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四合院:神级维修工》

  “行,你把方案交来,我帮你走流程。”

  李长海露出狡黠的笑容,答应了下来。

  付卫国出的钱虽多,可那是交给公家的,落不到他李长海口袋里。

  刘光齐给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三千,事成后再三千,还有每年百分之十的分红。

  至于职工工资,不过是签个字的事,用的又不是他的钱。

  不过付卫国毕竟和大领导关系不错,这点还得注意着些。

  搞定了李长海,刘光齐骑着父亲的自行车,满面春风地回了四合院。

  他打定主意,等服装厂赚了钱就搬出去住。

  养老的事有俩弟弟在,轮不到他操心。

  不过刘海中既然能拿出这么多小黄鱼,说不定还有大黄鱼。

  表面功夫总得做足。

  刘光齐又买了一袋橘子,这才往家走去。

  二大妈早已把主屋收拾出来,这间屋子她一直给儿子留着。

  刘海中和二大妈即便让主屋空着,也没让刘光天和刘光福住进去。

  他们两兄弟一直住在以前搭建的偏房里。

  付卫国回到院里,和于莉一起吃饭。

  “卫国,二大爷家老大刘光齐回来了。”

  于莉一边给付卫国盛汤,一边说道。

  “早上出门时我瞧见了。”

  付卫国接过那碗排骨花生莲藕汤,随口应道。

  汤炖得正合他的口味,于莉的手艺愈发好了。

  他一边喝汤,一边和于莉闲谈。

  于莉觉得刘光齐现在有出息了,是回来显摆的。

  付卫国却不这么认为:“刘光齐肯定是在稻城过不下去才回来的。”

  在他印象里,刘光齐就是个白眼狼,若真混得风生水起,绝不会回来。

  一个自私的人突然回头,绝不可能是因为良心发现。

  这事颇有深意。

  付卫国不由得想,刘光天和刘光福知道后会怎么想。

  如今这两兄弟在他手下做事,踏实肯干,他不免多考虑几分。

  这时,刘光天和刘光福正好一起下班回到院里。

  两人刚进四合院,三大妈就迎了上来。

  “光天、光福,下班啦?你们大哥光齐回来了,正在家呢。”

  其他几位大妈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

  “你们大哥现在可出息了,穿的是真皮皮鞋、呢子大衣,头发抹得亮亮的,精神得很!”

  “是啊,听二大妈说,他要回来下海做生意,干一番事业。”

  “看来这些年在外头混得真不错。”

  刘光天和刘光福一听大哥回来了,顿时愣在原地。

  刘光天确认自己没听错,刘光齐真的回来了。

  刘光福的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

  在他们整个童年里,刘光齐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小到大,家里买布先给刘光齐做衣服,刘光福只能捡他不要的穿。

  家里买了肉,刘光齐和刘海中一起吃,他们俩能喝点肉汤拌饭就算不错。

  仿佛刘光齐才是亲生的,他们俩像是多余的,待遇天差地别。

  无论什么,刘光齐都要占先,都要拿最好的。

  别人家都是长子养老,可刘光齐倒好,上完大学,竟跑到外省老丈人家去了。

  十几年过去了,刘光齐从没给家里寄过一分生活费。

  在刘光天和刘光福心中,这位大哥连陌生人都不如,甚至比仇人更让人厌烦。

  “看他那样子,混得不错嘛,这次回来是存心恶心我们吧?”

  刘光福冷冷地说。

  “呸!混得好也是靠女人,不就是个倒插门?”

  刘光天啐了一口,满脸不屑。

  刘光齐读书最多,刘海中在他身上投入的心血也最多。

  谁知他毕业后没工作多久,就跑去了外省做上门女婿。

  仗着老婆家的背景得意洋洋,刘光天打心底看不起他。

  回到家里,刘光天和刘光福没有半点见到亲哥的喜悦,反而满心不快。

  二大妈做了一桌菜。

  刘海中与刘光齐对饮一瓶白酒,吃掉了中午剩下的半只烤鸭和一碗红烧肉。

  刘光天和刘光福却只分到一点包菜,用肉汤拌饭将就了一顿。

  饭桌上气氛压抑。

  刘光天和刘光福早已成年,收入也不差,可刘光齐一回来,他们又回到了从前那种被冷落的处境。

  饭后,两兄弟又被使唤着擦桌扫地、刷锅洗碗,而刘光齐却和刘海中一起看电视、剥橘子、闲聊。

  打扫完后,刘光天和刘光福一脸怨气地准备回屋。

  “你们俩等一下。”

  刘海中喊住了他们。

  两人只好坐下,满脸不耐烦。

  “你哥这次回来是要干大事,打算承包一个厂子。

  你们俩现在挣钱不少,一人出一千,支持一下你哥的事业。”

  刘海中语气强硬,不容反驳。

  “刘光齐,你老丈人不是有权有势吗?开厂让他拨款不就行了?”

  刘光天瞪了刘光齐一眼,毫不客气地回道。

  “我岳父最近在接受审查,我先回来做准备。

  你们就说帮不帮吧?”

  刘光齐脸色有些尴尬。

  “刘光齐,你该不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想到回来的吧?”

  刘光福冷冷接话,“从小你就占尽便宜,现在便宜没占够,还想回来继续占?”

  “你们这说的什么话?我是你们大哥,做事业你们帮我不是天经地义?我占什么便宜了?”

  刘光齐一脸不悦,“这钱算我借的,又不是不还。”

  “老二、老三,大哥我如今要干一番事业,等发达了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自家兄弟,帮衬一把也是应该的。”

  刘海中在旁打圆场。

  二大妈也跟着附和:“没错,兄弟就是手足,分什么你我。

  你们工资高,帮一帮怎么了?”

  “哼,用钱时候就是手足,平时连路边的野草都不如。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刘光天耍起无赖。

  “我工资高是靠自己的本事,钱都是辛苦挣的,一分都不会给。”

  刘光天语气坚决。

  “你们两个混账,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

  刘海中气得满脸通红,又想动手。

  可刘光天和刘光福已经长大,也有了收入,根本不怕。

  刘海中老了,打不过也追不上。

  两兄弟一合计,决定跑去万科家电厂的宿舍挤一挤,就算打地铺也不想回家。

  “爸,光福和光天太没良心,钱的事还得您想办法。”

  刘光齐说道。

  刘海中气得脑袋嗡嗡响,实在没法子,只能动自己的棺材本。

  “行,明天我去银行取两千给你,这钱你得还我。”

  他反复叮嘱。

  聊了一会儿,刘海中觉得老大回来又有出息,必须带出去炫耀一番。

  刘光齐本不想去,却拗不过父亲。

  他们先去了易忠海家,对方却一直装聋作哑,不是“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就是竖起大拇指点头笑,态度十分敷衍,颇有当年聋老太太的风范。

  刘海中憋了一肚子火,显摆没成。

  接着他们去了阎阜贵家。

  阎阜贵倒是很客气,满口“人中龙凤”

  “有出息”

  “有本事”

  夸得天花乱坠。

  刘海中听得心花怒放,刘光齐却有些不自在。

  之后他们又去傻柱家转了一圈,没什么人在,就来到了付卫国家。

  付卫国没让刘光齐进门,只是半开着门在门口聊了几句。

  即便如此,刘光齐也从门缝里瞥见了里面的景象——大沙发、大彩电、水晶灯,各种新潮家具,豪华得晃眼。

  刘海中之前说的话还真应验了:

  “你别看付卫国屋子外面装得漂亮,里头才叫一个讲究。”

  就那一眼,刘光齐心里酸得直冒泡。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没爹没娘的小孤儿,如今竟能混成这样。

  这下更坚定了他办厂的念头。

  付卫国不就是靠做生意发财的吗?只要我抢先承包下这个厂子,看你还怎么得意!

  一晚上,刘海中和刘光天串了十几户人家的门。

  刘海中一个劲地吹嘘。

  刘光齐却显得有点窘,表情总是不太自在。

  但为了刘海中的钱,他不得不配合着演下去。

  ……

  第二天,李厂长把付卫国和刘光齐都喊到了办公室。

  李长海本来收了刘光齐的好处,打算直接拍板把服装厂包给他。

  可承包材料一报上去,大领导就过问起了付卫国的事。

  原来付卫国早就和大领导打过招呼,表示有意承包服装厂。

  李长海既不想退还那根小黄鱼,又不敢得罪大领导。

  想来想去,他总算琢磨出个主意,向大领导提了个看似公平的折中办法:

  让服装厂的职工自己选择承包人。

  这样选谁都不是他的责任,显得公正无私。

  刘光齐那边也不好意思把金条要回去,毕竟李长海替他争取了机会。

  李长海把情况说明了一遍。

  “看来有人要跟我争啊。”

  付卫国暗自思忖。

  让他意外的是,竞争对手居然是刘光齐。

  在付卫国看来,服装厂现在就是个烂摊子,以时下大多数人的眼光,根本没人愿接。

  没料到刘光齐竟有这般眼光。

  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说动了李长海,安排这一出竞争。

  以付卫国的了解,李长海这人从不做亏本买卖。

  估计刘光齐给的好处够诱人,他才提出让职工投票选承包人。

  “明天服装厂会举行投票大会,全厂职工都参加。”

  “到时候卫国你和光齐轮流上台讲承包方案,职工现场投票。”

  “我们当场唱票,公平公正,谁胜出,厂子就归谁承包。”

  听完李长海的话,付卫国微微一笑。

  心里觉得好笑:“这不就是比谁更会画大饼么。”

  付卫国早已习惯了后世老板们画大饼的那一套,这点伎俩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刘光齐却是一脸愁容。

  简短交谈之后,付卫国便走出了红星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