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秦二世而亡?-《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王翦作为秦朝的代表,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自然而然的关切:“大秦之后?自然是万世一系,陛下之江山,传承有序。”

  在他看来,始皇帝扫灭六国,建立不世之功业,秦朝理应国祚绵长。

  那位历史学者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复杂和惋惜的神色,他斟酌了一下词语,缓缓道:“这个……回武成侯,大秦……在始皇帝陛下龙驭上宾之后,仅传至二世,便……便亡国了。”

  “什么?!”

  王翦猛地站起身,虽然只是灵体,但那瞬间爆发出的磅礴煞气和难以置信的怒意,让整个石室的空气都为之凝固。

  他身前石桌甚至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嘎吱”声。

  他那张敦厚的脸上此刻充满了震怒与痛心:“不可能!大秦锐士横扫六合,陛下励精图治,怎会二世而亡?!是何人亡我大秦?!是六国余孽复辟了吗?!”

  与此同时,一股更加冰冷、更加纯粹、仿佛凝聚了尸山血海的恐怖杀意从白起身上冲天而起。

  他虽然没有说话,但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死死盯住了历史学者,周围的温度骤然下降,墙壁上甚至凝结出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二世而亡?

  这对他这位为秦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名将而言,简直是最大的讽刺和侮辱。

  就连并非秦臣的廉颇和李牧,也露出了极度震惊和唏嘘的神色。

  廉颇虎目圆睁:“秦奋六世之余烈,方得一统天下,这才过了多久?就……就亡了?!”

  他虽然与秦为敌,但对秦国历代君王的奋发图强是认可的,听到这个消息,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苍凉感。

  李牧长叹一声,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统一之业,何其艰难;守成之业,恐更甚于开创。想不到……唉……”

  他仿佛早已预料到统一后治理的艰难,但也没想到会如此之快。

  历史学者顶着两位秦将几乎要杀人的目光,以及另外两位名将的沉重注视,硬着头皮继续解释道:

  “亡秦者,非六国余孽主力。乃是……乃是二世皇帝胡亥,与权宦赵高,倒行逆施,苛政虐民,致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最终……最终由沛县刘邦、与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率军攻入咸阳,秦朝……遂亡。”

  “胡亥?!赵高?!”

  王翦几乎是咬着牙念出这两个名字,他身为重臣,对胡亥和赵高自然有所了解,此刻听到是这两人祸乱朝纲导致大秦覆灭,更是怒发冲冠,周身灵力剧烈波动,那柄靠在石凳旁的长戟虚影都发出嗡鸣!

  “陛下!老臣……老臣……”他痛心疾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白起身上的杀意几乎凝成了实质,他冰冷地吐出几个字:“奸佞误国,该杀!”

  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足以冻结灵魂的寒意。

  若是胡亥赵高在此,恐怕瞬间就会被这杀意碾碎成齑粉。

  直播间的弹幕也疯了,各种感慨和安慰刷屏:

  【卧槽!王翦将军和白起将军的杀气快溢出屏幕了!】

  【隔着两千年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愤怒和心痛!】

  【心疼王翦老爷子,一生征战为秦,听到这消息得多难受。】

  【白起:我杀了一辈子人白杀了?大秦就这么没了?】

  【廉颇和李牧的表情也好复杂,都是名将,知道打天下有多难。】

  【弹幕护体!快告诉将军们秦朝虽然短,但功绩不朽啊!】

  【对啊,书同文车同轨,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秦朝的统一,就没有后来的汉唐盛世!】

  张扬看着这情形,知道必须要把话题引向积极的一面,他深吸一口气,在征得历史学者同意后,上前一步,对着镜头同时也是对四位名将说道:

  “四位将军,请暂息雷霆之怒。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功绩,却光耀万古,深深烙印在了我华夏文明的基因之中!”

  他声音清晰,带着由衷的敬意:“始皇帝陛下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纷争,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格局。

  他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筑长城以御外敌,修灵渠以通南北。

  这些伟大的制度和工程,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代都行秦政法’,秦虽亡,秦制、秦魂却传承了下来!”

  历史学者也立刻接口,情绪激动地补充:“正是!张记录员所言极是!秦朝之后,便是大汉王朝。

  汉承秦制,几乎全盘继承了秦朝的政治、法律、官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开辟了‘汉唐盛世’的辉煌起点。

  可以说,没有秦朝的大一统,就没有后来强大的汉朝,更没有我们如今以‘汉’为名的民族认同。”

  听到这里,王翦和白起身上那狂暴的杀气才稍稍收敛了一些,但脸上的沉痛和愤怒依旧未消。

  王翦缓缓坐下,喃喃道:“汉承秦制……陛下之志,终究……未曾完全湮灭……”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白起则冷哼一声,但眼神中的锐利似乎缓和了半分。

  秦制得以延续,证明秦的道路并非完全错误。

  廉颇和李牧也微微颔首,李牧道:“如此说来,秦之统一,并非徒劳,其法度精神得以延续,泽被后世,也算……不幸中之万幸了。”

  作为对手,他们更能客观地评价秦朝的贡献。

  廉颇拍了拍石桌,叹道:“唉,争来争去,最后便宜了后来者。不过,天下能一统,百姓能少受些战乱之苦,总是好的。”

  这位老将,心中终究是装着黎民苍生的。

  然而,历史的讲述并未结束。

  既然打开了话匣子,历史学者在指挥部的授意下,决定将华夏文明波澜壮阔又充满坎坷的历程,简要地向四位名将道来。

  这既是信息的交换,也是一种文明血脉的连接。

  他从汉唐的强盛,讲到五胡乱华的黑暗;

  从隋唐的再次一统盛世,讲到宋的经济文化巅峰与军事积弱;

  从蒙元入主,讲到明朝恢复中华;

  从清朝的闭关锁国,讲到了……近代。

  当历史学者用沉痛的语气,描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华夏神州沦为半殖民地,百姓备受欺凌,民族面临存亡危机之时……

  “轰!!!”

  这一次,不仅仅是王翦和白起,廉颇和李牧也同时暴起!

  四股性质各异却同样磅礴浩瀚、凝聚了无边杀伐之气的恐怖煞意,如同四道狼烟,冲天而起。

  整个石室剧烈震动,那盏青铜安魂灯的灯焰疯狂摇曳,仿佛随时会熄灭。

  坚硬的石壁在这凝聚了千古名将怒意的煞气冲击下,发出“咔嚓”的细微碎裂声。

  布置在周围的临时阵法光幕剧烈荡漾,明灭不定,负责维持阵法的修真部修士脸色一白,险些支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