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纵然不是赝品,应该也值不了多少钱。-《赚钱大赛,你古玩街捡漏万倍利润》

  除去已经放进银行保险库里的。

  把这块镇库银算上,林秋宇刚才提着的箱子里,一共有四方物件儿。

  余下的三件当中,有两件都是佛像。

  分别是明永乐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像,以及清乾隆的铜鎏金珐琅嵌宝石无量寿佛。

  这俩铜鎏金佛像都是宫廷造办处御制的官货,质地可以说是相当精良。

  而之所以堂堂皇室专属的宫廷造办处,为何要御制佛像……则是因为永乐帝和乾隆帝这俩皇帝都想借佛教仪轨,达成政治、宗教与文化策略的三位一体。

  前者以“转轮王” 身份自居;

  后者则以 “文殊菩萨化身” 的身份统治蒙藏。

  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御制的佛像流传下来的数量有很多。

  实际上,除去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之外,民间也就偶尔会冒出来一尊。

  在佛文化爱好者当中,

  属于是正儿八经的硬通货。

  但和最后一只锦盒里的东西相比,

  前面这三件……其实都只能算是一般。

  最后这件,

  是块砚。

  全称叫做[清康熙 御铭獬豸纹松花砚]。

  这里的‘御’,可不是说这块砚也是宫廷造办处产出的。

  实际上,

  这块砚是当时江南顶级制砚名家为讨好康熙、经地方官员举荐,专门打造的上供之作,工艺比宫廷标准甚至更求极致。

  在砚的领域当中,几乎都可以算是「官样民做」的巅峰产物了。

  这块砚虽非宫廷造办处自制,但经地方官员上供后,被康熙御笔题铭,纳入御用文房,本身就相当于获得了帝王的“官方认证”,身份和御制器物相比,不说高贵多少,但绝对不差。

  陈默看到的信息当中。

  这块砚是康熙最喜欢的几方砚之一。

  搞不好,在“大清皇帝文房御宝录”这本书中还能查到呢!

  不过陈默是没有去仔细查证。

  有康熙御笔的题铭佐证,只要证实是真品,用不着那么麻烦,懂的人自然明白它的价值。

  这漏他花了小一百万出头。

  真实价值至少翻十好几倍。

  但这玩意儿他此行带过来,可不是说要和那镇库银以及那两件铜鎏金佛像一般,直接卖了换钱。

  陈默是想看看,能不能来一出‘以物换物’。

  搞件好一些的瓷器回去。

  ……

  凤清贤是真的有些懵了。

  前天晚上的那块金镶玉暂且不提,纯狗运。

  刚才那块镇库银的银锭……暂且也划到狗运那一栏。

  但这尊铜鎏金佛像,总不能也是狗运吧!

  别说骗别人了,

  这说法,凤清贤连他自己都忽悠不住了!

  他是真心觉得这尊佛像也是件真家伙啊!

  明朝的御制铜鎏金佛像,价值可能比不上那镇库银。毕竟,这银锭无论是数量还是性质,都是真的稀少。

  但两者之间的差价,绝对不可能说有几十万上百万那么大。

  一个就算它两百五……另一个,少说也是两百以上!

  四只锦盒,只看了其中这么两件,估值就可能有四五百万,全看完,是不是还有可能摸到八位数了!

  想到这里,

  凤清贤忍不住再次抬头,

  却发现陈默依旧平静如初,心中不禁叹了口气。

  别的不说,

  单这份淡然的心境,凤清贤就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比不上对方。

  放下手中的佛像。

  他再次伸手打开第三只锦盒。

  嗯?

  又是佛像!

  凤清贤心中再次一惊。

  不过看了两分钟后,他才稍稍放下心来。

  暂且不论真假……单说这风格,明显就是清代的。

  你清代的,在没有其他特点加持的情况下,和明永乐的相比,肯定是要次一些的。

  换句话说,大概率没上一件贵!

  凤清贤下意识的在心中说了句‘还好’。

  可能是为了心安,凤清贤都没来得及多看这第二尊佛像几眼,便直接放下,随后急不可耐的打开了第四只锦盒。

  拿出来一瞥,

  是一块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砚。

  ‘嗯,这件儿看起来也不扎眼。’

  看清楚后,凤清贤这才放下心来。

  重新拿起先前放下的那尊佛像,认真的鉴起了真假。

  ……

  作为从小就跟着凤鸣春这位古玩老饕学出来的,

  凤清贤鉴真断假,走的是科班的路子,

  是按流程的。

  又看了好一会儿,在自己的水平内,凤清贤差不多也得出这第二尊佛像的论断——同样也是件真家伙!

  整体价值比之上一件要再次一些。

  大概也就是个一百五到两百之间?

  凤清贤琢磨着价位。

  不知不觉间,

  他心里反倒舒坦了不少。

  从最开始的那块镇库银,到后面这两尊佛像,这是一件更比一件次啊!

  如果在真正上手那镇库银之前,直接告诉凤清贤,这箱子里的东西价值几百万……都是那姓陈的捡的漏。

  他必然难受的要死。

  但在眼下的这种出场顺序下,不知为何,那股预想中的难受劲儿,还真没上来多少。

  咳咳~

  凤清贤咳嗽了一声,将手伸向了最后那只已经提前打开的锦盒,取出了那块看起来色泽沉黯、有些“貌不惊人”的砚台。

  这方砚台,石质看似寻常,雕着獬豸纹,侧面有刻字,但刻痕本就很小,且似乎因岁月磨损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这会儿,

  凤清贤早就没想着揪出“假冒伪劣”了。

  有前面那三件做铺垫。

  这第四件,纵然他都还没细看,却也不觉着是假货赝品。

  从上到下细细看了一整遍后,

  凤清贤确信这方砚上,没落官印,顿时更放心了。

  心道:“纵然不是赝品,应该也值不了多少钱。”

  他按照流程开始一步步仔细查看。

  然而,越是上手细细观摩,却越是觉得这砚台有些说不出的古怪。

  石质触手的感觉异常温润细腻,远超寻常松花石不说。

  那獬豸纹的雕工,这会让仔细看去,在细节处却又透着一股子内敛的精妙劲儿。

  再看侧面的铭文,看不清!

  但又好像不是因为磨损的缘故,而像是……采用了某种极为考究的暗刻手法,字口深邃,使其蒙上了一层薄纱,以至于难以窥其全貌神韵。

  刚刚还觉得“值不了多少钱”的凤清贤,一时难以决断,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

  一直看似悠闲,还在和陈默、林秋月他们闲聊的凤鸣春,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方砚台。

  起初,他也没有太在意。

  毕竟前面那三件,他也大概扫了几眼。

  虽然没有亲自上手看细节,但凤清贤看了啊。

  对于自己从小手把手教出来的大孙子,凤鸣春多少还是有些骄傲的。

  看这种东西……基本上错不了。

  前面那三件,根据自己大孙子的反应,凤鸣春知道,东西大体上应该都是对的。

  但说实话,不论是那镇库银,还是后面的两尊铜鎏金大佛……纵然都是真品,也算不上什么特别顶级的货!

  也正因如此,

  凤鸣春虽在心里也惊讶于马末都这位‘忘年交’的眼力,但终归没有太出格,他也没有直接表现在面上。

  然而,

  当他视线移到自己孙子手中的这块老砚上的时候,却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