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琉璃新声 格崩传韵-《科级帝君》

  深夜,文昌殿内异象纷呈。《功德簿》上浮现的不再是文字或影像,而是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琉璃玩具,这些玩具在书页上轻轻跳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陈远仔细看去,发现这是一种造型古朴的琉璃玩具,通过吹气和吸气能发出奇特声响。

  这是...凤城琉璃格崩?陈远通过《功德簿》的感应,看到了这门传承三百年的手工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会制作这种传统玩具的老艺人已不足五人,而年轻人对这种老古董玩具毫无兴趣。

  第一节:梦回老铺

  凤城市乔氏琉璃的传人乔师傅这晚做了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来到一座仙气缭绕的殿宇,殿中一位仙人正在吹奏一支琉璃格崩,那清脆的声音仿佛能涤荡心灵。

  乔师傅,你可还记得吹气为宫,吸气为商的诀窍?仙人手中的格崩随着呼吸变换着音调,这小小玩具里,藏着音律的奥秘。

  乔师傅激动地说:这是我乔家十代相传的手艺!可现在的孩子都玩手机游戏,谁还稀罕这个...

  他们不知道,这格崩声中,蕴含着天地间的韵律。仙人轻叹一声,格崩发出悦耳的和鸣。

  第二节:匠心独运

  与此同时,凤城市文化馆的年轻馆员小雨也在梦中见证了琉璃格崩的制作全过程。她看见乔师傅要在1400度的高温下吹制琉璃,既要把握琉璃的厚薄,又要精准控制气孔的尺寸,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这么复杂的工艺,做一个才卖几十块钱...小雨忍不住感慨。

  这时,文昌帝君的身影出现在梦中:你看这格崩,吹气则响,吸气则鸣,不正似做人要能屈能伸?这琉璃晶莹剔透,不正似君子要光明磊落?

  小雨恍然大悟:原来这不仅是玩具,更是一种教化!

  第三节:绝技危局

  陈远通过《功德簿》看到,琉璃格崩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掌握吹、拉、捻、掐四门绝技。但现在,唯一还精通全部技艺的乔师傅已经七十五岁,他的徒弟们都因收入微薄而改行。

  更令人痛心的是,乔师傅的孙子乔明是个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认为这种土玩具登不上大雅之堂。

  爷爷,现在谁还玩这个?我学的可是西洋乐!乔明的话深深刺痛了老人的心。

  第四节:古韵新声

  在陈远的推动下,凤城市开启了琉璃格崩振兴计划:

  建立琉璃工艺传习所,邀请乔师傅传授技艺;

  将格崩制作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开发格崩文创产品,提升其艺术价值...

  但最关键的突破来自于一个意外的发现。

  第五节:音律密码

  乔明在一次回乡时,无意间用专业的音乐知识分析了格崩的发声原理。他震惊地发现,这看似简单的玩具竟然蕴含着完整的五声音阶,通过不同的吹奏技巧,甚至可以演奏简单的旋律。

  这...这简直就是微型的管乐器!乔明激动地说,而且它的音色如此独特,是任何现代乐器都无法模仿的!

  在陈远的启发下,乔明开始研究将格崩与现代音乐结合。他创作了一套格崩演奏法,让这个传统玩具登上了音乐厅的舞台。

  第六节:古器新奏

  令人惊喜的是,乔明在音乐学院举办的格崩新声音乐会大获成功。当古老的格崩声与现代交响乐完美融合时,全场观众都被这穿越时空的音色深深打动。

  音乐学院的教授赞叹道:这不仅是音乐的创新,更是文明的对话!

  文化学者指出:格崩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在现代重生的可能。

  最让人感动的是,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音乐会,孩子们对这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琉璃玩具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七节:文运新声

  陈远在梦中通过《功德簿》,看到了更深层的意义:这清脆的格崩声,其实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审美情趣。

  那晶莹剔透的琉璃,象征着光明磊落的品格;

  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代表着纯净无染的心灵;

  那一呼一吸间的韵律,暗合着天地运行的规律...

  小小格崩,大有乾坤。一位老文化人感慨地说。

  第八节:薪火相传

  一年后,陈远再次来到凤城市,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景象:

  琉璃工艺传习所里坐满了学习的年轻人;

  乔明创建的格崩乐团在全国巡演,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

  最难得的是,乔明将格崩制作与音乐教育结合,开发了适合儿童的音乐启蒙教具...

  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玩具,这是我们先祖智慧的结晶。乔明感慨地说。

  第九节:清音永续

  深夜,陈远在文昌殿中注视着《功德簿》上跳动的琉璃格崩。那一件件晶莹的玩具,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文明传承的乐章。

  最是清音能涤尘,格崩声里见真心。陈远深有感触。

  他知道,在这清脆的格崩声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这清音在新的时代继续回响,文明的薪火就在这声声中代代相传。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