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志哥儿的安排-《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其实,同样的院试资料,陈远文花钱让人抄写了好几份,一份给黎湛带回水南村,一份给陆笙带回钱岗村,还有一份他打算捐给县学,作为充实县学的图书资料。

  陈童生把陈远文给的资料珍而重之地收好,陈远文说了后天摆宴的事情,请陈童生一家拨冗参加。

  陈童生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拉着他去给私塾里的学子们上课,给他们讲一讲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的见闻。

  陈远文欣然答应了,这种优秀校友回母校分享学习心得的戏码,他在前世也是经历过的,可谓驾轻就熟。

  他的讲话风趣幽默,结合报名的程序,考场的环境,考题的难易,讲得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特别是他还讲述了秀才谢师宴上和学政大人以及知府大人的交流,讲完之后,台下几名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的学子都动了一试科举的念头。

  志哥儿听完后,都有一瞬间的动摇,自己要不要再读几年书去试试县试,但一想到自己在私塾读了5年书,连县学也考不上,他立刻清醒过来,这文弟说得科举好像很简单,只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学下去就行,实则根本没那么容易,要不然整个从化县之前这么多年就不会只有两名秀才,连童生的人数也是十个手指头都凑不够了。

  陈远文在人群里看到谭兴盛和李清泉,非常高兴,演讲结束后,他和陈童生打了个招呼,就和志哥儿拉着谭兴盛和李清泉跑出私塾,没有立刻回陈家老宅,而是绕到村里的小溪边,边漫无目的地走着边交换着别后的景况。

  “兴盛,清泉,我还以为你们离开私塾,去县里读书了呢?”

  陈远文知道谭兴盛和李清泉家在县城都有房子,还以为他们已经到县里上学,毕竟那边的师资力量要强一点。

  谭兴盛挠了挠头道:“我本来是想去县里读的,但是我阿公阿婆喜欢乡下,我得陪着他们在乡下住,而且在县里上学,我爹管得严,乡下舒服多了。”

  谭兴盛一直是学渣,这是整个私塾的学子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谭兴盛性子好,不惹事,陈童生也不可能去赶人走。

  李清泉则回答道:“我爹本来是想让我去县里读书的,可是我连县学都考不上,我就不想去县里上学了。”

  “不对呀,清泉,我记得你学习挺好的呀,怎么会考不上县学呢?”陈远文对此表示不解。

  李清泉低下头小声地道:“我每一次一进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什么东西都想不起来。”

  哦,原来有考场综合症,那就麻烦了,这是心理问题,难搞呀。

  这时,李清泉又小声说,“院试要考三天,不得出考场,以我的身体,可能也撑不住。”

  陈远文看了一眼清瘦的李清泉,不由得担心地道:“你心悸的毛病还会犯吗?”

  李清泉小时有心悸的毛病,不能激烈跑动,陈远文怀疑他是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在现代都很棘手,更加不要说在古代了。

  陈远文只能安慰他道:“其实做一个学富五居的闲云野鹤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李清泉是家中独子,李老爹还老当益壮,全家对他的要求就是快点长大成人,快点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即可。

  看着李清泉不甘心的郁闷脸孔,陈远文又适时补了一句:“你可以培养你的下一代嘛”。

  李清泉听完却脸上一红,几位发小一看,有情况,谭兴盛率先道破道:“你该不会小小年纪就订亲了吧。”

  李清泉和志哥儿同年,今年十二岁,定亲确实有点早,不过他情况特殊,家里人急着给他寻一门亲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志哥儿则八卦地搂着李清泉的肩膀道:“快说,是哪里人,我们认识吗?”

  李清泉期期艾艾地道:“是我娘的一位手帕交的女儿,我小时候也见过的。”

  一见李清泉那红红的脸孔,陈远文就知道此女样貌肯定颇佳。

  他不忍心老实人李清泉被调侃,赶紧提议到他家玩,他给他们两位带了礼物。

  于是,四人来到陈家老宅的书房,陈远文拿出一本他从府城淘来的字帖和画集,李清泉的书法和画都很有灵性,陈远文建议他以后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

  陈远文又拿出一个府城最新款的陀螺送给谭兴盛,把谭兴盛喜得嘴巴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

  陈远文盛情邀请两位好友后天过来参加宴席,又写了广州府的地址给两人,让他们落广州府一定要去书院街的陈宅找他,他一定扫榻相迎。

  送走了两位依依不舍的发小,陈远文就迎来了外公家的一大群表哥表弟们以及大姑家的一大串亲戚,好在陈家分家不分户,陈家三房都有大房子,才勉强把亲戚们的住宿问题安排好了。

  陈远文这两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坐在那里,等待某位亲戚过来,然后他爹或他娘就领着他过去给人家认个脸,好在他虽然年幼,但是在秀才巾服的加持下,增添了严肃的气息,没有人敢捏他的脸或摸他的头顶,但会用手紧握他的手不放。

  好在有志哥儿这个机灵鬼在,每当他就要撑不住的时候,志哥儿就会用各种靠谱的借口把他从一堆公公婆婆解救出来,然后两人就一起去山前屋后、池塘边走走,边走边回忆儿时旧事,才10岁的年纪却让他生生演绎出沧海桑田的感觉。

  陈远文也问过志哥儿以后有什么打算,结果志哥儿特光棍地把问题抛给他,说只要跟着他就行。

  陈远文也曾找过他二叔谈过这个问题,陈传贵也很直白地道,“家里健哥儿是准备继承阿公的医术,康哥儿继承县城的山货铺,而志哥儿就想往外跑,家里就只有你一个有出息,就让志哥儿跟着你吧,随便学点什么都行。”

  陈郎中也私下和陈远文说了,陈家三房的孩儿还小,陈三郎和蔡氏成亲快5年才生了一儿一女,蔡亲家稀罕孩子,他们家基本都住在县城。陈家二房就志哥儿机灵点,陈远文以后越走越高的话,身边也需要得力的血亲帮忙,志哥儿自己也乐意跟着陈远文,陈郎中希望志哥儿能成为陈远文的臂助。

  确实,管家和堂兄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有些事情管家是不能代替他出面的,但是堂兄则可以,以后他还要集中精力考举人,确实需要培养一个对外的代言人。

  管事可以管内务或负责具体的事宜,但堂兄则可以协助他做一些决定,他和自己利益一致,凡事肯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商业上的事情,由自家人把控确实会放心很多,而志哥儿的人品,他还是很信任的,就是有时过于社牛了一点,跳脱了一点,他以后需要好好调教一下。

  既然志哥儿愿意跟着他,陈远文也就不客气了,他跟志哥儿说好,他可是很严厉的,要求很严格的,跟着他还是要继续学习的,不能喊苦不学。

  志哥儿重重得地点了点头道:“文弟,我知道了,我爹和我娘都希望我跟着你,因为你聪明有出息,跟着你能过得好。”

  “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志哥儿直视着陈远文道:“我实话实说,我想跟着你去外面看看,我想去广州府看看,想看看你考试的贡院,想去看你祈福的光孝寺,想去喝你信上提到的酸酸甜甜的里木水,想去三十六行看金发碧眼的番鬼佬。”

  “你不怕?”

  “怕什么?还不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有什么好怕的?”

  陈远文看着少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蓬勃生机,埋藏在心里深处的一个计划抑制不住地慢慢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