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炼丹?精准控温了解一下-《修仙代码人》

  从任务堂领取了300贡献点和那截珍贵的百年雷击木,陈不凡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青竹峰小院。他没有立刻开始研究雷击木的“附魔”方案,而是先盘点了一下此次黑风林之行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自然是成功记录了“天雷驱动v0.1”的符文模型。虽然目前还无法直接应用,但为他打开了通往雷系法术代码化的大门,潜力无穷。

  其次就是这100点贡献点和雷击木材料。贡献点可以在内门兑换各种资源,而雷击木则是实打实的炼器宝物。

  “接下来,得尽快提升修为,同时把键盘法宝升级一下。”陈不凡暗忖。引气期的修为,在内门确实不够看,很多想法受限于灵力不足无法实现。而键盘经过连番大战,也需要修复和强化。

  他打开内门的资源兑换列表,琳琅满目的物品映入脑海:功法、法术、丹药、法器、材料……价格也令人咋舌。100贡献点,也就够买几瓶不错的修炼丹药,或者一些基础的炼器材料。

  “得想办法赚更多贡献点。”陈不凡将目光投向了列表中的“炼丹”和“炼器”区域。无论是自己修炼还是升级法宝,都离不开丹药和炼器。如果自己能掌握这些技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赚取贡献点。

  “炼丹……本质上就是按照特定配方(丹方),控制各种材料(数据)在特定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下发生反应(算法),生成目标产物(丹药)的过程。”陈不凡的代码思维立刻开始运转,“这听起来,很像化学实验或者……编写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模拟程序?”

  这个想法让他心头火热。如果能把炼丹过程“代码化”,用精准的“脚本”来控制火候、投料时机、融合过程,是不是能大幅提高成丹率和品质?

  说干就干!他花费了20贡献点,兑换了一本最基础的《炼丹初解》和一份“辟谷丹”的丹方。辟谷丹是最低级的丹药,只能饱腹,没什么灵气,炼制相对简单,是新手入门的最佳选择。

  他又去了内门的“地火房”,租用了一间最低级的地火室和一口最普通的制式炼丹炉。地火房执事看到他一个引气期弟子跑来炼丹,眼神颇为怪异,但也没多说什么。

  进入地火室,热浪扑面而来。陈不凡盘坐在丹炉前,没有像寻常丹师那样先静心感悟火候,而是直接开启了“代码之眼”,扫描整个炼丹环境。

  丹炉的结构、地火口的灵力输出波动、室内温度分布……一切数据在他眼中亮化。

  然后,他拿起《炼丹初解》和辟谷丹丹方。在别人看来是玄奥知识的丹诀,在他眼中逐渐变成了一段段描述性的、充满模糊变量的“伪代码”:

  “预热丹炉,至温热均匀……” -> preheat(cauldron, teerature=150, even_distribution=True)

  “投入主料青稞米三钱,文火焙烤一炷香,至微黄……” -> add(in_terial, ‘green_rice’, 15g); heat(low_, ti=1_incense_stick, until_color=’slight_yellow’)

  “投入辅料清泉水五滴,武火急炼十息,促其融合……” -> add(aux_terial, ‘spring_water’, 5_drops); heat(high_, ti=10_breaths, purpose=’fusion’)

  “问题很大!”陈不凡眉头紧锁,“‘温热’是多少度?‘文火’、‘武火’的具体灵力输出功率是多少?‘一炷香’、‘十息’的精确时间?‘微黄’的颜色标准?这些变量太模糊了!全靠经验和感觉,难怪成丹率低!”

  这就像写程序,却用“稍微加热一下”、“大火猛烧一会儿”这种模糊语言,不bug百出才怪!

  “必须量化!”陈不凡下定决心。他没有立刻开始炼丹,而是进行了一系列“基准测试”。

  他先用地火室的控火阵法,尝试输出不同功率的火焰,并用“代码之眼”记录对应的实际温度曲线、热量分布。

  然后,他取出一小份青稞米,在不同的恒定温度下加热,记录其颜色、质地、灵气散失率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接着,测试清泉水滴入不同温度丹炉时的气化速度和灵气混合效果……

  花了将近一天时间,陈不凡收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他脑海中的“系统”辅助他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炼丹反应数据库v0.1”。

  现在,他眼中的辟谷丹丹方,已经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 辟谷丹炼制脚本 v1.0

  // 步骤1:预热

  set_heater(power=15%) // 对应地火阵法15%输出功率

  wait_until(cauldron_teerature >= 155℃ && teerature_std_dev < 5℃) // 温度155度,均匀度标准差小于5度

  // 步骤2:投主料,文火焙烤

  add_terial(‘green_rice’, 15g)

  set_heater(power=20%) // 文火,20%功率

  start_tir(t1)

  while (tir_psed(t1) < 300秒) { // 一炷香约300秒

  nitor_terial_color(‘green_rice’)

  if (avg_color_value > 0xE0E0A0) { // RGB颜色模型近似微黄

  break

  }

  }

  // 步骤3:投辅料,武火急炼

  add_terial(‘spring_water’, 5_drops)

  set_heater(power=75%) // 武火,75%功率

  wait(66秒) // 时息约66秒

  // 步骤4:收丹(略,后续步骤类似量化)

  ...

  虽然还很简陋,但已经比原丹方精准了无数倍!

  陈不凡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代码化炼丹”。

  他严格按照自己编写的“脚本”操作。控火阵法精确调节功率,神识(如同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和材料状态。

  “温度155度,均匀度达标,投入青稞米。”

  “功率20%,开始计时……颜色监测中……颜色值达到0xE1E1A1,达标!投入清泉水!”

  “功率提升至75%,计时66秒……”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误差,精准得如同机器。

  一旁的地火房执事通过水镜术看到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这哪是炼丹?这分明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仪式!那种精准和冷静,根本不像个新手!

  66秒后,陈不凡降低火功率,打出一道简单的收丹法诀。

  丹炉盖开启,一股淡淡的、带着焦香的药味传出。炉底躺着五颗圆滚滚、色泽均匀的淡黄色丹药。

  成了!而且一次成功!成丹五颗!

  寻常新手,能成一两颗就不错了,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陈不凡这五颗,品相几乎一模一样!

  陈不凡用玉瓶收起丹药,神识一扫,心中已有判断:下品辟谷丹,但品质极其稳定。

  “成功率达到100%,但品质只是下品。看来我的数据模型还有优化空间,比如‘武火急炼’的温度和时间可能不是最优解,需要更多数据拟合。”他并没有满足,反而开始分析“日志”,寻找优化点。

  他又兑换了几份材料,重复刚才的过程,但微调了“武火”阶段的功率(尝试70%,80%)和时间(尝试60秒,72秒),并记录每次的成丹数量和品质。

  几次试验后,他找到了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解”:武火功率78%,时间68秒。用这个参数,他最新一炉辟谷丹,竟然出了七颗,而且其中三颗达到了中品品质!

  “优化成功!”陈不凡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种通过数据和逻辑不断逼近最优解的过程,让他找到了前世调试代码、优化算法的快感。

  当地火房执事看到陈不凡拿着那瓶七颗、其中三颗中品的辟谷丹出来结算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才半天功夫?一个引气期新手?这成丹率和品质……妖孽啊!

  消息不胫而走。一个刚入内门、据说靠歪门邪道取胜的引气期弟子,在地火房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精准如仪轨般的方法,高效炼出了品质稳定的辟谷丹!

  炼丹堂的一些弟子听说后,嗤之以鼻,认为辟谷丹太过简单,说明不了什么。但也有些人,开始对这个叫陈不凡的新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不凡没有在意这些议论,他看着身份玉牌里消耗掉的贡献点和手中几瓶辟谷丹,心中盘算着:

  “辟谷丹利润太低。下一步,可以尝试炼制‘聚气丹’了。那个的‘算法’更复杂,但利润也高得多。而且……”

  他眼中闪烁着代码般的光芒。

  “或许,我可以尝试编写一个‘自动炼丹’的脚本?或者……批量生产脚本?”

  代码修仙的路子上,似乎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分支——炼丹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