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云怀瑾灼热而期盼的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火焰,灼烧着谢玄的理智与情感。
家仇,国恨,光复河山的理想,与眼前这片他亲手参与建设、倾注了心血、有着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人和物的土地,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南下,意味着可能的手刃仇敌,实现父亲和无数屈死忠魂的遗志,登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将星火谷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中,意味着……离开林晚。
留下,则要直面“影梭”的威胁,继续在这片小小的山谷中挣扎求存,或许能偏安一时,但那刻骨的仇恨,那沉甸甸的家族使命,又该如何安放?
谢玄的指尖深深陷入掌心,传来尖锐的刺痛,这痛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些。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首先落在了林晚身上。
林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没有祈求,没有阻拦,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仿佛在说:无论你如何选择,我都在这里。
这份无声的信任,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浸润了他因仇恨而有些干涸的心田。他想起与她初遇时的狼狈,想起并肩建设时的汗水,想起生死关头彼此的依靠,想起月下那份无需言说的情愫……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都与他血脉相连,早已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再次看向云怀瑾,这位昔日旧友,代表着他的过去,他的责任,他的仇恨。
“怀瑾兄,”谢玄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多谢靖王殿下厚爱,也多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落魄之人。”
云怀瑾脸上露出喜色,以为他已然心动。
然而,谢玄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但是,我不能随你南下。”
“为何?!”云怀瑾失声问道,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景珩!难道你忘了谢伯父是如何惨死的吗?忘了你们谢家满门的血海深仇吗?忘了你身为臣子,身为谢家子孙的责任了吗?!”他的语气变得激动起来,带着质问与失望。
“我没有忘!”谢玄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已久的痛苦与决绝,“家父的血仇,我一日不敢或忘!谢家的风骨,我更是一刻不敢丢弃!”
他猛地向前一步,目光如炬,逼视着云怀瑾:“但是,怀瑾兄,你告诉我,南下之后,你们所谓的‘光复大业’,第一步要做什么?是攻城略地?是招兵买马?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粮?哪一样不需要牺牲无数将士和黎民百姓的性命?”
“再看看这里!”他伸手指向窗外,指向那片充满生机的山谷,“这里没有易子而食,没有颠沛流离!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活下去,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信任我,将身家性命托付于我!我谢景珩若为了一己私仇,弃他们于不顾,与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乱臣贼子,又有何区别?!”
他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云怀瑾一时语塞。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谢玄的声音低沉下来,却带着更强大的力量,“我谢家的仇,要报!但这天下,不仅仅是你云家的天下,更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天下!若为了光复一个旧的王朝,而让更多的百姓陷入战火,流离失所,那我谢景珩,宁愿背负这‘不忠不孝’的骂名,也要先守住眼前这一方百姓的安宁!”
他转过身,深深地看着林晚,一字一句地说道:“这里,就是我的战场。这里的人,就是我要守护的‘民’!”
林晚的眼中,瞬间涌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她听懂了,听懂了他话语中那超越个人恩怨的家国情怀,听懂了他将她与星火谷,放在了与复仇同等、甚至更重的位置上。
云怀瑾怔怔地看着谢玄,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看着他与身边那个女子之间那无声却牢不可破的羁绊,他忽然明白了。眼前的谢景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只知忠君报国的世家公子了。岁月的磨难,血火的洗礼,以及这片土地赋予他的责任,让他蜕变成了一个更有担当、更有魄力的领袖。
他沉默了许久,脸上的激动与失望渐渐褪去,化为一种复杂的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看得出来,谢景珩的心,已经牢牢系在了这里,系在了那个叫林晚的女子身上。
“我……明白了。”云怀瑾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萧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景珩,你选择了你的路。”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变得锐利:“但是,外面的靖安军……”
“那是我们星火谷自己的事。”谢玄打断了他,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怀瑾兄,你们一路辛苦,可以先在谷中休息。至于‘影梭’小队,我们自有应对之策。若你们愿意,可以在我们击退来敌之后,再行离开。”
这话,既是送客,也是划清了界限。星火谷的危机,由星火谷自己来解决。
云怀瑾深深地看了谢玄一眼,又看了看始终沉默却立场鲜明的林晚,终于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我们便叨扰几日。若有需要,我麾下护卫,亦可听候调遣,算是……全了你我昔日情谊。”
一场关乎命运抉择的风波,暂时平息。谢玄选择了守护,选择了与星火谷共存亡。而云怀瑾这个突如其来的“前朝遗孤”,则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虽然未能带走谢玄,但其带来的涟漪,却远未平息。他与林晚之间,那隐隐的、因立场和关注点不同而产生的微妙张力,已然形成。
家仇,国恨,光复河山的理想,与眼前这片他亲手参与建设、倾注了心血、有着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人和物的土地,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南下,意味着可能的手刃仇敌,实现父亲和无数屈死忠魂的遗志,登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将星火谷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中,意味着……离开林晚。
留下,则要直面“影梭”的威胁,继续在这片小小的山谷中挣扎求存,或许能偏安一时,但那刻骨的仇恨,那沉甸甸的家族使命,又该如何安放?
谢玄的指尖深深陷入掌心,传来尖锐的刺痛,这痛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些。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首先落在了林晚身上。
林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没有祈求,没有阻拦,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仿佛在说:无论你如何选择,我都在这里。
这份无声的信任,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浸润了他因仇恨而有些干涸的心田。他想起与她初遇时的狼狈,想起并肩建设时的汗水,想起生死关头彼此的依靠,想起月下那份无需言说的情愫……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都与他血脉相连,早已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再次看向云怀瑾,这位昔日旧友,代表着他的过去,他的责任,他的仇恨。
“怀瑾兄,”谢玄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多谢靖王殿下厚爱,也多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落魄之人。”
云怀瑾脸上露出喜色,以为他已然心动。
然而,谢玄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但是,我不能随你南下。”
“为何?!”云怀瑾失声问道,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景珩!难道你忘了谢伯父是如何惨死的吗?忘了你们谢家满门的血海深仇吗?忘了你身为臣子,身为谢家子孙的责任了吗?!”他的语气变得激动起来,带着质问与失望。
“我没有忘!”谢玄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已久的痛苦与决绝,“家父的血仇,我一日不敢或忘!谢家的风骨,我更是一刻不敢丢弃!”
他猛地向前一步,目光如炬,逼视着云怀瑾:“但是,怀瑾兄,你告诉我,南下之后,你们所谓的‘光复大业’,第一步要做什么?是攻城略地?是招兵买马?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粮?哪一样不需要牺牲无数将士和黎民百姓的性命?”
“再看看这里!”他伸手指向窗外,指向那片充满生机的山谷,“这里没有易子而食,没有颠沛流离!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活下去,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信任我,将身家性命托付于我!我谢景珩若为了一己私仇,弃他们于不顾,与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乱臣贼子,又有何区别?!”
他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云怀瑾一时语塞。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谢玄的声音低沉下来,却带着更强大的力量,“我谢家的仇,要报!但这天下,不仅仅是你云家的天下,更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天下!若为了光复一个旧的王朝,而让更多的百姓陷入战火,流离失所,那我谢景珩,宁愿背负这‘不忠不孝’的骂名,也要先守住眼前这一方百姓的安宁!”
他转过身,深深地看着林晚,一字一句地说道:“这里,就是我的战场。这里的人,就是我要守护的‘民’!”
林晚的眼中,瞬间涌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她听懂了,听懂了他话语中那超越个人恩怨的家国情怀,听懂了他将她与星火谷,放在了与复仇同等、甚至更重的位置上。
云怀瑾怔怔地看着谢玄,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看着他与身边那个女子之间那无声却牢不可破的羁绊,他忽然明白了。眼前的谢景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只知忠君报国的世家公子了。岁月的磨难,血火的洗礼,以及这片土地赋予他的责任,让他蜕变成了一个更有担当、更有魄力的领袖。
他沉默了许久,脸上的激动与失望渐渐褪去,化为一种复杂的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看得出来,谢景珩的心,已经牢牢系在了这里,系在了那个叫林晚的女子身上。
“我……明白了。”云怀瑾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萧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景珩,你选择了你的路。”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变得锐利:“但是,外面的靖安军……”
“那是我们星火谷自己的事。”谢玄打断了他,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怀瑾兄,你们一路辛苦,可以先在谷中休息。至于‘影梭’小队,我们自有应对之策。若你们愿意,可以在我们击退来敌之后,再行离开。”
这话,既是送客,也是划清了界限。星火谷的危机,由星火谷自己来解决。
云怀瑾深深地看了谢玄一眼,又看了看始终沉默却立场鲜明的林晚,终于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我们便叨扰几日。若有需要,我麾下护卫,亦可听候调遣,算是……全了你我昔日情谊。”
一场关乎命运抉择的风波,暂时平息。谢玄选择了守护,选择了与星火谷共存亡。而云怀瑾这个突如其来的“前朝遗孤”,则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虽然未能带走谢玄,但其带来的涟漪,却远未平息。他与林晚之间,那隐隐的、因立场和关注点不同而产生的微妙张力,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