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麦芽枣糕 文运新香-《科级帝君》

  爸爸,这个馒头好香啊!清晨,小陈曦捧着一个白胖的馒头跑进书房,馒头正中间嵌着一颗饱满的红枣,散发着独特的甜香。

  陈远接过馒头细看,发现这馒头与往常不同,面皮微黄,散发着淡淡的麦芽香气。这是凤城市濩泽县润析镇特产的麦芽枣糕,林薇笑着解释,用发芽小麦做的,可是当地的宝贝。

  这天晚上,一股独特的麦香将陈远引入了梦境,竟来到了一个古老村落。

  古村奇遇

  帝君请看,这里就是润析。书灵指着眼前依山傍水的古村落,千年前,就是在这里,有人用发芽小麦蒸出了第一锅麦芽枣糕。

  只见一位古代农夫正对着发芽的麦子发愁,他的妻子却灵机一动:既然麦子发芽了,何不试试做馒头?

  意外之喜

  经过多次尝试,第一锅麦芽馒头出锅了。令人惊喜的是,这用发芽麦子做的馒头,竟比好面粉做的还要香甜松软。

  后来啊,书灵带着陈远穿越时光,这手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有人尝试在馒头里加入红枣,发现味道更佳,麦芽枣糕就这样诞生了。

  老酵传承

  一位系着粗布围裙的老奶奶现身,手中捧着一罐老酵: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这老酵传了六代人了。每次做馒头留一块面团,下次再用,味道才能一直这么正宗。

  小陈曦的元神好奇地问:老奶奶,为什么发芽的麦子做的馒头更好吃呢?

  工艺揭秘

  老奶奶笑着演示:发芽的小麦糖分更高,做出来的馒头自然更甜。而且要用山泉水,老酵发酵,柴火蒸制,每一步都急不得。

  文运长河中展现出完整的制作工艺:选麦、催芽、磨粉、发酵、揉面、包枣、蒸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智慧。

  现代新生

  这时,一位现代面点师傅现身:我现在还在用古法制作,但加了新创意。开发了适合现代人口味的低糖款,还用上了恒温发酵箱,但核心的老酵始终没变。

  现实寻味

  周末,陈远特意带着家人来到润析。在古村落里,他们见到了第六代传承人李师傅。

  这老酵可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李师傅自豪地展示着那罐老酵,每天都要精心照料,就像照顾孩子一样。

  小陈曦学着李师傅的样子揉面、包枣,虽然做得不太像样,却体会到了传统手艺的不易。

  文运新篇

  陈远将麦芽枣糕列入非遗传承计划,组织年轻人学习这门古老手艺。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学艺。

  这不仅是门手艺,更是我们润析的根。一位回乡青年动情地说。

  新的领悟

  深夜,陈远在日记中深情写道:

  一罐老酵,传承六代匠心;一颗枣糕,凝聚千年智慧。从发芽小麦的意外发现,到今日的馍界天花板,见证着民间智慧生生不息。文运传承,正如这老酵,需要代代呵护,方能历久弥新。

  从此,陈远在推进文运工作时,特别注重挖掘这些深藏在民间的智慧。他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手艺,往往蕴含着最朴素却最深刻的哲理。

  书灵欣慰地看到,文运长河中多了一道醇厚的麦香。那些即将失传的老手艺,正在新时代里找到新的传承。

  而小陈曦,这个小小传承者,已经能做出像模像样的麦芽枣糕了。他说:我要让同学们都知道,最好吃的馒头里,藏着最动人的故事。

  也许,文运传承就是这样——如老酵传香,历久弥新;如麦芽吐芳,生生不息。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