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历史的齿轮-《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十九日,拂晓。黄埔军校校园内,一支由楚云飞以“恶劣天气野战拉练”为名组织的军官高等教育班学员队伍,正悄然集结,准备开赴城外的罗浮山。队伍中,包含了数位楚云飞知悉思想较为左倾、可能在此次风波中受到冲击的教官和学员。这是一着险棋,也是一着暗棋,希望能为革命保留些许火种。

  楚云飞站在校本部门口,目送队伍远去,面色平静,内心却如波涛汹涌。他发出的那封匿名警告信,如同石沉大海,不知是否起到了作用。他只能祈祷,收到信的人能有足够的警觉。

  上午,军校课程照常进行,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教官们授课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学员们也在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着近日来的种种异常传闻。楚云飞在战术课上,尽量保持镇定,讲解着步兵连进攻队形,但目光不时扫向窗外,留意着任何不寻常的动静。

  中午时分,食堂里的收音机突然中断了日常节目,插播了一条语焉不详的紧急通告,称“因城内发现可疑分子活动,为保障安全,部分地区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这则通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引起了小小的骚动。

  楚云飞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这通常是大规模行动开始前的信号。

  下午三时左右,真正的重磅消息终于通过军校内部的秘密渠道,如同电流般瞬间传开——消息来源混杂着震惊、难以置信和恐慌:

  “听说了吗?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也是黄埔一期生)被扣押了!”

  “怎么回事?”

  “说是他擅自下令中山舰开进黄埔,图谋不轨!”

  “中山舰?它现在在哪?”

  “好像……好像真的在来黄埔的航道上!”

  “总司令(蒋介石)不在黄埔啊!这是要干什么?!”

  “戒严了!城里戒严了!第一军的部队上街了!”

  “听说……苏联顾问的住处也被士兵围了!”

  零碎、混乱却指向一致的消息,如同无数块拼图,瞬间在楚云飞脑海中拼凑出了完整而恐怖的画面!历史的齿轮,分毫不差地转动到了那个血腥的时刻——“中山舰事件”爆发了!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楚云飞仍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升起。蒋介石及其核心集团,以所谓的“中山舰异动”为借口,率先发难,动用了嫡系军队,开始了对共产党、苏联顾问以及国民党左派力量的全面清洗和武力威慑!

  他立刻意识到几个关键点:

  1. 借口拙劣,但行动坚决。 “中山舰异动”的指控漏洞百出,但这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发动攻击的由头。

  2. 目标明确,范围广泛。 不仅针对共产党人(李之龙),还包围苏联顾问寓所,这意味着“联俄容共”政策面临被彻底颠覆的危险。

  3. 军权在握,蓄谋已久。 能如此迅速调动第一军部队控制全城要害,说明策划绝非一日,蒋介石已牢牢掌握了军权。

  4. 风暴中心,就在黄埔。 中山舰驶向黄埔,无论其真实原因如何,都将黄埔军校推到了这场风暴的最前沿。

  课堂上的学员已经无法安心听讲,纷纷议论起来。楚云飞果断宣布下课。他快步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反手锁上门,心脏剧烈地跳动着。窗外,隐约传来远处市区警笛的嘶鸣和部队调动的嘈杂声。

  他走到墙上的广州市区简图前,手指颤抖着划过几个关键点:苏联顾问驻地、省港罢工委员会、中央党部、海军局……这些地方,此刻恐怕都已处于枪口之下。他想到了许多熟悉的同志、朋友,他们此刻正面临怎样的危险?他凌晨发出的警告,是否有人收到?是否来得及?

  一股巨大的无力和愤怒涌上心头。他明知这一切会发生,却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的车轮碾过,看着同志陷入罗网。他之前的种种努力——匿名信、调离部分人员——在这股汹涌的政治洪流面前,显得如此微弱。

  但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懊恼和悲伤的时候。事件已经爆发,下一步该如何应对?蒋介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清洗会扩大到何种程度?自己身处黄埔校内,这个漩涡的中心,该如何自处?如何利用现有的身份和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广州已不再是革命的堡垒,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牢笼和角斗场。他必须像最精明的棋手一样,在刀尖上行走,既要保全自身,又要伺机而动。

  历史的齿轮已然转动,无人能够阻挡。楚云飞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冰冷。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接通了校本部值班室,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询问道:“我是战术教研室楚云飞,校内似乎有些骚动,发生了什么事?是否需要我们配合维持秩序?”

  他需要信息,需要了解校方高层的态度和接下来的部署。他必须融入这突如其来的“戒严”氛围,扮演好一个“困惑但服从”的嫡系军官角色,同时,在面具之下,飞速思考着下一步的棋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