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对曹操的分析-《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府衙议事堂内,灯火通明。

  那副巨大的沙盘依旧摆在中央,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已从沙盘上那道狰狞的红色包围圈上移开。

  气氛比之前讨论军情时,更加凝重。

  李峥坐在主位,双手交叠,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

  堂下,沮授、张合、陈默、赵云、周铁山……所有核心的文武干部,尽数在列。

  “今天,”李峥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脊背都下意识地挺直,“我们只谈一个人。”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句。

  “曹操。”

  “我要把他,从里到外,研究个通透。”

  “不止是他的弱点,我更想听听,他到底强在何处。”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芯偶尔爆出的噼啪声。

  片刻后,沮授苍老的身影,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对着李峥,微微躬身。

  “老朽,先说几句。”

  他走到那副天下堪舆图前,枯瘦的手指,点在了许都的位置。

  “曹孟德此人,与袁本初之流,有云泥之别。”

  “其至高明处,便在于‘挟天子’这三字。此招一出,他便占尽了天下大义。我等在名义上,已是叛贼。”

  沮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是身为一个谋士,对另一个顶尖谋士的敬畏,或许还有一丝,对自己昔日所托非人的惋惜。

  “有名分在手,他便能号令天下诸侯。此番围攻之势,看似是众家合力,实则是他一人之谋。在权谋上,他已立于不败之地。”

  沮授说完,缓缓坐下,堂内的空气又冷了几分。

  张合站了起来。

  这位河北名将,此刻脸上没有半分不忿,只有军人对强者的尊重。

  “末将,只谈军略。”

  “曹操治军,与袁公截然不同。他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其麾下将领,多有寒门、降将,却都能人尽其才。”

  “其所建之青州兵,乃是收编黄巾而成,本是乌合之众,经他整顿,却成了百战精锐。此等练兵之能,末将……自愧不如。”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

  “其本人亦是兵法大家,用兵诡谲,不拘一格,临阵决断,狠辣果决。与此人对阵,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张合的话,像一块块石头,砸在众将心头。

  他们不怕强敌,但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近乎完美的敌人,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陈默站起身,补上了最后,也是最沉重的一块石头。

  “我谈谈民政。”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内容却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

  “曹操治下,广兴屯田。此法可让流民就地为兵、为农,不费国家钱粮,便能迅速恢复生产,充实军资。”

  “我等分田于民,固然能得民心。可论及恢复元气、积攒国力之速,屯田之法,见效更快。”

  陈默看着李峥,总结道:“在内政上,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他其实早已在做,而且做得比我们更早。”

  权谋、军事、内政。

  三位最顶尖的专业人才,从三个角度,将一个可怕的对手,活生生地剖析在了众人面前。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

  周铁山烦躁地抓了抓头皮,只觉得浑身憋闷。

  这个曹操,简直像个没有缝隙的铁桶,让人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众人越是分析,那股无形的压迫感就越是沉重,仿佛整个议事堂的房梁,都矮了几分。

  李峥一直静静地听着。

  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他才缓缓站起身。

  他走到堂中,看着众人脸上那股子压抑。

  “都说完了?”

  他笑了笑。

  “说得都对。”

  “曹操,是这旧天下里,最顶尖的人物。他是一个高效的,务实的,甚至是没有多少道德牵绊的统治者。”

  李峥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分析都归纳到了一处,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开了问题的核心。

  “他不是袁绍那种抱着祖宗牌位不放的守旧之人。恰恰相反,他是这个旧制度里,最强大的改良者,也是最坚定的守护者。”

  “他知道这个天下病了,但他开出的方子,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修修补补,让这栋看似腐朽的屋子,能继续住下去。而且,他修得很好。”

  这番评价,让沮授和张合都为之一震。

  他们从未听过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评价一个对手。

  “所以,他才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

  李峥的目光,扫过堂下每一张脸。

  “因为他几乎集齐了旧制度所有的优点,又用最高效的手段,弥补了它许多的缺点。”

  一个立体、强大、可怕到令人窒-息的曹操形象,清晰地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这种对对手的极致重视,反而让众人心中的那点惶恐,渐渐沉淀为一种决绝的战意。

  李峥看着众人的神色变化,话锋一转。

  “但,”

  他这个字出口,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他终究,是旧世界的代表。”

  李峥的声音,重新变得沉稳,带着一股洞穿一切的力量。

  “他那面‘大义’的旗帜上,写的终究是皇帝,是士族,是那套君君臣臣的旧规矩。”

  “而我们,”

  李峥的眼中,燃起一团火。

  “我们有比他,更强大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