抱着孩子坐在驾驶室里,不动也不说话。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包没有骨头的棉花绒子,要不是紧紧裹着怀里的孩子,早被风丝丝缕缕抽出车窗外。
爷爷扛着布和酒一进院,奶奶出来第一声就问:“云程休没休?”爷爷像赶集回来,卖了一只小鸡或者买了一头猪崽子,说:“休了。”奶奶又问:“云程和那个洋闺女成亲了吗?”爷爷自豪地说:“他们不成亲,我能回来吗?”
奶奶两手一拍乐得“嘎”地一声,跪地就朝南天门磕了几个响头:“青天大老爷呀,云程这回可得好啦!我们家这回可得好啦!小死老婆可走了!”
季淑清抱着孩子刚要进屋,婆婆的话让她浑身一哆嗦,心被伤透,凉成冰块。他们里城人一辈子使唤三样东西,一是牲口,二是干活的家什,三是媳妇。别看人人都从娘肠里爬出来,他们从来没把儿媳妇当人,连牲口都不如。
奶奶从地上爬起来,见季淑清仍抱着孩子站在当院,脸子“呱嗒”一声撂下来,像呵斥狗:“我儿把你休了,这不是你家,孩子也不是我孙子。是你的东西我们一根布丝不要,是这家的东西你一根草刺也别拿走!还站着干什么?”
季淑清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句话说不出来,眼泪“劈里啪啦”往下掉。爷爷放完东西从下屋出来,忙说:“孩子证完了,是云程的,是咱亲孙子!”
当奶奶知道这个恨不能让狼叼走的“带犊子”是自己亲孙子,一把从季淑清怀里夺过来,紧紧地抱在怀里大放悲声,一边哭一边在孩子脸上狠亲。奶奶哭够了亲够了,埋怨爷爷:“你知道是自的亲孙子,还让儿子和老毛子闺女成亲。孙子没爹了,媳妇不能在家里守一辈子,改嫁把孙子带走怎么办?”
爷爷说:“说休的是你,说不休的也是你,一会儿莲花一会儿牡丹。”奶奶没和爷爷吵,一个劲让孙子叫“奶奶”:“快叫奶奶!叫奶奶!”
在家时,我小哥哥一声声叫“奶奶”,奶奶看都不看。现在让他叫“奶奶”,小哥哥一声不叫。奶奶没脸,用头一步一步地把季淑清顶进屋里。
她放下孙子跑到街上,对着大草甸子喊叔叔:“云祥!赶紧套只狍子,回来给我大孙子煮狍子肉!”回到屋里,奶奶立马对季淑清有了笑脸。
那天下晌,叔叔在“狍子坟”旁边套了只狍子,回来剥皮炖肉。那天晚上,奶奶喂我小哥哥吃了不少狍子肉。她不让小哥哥回妈妈屋里,自己搂着。
没到天亮,她觉得孙子不好,点灯一看,见孙子浑身发紫,一会儿喘气一会儿不喘气,怎么叫也叫不醒。季淑清赶紧过来抱起孩子叫,也叫不醒。
爷爷跑去把宋先生找来,宋先生说:“这孩子得了伤寒,狍子肉是大发物,寒气已经进入骨髓。”他又是扎针又是灌药,孩子还是沉睡不醒。
到了第二天晌午,孩子醒了,睁开眼睛叫了声:“奶奶……”奶奶狂喜:“我的大孙子你可好了!吓死奶奶了!”她跪在炕上,不住朝南天门磕头。到了下半晌,孩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瘪,到底没活过来,躺在奶奶怀里咽气了。
原来,那只傻狍子头一天吃了叔叔下的砒霜没药死,第二天被叔叔一棒子敲在脑袋上敲死了。狍子体内有砒霜,大人吃了没事,把孩子药着了。
见孙子死了,爷爷狠狠一蝇甩子把,“嘎巴”一声抽在奶奶脑袋上。奶奶“咣当”一声倒在地上,顿时没气了。季淑清一边哭一边“妈”“妈”地喊,好不容易把奶奶喊醒。爷爷东屋西屋来回跑,“呼嗵呼嗵”一头头地往门框上撞,门扇“呱嗒”“呱嗒”响,房子吱吱嘎嘎摇摇晃晃。谁都不敢劝,谁劝打谁。
左金堂和邢老疙瘩一群人跑进来,好不容易把爷爷按倒在外屋地。爷爷躺在地上打滚嚎,直到嚎岔嗓子。他起身跑到下屋,把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扔到院子里,把酒瓶子“噼里啪啦”全砸碎,混酒淌到街上,弥漫着苦溜溜又辣眼睛的酒味儿。爷爷又把大米、洋面和黑面包扔进了猪圈,让几头猪解了馋。
季淑清失去男人又失去孩子,一声没哭一颗眼泪没掉。她紧紧地搂着孩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锅台上。季霖庭和“土埋子”劝闺女,女人们都劝。快到傍晌,季淑清放开孩子,用带回来的那匹布,把孩子一层层包裹起来,让大伙儿送到大草甸子上埋了。孩子不留坟,第二年羊草长起来,和没来过人世一样。
回来之后,季淑清收拾好东西回娘家。爷爷不让她走,叔叔和姑姑都不让她走。奶奶躺在炕上,一口口地往地上吐绿水。季淑清去意已定,非走不可。
季霖庭和“土埋子”一遍遍地劝闺女:“孩子,有别人不仁没有我们不义,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男,这兵荒马乱的,你往哪儿走啊?”
季淑清不为所动,出了门,头也不回往外走。季霖庭撵出去,在闺女前面“扑通”跪下:“爹给你下跪了……”季淑清绕开爹,刚走出三步,只听身后“呼嗵”一声,像倒了面墙。她急忙回头,只见爹一脸鲜血,一动不动倒在墙根下。
季淑清扑到爹身上哭得天昏地黑,把爹哭醒,答应留在董家。
季霖庭老泪横淌:“我们这家人的命,栓在别人身上了……”季淑清和往常一样,该叫爹叫爹该叫妈叫妈,伺候董家老少。她晚上想孩子睡不着觉,一宿宿地抽烟,把十根手指头熏的焦黄。天亮时她刚要打个盹,孩子从大草甸子跑进院子里,从窗缝里钻进来,从屋笆上坠下来,从墙上贴下来,搂住她脖子亲昵,一声声地叫:“妈,妈”。往后她一想孩子,就用锥梃子往大腿上扎,把两条腿都扎烂了。她在董家又呆了两年,刚到二十岁,脸上有了皱纹,满头白发。
家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鸡鸭鹅狗、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孩子,喊妈妈和她说话。那天晚上孩子托梦,让她送枪。她把父亲留下的两枝匣子枪、一大包子弹用油纸包好,在落日时分来到大草甸子上,找到位置,埋在孩子身边。
奶奶对季淑清放松了许多,农闲和过年过节,也让她回娘家住几天。她决定脱离红尘,当不上尼姑就四海为家,再不回来。那天,她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晌午饭做好摆上炕桌。她趁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悄悄走出街门。她在羊草垛后面取出事先放好的包袱,头也不回地朝大草甸子深处走去。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党中央及时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延安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原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并要求李运昌部配合苏军作战,收缴敌伪武器,接管东北城市,维持社会治安。从各解放区抽调的十万大军,向东北进发。十月三十一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一九四六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国、共两党角逐东北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挺进东北的十万大军陆续到达,不断组建新部队,武器配备成了当务之急。担任丹城卫戍区副司令员的父亲,忙得焦头烂额。
为了在日军遗留的军火库中得到更多武器,父亲一次次和苏军参谋长、谢尔盖中校交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八五八年的《中俄瑷晖条约》,割让黑龙江北至外兴安岭南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六〇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六四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八八一年的《中俄伊犁条约》,割让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七万多平方公里。沙皇俄国威逼利诱、强行霸占中国近六十万平方里土地。谢尔盖的祖上,曾参与《瑷珲条约》的签订。他们杀害无数中国人,还称中国人为“黄祸”。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谢尔盖和他的祖上一样刁钻,只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不会给你半点顺利,随意刁难耍弄。父亲使尽浑身解数,也别想沾谢尔盖半点便宜。只要冬妮娅替父亲求情,谢尔盖肯定妥协让步,甚至马上下令卫兵打开仓库大门。谢尔盖嗜酒如命,能一口气喝一瓶“伏特加”,和“老酒糟”倒有一比。父亲不会喝酒,两口酒就被放倒,根本不是谢尔盖的对手。谢尔盖抓住父亲软肋,说只要能陪他喝酒,什么事情都好办。他借口听不懂父亲的俄语,每次都让冬妮娅当翻译。
父亲蒙在鼓里,不知道谢尔盖在打冬妮娅的主意。为了得到更多武器装备部队,父亲逢酒必喝喝了必醉。奸佞尖刻的谢尔盖随心所欲,每次都根据父亲喝酒多少、醉酒程度,决定军火库开放时间,有时候一个小时,有时候半个小时,甚至一分钟半分钟。父亲事先安排好人员和车辆,早早等候在仓库门口。
仓库大门一打开,部队蜂拥而上进入洞库,干部战士汗流浃背,车拉人扛往外抢运。一个小时运出去的武器能装备一个营,半个小时能装备一个连,五分钟也能装备一个排。哪怕半分钟抢出几枝步枪,父亲的酒也没白喝白醉。
随着部队大量扩编,招兵买马,武器装备需要量越来越大,父亲在陪酒过程中练出酒量,几乎和谢尔盖不分上下。那天父亲又去找谢尔盖喝酒,提议每人一瓶伏特加,一口干。谢尔盖耍赖:“你每干一杯酒,我就开库十分钟。”
经过冬妮娅的一番讨价还价,谢尔盖同意父亲每干一杯酒,开库半个小时。父亲一共干了四十杯酒,为部队赢得二十个小时的抢运时间。我方出动一个营兵力,将包括重炮在内的一座军火库一搬而空。那次父亲烂醉如泥,好几天不省人事,和有过同样经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倒有一比。无耻的谢尔盖得寸进尺,竟对父亲无耻地说:“你让出冬妮娅,军火随便搬。”父亲大怒,拔出手枪“啪”地拍在桌子上,用俄语骂道:“混蛋!你问它答不答应!”
冬妮娅顺利地和季淑清达成协议,父亲对她刮目相看,更感恩于季淑清。因为婚姻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父亲挨了处分,降职为副参谋长,让谢尔盖钻了空子,趁机将冬妮娅从丹城卫戍区调回苏军司令部,在他手下当参谋。
爷爷一行人刚离开,父亲去苏军司令部找冬妮娅,商量调转和安家的事。
原先的房子离司令部较远,上、下班不方便,管理科为父亲和冬妮娅,就近找了一处独门独院的青砖瓦房。在苏军司令部,父亲没见到娅冬妮。
谢尔盖幸灾乐祸地说:“冬妮娅乘值班飞机离开丹城回国了。”父亲如同五雷轰顶,问:“这是谁的决定?”谢尔盖狡黠地说:“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决定。”父亲问:“这是为什么?”谢尔盖耸了耸肩膀:“你得去问斯大林同志。”
冬妮娅没留下只言片语和一个字,只给他留下那枝纳甘左轮手枪。冬妮娅把和季淑清签的一纸契约,撕碎撒进江里。父亲走出苏军司令部,以为冬妮娅开玩笑,突然出现扑进他的怀抱。他一边往回走一边回头,冬妮娅一直没出现。
他这才相信,冬妮娅确实离开了丹城,飞回苏联国内。
在新扩编、组建的部队中,只有旧军人、警察和胡子出身的新兵会使用枪支,许多新兵从来没摸过枪支。父亲招募新兵,组织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熟悉武器。父亲住在司令部值班室,有了突发情况及时处置。他睡的很少,没有情况时坚持查哨。那天晚饭后,父亲困的睁不开眼睛。他让警卫员谷至宝回警卫连,一个人回到住处。自从冬妮娅回国后,他头一次回到这里。桌子上,摆放着冬妮娅送给他的定情物套娃。不管战斗多惨烈情况多复杂,父亲一直将套娃带在身边。套娃旁边,放着那枝左轮手枪。他把子弹一颗颗装进弹仓,又一颗颗卸下来。
纳甘左轮也叫“七星子”,枪身上刻着一颗红五星,象征持枪者的荣誉。它的短处是击发后需手动退壳,装弹费劲。为了解决透烟问题,子弹头镶在弹壳里,冷眼一看以为是空弹壳。弹壳前缘缩回一圈,正好伸进枪管,击火时不透烟。
父亲管这种子弹叫“缩脖子”,冬妮娅叫“没头没脑”。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