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残雪掠过驰道,将最后一片六国旧地的界碑吹得愈发清晰。
嬴政立于热气球的藤筐边缘,望着下方连绵的城郭与田垄,忽然长舒一口气。
自咸阳出发已一年半,足迹踏遍燕赵的长城、齐鲁的盐场、楚地的云梦泽、吴越的稻田,如今终于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尽收眼底——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疆域,而是有炊烟、有笑语、有新生的大秦天下。
“阿母,你看那片驰道。”他指向下方如黑色绸带般延伸的路,“从临淄到蓟城,竟已连得这般平整。”
赵姬正调试着新换的铜制气压计,闻言抬头笑道:“公输般的蒸汽压路机果然管用,去年在魏地见时还只是样机,如今已能日夜不停地夯土。再过两年,怕是真能如你所愿,让轨道通到九原。”
藤筐里挤着好几个人,却不显拥挤——这便是赵姬这一年多的成果。热气球的气囊加粗了三成,藤筐用高锰钢条加固,还隔出了小隔间放茶水点心。嬴高正趴在栏杆上,用新买的望远镜东看西看,忽然嚷嚷起来:“大姐!你看那边的风车,比晋阳的还大!”
嬴阴曼正给嬴季曼讲《孙子兵法》里的地形篇,闻言探头:“那是临淄新造的风力磨坊,能磨面粉还能带动织布机。上次田正坤说,一个磨坊顶得上十个劳力。”
嬴诗曼的小本本又写满了半册,此刻正奋笔疾书:“归途第三日,过薛郡,见驰道旁新植杨柳三千株,百姓谓之‘皇道柳’。九原改良的筒车已传至楚地,云梦泽畔水车林立,灌溉效率增五成……”
“诗曼妹妹,”嬴元曼拽了拽她的衣袖,指着远处的黄河,“你说黄河冬天会不会结冰?咱们的热气球要是落在冰上,会不会打滑?”
赵姬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放心,热气球的吊篮底加了防滑铁条,就算真落在冰上也不怕。倒是你,上次在蜀地非要学纺线,把手指扎破了,这次可别再乱摸仪器。”
猫小统蹲在赵姬肩头,绿眼珠扫过下方的驿站,忽然发出细微的“咕噜”声。赵姬会意,对嬴政道:“快到沛县地界了,还记得去年在河谷破庙里遇到的那对姐弟吗?”
嬴政一怔,随即点头:“你说的是那个捧着《孙子兵法》不肯撒手的小男孩?叫韩信的?”
“正是。”赵姬调整了一下气囊的绳索,“夏无且上个月递来奏报,说那孩子不仅把兵法学得七七八八,还跟着驿站的文书学了算术,连萧何都夸他是奇才。不如绕道去看看?”
嬴将侣立刻来了精神:“是不是那个说要当兵保护姐姐的小家伙?我还给他留了把小弹弓呢!”
“我记得他姐姐叫虞姬,”嬴季曼翻着嬴诗曼小本本,“上次祖母说她病好了,还教韩信认字。他们现在住在哪?还在破庙里吗?”
“早搬去镇上了。”赵姬道,“夏无且说,虞姬用咱们留下的钱开了个小药铺,专治风寒,附近百姓都找她瞧病。韩信白天帮着抓药,晚上就挑灯看书,连县太爷都惊动了。”
嬴政朗声大笑:“听你这么说,倒真该去瞧瞧。若真是块璞玉,带回咸阳好好雕琢,将来或许能成大器。”
热气球缓缓降低高度,落在沛县外的河滩上。早有地方官闻讯赶来,见了嬴政连忙跪地:“陛下!太后!不知圣驾亲临,臣有失远迎!”
“起来吧。”嬴政摆摆手,“朕来看看去年安置的那对姐弟,韩信和虞姬如今何在?”
地方官连忙回话:“回陛下,就在镇上的‘虞姬药铺’。那小姑娘不仅医术好,心也善,穷苦人来看病分文不取,百姓都叫她‘活菩萨’。韩信那孩子更了不得,前几日还帮着算徭役账,比账房先生算得还快!”
一行人往镇上走去,刚到街口就见个青布幌子,上书“虞姬药铺”四个娟秀小字。铺子里飘出淡淡的药香,一个穿粗布襦裙的少女正坐在柜台后,低头碾药,正是虞姬。她比去年清瘦了些,眉宇间却添了几分沉稳,见了众人先是一愣,随即认出赵姬,连忙起身行礼:“太后?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和韩信。”赵姬走进铺子,见货架上摆着整齐的药罐,墙上还挂着本《神农本草经》,忍不住点头,“看来你把日子过起来了。”
虞姬脸颊微红,刚要说话,里屋忽然冲出个半大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手里还攥着卷书本,正是韩信。他见了嬴政和赵姬,眼睛瞬间亮了,“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太后!”
“起来吧。”嬴政扶起他,见他个头蹿高了不少,眉眼间英气初显,“听说你把《孙子兵法》吃透了?”
韩信挺起胸膛:“回陛下,已能背全文,还批注了十三处战例!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想不明白,正想等您巡狩回来请教。”
“哦?哪十三处?”嬴政来了兴致。
韩信立刻打开竹简,指着其中一处:“比如‘兵贵胜,不贵久’,臣以为,若是遇上坚城,久攻不下时,当以奇计破之,而非一味强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虞姬端来热茶,轻声道:“这孩子魔怔了,夜里做梦都在喊‘冲阵’,我总劝他别急,他偏说要早日学好本事,报答陛下和太后的恩情。”
赵姬看着虞姬手腕上的药钏,忽然道:“你的医术是跟谁学的?这药铺虽小,药材却配得精准。”
“是夏无且大人留下的医书。”虞姬道,“他说我辨药的本事天生就有,还教我炮制法子。如今不仅能治风寒,连军中的金疮药也会配了。”
樊哙不知何时凑了进来,摸着肚子道:“小姑娘厉害啊!俺上次不小心被划伤,涂了金疮药疼得嗷嗷叫,你配的药能不能不疼?”
虞姬被逗笑了:“大哥若是信得过,我这就配些,加了些麻药草,涂着不疼。”
刘季在一旁敲着算盘:“药铺生意这么好,咋不往咸阳开个分号?吕雉说尚药局正缺懂草药的人,你去了保管能当女医令!”
韩信眼睛一亮,拽着虞姬的衣袖:“姐姐!咱们去咸阳吧!我去参军,你去尚药局,正好互相照应!”
虞姬犹豫了一下,看向赵姬:“我们……可以去吗?”
“为何不可?”赵姬笑道,“大秦的天下,有才者居之。你医术好,韩信懂兵法,留在沛县太屈才了。随我们回咸阳,我给你找最好的医官请教,让韩信去军中历练,如何?”
嬴政点头附和:“朕准了。正好蒙恬缺个懂兵法的少年郎当参军,韩信去了正合适。虞姬嘛……就去尚药局,协助夏无且整理医书,如何?”
姐弟俩对视一眼,眼中都泛起泪光。韩信“扑通”又跪下,磕了个响头:“谢陛下!谢太后!臣定不负所望!”
虞姬也盈盈下拜:“民女……谢过陛下太后。”
收拾行装时,韩信非要带上那卷被翻得卷边的《孙子兵法》,还有虞姬给他做的布包,里面装着磨得光滑的算筹。虞姬则将药铺托付给相熟的老医工,只带了几样常用的药材和那本《神农本草经》。
“都准备好了?”赵姬看着站在热气球旁的姐弟俩,笑着问。
“准备好了!”韩信背着小包袱,胸脯挺得笔直。
虞姬点点头,手里还攥着那包晒干的野菊花,正是去年送给赵姬的那一种:“这是新采的,比上次的更香。”
赵姬接过花,塞给她一个小巧的药箱:“里面是尚药局新制的银针和药膏,路上用得上。”
热气球再次升空,沛县渐渐缩成一个小点。嬴高非要跟韩信挤在一起,给他讲骑兵如何冲锋;嬴诗曼则拉着虞姬,问她各种草药的名字,小本本又记满了一页。
嬴政望着下方连绵的驰道,忽然对赵姬道:“阿母,你说这一路捡的这些人,将来能撑起大秦的半边天吗?”
“何止半边天。”赵姬指着藤筐里的孩子们,还有远处蒸汽机的白汽,“你看,阴曼懂农桑,扶苏明律法,韩信通兵法,虞姬精医术,连樊哙和刘季都在学着为民做事。这天下,本就是靠这些人一点点撑起来的。”
猫小统忽然对着西方“喵”了一声,赵姬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夕阳正落在咸阳的方向,将天际染成一片金红。
“快到家了。”嬴政轻声道。
“是啊,”赵姬靠在他肩头,听着孩子们的笑闹和韩信请教兵法的声音,“带着这么多宝贝回家,咸阳定会更热闹。”
热气球载着满筐的笑语和憧憬,朝着落日的方向缓缓飞去。下方的驰道上,蒸汽机正“突突”地向前,载着新收的粮草和工匠,与热气球遥相呼应。
嬴政立于热气球的藤筐边缘,望着下方连绵的城郭与田垄,忽然长舒一口气。
自咸阳出发已一年半,足迹踏遍燕赵的长城、齐鲁的盐场、楚地的云梦泽、吴越的稻田,如今终于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尽收眼底——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疆域,而是有炊烟、有笑语、有新生的大秦天下。
“阿母,你看那片驰道。”他指向下方如黑色绸带般延伸的路,“从临淄到蓟城,竟已连得这般平整。”
赵姬正调试着新换的铜制气压计,闻言抬头笑道:“公输般的蒸汽压路机果然管用,去年在魏地见时还只是样机,如今已能日夜不停地夯土。再过两年,怕是真能如你所愿,让轨道通到九原。”
藤筐里挤着好几个人,却不显拥挤——这便是赵姬这一年多的成果。热气球的气囊加粗了三成,藤筐用高锰钢条加固,还隔出了小隔间放茶水点心。嬴高正趴在栏杆上,用新买的望远镜东看西看,忽然嚷嚷起来:“大姐!你看那边的风车,比晋阳的还大!”
嬴阴曼正给嬴季曼讲《孙子兵法》里的地形篇,闻言探头:“那是临淄新造的风力磨坊,能磨面粉还能带动织布机。上次田正坤说,一个磨坊顶得上十个劳力。”
嬴诗曼的小本本又写满了半册,此刻正奋笔疾书:“归途第三日,过薛郡,见驰道旁新植杨柳三千株,百姓谓之‘皇道柳’。九原改良的筒车已传至楚地,云梦泽畔水车林立,灌溉效率增五成……”
“诗曼妹妹,”嬴元曼拽了拽她的衣袖,指着远处的黄河,“你说黄河冬天会不会结冰?咱们的热气球要是落在冰上,会不会打滑?”
赵姬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放心,热气球的吊篮底加了防滑铁条,就算真落在冰上也不怕。倒是你,上次在蜀地非要学纺线,把手指扎破了,这次可别再乱摸仪器。”
猫小统蹲在赵姬肩头,绿眼珠扫过下方的驿站,忽然发出细微的“咕噜”声。赵姬会意,对嬴政道:“快到沛县地界了,还记得去年在河谷破庙里遇到的那对姐弟吗?”
嬴政一怔,随即点头:“你说的是那个捧着《孙子兵法》不肯撒手的小男孩?叫韩信的?”
“正是。”赵姬调整了一下气囊的绳索,“夏无且上个月递来奏报,说那孩子不仅把兵法学得七七八八,还跟着驿站的文书学了算术,连萧何都夸他是奇才。不如绕道去看看?”
嬴将侣立刻来了精神:“是不是那个说要当兵保护姐姐的小家伙?我还给他留了把小弹弓呢!”
“我记得他姐姐叫虞姬,”嬴季曼翻着嬴诗曼小本本,“上次祖母说她病好了,还教韩信认字。他们现在住在哪?还在破庙里吗?”
“早搬去镇上了。”赵姬道,“夏无且说,虞姬用咱们留下的钱开了个小药铺,专治风寒,附近百姓都找她瞧病。韩信白天帮着抓药,晚上就挑灯看书,连县太爷都惊动了。”
嬴政朗声大笑:“听你这么说,倒真该去瞧瞧。若真是块璞玉,带回咸阳好好雕琢,将来或许能成大器。”
热气球缓缓降低高度,落在沛县外的河滩上。早有地方官闻讯赶来,见了嬴政连忙跪地:“陛下!太后!不知圣驾亲临,臣有失远迎!”
“起来吧。”嬴政摆摆手,“朕来看看去年安置的那对姐弟,韩信和虞姬如今何在?”
地方官连忙回话:“回陛下,就在镇上的‘虞姬药铺’。那小姑娘不仅医术好,心也善,穷苦人来看病分文不取,百姓都叫她‘活菩萨’。韩信那孩子更了不得,前几日还帮着算徭役账,比账房先生算得还快!”
一行人往镇上走去,刚到街口就见个青布幌子,上书“虞姬药铺”四个娟秀小字。铺子里飘出淡淡的药香,一个穿粗布襦裙的少女正坐在柜台后,低头碾药,正是虞姬。她比去年清瘦了些,眉宇间却添了几分沉稳,见了众人先是一愣,随即认出赵姬,连忙起身行礼:“太后?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和韩信。”赵姬走进铺子,见货架上摆着整齐的药罐,墙上还挂着本《神农本草经》,忍不住点头,“看来你把日子过起来了。”
虞姬脸颊微红,刚要说话,里屋忽然冲出个半大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手里还攥着卷书本,正是韩信。他见了嬴政和赵姬,眼睛瞬间亮了,“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太后!”
“起来吧。”嬴政扶起他,见他个头蹿高了不少,眉眼间英气初显,“听说你把《孙子兵法》吃透了?”
韩信挺起胸膛:“回陛下,已能背全文,还批注了十三处战例!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想不明白,正想等您巡狩回来请教。”
“哦?哪十三处?”嬴政来了兴致。
韩信立刻打开竹简,指着其中一处:“比如‘兵贵胜,不贵久’,臣以为,若是遇上坚城,久攻不下时,当以奇计破之,而非一味强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虞姬端来热茶,轻声道:“这孩子魔怔了,夜里做梦都在喊‘冲阵’,我总劝他别急,他偏说要早日学好本事,报答陛下和太后的恩情。”
赵姬看着虞姬手腕上的药钏,忽然道:“你的医术是跟谁学的?这药铺虽小,药材却配得精准。”
“是夏无且大人留下的医书。”虞姬道,“他说我辨药的本事天生就有,还教我炮制法子。如今不仅能治风寒,连军中的金疮药也会配了。”
樊哙不知何时凑了进来,摸着肚子道:“小姑娘厉害啊!俺上次不小心被划伤,涂了金疮药疼得嗷嗷叫,你配的药能不能不疼?”
虞姬被逗笑了:“大哥若是信得过,我这就配些,加了些麻药草,涂着不疼。”
刘季在一旁敲着算盘:“药铺生意这么好,咋不往咸阳开个分号?吕雉说尚药局正缺懂草药的人,你去了保管能当女医令!”
韩信眼睛一亮,拽着虞姬的衣袖:“姐姐!咱们去咸阳吧!我去参军,你去尚药局,正好互相照应!”
虞姬犹豫了一下,看向赵姬:“我们……可以去吗?”
“为何不可?”赵姬笑道,“大秦的天下,有才者居之。你医术好,韩信懂兵法,留在沛县太屈才了。随我们回咸阳,我给你找最好的医官请教,让韩信去军中历练,如何?”
嬴政点头附和:“朕准了。正好蒙恬缺个懂兵法的少年郎当参军,韩信去了正合适。虞姬嘛……就去尚药局,协助夏无且整理医书,如何?”
姐弟俩对视一眼,眼中都泛起泪光。韩信“扑通”又跪下,磕了个响头:“谢陛下!谢太后!臣定不负所望!”
虞姬也盈盈下拜:“民女……谢过陛下太后。”
收拾行装时,韩信非要带上那卷被翻得卷边的《孙子兵法》,还有虞姬给他做的布包,里面装着磨得光滑的算筹。虞姬则将药铺托付给相熟的老医工,只带了几样常用的药材和那本《神农本草经》。
“都准备好了?”赵姬看着站在热气球旁的姐弟俩,笑着问。
“准备好了!”韩信背着小包袱,胸脯挺得笔直。
虞姬点点头,手里还攥着那包晒干的野菊花,正是去年送给赵姬的那一种:“这是新采的,比上次的更香。”
赵姬接过花,塞给她一个小巧的药箱:“里面是尚药局新制的银针和药膏,路上用得上。”
热气球再次升空,沛县渐渐缩成一个小点。嬴高非要跟韩信挤在一起,给他讲骑兵如何冲锋;嬴诗曼则拉着虞姬,问她各种草药的名字,小本本又记满了一页。
嬴政望着下方连绵的驰道,忽然对赵姬道:“阿母,你说这一路捡的这些人,将来能撑起大秦的半边天吗?”
“何止半边天。”赵姬指着藤筐里的孩子们,还有远处蒸汽机的白汽,“你看,阴曼懂农桑,扶苏明律法,韩信通兵法,虞姬精医术,连樊哙和刘季都在学着为民做事。这天下,本就是靠这些人一点点撑起来的。”
猫小统忽然对着西方“喵”了一声,赵姬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夕阳正落在咸阳的方向,将天际染成一片金红。
“快到家了。”嬴政轻声道。
“是啊,”赵姬靠在他肩头,听着孩子们的笑闹和韩信请教兵法的声音,“带着这么多宝贝回家,咸阳定会更热闹。”
热气球载着满筐的笑语和憧憬,朝着落日的方向缓缓飞去。下方的驰道上,蒸汽机正“突突”地向前,载着新收的粮草和工匠,与热气球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