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砚生的手指抠进地板裂缝,指节发白。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很大,混着喉咙里的血腥味一起往上涌。沈清梧还在主将面前,那只手已经碰到她的额头。
他不能动得太快,肋骨断了至少两根,真气一走岔就会撕裂肺叶。但他必须动。
他闭上眼,舌尖抵住上颚,用力一顶。一股热流冲上眉心,青囊古瞳重新睁开。视野里,幽冥主将周身的暗紫气流再次浮现,像逆流的河,沿着经络缓缓推进。齐砚生死死盯着那两处滞涩点——灵墟、神藏。它们在跳,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
主将掌心黑气蔓延,顺着沈清梧耳后疤痕钻进去。她身体猛地一颤,瞳孔开始泛金。
不能再等了。
齐砚生松开右手,本命针落地,发出一声轻响。主将的手顿了一下,没回头。他以为齐砚生撑不住了。
就在这一瞬,齐砚生左手拍地,震起三枚断裂的针尾。他反手接住,指间夹稳。这些残针不完整,没法封穴,但能引气。
他把其中一枚点在自己膻中穴上,轻轻一压。体内乱窜的真气突然顺了一丝,像堵住的水管被撬开一道缝。
有用。
对方的功法是逆经而行,正面冲撞只会被反噬。但如果用针做桥,把他的气流引偏一点,就能打乱节奏。
他明白了。
主将五指收紧,沈清梧闷哼一声,整个人蜷缩起来。她的手指在地上抓出几道血痕,嘴里发出压抑的呜咽。
“清梧!”齐砚生低喝,“低头!”
她立刻垂下头。长发滑落遮住脸。
齐砚生并指一弹,残针脱手而出,直射主将侧颈天鼎穴。这一针不是杀招,只是试探。
主将袖子一扬,风起。眼看要震飞银针,齐砚生瞳孔骤缩——那道暗紫气流,在针尖逼近时,出现了一丝逆旋!
就是现在!
他咬牙站起,右腿拖着地往前冲。每一步都牵动肋骨,疼得他眼前发黑。但他没有停。
本命针从腰后划出,弧线诡异,避开关节,绕过防御,直刺左肩缺盆穴。
针入三分。
主将动作猛地停下。
黑气翻滚,符印剧烈震动。他缓缓转头,第一次露出惊色:“你……怎么看得见?”
齐砚生喘着气,嘴角扯出冷笑:“你们改了青囊门的术,却不留痕迹?逆脉者,必留滞。”
他说完,手腕一抖,针尖在穴内轻旋三圈。
这是《玄枢九针》里的“解禁三转”,专破封印类禁制。
主将闷哼一声,整条左臂瞬间僵住,黑气溃散一线。他低头看肩头那根银针,眼神变了。
齐砚生没再说话。他知道这一击只能拖延,不能致命。
主将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开口:“你以为……这只是个开始?”
话音未落,他掌心符印自燃,黑焰腾起,逼退齐砚生。五名畸变体同时爆体,化作浓雾托起主将,身影迅速消散在墙角阴影。
齐砚生想追,却被一声痛呼拽住。
沈清梧跪坐在地,左膝擦破,旗袍撕裂,血染布料。她抬头看他,声音很轻:“我没事……他刚才说什么?”
齐砚生蹲下扶她,手刚碰到她肩膀,目光却落在地面。
主将消失的地方,有一道极淡的能量轨迹,呈螺旋状,颜色暗紫,隐约构成半个符文。它正在慢慢消散。
齐砚生睁大眼,古瞳锁定了它。
这符文形状,和青囊门禁典扉页上的“封魂印”几乎一样。只是少了一半,像是被人强行截断。
他伸手探过去,指尖触到那道痕迹。温度很低,带着一丝腐朽气息。
沈清梧靠在他手臂上,呼吸还不稳:“那是……什么?”
“线索。”齐砚生收回手,把本命针插回针袋。他站起身,拉她起来,“他还受了伤,左肩的封印松了。这种人不会轻易现身,除非有目的。”
沈清梧点头,摸了摸耳后疤痕。那里还在发烫。
“他想唤醒我体内的东西。”她说,“但我感觉……不像单纯控制。更像是在找什么。”
齐砚生没答。他在想主将最后那句话。
“你以为这只是个开始?”
这不是威胁,是陈述。
对方知道他会追,甚至希望他追。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人用了青囊门的术,还带封印。说明他和师门有关,可能是旧人,也可能是逃出去的药人。
齐砚生低头看沈清梧的膝盖。伤口不深,但沾了灰。他从针袋底层取出一小瓶药粉,撒上去。血止住了。
“能走吗?”他问。
“能。”她扶着墙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半截银7针。
两人站在医馆中央。四周焦木横斜,空气中残留着黑气烧尽后的苦味。窗外夜风穿堂,吹动碎纸和灰烬。
齐砚生最后看了一眼地面残留的符文痕迹。它已经快消失了,但在古瞳视野里,仍留下一道微弱的紫线,指向东南方向。
他知道该往哪走。
他扶着沈清梧往外走,脚步很稳。走到门口时,他停下。
“等会不管看到什么,别停步。”他说。
“好。”
他们踏出医馆。外面街道空无一人,路灯昏黄。远处传来野猫叫。
齐砚生走在前,右手按在针袋上。本命针微微发烫。
沈清梧跟在他身后半步,左腿微跛,但没喊疼。她的手始终没放开那半截银针。
紫线在古瞳视野里延伸,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牵向城市深处。
他们拐过街角,进入一条窄巷。墙壁潮湿,地面有积水。
忽然,齐砚生停下。
前方水洼里,倒映出一个影子。
不是他们的。
他猛地转身,银针已夹在指间。
巷子里空荡荡的,只有风吹塑料袋的声音。
但他知道,刚才那一瞬,水里确实多了一个轮廓。
沈清梧也察觉了,靠墙站定,抬手将银针对准巷口。
齐砚生盯着水面。水波晃动,倒影扭曲。可就在某一刻,他看见水底沉着一块布片,边缘绣着半个符文。
和地上那个一模一样。
他蹲下,伸手捞起。布片湿透,材质像旧药袍。背面用朱砂写着两个字:**归源**。
字迹很熟。
是他父亲的笔迹。
他不能动得太快,肋骨断了至少两根,真气一走岔就会撕裂肺叶。但他必须动。
他闭上眼,舌尖抵住上颚,用力一顶。一股热流冲上眉心,青囊古瞳重新睁开。视野里,幽冥主将周身的暗紫气流再次浮现,像逆流的河,沿着经络缓缓推进。齐砚生死死盯着那两处滞涩点——灵墟、神藏。它们在跳,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
主将掌心黑气蔓延,顺着沈清梧耳后疤痕钻进去。她身体猛地一颤,瞳孔开始泛金。
不能再等了。
齐砚生松开右手,本命针落地,发出一声轻响。主将的手顿了一下,没回头。他以为齐砚生撑不住了。
就在这一瞬,齐砚生左手拍地,震起三枚断裂的针尾。他反手接住,指间夹稳。这些残针不完整,没法封穴,但能引气。
他把其中一枚点在自己膻中穴上,轻轻一压。体内乱窜的真气突然顺了一丝,像堵住的水管被撬开一道缝。
有用。
对方的功法是逆经而行,正面冲撞只会被反噬。但如果用针做桥,把他的气流引偏一点,就能打乱节奏。
他明白了。
主将五指收紧,沈清梧闷哼一声,整个人蜷缩起来。她的手指在地上抓出几道血痕,嘴里发出压抑的呜咽。
“清梧!”齐砚生低喝,“低头!”
她立刻垂下头。长发滑落遮住脸。
齐砚生并指一弹,残针脱手而出,直射主将侧颈天鼎穴。这一针不是杀招,只是试探。
主将袖子一扬,风起。眼看要震飞银针,齐砚生瞳孔骤缩——那道暗紫气流,在针尖逼近时,出现了一丝逆旋!
就是现在!
他咬牙站起,右腿拖着地往前冲。每一步都牵动肋骨,疼得他眼前发黑。但他没有停。
本命针从腰后划出,弧线诡异,避开关节,绕过防御,直刺左肩缺盆穴。
针入三分。
主将动作猛地停下。
黑气翻滚,符印剧烈震动。他缓缓转头,第一次露出惊色:“你……怎么看得见?”
齐砚生喘着气,嘴角扯出冷笑:“你们改了青囊门的术,却不留痕迹?逆脉者,必留滞。”
他说完,手腕一抖,针尖在穴内轻旋三圈。
这是《玄枢九针》里的“解禁三转”,专破封印类禁制。
主将闷哼一声,整条左臂瞬间僵住,黑气溃散一线。他低头看肩头那根银针,眼神变了。
齐砚生没再说话。他知道这一击只能拖延,不能致命。
主将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开口:“你以为……这只是个开始?”
话音未落,他掌心符印自燃,黑焰腾起,逼退齐砚生。五名畸变体同时爆体,化作浓雾托起主将,身影迅速消散在墙角阴影。
齐砚生想追,却被一声痛呼拽住。
沈清梧跪坐在地,左膝擦破,旗袍撕裂,血染布料。她抬头看他,声音很轻:“我没事……他刚才说什么?”
齐砚生蹲下扶她,手刚碰到她肩膀,目光却落在地面。
主将消失的地方,有一道极淡的能量轨迹,呈螺旋状,颜色暗紫,隐约构成半个符文。它正在慢慢消散。
齐砚生睁大眼,古瞳锁定了它。
这符文形状,和青囊门禁典扉页上的“封魂印”几乎一样。只是少了一半,像是被人强行截断。
他伸手探过去,指尖触到那道痕迹。温度很低,带着一丝腐朽气息。
沈清梧靠在他手臂上,呼吸还不稳:“那是……什么?”
“线索。”齐砚生收回手,把本命针插回针袋。他站起身,拉她起来,“他还受了伤,左肩的封印松了。这种人不会轻易现身,除非有目的。”
沈清梧点头,摸了摸耳后疤痕。那里还在发烫。
“他想唤醒我体内的东西。”她说,“但我感觉……不像单纯控制。更像是在找什么。”
齐砚生没答。他在想主将最后那句话。
“你以为这只是个开始?”
这不是威胁,是陈述。
对方知道他会追,甚至希望他追。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人用了青囊门的术,还带封印。说明他和师门有关,可能是旧人,也可能是逃出去的药人。
齐砚生低头看沈清梧的膝盖。伤口不深,但沾了灰。他从针袋底层取出一小瓶药粉,撒上去。血止住了。
“能走吗?”他问。
“能。”她扶着墙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半截银7针。
两人站在医馆中央。四周焦木横斜,空气中残留着黑气烧尽后的苦味。窗外夜风穿堂,吹动碎纸和灰烬。
齐砚生最后看了一眼地面残留的符文痕迹。它已经快消失了,但在古瞳视野里,仍留下一道微弱的紫线,指向东南方向。
他知道该往哪走。
他扶着沈清梧往外走,脚步很稳。走到门口时,他停下。
“等会不管看到什么,别停步。”他说。
“好。”
他们踏出医馆。外面街道空无一人,路灯昏黄。远处传来野猫叫。
齐砚生走在前,右手按在针袋上。本命针微微发烫。
沈清梧跟在他身后半步,左腿微跛,但没喊疼。她的手始终没放开那半截银针。
紫线在古瞳视野里延伸,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牵向城市深处。
他们拐过街角,进入一条窄巷。墙壁潮湿,地面有积水。
忽然,齐砚生停下。
前方水洼里,倒映出一个影子。
不是他们的。
他猛地转身,银针已夹在指间。
巷子里空荡荡的,只有风吹塑料袋的声音。
但他知道,刚才那一瞬,水里确实多了一个轮廓。
沈清梧也察觉了,靠墙站定,抬手将银针对准巷口。
齐砚生盯着水面。水波晃动,倒影扭曲。可就在某一刻,他看见水底沉着一块布片,边缘绣着半个符文。
和地上那个一模一样。
他蹲下,伸手捞起。布片湿透,材质像旧药袍。背面用朱砂写着两个字:**归源**。
字迹很熟。
是他父亲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