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县城头飘扬的红旗,如同点燃了燎原的星火,其光芒与震撼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辐射。就在林峰坐镇安丰,忙于肃清残敌、安抚民众、建立新秩序的同时,“曙光行动”的另外几路铁拳,也以毫不逊色的迅猛姿态,狠狠砸向了安丰外围的三颗“卫星”——西集、柳镇、马庄。
这三处据点,原本是日军为拱卫安丰、相互策应而设置的前哨,各驻有日军一个中队及数量不等的伪军。在“烈风”扫荡惨败、吉本贞一授首的消息传来后,这些据点的守军早已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而当安丰方向传来那地动山摇的炮声,看到天际那被火光映红的夜空时,恐慌更是如同瘟疫般在守军中蔓延。
负责指挥打援阻隔集团的参谋长,精准地把握住了战机。他并未采取呆板的围困战术,而是针对三个据点的不同情况和守军心态,采取了更具压迫性和针对性的攻击。
西集,这个以砖瓦窑和小型集市闻名的小镇,成为了“心理攻势”与“武力威慑”结合的典范。
攻击开始前,配属作战的独立旅新编第二团,便在敌工干部的指导下,将安丰大捷、吉本毙命的消息,通过传单、土喇叭和被策反的伪军亲属,大量传入镇内。同时,参谋长特意调拨了一个t-34坦克排(三辆坦克)和一个ZIS-3野炮连,部署在西集据点外视野开阔的地带。
当坦克那庞大的身躯和粗长的炮管在晨曦中清晰可见,当野炮进行了一轮精准的、摧毁了镇外标志性碉楼的试射后,西集据点内的伪军团长首先崩溃了。他深知凭借手下这些士气涣散、装备低劣的部队,绝无可能抵挡住连皇军中将都能宰掉的八路军主力。在内部短暂而激烈的争执后,他趁着驻守日军中队长前往前沿查看情况的机会,突然发动兵变,扣押了包括中队长在内的十几名日军军官和死硬分子,随后下令打开寨门,宣布战场起义!
整个过程几乎兵不血刃。新编第二团迅速接管了西集,俘虏了剩余顽抗的数十名日军士兵,并缴获了大量装备。西集,兵不血刃,宣告光复。
柳镇,地处交通要冲,据点工事相对坚固,驻守的日军中队长也是个死硬派。
面对劝降,他不仅严词拒绝,还枪杀了一名试图动摇军心的伪军排长,企图负隅顽抗。然而,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火力。
参谋长接到报告后,只下达了一个简洁的命令:“碾碎它。”
配属给步兵三营的四门m-30 122毫米榴弹炮被推了上来,与原有的野炮、迫击炮一同,对柳镇据点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毁灭性炮击。坚固的砖石炮楼和围墙在重炮面前如同纸糊,被一一点名、摧毁。炮火尚未完全停息,步兵三营的战士们便在营长的率领下发起了总攻。他们甚至没有动用宝贵的坦克,仅凭手中的自动火器和娴熟的攻坚战术,如同潮水般涌入了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据点。残存的日军和伪军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抵抗了不到二十分钟便彻底崩溃,日军中队长在绝望中切腹自尽。柳镇,在猛烈的炮火和坚决的突击下,被强行攻克。
马庄,规模最小,但地理位置偏僻,据点建在一处小土包上,易守难攻。
驻守这里的日军小队和伪军一个连,凭借着地形优势,企图顽抗到底,等待虚无缥缈的援军。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援军,而是来自空中的死神。一架执行战场巡逻任务的伊尔-2攻击机发现了这个孤立无援的据点。飞行员在请示指挥部后,毫不犹豫地俯冲而下,机翼下的火箭弹如同长了眼睛,精准地命中了据点内的营房和机枪工事,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和混乱。
就在据点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炸得晕头转向之际,负责攻击马庄的步兵四营和骑兵侦察连发起了地面突击。骑兵连利用速度优势,迅速迂回包抄,切断了据点守军可能的逃窜路线。步兵营则趁势猛攻,失去了有效指挥和重火力支援的守军很快便被分割歼灭。马庄,在空地一体的精准打击下,迅速陷落。
西集起义,柳镇强攻,马庄空袭!三处卫星据点,在安丰主城激战正酣的同一天内,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却同样高效迅猛的节奏,接连被攻克、光复!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接连传回安丰城内临时设立的“曙光行动”前指。林峰看着地图上那三个被迅速插上蓝色小旗的据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中。强大的武力是基石,而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则是将武力转化为胜利的最高效途径。
“报告司令员!”参谋长从前线发回电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西集、柳镇、马庄已全部光复!共毙伤日伪军四百余人,俘虏日伪军近八百人(含西集起义伪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我部伤亡轻微!目前,各部正在肃清残敌,安抚地方,并按照预定计划,向更外围的乡村区域展开,清剿零星日伪武装,建立基层政权!”
“打得好!”林峰回复道,“命令各部,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将我们的控制区,以安丰为核心,迅速向周边乡村辐射!我们要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将这片区域,彻底变成坚不可摧的解放区!”
命令下达,早已准备好的地方工作干部、民兵骨干紧随作战部队之后,如同涓涓细流,迅速渗透到刚刚光复的城镇和广袤乡村。他们张贴安民告示,召开群众大会,清算汉奸恶霸,分发日军仓库中缴获的粮食,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饱受日伪摧残的百姓,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响应,踊跃参与。许多青壮年当场报名参加八路军或地方民兵,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连战连捷,光复失地!“曙光行动”不仅成功攻克了资源重镇安丰,更以其雷霆万钧之势,在极短时间内,将安丰周边三座卫星据点及大片乡村区域,从日伪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原本被日军据点分割、封锁的太行、太岳根据地,以安丰地区为枢纽,成功地连成了一片!一个面积扩大近一倍、人口更多、资源更丰富、战略纵深更为广阔的强大解放区,如同一块经过血火淬炼的坚实基石,牢牢地嵌在了华北大地之上!
夕阳再次洒满安丰城头,那面红旗在晚风中舒展得更加从容。城内,虽然依旧可见战火留下的创伤,但街道上已然有了往来行走的百姓,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硝烟与血腥,而是炊烟与希望的气息。城外,广袤的原野上,象征着新生与秩序的蓝色旗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替代那些刺眼的膏药旗。
林峰站在修缮一新的县衙(现已改为城防司令部)门前,望着这片浴火重生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
这三处据点,原本是日军为拱卫安丰、相互策应而设置的前哨,各驻有日军一个中队及数量不等的伪军。在“烈风”扫荡惨败、吉本贞一授首的消息传来后,这些据点的守军早已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而当安丰方向传来那地动山摇的炮声,看到天际那被火光映红的夜空时,恐慌更是如同瘟疫般在守军中蔓延。
负责指挥打援阻隔集团的参谋长,精准地把握住了战机。他并未采取呆板的围困战术,而是针对三个据点的不同情况和守军心态,采取了更具压迫性和针对性的攻击。
西集,这个以砖瓦窑和小型集市闻名的小镇,成为了“心理攻势”与“武力威慑”结合的典范。
攻击开始前,配属作战的独立旅新编第二团,便在敌工干部的指导下,将安丰大捷、吉本毙命的消息,通过传单、土喇叭和被策反的伪军亲属,大量传入镇内。同时,参谋长特意调拨了一个t-34坦克排(三辆坦克)和一个ZIS-3野炮连,部署在西集据点外视野开阔的地带。
当坦克那庞大的身躯和粗长的炮管在晨曦中清晰可见,当野炮进行了一轮精准的、摧毁了镇外标志性碉楼的试射后,西集据点内的伪军团长首先崩溃了。他深知凭借手下这些士气涣散、装备低劣的部队,绝无可能抵挡住连皇军中将都能宰掉的八路军主力。在内部短暂而激烈的争执后,他趁着驻守日军中队长前往前沿查看情况的机会,突然发动兵变,扣押了包括中队长在内的十几名日军军官和死硬分子,随后下令打开寨门,宣布战场起义!
整个过程几乎兵不血刃。新编第二团迅速接管了西集,俘虏了剩余顽抗的数十名日军士兵,并缴获了大量装备。西集,兵不血刃,宣告光复。
柳镇,地处交通要冲,据点工事相对坚固,驻守的日军中队长也是个死硬派。
面对劝降,他不仅严词拒绝,还枪杀了一名试图动摇军心的伪军排长,企图负隅顽抗。然而,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火力。
参谋长接到报告后,只下达了一个简洁的命令:“碾碎它。”
配属给步兵三营的四门m-30 122毫米榴弹炮被推了上来,与原有的野炮、迫击炮一同,对柳镇据点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毁灭性炮击。坚固的砖石炮楼和围墙在重炮面前如同纸糊,被一一点名、摧毁。炮火尚未完全停息,步兵三营的战士们便在营长的率领下发起了总攻。他们甚至没有动用宝贵的坦克,仅凭手中的自动火器和娴熟的攻坚战术,如同潮水般涌入了被炸得千疮百孔的据点。残存的日军和伪军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抵抗了不到二十分钟便彻底崩溃,日军中队长在绝望中切腹自尽。柳镇,在猛烈的炮火和坚决的突击下,被强行攻克。
马庄,规模最小,但地理位置偏僻,据点建在一处小土包上,易守难攻。
驻守这里的日军小队和伪军一个连,凭借着地形优势,企图顽抗到底,等待虚无缥缈的援军。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援军,而是来自空中的死神。一架执行战场巡逻任务的伊尔-2攻击机发现了这个孤立无援的据点。飞行员在请示指挥部后,毫不犹豫地俯冲而下,机翼下的火箭弹如同长了眼睛,精准地命中了据点内的营房和机枪工事,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和混乱。
就在据点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炸得晕头转向之际,负责攻击马庄的步兵四营和骑兵侦察连发起了地面突击。骑兵连利用速度优势,迅速迂回包抄,切断了据点守军可能的逃窜路线。步兵营则趁势猛攻,失去了有效指挥和重火力支援的守军很快便被分割歼灭。马庄,在空地一体的精准打击下,迅速陷落。
西集起义,柳镇强攻,马庄空袭!三处卫星据点,在安丰主城激战正酣的同一天内,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却同样高效迅猛的节奏,接连被攻克、光复!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接连传回安丰城内临时设立的“曙光行动”前指。林峰看着地图上那三个被迅速插上蓝色小旗的据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中。强大的武力是基石,而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则是将武力转化为胜利的最高效途径。
“报告司令员!”参谋长从前线发回电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西集、柳镇、马庄已全部光复!共毙伤日伪军四百余人,俘虏日伪军近八百人(含西集起义伪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我部伤亡轻微!目前,各部正在肃清残敌,安抚地方,并按照预定计划,向更外围的乡村区域展开,清剿零星日伪武装,建立基层政权!”
“打得好!”林峰回复道,“命令各部,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将我们的控制区,以安丰为核心,迅速向周边乡村辐射!我们要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将这片区域,彻底变成坚不可摧的解放区!”
命令下达,早已准备好的地方工作干部、民兵骨干紧随作战部队之后,如同涓涓细流,迅速渗透到刚刚光复的城镇和广袤乡村。他们张贴安民告示,召开群众大会,清算汉奸恶霸,分发日军仓库中缴获的粮食,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饱受日伪摧残的百姓,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响应,踊跃参与。许多青壮年当场报名参加八路军或地方民兵,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连战连捷,光复失地!“曙光行动”不仅成功攻克了资源重镇安丰,更以其雷霆万钧之势,在极短时间内,将安丰周边三座卫星据点及大片乡村区域,从日伪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原本被日军据点分割、封锁的太行、太岳根据地,以安丰地区为枢纽,成功地连成了一片!一个面积扩大近一倍、人口更多、资源更丰富、战略纵深更为广阔的强大解放区,如同一块经过血火淬炼的坚实基石,牢牢地嵌在了华北大地之上!
夕阳再次洒满安丰城头,那面红旗在晚风中舒展得更加从容。城内,虽然依旧可见战火留下的创伤,但街道上已然有了往来行走的百姓,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硝烟与血腥,而是炊烟与希望的气息。城外,广袤的原野上,象征着新生与秩序的蓝色旗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替代那些刺眼的膏药旗。
林峰站在修缮一新的县衙(现已改为城防司令部)门前,望着这片浴火重生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