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东麓寒痕-《玉虚医缘》

  东麓寒痕

  与此同时,林天南、墨老、张山与状态稍好的赵虎一行四人,正沿着熔火地渊巨大的裂口边缘向东探索。

  与云逸他们遭遇的焦黑石林不同,东麓的地势更为陡峭复杂。巨大的岩块如同被巨斧劈开,杂乱地堆积着,形成无数幽深的峡谷和狭窄的通道。这里的火行之力同样沛然,却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约束、引导,不再像西边那般狂暴躁动,反而给人一种沉凝、有序之感。

  墨老手持罗盘,眉头微蹙,指尖不时掐算。“奇怪,此地火行地脉走势规整,隐隐有汇聚之势,却又在关键节点被一股阴寒之气所阻,形成了几处奇特的‘火眼寒潭’之局。”

  “火眼寒潭?”林天南目光一闪,“莫非就是青黛姑娘所言的,极阳生阴之处?”

  “极有可能。”墨老点头,指向左前方一道被赤色岩壁遮挡的狭窄裂缝,“那股阴寒之气,以此处最为明显,虽被烈火包围,却凝而不散。”

  四人小心地向那道裂缝靠近。越是临近,越能感受到一种奇特的温差变化。外围依旧是灼人的热浪,但靠近裂缝入口时,一股明显的凉意便渗透出来,驱散了部分燥热。

  裂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内部幽深,光线昏暗。林天南当先,墨老次之,张山断后,赵虎居中,四人鱼贯而入。

  初极狭,复行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裂缝内部竟是一个不大的天然石室,石室中央,有一个约丈许方圆的浅坑,坑内并非岩浆,而是蓄着一汪乳白色的粘稠液体,散发着缕缕白色的寒气。石室顶端,有几道细微的裂缝,隐约透下天光,也有些许炽热的地火之气渗入,但一旦接触到那浅坑散发的寒气,便如同冰雪遇阳般消融,使得这石室内维持着一种脆弱的低温平衡。

  “这是……地脉寒乳?”墨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那乳白色液体,眼中露出惊异之色,“虽非万年温玉那等天地至宝,但也是地底阴脉精华所聚,对于抵御火毒、滋养经脉有奇效!难怪能在此地存留。”

  林天南也面露喜色:“此物正好可解我们燃眉之急!”他看向赵虎,“赵虎,你体内火毒未清,可尝试汲取一丝寒乳之气,或有益处。”

  赵虎闻言,立刻盘膝坐在浅坑边,小心引导着一缕白色寒气入体。那寒气与他体内残余的火毒相遇,并未激烈冲突,反而如同甘霖洒落焦土,缓缓中和着那股燥热,令他精神一振,苍白的脸上也恢复了几分血色。

  “果然有效!”赵虎惊喜道。

  张山也尝试吸收了一丝,顿觉周身燥热大减,头脑清明。“太好了!有了这东西,我们在这地渊生存的把握就大了很多!”

  墨老却并未太过乐观,他站起身,目光扫过石室四周:“此地虽好,但寒乳有限,且其存在依赖于这特殊的地脉格局,不可过度汲取,否则平衡打破,此地瞬间便会被地火吞噬。”他沉吟片刻,“不过,此地的发现,印证了青黛姑娘的猜想。这熔火地渊之中,确实存在极阴之地。若能找到规模更大、更为稳定的阴寒源头,或许……其伴生之处,便是地心火莲所在!”

  林天南颔首:“不错。此地寒乳应是更深处阴脉散逸而出的一点分支。我们需以此为线索,寻找阴脉主干。”

  四人小心地用玉瓶收取了少量地脉寒乳,足够众人短期抵御火毒之用,并未贪多。退出石室后,他们继续向东探索,更加留意地脉中火行与阴寒之气的流转与交汇点。

  然而,他们并未能走得太远。在前方一处较为开阔的、布满了赤红色晶体的平台上,他们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痕迹——并非兽类爪印,而是几个深深烙印在坚硬晶岩上的焦黑脚印,那脚印形似人足,却远比常人大,且边缘处岩石有熔化的迹象,散发出令人不安的余热。

  林天南蹲下检查,面色凝重:“这痕迹……非寻常野兽或异兽所能留下。此地,恐怕有‘人’迹,或者说,某种类人的强大存在活动。”

  墨老感受着空气中残留的那丝暴戾而灼热的气息,缓缓道:“看来,这熔火地渊,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东西两路的探查,一路遇地火凶物,一路现寒乳人踪,皆预示着前路莫测。带着收获与更深的警惕,东西两路人马各自踏上了归途,准备汇合后,共商下一步行动。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