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背不完-《绑定交易系统,带老祖宗闯万界》

  但他大明的功过,绝不容许被如此颠倒黑白。

  这口恶气,他朱元璋咽不下去!

  “爹!我跟您一起!”永乐陛下说道。

  他眼神里也满是愤怒。

  他的永乐大典!

  他毕生心血凝聚的永乐大典!

  那是他耗费无数心血,调集天下英才,用尽一生都想向他爹证明的功绩之一!

  证明他朱棣不仅能马背上得天下,更能以文治守天下,光耀天下!

  那三亿七千万多字,装订成一万一千多卷的巨着,是他向天下,向父亲呈上的答卷。

  里面几乎把从先秦到他大明初年所有能找到的学问,智慧,技艺都塞了进去!

  不敢说字字珠玑,但那里面承载的,是他华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可现在呢?

  没了!

  不知道是被毁了,还是被抢了,散落天涯,不知所踪!

  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还有他的永乐剑!

  那柄跟着他五征漠北,横扫大漠,饮血沙场的佩剑!

  后来竟被E国掠去,堂而皇之地摆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当成炫耀的战利品!

  这是对他朱棣一生征伐功业的极致羞辱,是踩在他和大明将士尸骨上的践踏!

  他大明最后一位皇帝,都能在社稷倾覆之时,舍生取义,自缢殉国,保全了帝王最后的风骨!

  可这最后一个王朝所谓的皇帝,干了什么?

  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被列强踩在脚下的时代,他竟敢投奔脚盆鸡,妄图借助仇敌之力复辟?

  甘愿给人当傀儡,做那牵线木偶!

  这等行径,实在有辱帝王二字!

  二凤陛下,猪猪陛下等人眼里也满是怒火。

  在他们看来,这跟叛国无异!

  他们都看过那张照片,那个皇帝和倭奴王亲切握手的画面。

  但凡他有点血性,就该拔出腰间的佩剑,给那倭奴王来一下!

  这样,他们还能高看他一眼!

  也就是如今制度不同了,不然不管是搁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朝代,不诛他九族都难消此恨!

  后世那个他们管不到,也没机会管了!

  毕竟人都死了,而且人家坐牢改造了,拿了身份证,算是个明白人了!

  这个时空的,可别想有什么改造的机会了!

  他的列祖列宗,签下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将华夏山河如同砧板上的鱼肉般肆意割让,将百姓的税银像是输血管般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列强。

  根据后世的统计,这个朝代末年的时候竟足足签订了三百四十多份不平等条约,平均每十天就签下一份!

  这还不包括那些列强以各种借口私自强加的百余项苛刻条款。

  这哪里是外交?

  这分明是一场对华夏血肉的饕餮盛宴,是赤裸裸地瓜分!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末路,而是整个华夏文明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在座的都是千古一帝,哪一个不是铁血开疆,以雷霆手段镇压四夷?

  二凤陛下和永乐陛下他们所在的时代,更是万国来朝,签订的皆是宾服纳贡之约,赐下的是恩赏。

  到了这个朝代,竟反其道而行之,签的尽是卖身契!

  每一笔条约都像一把刀,割在他们这些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帝王心上。

  他们无法容忍这等耻辱无人清算!

  姜舒窈和傅璟对视一眼,他们这两天一直在想着怎么帮助先辈们搞事业,还真忽略了那个皇帝。

  要不是始皇大大提起,他们都忘了这茬。

  谁能想到,从封建社会终结,到他们所生活的盛世华国,其实仅仅过了一百多年?

  姜舒窈完全能理解这群老祖宗们的愤怒。

  想当年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那一长串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她背都背不过来!

  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背不完,根本背不完!

  那时候她就在想,这朝代怎么签条约签得跟搞批发似的,一份接一份,毫无底线地退让。

  说实话,她对那个朝代,真的提不起太多好感。

  倒不是因为这个朝代不是汉族统治,毕竟她是新华国人,又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五十六个民族早就是一家人了!

  回顾历史长河,华夏文明本就是在不断融合和交汇中壮大起来的。

  自五胡乱华起,北魏拓跋氏同样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孝文帝推行汉化,迁都洛阳,改汉姓,着汉服,说汉话,促胡汉通婚,将自身融入华夏文明的洪流之中。

  再到后来的元朝,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其统治也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但元世祖忽必烈尊孔崇儒,行汉法,仿唐宋旧制,使中原礼乐不坠。

  虽有种族等级制度之弊,但文化根基未毁。

  反观这最后一个王朝,为了稳固统治,他的行径则截然不同!

  它通过残暴的方式,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从根本上摧毁汉人的衣冠服饰和千年传承的礼仪尊严。

  又以文字狱为枷锁,大肆禁锢思想,钳制言论.....

  这一系列举措,对汉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更为致命的是,在其长达两百余年的统治中,科技发展几乎陷入停滞乃至倒退。

  火药是华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唐宋时期便已用于军事。

  远的不说,大明的神机营装备的各种火铳和火炮还有一窝蜂火箭等,与同期的欧洲火器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领先。

  郑和宝船七下西洋的壮举,其庞大的船队,先进的造船工艺和远航技术,至今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不敢说各方面领先世界,但至少是并驾齐驱.....

  然而,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们,明明通过传教士和写信等渠道知晓西方正在经历科技革命,却选择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他们将华夏文明的璀璨成就束之高阁,对工业革命的浪潮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