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777.org-《亮剑:祝你发财啊》

  钢铁洪流涌入安丰县城,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入积雪,迅速融化着日军仓促构建的外围防线。然而,当突击锋线深入城区,与那些依托坚固民宅、街垒、乃至事先打通墙壁构成的隐蔽火力点短兵相接时,战斗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最残酷、最考验单兵素质和班组战术的阶段——巷战。

  若是在数月前,面对日军凭借建筑逐屋顽抗、冷枪暗堡四处开花的巷战泥潭,即便是装备得到初步改善的八路军,也难免要付出惨重代价,陷入艰苦的拉锯与消耗。但此刻,攻入城内的“先锋支队”步兵,却展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风貌。他们不再是主要依靠步枪精准射击和手榴弹投掷的轻步兵,而是化身为武装到牙齿、战术理念超前的“巷战之王”!

  战斗在狭窄的街道、错综的院落和残破的房屋间激烈展开。日军的抵抗确实比野外作战更为顽强,他们利用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墙角、每一堆瓦砾作为射击阵地,甚至将机枪架在房梁上,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倾泻子弹。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更加狂暴和高效的毁灭。

  “二组左翼压制!一组跟我从右边摸过去!喷火器准备!”一名脸上带着硝烟痕迹的排长,半蹲在一堵断墙后,快速打出手势。他的声音透过嘈杂的枪声和爆炸声,清晰地传入身旁战士们的耳中。

  两名战士立刻探身,手中的波波沙冲锋枪对着左前方一栋二层小楼的几个窗户进行了猛烈的压制射击,“哒哒哒”的枪声如同撕裂布帛,打得窗棂破碎,砖屑纷飞,将里面日军的火力暂时压制下去。

  与此同时,排长带着另外三名战士,如同灵猫般从右侧一条狭窄的巷道快速迂回。他们脚步轻盈,动作迅捷,充分利用墙壁的遮蔽。在接近小楼后门时,排长猛地一脚踹开虚掩的木门,身后的战士立刻向里面投掷了一枚F-1防御手榴弹。

  “轰!”

  爆炸声在室内沉闷地响起,伴随着日军的惨叫。

  “冲!”排长低喝一声,率先端着冲锋枪冲入屋内。烟雾弥漫中,能看到几个被震懵的日军士兵挣扎着想要举枪。排长和战士们手中的波波沙再次喷出火舌,短促精准的点射瞬间将残敌清扫一空。

  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干净利落,配合默契。

  这仅仅是城内无数个激战角落的缩影。林峰部队的巷战战术,已然形成了成熟的体系:

  三人战斗小组,成为巷战最基本的杀戮单元。 一人负责正面突击与火力压制(通常装备波波沙或ppS-43冲锋枪),一人负责侧翼警戒与精准补射(装备莫辛纳甘步枪或兼任精确射手),一人负责后方掩护、投弹及特殊情况处理(如装备喷火器或爆破筒)。三人互为犄角,交替掩护,进攻如水银泻地,防御如铁壁铜墙。

  冲锋枪与手榴弹,成为近战的主宰。在视距极短、遭遇突然的巷战中,波波沙冲锋枪高达900发\/分钟的射速和71发弹鼓提供的持续火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日军三八式步枪那需要拉栓上膛的“啪勾”声,在如同爆豆般的冲锋枪连射面前,显得如此迟缓与无力。密集的手榴弹投掷,则成为清除房间、角落和疑似藏兵点的标准流程。

  喷火器与爆破筒,成为攻坚的利器。对于日军依托坚固砖石房屋或地下室构筑的顽固火力点,普通的枪弹难以迅速攻克。这时,背着沉重燃料罐的喷火兵便会上前。一条炽热粘稠的火龙咆哮着钻入门窗或射孔,瞬间就能将里面变成无法生存的炼狱,任何抵抗都会在极致的高温下化为灰烬。而对于更加坚固的结构,或者需要快速打通墙壁开辟通路时,工兵携带的爆破筒则能发挥奇效。

  坦克,并非巷战的弱者,而是移动的堡垒和破障重锤。 KV-1和t-34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中缓慢而坚定地推进。它们用厚重的装甲无视日军的轻武器和大部分步兵炮的攻击,用主炮和机枪精准地“点名”远处街垒和坚固房屋。遇到障碍物,它们直接碾压过去;遇到疑似藏有反坦克手的建筑,它们毫不犹豫地开炮将其轰塌。步兵则紧紧跟随在坦克周围,为其清除近处的威胁,形成完美的步坦协同。

  日军的巷战战术,还停留在强调单兵精准射击、小队猪突和隐蔽冷枪的阶段。但在“先锋支队”这种强调绝对火力、小组协同和高效攻坚的新式战术面前,显得如此落后与苍白。许多日军士兵往往刚刚从隐蔽处探出头,还没来得及瞄准,就被泼洒而来的冲锋枪子弹打成了筛子;或者坚守在工事里,却被不知从何处钻进来的八路军战士用手榴弹或喷火器解决。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碾压态势。八路军战士们以小组为单位,如同无数把锋利的手术刀,在安丰县城这个巨大的“病灶”上进行着精准而高效的切割。他们逐街清剿,逐屋争夺,但速度却快得惊人。日军的防御被迅速分割、瓦解,成建制的抵抗越来越少,只剩下零星的、绝望的冷枪和自杀式冲锋。

  城市攻坚,巷战之王!经过合成演练和装备升级的“先锋支队”,用无可辩驳的实力证明,他们不仅能在野战中碾压敌军,即便是在最复杂、最残酷的城市巷战中,他们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安丰城内的日军,正在被这股无可阻挡的钢铁与火焰的洪流,无情地吞噬、净化。通往城中心县衙的道路,正在一条条被鲜血与胜利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