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苏小婉的免费宣传:暗合话题的温情报道-《我不是神2》

  凌一凡精心策划的“漫画树”与“幽灵书”奇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虽然不大,却成功地在小区及周边街区荡起了不小的涟漪。接下来几天,“漫画之家”的客流量肉眼可见地增加了。虽然大多是被奇闻吸引来看热闹的打卡群众,真正买书的人比例不高,但至少店里不再是门可罗雀,老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打包纸箱的速度明显放慢了许多。

  凌一凡每天下班都会绕过去看一眼,感受着店内逐渐回升的人气,以及老王那重新燃起的希望,内心那份充盈的“满足感”能量便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能量自由”的舒坦——不再时刻担心饿肚子,甚至敢小心翼翼地尝试一些更微小的能力应用,比如让办公室那盆快死的绿萝稍微精神一点(效果甚微,但没出副作用),或者让自己第二天要交的报告少两个错别字(成功了!虽然代价是钢笔没水了)。

  这种正向循环的感觉美妙极了。他甚至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再搞点别的“小奇迹”,进一步巩固战果?比如让书店门口的石狮子偶尔眨眨眼?(赶紧打消了这个作死的念头。)

  然而,好景不长。新奇感的效应是会递减的。几天后,来看“漫画树”的热度开始消退,店里的人流又逐渐回落到了之前水平,甚至因为之前热闹过,此刻显得更加冷清。老王脸上的阴云又重新聚集起来。

  凌一凡心里着急,却一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他那点能力,搞点小奇观吸引眼球还行,真要持续性地提升营业额,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远不是变几片怪叶子就能解决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点努力终究是杯水车薪时,一个他万万没想到的“外援”,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介入了。

  这天下午,苏小婉抱着采访本,又一次“恰好”路过“漫画之家”。她看似随意地拍了几张“漫画树”的照片,又和坐在店门口发呆的老王“闲聊”了起来。

  “王叔叔,这树可真有意思,最近成了网红打卡点了呢。”苏小婉笑吟吟地打开话匣子。

  老王叹了口气,笑容有些苦涩:“唉,也就是一阵风的事儿啦,看看热闹,拍拍照,就走了。真买书的没几个……这店,怕是到头喽。”

  苏小婉顺势问道:“真是太可惜了。我小时候还挺喜欢来您这看漫画的呢。现在这些实体书店,生存确实太难了。”

  这话一下子打开了老王的话匣子。他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开店的艰辛,对每一本书的感情,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这家小店未来的茫然。没有诉苦,只是平淡的讲述,却透着一种真挚的惋惜和深深的无力感。

  苏小婉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眼神专注而富有同情心。她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挖掘超自然真相的狂热记者,更像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她甚至自己也掏钱买了两本旧漫画,说是“留个纪念”。

  凌一凡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嘀咕。苏小婉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她难道还没放弃调查?想把老王也发展成“超自然现象目击者”?

  他暗自警惕,决定最近要更低调一点,免得被这位嗅觉灵敏的记者抓到什么把柄。

  然而,第二天一早,当凌一凡习惯性地打开本地新闻APP时,却被一条推送标题惊得差点把手机掉进豆浆里——

  《守护城市记忆的角落:告别声中,“漫画之家”的温情坚守》

  作者:苏小婉

  凌一凡心脏砰砰直跳,赶紧点开文章。

  文章的开头,确实提到了那棵奇特的“漫画树”,但苏小婉将其巧妙地描述为“仿佛感受到了主人的不舍,以这种奇特的方式默默声援”、“街角一道充满童趣的意外风景”,轻描淡写地将超自然迹象归结为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巧合”与“隐喻”。

  文章的重点,完全落在了老王店主和他那家小店的故事上。

  苏小婉用细腻感性的笔触,描绘了老王如何用十几年时间精心经营这片“漫画迷的小小乐园”,如何记得老主顾的喜好,如何在电子阅读浪潮冲击下艰难维系,如何面对不断上涨的租金感到力不从心,又如何在对书籍的热爱与现实的压力间痛苦挣扎。

  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实地记录,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传统书店困境的思考、对坚守情怀者的敬意,以及一种淡淡的、对城市文化多样性消逝的惋惜。

  文章中还插入了好几张充满氛围感的照片:老王擦拭书籍的侧影、书架间斑驳的光影、那几片“漫画树叶”的特写(被拍得极具艺术感)、以及一些顾客埋头选书的安静瞬间。

  最后,文章呼吁大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不要忘记这些承载着青春记忆和纸质书温度的实体空间,有空不妨去“漫画之家”这样的老店看看,买一本书,既是支持,也是一次怀旧之旅。

  整篇文章,完完全全是一篇高质量、正能量、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根本没有提及任何“超自然”、“灵异”的字眼,完美地将“漫画树”的奇观消化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背景点缀,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人”和“情怀”上。

  凌一凡目瞪口呆地看着这篇文章,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苏小婉……她竟然没有趁机挖掘背后的“真相”,反而写出了一篇如此……正面甚至可以说是帮助性的报道?

  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立刻意识到这篇报道的价值!这远比他那点“漫画树”的小打小闹要厉害得多!

  “漫画树”只能吸引附近好奇的年轻人。 而苏小婉这篇登在本市颇有影响力的都市报(虽然是其新媒体平台)上的温情报道,却能触及更广泛的人群——那些有怀旧情怀的中年人、注重文化氛围的家庭、甚至是对实体书店有感情的知识分子!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宣传!而且是极其优质、极易引发共鸣的宣传!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凌一凡就亲眼见证了这篇报道的威力。

  他的手机开始被各种本地资讯号转发这篇文章的推送刷屏。 小区业主群里,原本还在讨论“树妖”的画风突然一变,开始感慨“老王不容易”、“得去支持一下”、“那是我的青春啊”! 他甚至看到几个同事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配文“看哭了”、“周末就去逛逛”。

  而当凌一凡中午再次溜达到“漫画之家”时,直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店里……挤满了人!

  不再是之前那种只看不买的打卡群众,而是真正来挑书、买书的人!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有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来挑绘本的家长,甚至还有几个看起来像是文化人的老先生老太太,在仔细翻阅着那些旧书。

  老王店主忙得脚不沾地,脸上不再是懵逼和愁苦,而是洋溢着一种受宠若惊、忙并快乐着的红光。他一边收钱,一边给书打包,一边回答着顾客的问题,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老板!这篇报道上说的是不是这本?” “老王,给我留一套《哆啦A梦》大全集!” “哎呀,这地方真不错,很有味道!” “爸爸,你看这个奥特曼的画书!”

  嘈杂的人声、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扫码枪的滴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无比动听的、充满生机的乐章。

  凌一凡站在店外,看着这热闹非凡的景象,鼻子竟然有点发酸。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不仅仅是他那点小能力起了作用,更是苏小婉这篇恰到好处的报道,将他制造的“话题”巧妙地转化为了真正有效的“关注”和“支持”!

  他从未想过,自己那个“秩序侧”的竞争对手视为“低效噪音”的人间温情和舆论力量,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这时,他看见苏小婉也出现在了店里,正拿着一个小相机,捕捉着店里热闹的场景,脸上带着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淡淡的微笑。

  凌一凡的心情复杂极了。有感激,有意外,也有点看不透这个女记者。她到底想干什么?先是穷追不舍地调查自己,现在又转头来帮老王?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但无论如何,结果是好的。

  他感到体内那股源自“满足感”的能量,再次澎湃起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汹涌和温暖。这一次,不仅仅是因为帮助了老王,还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他那种笨拙的、试图用能力做好事的方式,虽然起点很低,效果有限,但似乎……真的得到了一种来自现实世界的、积极的回应和放大。

  这种正反馈,比他独自收获能量更加令人鼓舞。

  就在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冷月那个加密接口发来的信息,依旧言简意赅:

  【观测到目标区域(漫画之家)关注度异常飙升。能量波动平稳,未见外部干预迹象。舆论导向正面。你的‘微小扰动’引发了不错的连锁反应。保持观察。】

  连冷月都给出了正面评价!

  凌一凡握着手机,看着眼前火爆的书店,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彻底放松的、灿烂的笑容。

  也许,他这条“混沌侧”的、低效却充满人情味的的路,并没有走错。

  而苏小婉这个巨大的变量,似乎也并非总是带来麻烦。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旧书页和希望的香气。

  这场拯救行动,远比他预想的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