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掌中佛国-《综武:绝世天骄,开局拜入雪月城》

  这让岐山大师心中暗凛。

  看来密藏一脉,近年确有崛起之势!

  “此次盂兰法会,为期七日。”

  “前三日由老衲讲经说法,中间两日供诸僧辩经明理,第六日切磋佛力修为,最后一日共议世间大事。”岐山大师清了清嗓音,声音洪亮地宣布流程。

  众人听罢,纷纷效仿大师姿态,盘膝端坐,神情肃穆。

  便是祁长治等人,也收起闲适,正襟危坐。

  毕竟岐山大师乃佛门泰斗,其所讲之法,字字珠玑,闻者受益无穷。

  这几日之中,或许真有人能在此顿悟大道!

  待众人坐定,岐山大师便徐徐启唇,开始说法。

  放眼望去,此时席地而坐的僧俗信众,从殿内一直延展至殿外广场,粗略估算,不下千余人。

  场面恢弘,令人心生敬畏。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光阴易逝,生命渐消,如同涸泽之鱼,何来欢愉?大众应当精进不懈,如救头燃,常思无常,切莫放逸……”

  当此之时。

  岐山大师端坐于蒲团之上,唇齿开合,诵出无上妙法,言语间似有金莲飘落,梵音流转。

  刹那间,整座瓦山仿佛被佛光笼罩,空中回荡起阵阵天籁般的诵经声。

  那声音浑厚平和,绵延不绝,纵使身处百里之外,亦能清晰入耳,心神为之一净。

  每吐一字,岐山大师周身便明亮一分,佛光愈盛,恍若真佛降世,慈悲庄严。

  不止如此,山中飞鸟走兽皆伏地聆听,连风也静了,草木为之低首,万物似在恭迎圣音。

  而在瓦山脚下的城池里,寻常百姓闻得这虚空中的梵唱与佛陀虚影显现,顿觉烦忧尽消,五脏六腑如沐清泉,心头一片澄明。

  不由自主地,众人合掌默念:“愿岐山大师护佑!”

  却不知,只因这一念诚心,一语皈依,他们每人竟悄然延寿五六载之久!

  【叮,检测宿主聆听岐山大师讲经说法,阅历值 !当前总阅历值已达二百一十八万!】

  祁长治耳边响起系统的提示音,但他神色不动,心中早已超然于这些外物之外。

  三万阅历值,如今不过浮尘微末,引不起他半分波澜。

  真正让他动容的,是岐山大师所讲佛法中的深意。

  虽未皈依佛门,可祁长治修的是万道兼容之路,诸法皆可为镜。

  此刻细品禅机,竟觉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他不由得想起前些时日所悟的情爱之力。

  离枯大师曾言:情非一途,爱有千相。

  并非仅限男女私情,亲情、仁心、悲悯、守护,皆是情之所系,爱之所生。

  此理祁长治早有所会,而今听岐山大师开示心性本源,冥冥之中,又似有一层迷雾被拨开。

  原来,情爱之力与灵愿之念,皆属天地间无形却真实存在的伟力。

  无所谓高下尊卑,正如阴阳互济、万物相生,自有其平衡之道。

  念至此处,他心头豁然开朗,心境再进一步,返璞归真,宛如秋水无痕。

  就在这一瞬,他的精气神与天地隐隐共鸣,仿佛融为一体。

  头顶上方,忽然有三朵光华流转的莲花次第升起,氤氲瑞气缭绕周身,衬得他恍若凌虚御风的仙人,不染尘俗。

  “三花聚顶?!”

  “那是……长治剑仙,竟真的三花聚顶了?”

  “古籍有载,唯有精、气、神三者圆融无碍,达混元合一之境,方可见此异象!”

  “便是许多天人境界的大能,一生也难触此门槛!”

  “这祁长治……天赋简直骇人听闻!”

  异象突现,四下哗然。

  众人纷纷抬头仰望,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三花聚顶,本是传说中才有的境界征兆,今日竟活生生出现在众人面前,如何不让人心神震荡?

  然而,站在祁长治身旁的李寒依,只是微微一笑,神情淡然,似早已预料。

  李慢慢亦是如此,负手而立,目光温和地看着一切,仿佛这只是顺理成章之事。

  毕竟,从祁长治踏入修行之路以来,哪一步不是打破常规、颠覆认知?这般奇景落在他身上,反倒显得理所当然。

  可眼下情形,却让佛门处境颇为尴尬。

  此时正值盂兰佛会,乃佛门一年一度的盛典,万众朝礼,诸僧云集。

  按常理,若有人在此盛会中顿悟大道,应是佛子居先,以彰佛法无边。

  谁知,竟是一个外道武修,在佛陀宣讲之际,率先参透玄机,更展现出“三花聚顶”这等旷世奇象!

  一时之间,众多佛门弟子面面相觑,羞愧难当,如芒刺在背。

  前方高台之上,岐山大师依旧闭目讲法,对外界变故似无所察。

  实则内心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他何等修为,一眼便看出——祁长治根骨非凡,慧根深厚,与佛有缘。

  可惜,误入武途,执剑而非持经。

  如此良材美玉未能归于我佛门座下,实乃一大憾事!

  正思量间——

  忽见密藏一脉的鹰缘僧人背后,竟也浮现出惊人异象!

  只见虚空裂开,显出一方清净佛国:琉璃为地,金莲铺道;一尊鎏金巨佛巍然端坐于千瓣莲台之上,身后亿万佛影摇曳,诸天世界层层叠叠,浩渺无垠。

  而脚下三千佛陀、五百罗汉,皆俯首叩拜,口宣佛号,齐颂功德!

  “万佛朝宗?!”

  “这……这怎么可能存在?!”

  “密藏一脉的鹰缘,竟参透了这般不可思议之境?”

  “了不得!此子日后必为佛门栋梁,甚至证得无上正觉也未可知!”

  “万佛来朝,唯有古佛降世方能显现如此瑞相!”

  “简直是逆改天机!”

  “密藏之中,竟真要出一位佛祖级人物了!”

  此时此刻。

  众人凝望着眼前奇景,无不瞠目结舌,神情僵滞。

  片刻沉默后,心头猛然一震,纷纷望向鹰缘,失声惊呼。

  谁能料到,在这盂兰盛会之上,竟有人顿悟出“万佛朝宗”这等至高异象!

  这边。

  祁长治望着鹰缘身后那恢弘浩荡、诸佛拱拜的景象,神色亦不由凝重起来。

  这鹰缘天赋之高,实在惊人!

  绝不逊于自己半分!

  甚至——

  在神识细细探察之下,祁长治赫然发现,那异象中央巍然矗立的巨佛面容,竟与鹰缘本人隐隐重合!

  这意味着什么?

  他心中已然明了:此人未来,注定成就佛陀果位!

  难怪当年酒仙曾言,他是前世佛尊转生!

  虽为兄弟,可鹰缘所立之地,却与蒙元王朝同阵而行。

  而祁长治,则与其势成水火。

  日后的对决,恐怕难以避免。

  鹰缘之母白莲钰,乃昔日蒙元国师八师巴座下四大弟子之一。

  尽管八师巴等人曾参与围剿传鹰,却未曾真正伤其性命。

  因此,鹰缘对蒙元并无深仇。

  他自幼成长于北疆,修行于密藏法门,立场自然偏向彼方。

  反观祁长治,亲母祁碧芍死于蒙元之手,血海深仇刻骨铭心。

  这份怨恨,非三言两语所能化解。

  然而即便将来兵戈相见,祁长治也毫无惧意。

  若换作自己在他这般年岁,早已踏入天人大长生之境!

  同一时刻。

  大唐书院大先生李慢慢注视着鹰缘,眉宇间浮现出一丝忧虑。

  他也意识到,此子绝非易与之辈。

  更隐隐预感,其将来的造诣,或可与祁长治并驾齐驱。

  “只盼他莫要牵涉进宁缺之事……”

  李慢慢暗自思忖。

  但旋即苦笑摇头。

  虽说鹰缘与大唐书院并无宿怨,

  可他与宁缺之间,早有嫌隙。

  祁长治曾在襄阳一役中重创蒙元三皇子铁尼黑,此事李慢慢心知肚明。

  据说连藏佛寺数位高僧也被击败。

  如此情状,鹰缘岂会善罢甘休?

  一旦祁长治出手援救宁缺,鹰缘定会出手阻截。

  眼下局势,唯有步步为营,随机应变。

  而李寒依见到兄长鹰缘竟能引动如此异象,眸光微闪,情绪复杂。

  她深知,因缘际会之下,这对兄弟终将各执一方,对立而立。

  可如今看来,二人天资皆卓绝非凡,难分轩轾。

  “快看那边!”

  “少林慧能法师背后亦现佛辉,不知他领悟的是何种异象?”

  “纵然再玄妙,怕也难及鹰缘。

  ‘万佛朝宗’可是佛门异象中最顶尖的存在!”

  “未必如此!”

  “别忘了,慧能的师父可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有人惊叹,也有人不以为然。

  事实确然,慧能已然开悟。

  只见他身后浮现一座金光笼罩的城池,广袤无垠,横亘天地之间。

  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一方佛国净土。

  而支撑整座佛国的,竟是一只庄严巨掌。

  “那是……掌中佛国?!”

  “慧能法师所悟竟是‘掌中佛国’!”

  “不愧是弘忍亲传弟子!此象虽稍逊‘万佛朝宗’,但也属佛门上乘异象!”

  围观者纷纷赞叹不已。

  随着鹰缘与慧能接连展现异象,压力顿时落在七念身上。

  这位悬空寺的天下行走,讲经首座的大弟子,素以神通着称。

  出道以来,每每出手皆伴天象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