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运新芽 润物无声-《科级帝君》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陈远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正在审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文化权益保护的实施方案》的初稿,手机震动起来,是林薇发来的消息:

  爸妈让我们周末去看婚房,你有空吗?

  陈远揉了揉眉心,回复:这周末要加班,下周末一定去。

  放下手机,他继续专注于方案。这份文件倾注了他大量心血,不仅结合了近期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经验,更融入了他在文昌殿中对文运流转的深刻感悟。

  陈主任,小王敲门进来,教育局来电,想就校园文化环境整治工作与我们联合开展调研。

  安排在下周三吧。陈远点头,另外,请帮我联系团市委和妇联,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多部门协同。

  小王记录后正要离开,陈远又叫住他:等等,把石守拙老师的生漆夹纻技艺传承项目也纳入调研范围。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很重要。

  第一节:新芽破土

  午后,陈远抽空去了石守拙的工作坊。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年轻人的说笑声。

  陈主任!李慕远热情地迎上来,今天正好有几个美院的学生来参观学习。

  工作坊里,三个大学生正专注地看着石守拙演示生漆夹纻的关键工艺。令陈远意外的是,其中有个学生格外眼熟——正是之前误入歧途的张浩。

  陈主任,张浩不好意思地挠头,我对传统文化一直很感兴趣,李师兄带我来的。

  石守拙笑着拍拍张浩的肩膀:这孩子有天赋,手稳,心也静。

  陈远注意到,张浩眼中的阴霾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求知的光芒。更让他欣慰的是,《功德簿》显示,张浩的文运正在重新凝聚,虽然还很微弱,但已经走上了正轨。

  下周我们要去几所中小学做非遗展示,李慕远说,张浩主动要求当助手。

  很好。陈远点头,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第二节:润物无声

  傍晚,陈远来到林素问所在的社区诊所。他名义上是来调研基层文化设施,实则是想了解福报降临后的后续影响。

  诊所里焕然一新,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林素问正在给一位老人做检查,耐心地解释病情。

  林医生现在可是我们社区的明星。护士长笑着说,自从换了新设备,来看病的人多了,连带着社区活动中心都热闹起来了。

  陈远注意到,诊所的候诊区新设了一个图书角,上面摆放着传统文化读物和健康知识手册。林素问解释说,这是用匿名捐款的结余购置的。

  孩子们候诊时可以看看书,总比玩手机强。她说。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诊所——是之前沉迷游戏的李天明,他扶着奶奶来复查。

  李奶奶,您气色好多了。林素问细心为老人检查。

  李天明站在一旁,不再是以往的桀骜不驯。他小声对陈远说:陈主任,我想报名参加社区的志愿者。

  陈远拍拍他的肩膀:很好,社区正在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你可以来找我报名。

  《功德簿》显化:李天明身上的暗红戾气已经消散大半,虽然文运根基受损,但正在重新凝聚。

  第三节:暗流涌动

  深夜,文昌殿中。

  陈远审视着南都文运图,欣慰地看到代表青少年的文运光点明显清朗了许多。但他也发现了几处新的隐患。

  新案例一:扭曲的网红梦

  主角:刘小雨,15岁,初中生。

  现状:沉迷短视频平台,为博关注模仿危险动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近更是在一些不良主播诱导下,开始打擦边球。

  《功德簿》显化:其文运被虚浮的气息污染,若不干预,恐将误入歧途。

  新案例二:被压垮的

  主角:赵明轩,16岁,重点高中学生。

  现状:被父母寄予厚望,每天学习18个小时,没有任何娱乐时间。最近出现严重焦虑症状,却不敢告诉父母。

  《功德簿》显化:其文运根基深厚,但被、的灰气缠绕,有崩溃的危险。

  新案例三:迷失的小团体

  主角:以孙小虎为首的七名初中生。

  现状:组建青龙会,模仿黑帮电影中的情节,在校园内横行霸道。最近开始向低年级学生收取保护费。

  《功德簿》显化:这些孩子的文运被暴力崇拜的暗红气息污染,正在快速堕落。

  陈远面色凝重。这些问题看似没有之前的案例严重,但影响范围更广,隐蔽性更强。

  新时代,新挑战啊。他轻叹一声,开始催动神力。

  对刘小雨,他引动清醒之钟,让她在梦中看到那些过气网红的悲惨结局;对赵明轩,他引动解压之钥,让他的父母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学生心理压力的报道;对孙小虎等人,他引动警示之雷,让他们在收取保护费时地遇到巡逻民警。

  第四节:生根发芽

  第二天上班,陈远接到多个好消息。

  先是教育局通知,他起草的《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市领导批准,即将在全市推行。接着,团市委邀请他担任青少年文化导师,负责指导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更让他惊喜的是,石守拙来电说,他们的非遗展示在中小学大受欢迎,已经有二十多个学生报名参加周末的体验课。

  张浩那孩子特别认真,石守拙说,现在是我的得力助手了。

  下午,陈远带队到城中村调研。在这里,他看到了更令人心痛的现象——很多留守儿童除了上学,就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眼神空洞麻木。

  我们想组织些文化活动,社区书记苦笑,可是缺人缺钱。

  陈远当即拍板:下个月开始,文旅局会派志愿者来开展传统文化课堂,经费我们来解决。

  调研结束时,一个瘦小的男孩跑过来,递给陈远一张皱巴巴的画:叔叔,我画的孙悟空。

  画作笔法稚嫩,但充满灵气。陈远蹲下身:画得真好,想不想学更厉害的画画方法?

  男孩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功德簿》显化:这个城中村的文运虽然微弱,但已经开始萌动新芽。

  第五节:新的征程

  周末,陈远终于抽出时间陪林薇看婚房。中介推荐的是一处离文旅局不远的小区,虽然不大,但很温馨。

  这里可以做书房。林薇指着朝南的一个房间,你的那些书终于有地方放了。

  陈远看着窗外,正好能望见南都市的文化馆。他忽然想到,如果能在这里设立一个社区文化点,就能惠及更多市民。

  想什么呢?林薇问。

  在想怎么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美好。陈远微笑。

  晚上,他们和林薇父母一起吃饭。这次,陈远主动提出了结婚的计划:

  叔叔阿姨,我想和薇薇明年春天结婚。这段时间我会把工作理顺,给她一个安稳的家。

  林薇父母欣慰地点头,林薇在桌下紧紧握住他的手。

  深夜,陈远独自在书房完善《实施方案》。他增加了很多具体措施:

  在每个社区建立文化驿站,配备图书和活动场地;

  组织退休老教师、老艺术家担任文化义工;

  开展非遗少年培养计划,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

  建立未成年人文化权益保障基金......

  他知道,这些措施在有些人看来可能过于理想化。但作为文昌帝君的人间化身,他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文化设施的完善,每一次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在为南都的文运注入新的活力。

  《功德簿》显示,南都市的文运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那些曾经暗淡的青少年文运光点,正在重新焕发光彩;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开始和谐共生;

  善行善举的影响力在持续扩大......

  但陈远也清楚,文运守护永无止境。新的时代会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技术会催生新的问题。

  重要的是播下种子,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只要种子在,希望就在。

  第二天,《南都市未成年人文化权益保护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与此同时,文昌殿中的《功德簿》上,代表南都文运的光华又明亮了几分。

  道种已然播下,新芽正在破土。文运长河的流淌,需要每一滴水的努力。而陈远,既是这长河的守护者,也是其中的一滴水。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