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飞人奇案 文运明辨-《科级帝君》

  这天晚上,陈远在家整理文件时,无意中看到一档重播的科普节目,正在讲述一桩几十年前的悬案——江北省某地农民老周自称被两个神秘背着,一夜之间飞越千里,从江北到了东海市。

  这怎么可能?林薇正好端着水果过来,看到节目后惊讶地说。

  陈远若有所思:这个案子我记得,当年确实轰动一时。有人说外星人,有人说得道高人,专家最后给出的解释是梦游。

  节目中,年迈的老周正在接受采访,描述那段离奇经历:那天晚上我睡下时还在家里,醒来却到了金陵城。两个穿制服的人给我买了去东海市的火车票,等我到东海时,他们居然已经在站台等我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老周声称第三次失踪时,那两个背着他用9天时间游历了9个大城市,飞行速度接近音速。

  每秒300米?这都快赶上音速了!陈远震惊地说。

  带着满腹疑问,陈远当晚入睡后,立即在文昌殿内调取了这个案件的文运记录。

  文运长河中,一道奇特的银色轨迹浮现出来——那正是老周当年所谓的飞行路线。

  帝君,此案确实蹊跷。书灵挥袖展开全景图景,您看,这道银光在文运长河中若隐若现,真伪难辨。

  陈远仔细察看,发现这道银色轨迹由无数细小的光点组成,每个光点都代表一个证人或证据:

  老周同村村民的光点是诚实的黄色,证明老周确实突然失踪过;

  东海市遣送站工作人员的光点是真实的白色,证明确实收留过老周;

  部队官兵的光点是可靠的蓝色,证明老周确实神秘出现在军营。

  这些证据光点都是真实的,说明老周确实到过那些地方。陈远分析道,但是...

  判官笔一点,银色轨迹的核心部分显现出异常——所谓的过程,被一层迷雾般的灰色笼罩。

  问题就在这里。书灵指着灰色区域,所有的证人都只能证明老周在某个地方出现过,却没有人亲眼目睹他是如何到达的。

  林薇的元神这时也来到殿内,她仔细观察后说: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周每次后,都需要有人帮他回家。如果真是外星人或者得道高人,为什么不直接把他送回家呢?

  问得好!陈远赞赏地看了妻子一眼,判官笔再点,更多疑点浮现:

  第一次后,需要村里筹钱派人去东海市接他;

  第二次后,需要部队派人送他上火车;

  第三次后,他还是自己回家的。

  这哪像是什么超自然力量?分明是普通人的出行方式。陈远摇头。

  就在这时,小陈曦的元神也好奇地凑过来看热闹。孩子指着灰色区域说:爸爸,这里的光点都在说谎。

  陈远和书灵同时一惊,仔细察看灰色区域中的光点。果然,这些代表过程的光点,都带着微不可察的暗色斑点在闪烁。

  小主人说得对!书灵恍然大悟,这些光点确实在掩饰什么。

  陈远凝神施法,判官笔金光大盛,终于照出了真相——

  原来,老周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想要出去见见世面,又怕被人笑话,于是就编造了的故事。第一次他是偷偷扒火车去的东海市,第二次是跟着运货的卡车到的军营,第三次更是靠着沿途乞讨和好心人帮助完成的旅行。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飞人...林薇感叹道,只是一个农村青年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故事。

  陈远却若有所思:飞人是假的,但老周想要走出大山的愿望是真的。你们看——

  在真相显现后,老周身上的文运之光反而更加明亮了。虽然他说了谎,但他的经历激励了许多农村青年勇敢追梦,这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

  所以,我们该如何评判?林薇问道。

  书灵微笑着回答:文运之道,重在启迪人心。虽然事实真相需要澄清,但其中蕴含的积极意义也值得肯定。

  第二天,陈远特意把这个案例整理成教材,在单位的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分享:

  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尊重事实真相,也要理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就像这个案例,虽然飞行是假的,但追求梦想是真的。

  晚上,陈远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明辨飞人奇案,深感真相与善意未必相悖。人心中有梦,方能致远;脚踏实地,方能成真。愿世人既怀揣梦想,又坚守真实,则文运可兴,人心可安。

  入睡后,陈远欣慰地看到,文运长河中那道银色轨迹已经化作金色的启迪之光。虽然的传说被澄清了,但其中蕴含的追梦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

  书灵感慨地说:帝君,这就是文运的智慧——在真相与善意之间找到平衡。

  小陈曦似懂非懂地问:所以,说谎也不全是错的?

  陈远慈爱地摸摸儿子的头:不是鼓励说谎,而是要理解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像老周爷爷,他用特别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