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兵临许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赤曦军的红色旌旗,出现在了许都城外的地平线上。

  那不是一道线,而是一片海。

  一片由无边无际的旗帜、长矛与人头组成的,正在缓缓向前移动的,赤色的海洋。

  大军没有发出震天的喊杀。

  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与沉闷压抑的战鼓声,如同巨人的心跳,一步一步,踏向这座象征着汉室最后法统的都城。

  三天。

  自官渡之战尘埃落定,赤曦军仅仅休整了三日。

  三日之后,这台刚刚吞噬了曹操主力的恐怖战争机器,便再次开动,兵锋直指中原腹心。

  大势所趋,无可阻挡。

  ……

  许都的城墙之上,一片死寂。

  守城的曹军士卒,脸色惨白地看着那片正在不断逼近的红色。

  他们手中的兵器,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三天前,当丞相仅以百骑,浑身浴血逃回许都时,整座城的天,就塌了。

  如今,那支在传说中,一夜之间便全歼了数十万大军的魔鬼之师,来了。

  他们来收割最后的胜利了。

  城头那面巨大的“汉”字帅旗,在萧瑟的秋风中无力地卷动着,仿佛在做着最后的、悲凉的呜咽。

  赤曦军没有攻城。

  大军在距离城墙五里之外,缓缓停下。

  随即,无数的营帐,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空旷的平原上拔地而起。

  一道道命令,被旗手用不同的旗语,迅速传达到各个军阵。

  掘土的号子声。

  立起营寨木桩的敲打声。

  巡逻骑兵往来奔驰的马蹄声。

  数万大军安营扎寨,竟然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仿佛演练了千百遍。

  这种极致的效率与纪律性,比直接攻城,更让城墙上的守军感到一种发自骨髓的恐惧。

  不到两个时辰。

  一座巨大的、连绵不绝的军营,便彻底扼住了许都所有的陆路通道。

  赤曦军,完成了对这座汉朝都城的战略包围。

  他们像一只极具耐心的巨兽,将猎物困在原地,却没有立刻亮出自己的獠牙,只是用冰冷的眼神,静静地注视着它,欣赏着它在绝望中的每一次挣扎。

  ……

  城外的一处高岗之上。

  李峥立马于此,手中举着单筒望远镜,静静地凝视着那座在夕阳下,轮廓分明的古老都城。

  赵云、张辽、高顺、沮授等一众高级将领,分列其身后,同样沉默不语。

  但他们的眼神,却各不相同。

  张辽的眼中,是跃跃欲试的战意。

  在他看来,眼前的许都,城墙低矮,守军士气崩溃,不过是一块熟透了的肥肉,只需一次冲锋,便能轻易拿下。

  高顺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冰冷。

  他在脑中,已经规划出了至少三种,能以最小代价凿穿城墙的战术。

  赵云的目光,则落在了城头那面“汉”字大旗上,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而沮授,这位新降的前袁氏谋主,脸上则写满了忧虑与凝重。

  他的目光,同样死死地盯着那面“汉”字大旗。

  那面旗,代表的不是曹操。

  是天下士人的心。

  是四百年的正统。

  攻下这座城不难,难的是,如何处置攻下城之后,城里的那个人,和那面旗。

  良久。

  张辽终于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抱拳道。

  “委员长,我军士气正盛,许都守军已是惊弓之鸟,何不趁势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李峥缓缓放下望远镜。

  他没有回答张辽的问题,只是淡淡地开口。

  “文远,你看到了什么?”

  张辽一愣,随即抬头看向许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一群不堪一击的守军。”

  李峥又将目光转向沮授。

  “公与先生,你又看到了什么?”

  沮授闻言,身体微微一震。

  他看着李峥那平静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统治者,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城。

  沮授躬身,长长一揖,声音沉重。

  “回委员长,授看到的,是孝献皇帝,是百官公卿,是汉室四百年之法统。”

  此言一出,张辽等一众武将,脸色皆是一变。

  他们都是沙场宿将,对攻城拔寨之事了如指掌,但对沮授口中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

  李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点了点头。

  “都看到了,也都没看错。”

  他转过身,目光从一张张或疑惑,或凝重的脸上扫过。

  “传我命令。”

  “全军就地休整,安营扎寨。”

  “派出斥候,封锁所有出入许都的要道,一只苍蝇也不许放出去。”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攻城,违令者,斩!”

  命令下达,不容置疑。

  张辽等人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抱拳领命。

  “遵命!”

  李峥的冷静,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大战在即,主帅却下令按兵不动。

  这背后,必然有更深远的考量。

  夕阳的余晖,将李峥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重新举起望远镜,最后看了一眼那座被晚霞染成金红色的都城。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曹操,你把这天下最烫手的山芋,丢给了我。」

  「那我就当着天下人的面,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

  夜色,笼罩了大地。

  赤曦军的营地里,篝火点点,如同坠落凡间的星辰。

  大军按兵不动的命令,已经在军中传开。

  基层的士兵们,围着篝火,一边擦拭着兵器,一边小声地议论着。

  “都到人家门口了,委员长咋还不让打?”

  一个年轻的士兵,脸上满是困惑。

  他刚刚在官渡之战中,亲手斩杀了两名曹军,正盼着攻入许都,再立新功。

  “你懂个屁!”

  旁边一个断了一条胳膊,正在用牙咬紧绷带的老兵,瞪了他一眼。

  “许都是啥地方?那是天子脚下!跟打曹操的大营,能一样吗?”

  “天子?”

  年轻士兵撇了撇嘴,满不在乎。

  “俺们乡下的地主老财,都比戏文里唱的天子有钱。听说还是个毛头小子,曹操说啥他听啥,跟个傀儡有啥区别?”

  “小声点!你不要命了!”

  老兵吓了一跳,连忙捂住他的嘴。

  “这种话,也是咱们能议论的?委员长自有考量,咱们听令就是了!”

  类似的对话,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着。

  士兵们渴望着用一场胜利,来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他们想回家,想分田地,想拿着丰厚的赏钱,娶妻生子。

  对于他们而言,城里的天子,不过是一个遥远而又模糊的符号。

  他们的不解与焦躁,开始在军中蔓延,形成了一股暗流。

  而这股暗流,同样也存在于中军大帐之内。

  ……

  夜半三更。

  李峥的中军帅帐之内,灯火通明。

  赤曦军所有军长级别以上的将领,以及政务院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

  巨大的沙盘摆在正中,许都的城池模型,被数十支蜡烛,映照得一片通明。

  帐内的气氛,压抑得可怕。

  武将们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按捺不住的焦躁。

  而以沮授为首的文官们,则一个个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神色凝重。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终于,帐帘被掀开。

  李峥一身常服,从帐外走了进来。

  他一出现,帐内所有的声音,瞬间消失。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到他身上。

  李峥没有走到主位上。

  他径直走到了巨大的沙盘前,低头看着那座小小的许都模型,久久不语。

  压抑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不知过了多久,李峥终于缓缓抬起头。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没有开场白。

  没有解释为何按兵不动。

  他用一种平静到近乎冷酷的语气,开门见山,直接将那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难题,摆上了台面。

  “诸位。”

  “我们,已兵临许都。”

  他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帅帐之内,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现在,讨论下一个问题。”

  李峥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能穿透所有人的内心。

  “如何处置天子?”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帅帐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心中炸响!

  军事上的胜利,已经成了定局。

  但一个更宏大,更深刻,也更凶险的政治问题,被正式摆上了台面。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今夜的讨论,将决定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池的归属。

  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这种亲手掌握历史走向,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磅礴气势,让每一个人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短暂的死寂之后。

  一个粗豪的声音,猛地打破了沉默。

  周铁山,这位从底层一路拼杀上来的猛将,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

  案几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

  他瞪着一双牛眼,瓮声瓮气地吼道:

  “委员长,这有何可议?”

  “杀进许都,废了那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