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之下,些许外在功德,何足挂齿?
若能执掌洪荒,佛门便可立下根本,日后要多少功德,岂非信手拈来?
收割小世界所带来的功德,准提不动心吗?
怎会不动心!
若可独占,他恨不得尽数纳入囊中。
但看看己方人数与修为,便知不过是奢望。
不是不愿夺,而是力不能及。
人教、阐教,乃至娲皇宫那些弟子,佛教二圣尚可不予理会。
可碧游宫的门徒……
光是想到,便觉棘手。
那是能同时布下三座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的势力!更别提先天五方五色五德大阵、诛仙剑阵——哪怕圣人亲临,也需退避三舍的杀伐之阵!
佛教双圣虽对人教、阐教乃至娲皇宫不甚在意,却始终不愿与碧游宫正面相对。
可如来不是已入亚圣之列么?
准圣也好,亚圣也罢,境界相当,理应能牵制住碧游宫诸多门人。
但碧游宫中亚圣数量远超想象,竟有十一位之多!如来乃是佛教双圣寄予厚望的传人,承载法脉延续之重责,岂会轻易让他涉险?在这混沌虚空中,一旦与玄门发生正面冲突,对方未必顾忌情面,甚至可能直接将佛门三巨头打入永恒寂灭。
此地不同于洪荒。
在洪荒世界,一切皆循天道法则而行,是非不论,唯因果为先。
因果未了,自会有人出面终结;因果已结,则万事休提。
争斗极少伤及性命,大多点到为止——尤其自圣人归位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在洪荒之上,破坏天地本身就是大罪。真仙便可焚江煮海,大罗金仙与准圣之力更是难以估量。若任其肆意交手,整个洪荒必将崩裂成尘。
昔日龙汉大劫与道魔之争,因无圣人坐镇约束,准圣、大罗们全力拼杀,几乎将洪荒打得支离破碎。
那场浩劫留下滔天罪业。
祖龙、元凤、始麒被永镇四极,以身赎罪。鸿钧亦因此背负西方大陆的因果,即便证得混元,仍需指定接引、准提二人成道,方能消去大半业力。余下部分,唯有待西方气运昌隆,方可彻底了结。
还有一点,在洪荒之中,两派弟子交手,圣人皆洞悉于心。自家精英弟子若有危难,自有师尊出手护持,断不会任其陨落。
因此,若佛门三巨头在洪荒与碧游宫门人起冲突,佛教双圣并不担忧。
可如今身处混沌虚空,情况截然不同。
这里无边无际,规则紊乱。
别说准圣、亚圣的神念受到压制,就连圣人层次的混元神识,也被大道之力所限。
不再如洪荒那般收放自如。一旦脱离视线范围,佛门三巨头便可能遭遇不测。
更何况,此次洪荒圣位本不该属于如来,乃是鸿钧与佛教双圣强行争取而来。
玄门众多杰出弟子心中早有不满,怨气积聚已久。
佛教双圣怎敢让三位核心人物独自外出夺取小世界本源?
混沌之中变数无穷,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倘若佛门三巨头真出了意外,佛教双圣恐怕连修行的心思都不会再有。
所以,将他们牢牢带在身边,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之前平心悄然为佛门三巨头种下因果印记之事,绝不能再重演。
光是回想起来,便令人心悸不已。
在平心划定的领域中,她的心念一动,便足以主宰佛门三位领袖的命运。他们的生死,早已不在自己手中,全然系于平心的一念之间。
这让佛教两位至高存在深感不安。
那个印记,他们自身无法消除,最终还是仰赖道祖鸿钧出手才得以抹去。
平心所修之道,远非他们所能企及。
最令他们忧惧的是——万一佛门三巨头不慎踏入六道轮回的体系之中,哪怕身为天道圣人,也将束手无策,毫无作为。
因此,作为佛教双圣最为珍视的存在,那三位核心人物,也只能顺从两位教主的安排前行。
大势至仍觉不解,低声说道:“世尊,这一行关乎证道所需的功德。”
“我与弥勒尚可退让,但如来若错过,后果不堪设想。”话音落下,她立刻垂首,心中略有忐忑。在佛门弟子眼中,双圣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这般质疑,终究有违本分。
弥勒也投来目光,其实他心中同样如此考量。
洪荒诸位圣人争夺的,从来都是那有限的圣位。
原本新增四位圣人已定:云霄、石矶、碧宵、如来。
可道祖鸿钧为给佛门一线生机,试图调和两教之间的失衡局面,特设此任务以作变数。
于是,洪荒各大教派的杰出弟子纷纷离开本土,进入混沌之中执行使命。
不只是佛门三人。
人教、阐教、碧游宫、娲皇宫的精锐弟子,皆已散入混沌虚空的各个小世界。
那里蕴藏着无尽功德!
弥勒清楚自己的分量。他深知,自己与大势至联手,也难及如来之天赋、道行、智慧与坚韧。他真正恐惧的是——若不抓紧积累功德,如来的圣位极可能被玄门其他弟子夺走。
一旦成真,他们多年筹谋将化为泡影。
辛苦经营,终成空幻。
这绝非他愿见的局面。
他宁愿如来稳妥登临圣位,也不愿三人冒险一搏却一无所获。
这是他内心真实所想。
大势至感受到弥勒的立场支持,心中顿时安稳。
她目光灼热地望向佛教双圣。在她们这些准圣看来,唯有如来,才是这一代中最配得上“世尊”之名者。
唯有他,能将佛门之光洒遍洪荒大地。
其余弟子,连她们二人都不及,更遑论与如来并肩。
准提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如来身上:“你有何看法?”
如来面容凝重,缓缓开口:“我佛门如今处境极为艰难。”
“两位师尊既然做出决断,想必已有周全之计。”
“弟子唯命是从,不敢有违。”
弥勒与大势至顿时怔住。
佛门已陷入绝境?
为何他们毫无察觉?
而两位教主,竟似早已成竹在胸?
他们竟全然未察觉异样?燃灯与文殊同时望向两位圣人,内心涌起阵阵惭愧。
同为修行者,为何如来世尊能洞悉如此深远?
而自己却毫无所觉?
这差距如天堑般横亘眼前,令人无地自容。
比起如来世尊,他们终究差了一筹。
阿弥陀佛轻颔其首:“的确,我佛门过往之境,实乃步步惊心。”
“稍有差池”,他语气微沉,“便是永堕深渊,不得超生。”
弥勒与大势至闻言,脊背发凉。
从圣人口中听来,佛门在洪荒之中,竟曾面临覆灭之危!
这如何可能?
佛门虽在地仙界被除名,那也是因双圣逆天而行,触怒天道,借魔劫、道劫将其抹去。可洪荒不同。
鸿钧身为玄门道祖,却一向偏袒佛门。有天道化身庇佑,怎会沦落到灭教之地?
谁又能拥有此等力量,令佛门彻底消亡?
寒意顺着经脉蔓延。
能在洪荒覆灭佛门的,唯有圣人。
鸿钧既站在己方,那威胁来自何处?
答案已在心头浮现。
玄门众圣。
准提面色凝重:“我佛门昔日如履薄冰,其中凶险,非你等所能体会。”
“自背叛诸圣联盟那一刻起,玄门便视我等为眼中钉。”
弥勒与大势至对视一眼,默然点头,果然如此。
“但你们尚不知——鸿钧道祖,亦存杀心。”
话音落下,宛如雷霆劈开混沌!
二人魂魄几乎离体。
什么?!
不止玄门欲除佛门,连鸿钧也动了杀念?
两位准圣面如死灰。
准提平静道:“我佛门欲投靠道祖,可道祖岂是轻易可欺之人?”
“在我等看来是归顺,于道祖眼中,我们不过是一柄利刃。”
“刀若无用,便该折断。”
“此前,正因道祖未见我等忠心。”
“那段时日,我与师兄日夜难安,唯恐一念之间,万劫不复。”
弥勒与大势至已无法言语。
如来低声一叹:“南无如来佛祖。”他知道太多,正因知晓过往惨烈,才毅然迈出那一步——由准圣踏入亚圣之境。那是绝境中的觉醒,是信念的燃烧。
他不容许佛门再度崩塌。地仙界的覆灭已历一次,绝不容重演。
阿弥陀佛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但这些,皆成过往。”
“你们在小世界遇见平心,被她种下因果,反而是转机。”
“道祖终于愿意接纳我们的刀了!”
弥勒与大势至却毫无喜色,反而心头一沉。
刀,向来不会安放在安宁之处。
它只会出现在最凶险的战场中央。
这等安排,哪里值得庆贺?
二人皆是通晓天机的存在,怎会不明白执刀者的用意?
刀不过是工具,谁会在乎它的安危?
只要能斩敌于阵前,刀毁人亡也不足惜。
必要之时,弃之如敝履亦无不可。
阿弥陀佛轻声道:“不必忧虑。”
“道祖此举,实为试炼。”
“唯有通过此劫,方能证得无量功德。”
准提嘴角微扬,“待到那时,你们面前再无阻碍。”
“此界圣位,唯我佛门独掌。”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固。
弥勒与大势至怔在原地,彼此对视,眼中尽是惊疑。
若能执掌洪荒,佛门便可立下根本,日后要多少功德,岂非信手拈来?
收割小世界所带来的功德,准提不动心吗?
怎会不动心!
若可独占,他恨不得尽数纳入囊中。
但看看己方人数与修为,便知不过是奢望。
不是不愿夺,而是力不能及。
人教、阐教,乃至娲皇宫那些弟子,佛教二圣尚可不予理会。
可碧游宫的门徒……
光是想到,便觉棘手。
那是能同时布下三座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的势力!更别提先天五方五色五德大阵、诛仙剑阵——哪怕圣人亲临,也需退避三舍的杀伐之阵!
佛教双圣虽对人教、阐教乃至娲皇宫不甚在意,却始终不愿与碧游宫正面相对。
可如来不是已入亚圣之列么?
准圣也好,亚圣也罢,境界相当,理应能牵制住碧游宫诸多门人。
但碧游宫中亚圣数量远超想象,竟有十一位之多!如来乃是佛教双圣寄予厚望的传人,承载法脉延续之重责,岂会轻易让他涉险?在这混沌虚空中,一旦与玄门发生正面冲突,对方未必顾忌情面,甚至可能直接将佛门三巨头打入永恒寂灭。
此地不同于洪荒。
在洪荒世界,一切皆循天道法则而行,是非不论,唯因果为先。
因果未了,自会有人出面终结;因果已结,则万事休提。
争斗极少伤及性命,大多点到为止——尤其自圣人归位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在洪荒之上,破坏天地本身就是大罪。真仙便可焚江煮海,大罗金仙与准圣之力更是难以估量。若任其肆意交手,整个洪荒必将崩裂成尘。
昔日龙汉大劫与道魔之争,因无圣人坐镇约束,准圣、大罗们全力拼杀,几乎将洪荒打得支离破碎。
那场浩劫留下滔天罪业。
祖龙、元凤、始麒被永镇四极,以身赎罪。鸿钧亦因此背负西方大陆的因果,即便证得混元,仍需指定接引、准提二人成道,方能消去大半业力。余下部分,唯有待西方气运昌隆,方可彻底了结。
还有一点,在洪荒之中,两派弟子交手,圣人皆洞悉于心。自家精英弟子若有危难,自有师尊出手护持,断不会任其陨落。
因此,若佛门三巨头在洪荒与碧游宫门人起冲突,佛教双圣并不担忧。
可如今身处混沌虚空,情况截然不同。
这里无边无际,规则紊乱。
别说准圣、亚圣的神念受到压制,就连圣人层次的混元神识,也被大道之力所限。
不再如洪荒那般收放自如。一旦脱离视线范围,佛门三巨头便可能遭遇不测。
更何况,此次洪荒圣位本不该属于如来,乃是鸿钧与佛教双圣强行争取而来。
玄门众多杰出弟子心中早有不满,怨气积聚已久。
佛教双圣怎敢让三位核心人物独自外出夺取小世界本源?
混沌之中变数无穷,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倘若佛门三巨头真出了意外,佛教双圣恐怕连修行的心思都不会再有。
所以,将他们牢牢带在身边,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之前平心悄然为佛门三巨头种下因果印记之事,绝不能再重演。
光是回想起来,便令人心悸不已。
在平心划定的领域中,她的心念一动,便足以主宰佛门三位领袖的命运。他们的生死,早已不在自己手中,全然系于平心的一念之间。
这让佛教两位至高存在深感不安。
那个印记,他们自身无法消除,最终还是仰赖道祖鸿钧出手才得以抹去。
平心所修之道,远非他们所能企及。
最令他们忧惧的是——万一佛门三巨头不慎踏入六道轮回的体系之中,哪怕身为天道圣人,也将束手无策,毫无作为。
因此,作为佛教双圣最为珍视的存在,那三位核心人物,也只能顺从两位教主的安排前行。
大势至仍觉不解,低声说道:“世尊,这一行关乎证道所需的功德。”
“我与弥勒尚可退让,但如来若错过,后果不堪设想。”话音落下,她立刻垂首,心中略有忐忑。在佛门弟子眼中,双圣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这般质疑,终究有违本分。
弥勒也投来目光,其实他心中同样如此考量。
洪荒诸位圣人争夺的,从来都是那有限的圣位。
原本新增四位圣人已定:云霄、石矶、碧宵、如来。
可道祖鸿钧为给佛门一线生机,试图调和两教之间的失衡局面,特设此任务以作变数。
于是,洪荒各大教派的杰出弟子纷纷离开本土,进入混沌之中执行使命。
不只是佛门三人。
人教、阐教、碧游宫、娲皇宫的精锐弟子,皆已散入混沌虚空的各个小世界。
那里蕴藏着无尽功德!
弥勒清楚自己的分量。他深知,自己与大势至联手,也难及如来之天赋、道行、智慧与坚韧。他真正恐惧的是——若不抓紧积累功德,如来的圣位极可能被玄门其他弟子夺走。
一旦成真,他们多年筹谋将化为泡影。
辛苦经营,终成空幻。
这绝非他愿见的局面。
他宁愿如来稳妥登临圣位,也不愿三人冒险一搏却一无所获。
这是他内心真实所想。
大势至感受到弥勒的立场支持,心中顿时安稳。
她目光灼热地望向佛教双圣。在她们这些准圣看来,唯有如来,才是这一代中最配得上“世尊”之名者。
唯有他,能将佛门之光洒遍洪荒大地。
其余弟子,连她们二人都不及,更遑论与如来并肩。
准提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如来身上:“你有何看法?”
如来面容凝重,缓缓开口:“我佛门如今处境极为艰难。”
“两位师尊既然做出决断,想必已有周全之计。”
“弟子唯命是从,不敢有违。”
弥勒与大势至顿时怔住。
佛门已陷入绝境?
为何他们毫无察觉?
而两位教主,竟似早已成竹在胸?
他们竟全然未察觉异样?燃灯与文殊同时望向两位圣人,内心涌起阵阵惭愧。
同为修行者,为何如来世尊能洞悉如此深远?
而自己却毫无所觉?
这差距如天堑般横亘眼前,令人无地自容。
比起如来世尊,他们终究差了一筹。
阿弥陀佛轻颔其首:“的确,我佛门过往之境,实乃步步惊心。”
“稍有差池”,他语气微沉,“便是永堕深渊,不得超生。”
弥勒与大势至闻言,脊背发凉。
从圣人口中听来,佛门在洪荒之中,竟曾面临覆灭之危!
这如何可能?
佛门虽在地仙界被除名,那也是因双圣逆天而行,触怒天道,借魔劫、道劫将其抹去。可洪荒不同。
鸿钧身为玄门道祖,却一向偏袒佛门。有天道化身庇佑,怎会沦落到灭教之地?
谁又能拥有此等力量,令佛门彻底消亡?
寒意顺着经脉蔓延。
能在洪荒覆灭佛门的,唯有圣人。
鸿钧既站在己方,那威胁来自何处?
答案已在心头浮现。
玄门众圣。
准提面色凝重:“我佛门昔日如履薄冰,其中凶险,非你等所能体会。”
“自背叛诸圣联盟那一刻起,玄门便视我等为眼中钉。”
弥勒与大势至对视一眼,默然点头,果然如此。
“但你们尚不知——鸿钧道祖,亦存杀心。”
话音落下,宛如雷霆劈开混沌!
二人魂魄几乎离体。
什么?!
不止玄门欲除佛门,连鸿钧也动了杀念?
两位准圣面如死灰。
准提平静道:“我佛门欲投靠道祖,可道祖岂是轻易可欺之人?”
“在我等看来是归顺,于道祖眼中,我们不过是一柄利刃。”
“刀若无用,便该折断。”
“此前,正因道祖未见我等忠心。”
“那段时日,我与师兄日夜难安,唯恐一念之间,万劫不复。”
弥勒与大势至已无法言语。
如来低声一叹:“南无如来佛祖。”他知道太多,正因知晓过往惨烈,才毅然迈出那一步——由准圣踏入亚圣之境。那是绝境中的觉醒,是信念的燃烧。
他不容许佛门再度崩塌。地仙界的覆灭已历一次,绝不容重演。
阿弥陀佛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但这些,皆成过往。”
“你们在小世界遇见平心,被她种下因果,反而是转机。”
“道祖终于愿意接纳我们的刀了!”
弥勒与大势至却毫无喜色,反而心头一沉。
刀,向来不会安放在安宁之处。
它只会出现在最凶险的战场中央。
这等安排,哪里值得庆贺?
二人皆是通晓天机的存在,怎会不明白执刀者的用意?
刀不过是工具,谁会在乎它的安危?
只要能斩敌于阵前,刀毁人亡也不足惜。
必要之时,弃之如敝履亦无不可。
阿弥陀佛轻声道:“不必忧虑。”
“道祖此举,实为试炼。”
“唯有通过此劫,方能证得无量功德。”
准提嘴角微扬,“待到那时,你们面前再无阻碍。”
“此界圣位,唯我佛门独掌。”
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固。
弥勒与大势至怔在原地,彼此对视,眼中尽是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