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那边堪称“神迹”的III级“帷幕”协议,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数字风暴,以碾压般的效率强行改写了事件的“真相”,将凌一凡从曝光边缘硬生生拖回了阴影之中。
网络上的热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温、转向、最终沉寂。电视新闻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意外事故”报道。就连身边王大锤的记忆和认知,也被那无形的力量悄然“模糊化”,从坚信“井盖成精”变回了“估计是看错了”。
表面上看,风暴似乎过去了。生活恢复了往常的节奏。
但凌一凡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他体内的能量依旧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那种被彻底掏空的感觉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明显好转,仿佛那次不顾一切的爆发,透支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能量,更触及了某种更深层次的“本源”。他依旧感到虚弱,容易疲惫,对周围能量的感知也变得迟钝了许多。
而这种生理上的虚弱,远远比不上心理上的后怕与震撼。
他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窗帘紧闭,反复回味着那惊魂一刻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之后冷月那冰冷而高效的干预。
后怕,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
他后怕于那千钧一发的危险。距离惨剧发生,真的只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他当时反应慢一秒,如果他的能力响应失败,或者以另一种更糟糕的方式生效……那个孩子,那个家庭,都将坠入无底深渊。这种可能性,让他事后惊出一身又一身冷汗。
他更后怕于自己那不受控制的、近乎本能的爆发。那种状态下,他根本没有任何“精确编程”的念头,完全是依靠最原始的意念和倾尽所有的能量在驱动。结果竟然……成功了?而且还呈现出一种远超他平时水平的、“高智能”的精密计算?
这力量……似乎比他了解的更加危险,也更加……不可控。它仿佛有自己的意志,在极端情况下会自行选择最高效(但未必最安全)的路径去实现意图。这次是侥幸成功了,下次呢?万一它选择的路径是更激进、副作用更大的方式呢?
而冷月组织的干预,则带来了另一种维度的恐惧。
那种直接操纵信息、影响群体认知的恐怖力量,让他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所在的“世界”水面之下,存在着何等庞然大物。自己之前的那些小打小闹,在这种力量面前,简直如同儿戏。这次是来“擦屁股”的,下次如果自己是“清理”目标呢?他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不会有。
这种绝对的、上位者的掌控力,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敬畏。
同时,他也清晰地收到了冷月最后的警告——他已成为“更高优先级关注目标”。这意味着他脖子上的枷锁更紧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更严厉的审视。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清晰。
救一个人,惹一身骚。这笔账,似乎怎么算都不划算。
一种深切的后悔和迷茫涌上心头。他开始怀疑,自己当时那股不顾一切的冲动,到底是对是错?如果重来一次,明知会引来如此巨大的风险,他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但内心深处,当他回想起那个孩子最终安然无恙,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的一幕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却无法被后怕和恐惧完全掩盖的暖意,还是会悄然浮现。
至少……人救下来了。
这或许是为数不多的慰藉。
就在凌一凡沉浸在复杂的后怕与反思中,努力修复着自身状态时,他并不知道,这场看似被强行压下的风波,并非没有留下任何涟漪。
至少,在一双敏锐的眼睛里,疑问的种子非但没有被“模糊化”,反而生根发芽,变得越发清晰。
……
苏小婉坐在报社的工位上,屏幕上是她刚刚剪辑完成的、关于“漫画之家”后续的温情报道——店里客流趋于稳定,老王脸上重现笑容,一切看起来都充满了希望。这篇报道充满了正能量,符合主编的要求,也让她自己感到些许欣慰。
然而,她的另一个电脑屏幕上,却打开着一个加密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的,是她在车祸现场附近,利用记者身份和一点小技巧,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未经过任何网络传输的、第一手的视频和照片资料。
冷月组织的“信息干扰”主要针对的是公共网络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环节,对于这种存储在本地设备、未曾上传的原始数据,其“模糊化”效果似乎要弱得多,或者说,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显然,干预的力量并未细致到这一步。
苏小婉反复观看着自己拍下的视频,尤其是那几个关键角度的慢放。
井盖那微小却突兀的弹动。
皮球那违反物理规则的直角变向。
甚至……她还抓拍到了一个模糊的、街角某个穿着连帽衫的瘦削身影(凌一凡感觉到的“效率至上”?)。
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强烈的“不自然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她的直觉和观察力远比普通人敏锐。网络的突然“消音”和舆论的强行“统一”,在她看来,本身就极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她回想起之前调查凌一凡时遇到的种种怪事:绿化带复苏、音响瘫痪、猫粮转移、以及那个降噪后清晰的“能力”二字……还有那个被她绘制出来的“异常能量点”分布图。
所有这些碎片,原本似乎指向凌一凡。
但这次的事件,风格截然不同。那种精准到极致的“巧合”链条,更像是一种冰冷的、高度计算后的结果,与凌一凡那种时常伴随搞笑副作用的“混沌”风格迥异。
难道……真的存在另一个“能力者”?
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精密、并且……似乎这次是在做好事的“能力者”?
而凌一凡,在这个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她记得事发当时,凌一凡和他的室友就在附近!这难道又是巧合?
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在她脑中成型:凌一凡或许是那个更“低级”的、控制不好的能力者。而这次事件,是另一个“高级”的能力者出手相救?甚至……凌一凡和那个“高级”能力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网络的迅速“净化”,在她看来,更像是某种强大的力量在掩盖真相,保护那个出手的“高级”能力者(或者掩盖所有超自然存在的证据)。
苏小婉的心脏因为兴奋和一丝恐惧而加速跳动。她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隐藏世界的边缘。
她没有被“记忆淡化”完全影响,一方面得益于她作为记者的职业习惯(第一时间保存原始素材),另一方面,或许也源于她内心深处早已种下的、对“超自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探究欲。
她没有试图将这些发现公之于众,那无疑是愚蠢的。她只是更加加密了自己的资料,并且开始更隐秘地、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凌一凡以及他周围的一切。
她意识到,直接逼问凌一凡是下策。或许……应该换个方式?比如,更接近他,观察他在这件事后的反应?或者,从那个看似傻乎乎的王大锤身上旁敲侧击?
凌一凡那苍白的脸色、事发后的仓皇逃离(她当时也在远处,看到了)、以及最近似乎特别安静低调的表现……这些细节,在她眼中都成为了值得玩味的线索。
她晃了晃手中那支藏着微型录音设备的笔,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猎人般的弧度。
风暴的表面的确平息了。
但水下的暗流,却因为这次事件,涌动得更加湍急了。
凌一凡在后怕与反思中艰难地恢复,祈求着平静的日子。
而苏小婉,则在若有所思中,调整了瞄准镜,更加坚定了要揭开真相的决心。
一场意外的街头救援,像一块投入复杂生态圈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所有相关者的轨迹。
而真正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
网络上的热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温、转向、最终沉寂。电视新闻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意外事故”报道。就连身边王大锤的记忆和认知,也被那无形的力量悄然“模糊化”,从坚信“井盖成精”变回了“估计是看错了”。
表面上看,风暴似乎过去了。生活恢复了往常的节奏。
但凌一凡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
他体内的能量依旧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那种被彻底掏空的感觉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明显好转,仿佛那次不顾一切的爆发,透支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能量,更触及了某种更深层次的“本源”。他依旧感到虚弱,容易疲惫,对周围能量的感知也变得迟钝了许多。
而这种生理上的虚弱,远远比不上心理上的后怕与震撼。
他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窗帘紧闭,反复回味着那惊魂一刻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之后冷月那冰冷而高效的干预。
后怕,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
他后怕于那千钧一发的危险。距离惨剧发生,真的只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他当时反应慢一秒,如果他的能力响应失败,或者以另一种更糟糕的方式生效……那个孩子,那个家庭,都将坠入无底深渊。这种可能性,让他事后惊出一身又一身冷汗。
他更后怕于自己那不受控制的、近乎本能的爆发。那种状态下,他根本没有任何“精确编程”的念头,完全是依靠最原始的意念和倾尽所有的能量在驱动。结果竟然……成功了?而且还呈现出一种远超他平时水平的、“高智能”的精密计算?
这力量……似乎比他了解的更加危险,也更加……不可控。它仿佛有自己的意志,在极端情况下会自行选择最高效(但未必最安全)的路径去实现意图。这次是侥幸成功了,下次呢?万一它选择的路径是更激进、副作用更大的方式呢?
而冷月组织的干预,则带来了另一种维度的恐惧。
那种直接操纵信息、影响群体认知的恐怖力量,让他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所在的“世界”水面之下,存在着何等庞然大物。自己之前的那些小打小闹,在这种力量面前,简直如同儿戏。这次是来“擦屁股”的,下次如果自己是“清理”目标呢?他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不会有。
这种绝对的、上位者的掌控力,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敬畏。
同时,他也清晰地收到了冷月最后的警告——他已成为“更高优先级关注目标”。这意味着他脖子上的枷锁更紧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更严厉的审视。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清晰。
救一个人,惹一身骚。这笔账,似乎怎么算都不划算。
一种深切的后悔和迷茫涌上心头。他开始怀疑,自己当时那股不顾一切的冲动,到底是对是错?如果重来一次,明知会引来如此巨大的风险,他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但内心深处,当他回想起那个孩子最终安然无恙,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的一幕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却无法被后怕和恐惧完全掩盖的暖意,还是会悄然浮现。
至少……人救下来了。
这或许是为数不多的慰藉。
就在凌一凡沉浸在复杂的后怕与反思中,努力修复着自身状态时,他并不知道,这场看似被强行压下的风波,并非没有留下任何涟漪。
至少,在一双敏锐的眼睛里,疑问的种子非但没有被“模糊化”,反而生根发芽,变得越发清晰。
……
苏小婉坐在报社的工位上,屏幕上是她刚刚剪辑完成的、关于“漫画之家”后续的温情报道——店里客流趋于稳定,老王脸上重现笑容,一切看起来都充满了希望。这篇报道充满了正能量,符合主编的要求,也让她自己感到些许欣慰。
然而,她的另一个电脑屏幕上,却打开着一个加密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的,是她在车祸现场附近,利用记者身份和一点小技巧,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未经过任何网络传输的、第一手的视频和照片资料。
冷月组织的“信息干扰”主要针对的是公共网络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环节,对于这种存储在本地设备、未曾上传的原始数据,其“模糊化”效果似乎要弱得多,或者说,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显然,干预的力量并未细致到这一步。
苏小婉反复观看着自己拍下的视频,尤其是那几个关键角度的慢放。
井盖那微小却突兀的弹动。
皮球那违反物理规则的直角变向。
甚至……她还抓拍到了一个模糊的、街角某个穿着连帽衫的瘦削身影(凌一凡感觉到的“效率至上”?)。
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强烈的“不自然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她的直觉和观察力远比普通人敏锐。网络的突然“消音”和舆论的强行“统一”,在她看来,本身就极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她回想起之前调查凌一凡时遇到的种种怪事:绿化带复苏、音响瘫痪、猫粮转移、以及那个降噪后清晰的“能力”二字……还有那个被她绘制出来的“异常能量点”分布图。
所有这些碎片,原本似乎指向凌一凡。
但这次的事件,风格截然不同。那种精准到极致的“巧合”链条,更像是一种冰冷的、高度计算后的结果,与凌一凡那种时常伴随搞笑副作用的“混沌”风格迥异。
难道……真的存在另一个“能力者”?
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精密、并且……似乎这次是在做好事的“能力者”?
而凌一凡,在这个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她记得事发当时,凌一凡和他的室友就在附近!这难道又是巧合?
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在她脑中成型:凌一凡或许是那个更“低级”的、控制不好的能力者。而这次事件,是另一个“高级”的能力者出手相救?甚至……凌一凡和那个“高级”能力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网络的迅速“净化”,在她看来,更像是某种强大的力量在掩盖真相,保护那个出手的“高级”能力者(或者掩盖所有超自然存在的证据)。
苏小婉的心脏因为兴奋和一丝恐惧而加速跳动。她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隐藏世界的边缘。
她没有被“记忆淡化”完全影响,一方面得益于她作为记者的职业习惯(第一时间保存原始素材),另一方面,或许也源于她内心深处早已种下的、对“超自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探究欲。
她没有试图将这些发现公之于众,那无疑是愚蠢的。她只是更加加密了自己的资料,并且开始更隐秘地、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凌一凡以及他周围的一切。
她意识到,直接逼问凌一凡是下策。或许……应该换个方式?比如,更接近他,观察他在这件事后的反应?或者,从那个看似傻乎乎的王大锤身上旁敲侧击?
凌一凡那苍白的脸色、事发后的仓皇逃离(她当时也在远处,看到了)、以及最近似乎特别安静低调的表现……这些细节,在她眼中都成为了值得玩味的线索。
她晃了晃手中那支藏着微型录音设备的笔,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猎人般的弧度。
风暴的表面的确平息了。
但水下的暗流,却因为这次事件,涌动得更加湍急了。
凌一凡在后怕与反思中艰难地恢复,祈求着平静的日子。
而苏小婉,则在若有所思中,调整了瞄准镜,更加坚定了要揭开真相的决心。
一场意外的街头救援,像一块投入复杂生态圈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所有相关者的轨迹。
而真正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