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者,方能穿越无尽岁月,留存于世。
此中玄机,早已暗藏天道纹理。
可惜这些弟子虽称亚圣,终究未真正踏破那一层关隘,尚在证道门外徘徊。
待有朝一日,他们能彻悟此言真意,便是登临圣境之时。
通天始终坚信:“未曾证道者,从未真正迈入修行之门。”
而今十二亚圣的回应已说明一切——他们所历之界,多数皆是以己为中心、主宰乾坤的世界。
这背后,牵连着气运与因果的无形丝线。
玄门核心弟子涉足的诸天万界,大多赋予他们至高地位,近乎无敌。
但总有例外。
那些扭曲真相、颠倒尊卑的异界,令人作呕。
就像一碗香气四溢的汤,正欲品尝之际,忽有一粒秽物落入其中。
刹那之间,满锅清味尽毁。
孙悟空身为亚圣,身化亿万,游走于无尽小世界之间。九十九点九九的世界皆以他为巅峰存在,唯独那零点零一的世界,竟将他描绘得毫无地位。这般反差,足以令齐天大圣怒火中烧。
心生不解,愤懑难平。
通天轻叹,缓缓摇头:
“悟空,你的心境尚有局限。”
“混沌无边,虚空浩渺,万类世界纷繁复杂。”
“你且算一算,那等扭曲你的世界,在这无穷之中,究竟占了几分?”
“若此类世界遍布如尘,那你便当警醒。”
“若只是沧海一粟,何须动怒?一笑置之即可。”
他语气庄重,“我等圣人颁布法旨,命尔等收割世界意识,设立六道轮回。”
“但这对你而言,不过是积累功德之举,顺带磨砺心性而已。”
“切记,道无边界。”
“求道之路,遥远而艰险,关隘重重,难以尽数。”
“唯有道心细微,我心澄明,方能在漫长修行中稳步前行。”
“愿诸位铭记于心。”
十二亚圣同时跪拜,“谨遵师尊(祖)教诲,领受圣人法旨。”孙悟空心头一震,豁然醒悟——原来自己的境界仍显浅薄。
执着于表象,实乃迷障。
那些世界中的“孙悟空”,真是他吗?显然不是。既如此,遇此逆乱之境该如何?
答案简单:一棒打碎便是。
他是孙悟空,碧游宫门下弟子,玄门十二亚圣之一,肩负传扬正道之责。面对歪曲与亵渎,自当拨乱反正,彰显玄门威仪。
让众生知晓,何为真正的道法通天。
孙悟空虽性烈如火,却并未被规矩束缚。相反,在玄门的滋养下,其本性愈发张扬,踏上一条更为凌厉的征途——追寻终极自由,迈向不朽超脱。这条路,许多人连梦都不敢做。
他肃然跪地:“弟子拜谢师祖点化。”
通天淡笑,“至于虚空万界的起源,说法众多。”
“但混沌虚空中公认的起点,始于盘古大神开辟洪荒。”
十二位亚圣凝神静听。
“盘古之前,并无‘世界’之说。”
“直至盘古挥动开天斧,劈裂混沌,始现洪荒。”
那一击震荡虚空,余波扩散,催生无数依附洪荒而存的大千、中千与小千世界。
此即诸天万界的开端。
起初,这些世界环绕洪荒运转,深受其影响。直到平心圣人证得大道,建立六道轮回,才将万界归于洪荒统摄之下。因其功绩卓着,功德圆满,终得晋升。
这些隐秘,唯有玄门核心弟子方能知晓。
他们将其视为修行路上的参照。
如今所行之路,恰似当年平心娘娘整合洪荒周边无数界域的旧影。
“盘古未开天时,确有三千大道魔神卷入阻道之争。”
“可仍有大量魔神置身事外。”
“而这部分存在,正是眼下诸多隐秘小世界的开辟者。”
“盘古之举为他们提供了灵感。”
“于是依样画葫芦,试图复制其轨迹。”
“以为单凭开辟一方天地便可踏上证道之途。”
“此念,实为谬误。”
“凡能登临圣境或混元大罗者,皆集坚忍、智慧、福报与功德于一身。”
“妄图走捷径者,终难成就。”
“那些混沌魔神模仿盘古开辟世界后,并未得道,失望而退。”
“虽未证果,却也积累些许功德。”
“因此,这些残破世界便被弃置一旁。”
“这也成为诸天万界形成的重要缘由之一。”
听罢,玄门精英顿悟。难怪每次踏入这类小世界,探查其意识源头,发现创世之神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根源在于——它们皆出自与盘古同时代的混沌魔神之手。
对此,洪荒高层颇感不屑。若真如此轻易就能得道,何须费力争夺功德?早就在混沌中自立世界了。
玄门十二亚圣的实力,远超初生之混沌魔神。
有些所谓魔神,即便乃大道显化之体,穷尽一生也不过止步准圣。
无法突破混元,终究难逃覆灭命运。
但这也不能全责于他们。鸿钧、杨眉这等顶尖存在,不也是历经无数劫难才登顶混元么?
道途漫长,无人可轻易跨越。
在大道面前,所有生灵皆无高低,唯凭本心与机缘前行。
这段过往对玄门精英而言,并无正面激励,反成警示。
“混沌虚空中万千世界的另一来源,是众生愿力。”通天再度开口。
什么?
十二亚圣心头一震,神情凝滞。
凡人祈愿之力,竟能孕育世界?
这力量又称香火、信仰,或人心所向之念。
玄门对此并不陌生。
譬如封神榜上众神,其法身之中,便蕴含大量香火愿力。
这是玄门果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他们从未想过,愿力竟能强大至此,甚至催生世界。
众人陷入困惑。
“某些世界看似古老沧桑。”
“实则,由未来众生的集体愿望所催生。”通天淡然道。
什么?
十二亚圣互望,神色惊愕,久久不能言语。
未来竟能重塑过往的痕迹?
时间的秩序真的可以被逆转吗?
在场之人皆为玄门顶尖传人,听闻此言,纷纷陷入静默。
时间,位列五大至高法则之一,本无起点亦无终点,怎会出现因果颠倒的情形?
这违背常理。若是在低层次的小千世界,时空穿梭或许并非难事,纵使大罗金仙也能勉强触及。
可洪荒天地不同。
此处法则森严,时空交织如网,更有合道境乃至天道圣者镇守其中,过去与未来早已凝固成不可动摇的轨迹。
即便真能逆流而上,也无法更改既定之事,那所谓的“穿越”又还有什么意义?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修士尚有可能凭借修为跨越界限,可人心所聚之愿力,如何能干涉时间长河?
这一念,连十二位亚圣都心生排斥。
但话出自通天圣人之口,断无虚妄。
通天唇角微扬,“这些道理,你们知道便好。”
“可还记得那句言语?”
“越强大,越古老。”
“此中深意,与此同源。”
“待你们有一日窥得全貌。”
“那时,便也算触到了时间法则的一缕真意。”
十二亚圣心头一震。
这已不是寻常修行感悟,而是直指混沌深处最原始的规则核心。
能悟则善,不能悟也不强求。
归根结底,境界未至。
明明机缘就在眼前,却似隔着一层无形屏障,无法破入。
通天轻声道:“我曾踏足一处奇异之地。”
“在那里,时间并非直线前行。”
“它倒流、盘旋、回折,如同活物般蜿蜒流转。”
“努力提升吧,待尔等达到那一境地,自会亲眼所见。”
众人呼吸一滞。
世间竟真有如此奇境?
原本沸腾的好奇心,此刻却被一句淡然提醒压下。
圣人之意已然明了:道行不足,见也如盲。
唯有踏入他曾立足之处,才有望窥见真相。
可那是何地?
众人心中翻涌万千猜测,却始终不得其解。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通天口中那神秘之所,竟是仅次于大道本身的“时光母河”。
正是在那里,他目睹了万古交汇、岁月重叠的壮丽景象,至今思之,仍觉心潮澎湃,玄机无穷。
通天淡笑,“诸位,且去精进。”
十二亚圣齐声拜下,“圣人圣寿无疆!”
分身消散之际,通天的目光投向混沌之外,心中低语:“鸿钧,你竟去了那里?”
“仍不肯放弃么?”
“也罢,我去拦你一程。”
此时,在浩渺混沌之中,鸿钧面色阴沉,“所有小世界,皆已被平心掌控?”
“正是。”
佛门上下,从两位圣者到三大巨头,尽数应声点头。
他们穿梭于无数时空之间,终于明白通天那一斧并非杀意凛然,不过是寻常问好罢了。
心防一松,念头即转。
他们开始盘算着多取几个小世界,为如来、弥勒与大势至积攒足够的功德。
佛门如今是鸿钧手中利刃,令出必行,方向由他定,不敢有违。
这般顺从,正是最合用的工具。
鸿钧久居道祖之位,深谙奖惩之道。
既然佛门俯首听命,自然要赐下些机缘。
佛门所求为何?
不是香火,不是信徒,而是三位领袖真正踏出那最后一步——证道成圣。
眼下佛门格局清晰:阿弥陀佛与准提隐于幕后指点,真正执掌教务的是三大巨头。
一位亚圣为主,两位准圣辅佐,在洪荒之中也算得上顶尖势力。
此中玄机,早已暗藏天道纹理。
可惜这些弟子虽称亚圣,终究未真正踏破那一层关隘,尚在证道门外徘徊。
待有朝一日,他们能彻悟此言真意,便是登临圣境之时。
通天始终坚信:“未曾证道者,从未真正迈入修行之门。”
而今十二亚圣的回应已说明一切——他们所历之界,多数皆是以己为中心、主宰乾坤的世界。
这背后,牵连着气运与因果的无形丝线。
玄门核心弟子涉足的诸天万界,大多赋予他们至高地位,近乎无敌。
但总有例外。
那些扭曲真相、颠倒尊卑的异界,令人作呕。
就像一碗香气四溢的汤,正欲品尝之际,忽有一粒秽物落入其中。
刹那之间,满锅清味尽毁。
孙悟空身为亚圣,身化亿万,游走于无尽小世界之间。九十九点九九的世界皆以他为巅峰存在,唯独那零点零一的世界,竟将他描绘得毫无地位。这般反差,足以令齐天大圣怒火中烧。
心生不解,愤懑难平。
通天轻叹,缓缓摇头:
“悟空,你的心境尚有局限。”
“混沌无边,虚空浩渺,万类世界纷繁复杂。”
“你且算一算,那等扭曲你的世界,在这无穷之中,究竟占了几分?”
“若此类世界遍布如尘,那你便当警醒。”
“若只是沧海一粟,何须动怒?一笑置之即可。”
他语气庄重,“我等圣人颁布法旨,命尔等收割世界意识,设立六道轮回。”
“但这对你而言,不过是积累功德之举,顺带磨砺心性而已。”
“切记,道无边界。”
“求道之路,遥远而艰险,关隘重重,难以尽数。”
“唯有道心细微,我心澄明,方能在漫长修行中稳步前行。”
“愿诸位铭记于心。”
十二亚圣同时跪拜,“谨遵师尊(祖)教诲,领受圣人法旨。”孙悟空心头一震,豁然醒悟——原来自己的境界仍显浅薄。
执着于表象,实乃迷障。
那些世界中的“孙悟空”,真是他吗?显然不是。既如此,遇此逆乱之境该如何?
答案简单:一棒打碎便是。
他是孙悟空,碧游宫门下弟子,玄门十二亚圣之一,肩负传扬正道之责。面对歪曲与亵渎,自当拨乱反正,彰显玄门威仪。
让众生知晓,何为真正的道法通天。
孙悟空虽性烈如火,却并未被规矩束缚。相反,在玄门的滋养下,其本性愈发张扬,踏上一条更为凌厉的征途——追寻终极自由,迈向不朽超脱。这条路,许多人连梦都不敢做。
他肃然跪地:“弟子拜谢师祖点化。”
通天淡笑,“至于虚空万界的起源,说法众多。”
“但混沌虚空中公认的起点,始于盘古大神开辟洪荒。”
十二位亚圣凝神静听。
“盘古之前,并无‘世界’之说。”
“直至盘古挥动开天斧,劈裂混沌,始现洪荒。”
那一击震荡虚空,余波扩散,催生无数依附洪荒而存的大千、中千与小千世界。
此即诸天万界的开端。
起初,这些世界环绕洪荒运转,深受其影响。直到平心圣人证得大道,建立六道轮回,才将万界归于洪荒统摄之下。因其功绩卓着,功德圆满,终得晋升。
这些隐秘,唯有玄门核心弟子方能知晓。
他们将其视为修行路上的参照。
如今所行之路,恰似当年平心娘娘整合洪荒周边无数界域的旧影。
“盘古未开天时,确有三千大道魔神卷入阻道之争。”
“可仍有大量魔神置身事外。”
“而这部分存在,正是眼下诸多隐秘小世界的开辟者。”
“盘古之举为他们提供了灵感。”
“于是依样画葫芦,试图复制其轨迹。”
“以为单凭开辟一方天地便可踏上证道之途。”
“此念,实为谬误。”
“凡能登临圣境或混元大罗者,皆集坚忍、智慧、福报与功德于一身。”
“妄图走捷径者,终难成就。”
“那些混沌魔神模仿盘古开辟世界后,并未得道,失望而退。”
“虽未证果,却也积累些许功德。”
“因此,这些残破世界便被弃置一旁。”
“这也成为诸天万界形成的重要缘由之一。”
听罢,玄门精英顿悟。难怪每次踏入这类小世界,探查其意识源头,发现创世之神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根源在于——它们皆出自与盘古同时代的混沌魔神之手。
对此,洪荒高层颇感不屑。若真如此轻易就能得道,何须费力争夺功德?早就在混沌中自立世界了。
玄门十二亚圣的实力,远超初生之混沌魔神。
有些所谓魔神,即便乃大道显化之体,穷尽一生也不过止步准圣。
无法突破混元,终究难逃覆灭命运。
但这也不能全责于他们。鸿钧、杨眉这等顶尖存在,不也是历经无数劫难才登顶混元么?
道途漫长,无人可轻易跨越。
在大道面前,所有生灵皆无高低,唯凭本心与机缘前行。
这段过往对玄门精英而言,并无正面激励,反成警示。
“混沌虚空中万千世界的另一来源,是众生愿力。”通天再度开口。
什么?
十二亚圣心头一震,神情凝滞。
凡人祈愿之力,竟能孕育世界?
这力量又称香火、信仰,或人心所向之念。
玄门对此并不陌生。
譬如封神榜上众神,其法身之中,便蕴含大量香火愿力。
这是玄门果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他们从未想过,愿力竟能强大至此,甚至催生世界。
众人陷入困惑。
“某些世界看似古老沧桑。”
“实则,由未来众生的集体愿望所催生。”通天淡然道。
什么?
十二亚圣互望,神色惊愕,久久不能言语。
未来竟能重塑过往的痕迹?
时间的秩序真的可以被逆转吗?
在场之人皆为玄门顶尖传人,听闻此言,纷纷陷入静默。
时间,位列五大至高法则之一,本无起点亦无终点,怎会出现因果颠倒的情形?
这违背常理。若是在低层次的小千世界,时空穿梭或许并非难事,纵使大罗金仙也能勉强触及。
可洪荒天地不同。
此处法则森严,时空交织如网,更有合道境乃至天道圣者镇守其中,过去与未来早已凝固成不可动摇的轨迹。
即便真能逆流而上,也无法更改既定之事,那所谓的“穿越”又还有什么意义?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修士尚有可能凭借修为跨越界限,可人心所聚之愿力,如何能干涉时间长河?
这一念,连十二位亚圣都心生排斥。
但话出自通天圣人之口,断无虚妄。
通天唇角微扬,“这些道理,你们知道便好。”
“可还记得那句言语?”
“越强大,越古老。”
“此中深意,与此同源。”
“待你们有一日窥得全貌。”
“那时,便也算触到了时间法则的一缕真意。”
十二亚圣心头一震。
这已不是寻常修行感悟,而是直指混沌深处最原始的规则核心。
能悟则善,不能悟也不强求。
归根结底,境界未至。
明明机缘就在眼前,却似隔着一层无形屏障,无法破入。
通天轻声道:“我曾踏足一处奇异之地。”
“在那里,时间并非直线前行。”
“它倒流、盘旋、回折,如同活物般蜿蜒流转。”
“努力提升吧,待尔等达到那一境地,自会亲眼所见。”
众人呼吸一滞。
世间竟真有如此奇境?
原本沸腾的好奇心,此刻却被一句淡然提醒压下。
圣人之意已然明了:道行不足,见也如盲。
唯有踏入他曾立足之处,才有望窥见真相。
可那是何地?
众人心中翻涌万千猜测,却始终不得其解。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通天口中那神秘之所,竟是仅次于大道本身的“时光母河”。
正是在那里,他目睹了万古交汇、岁月重叠的壮丽景象,至今思之,仍觉心潮澎湃,玄机无穷。
通天淡笑,“诸位,且去精进。”
十二亚圣齐声拜下,“圣人圣寿无疆!”
分身消散之际,通天的目光投向混沌之外,心中低语:“鸿钧,你竟去了那里?”
“仍不肯放弃么?”
“也罢,我去拦你一程。”
此时,在浩渺混沌之中,鸿钧面色阴沉,“所有小世界,皆已被平心掌控?”
“正是。”
佛门上下,从两位圣者到三大巨头,尽数应声点头。
他们穿梭于无数时空之间,终于明白通天那一斧并非杀意凛然,不过是寻常问好罢了。
心防一松,念头即转。
他们开始盘算着多取几个小世界,为如来、弥勒与大势至积攒足够的功德。
佛门如今是鸿钧手中利刃,令出必行,方向由他定,不敢有违。
这般顺从,正是最合用的工具。
鸿钧久居道祖之位,深谙奖惩之道。
既然佛门俯首听命,自然要赐下些机缘。
佛门所求为何?
不是香火,不是信徒,而是三位领袖真正踏出那最后一步——证道成圣。
眼下佛门格局清晰:阿弥陀佛与准提隐于幕后指点,真正执掌教务的是三大巨头。
一位亚圣为主,两位准圣辅佐,在洪荒之中也算得上顶尖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