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堡与石岭寨的合作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星火谷众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然而,林晚深知,真正的安定不仅来自外部的平衡,更源于内部的富足与温暖。当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后,那些被苦难压抑已久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便如同春日的野草,悄然破土。
这一日,林晚巡视谷内,目光掠过那些虽然整洁却难掩破旧的衣衫。林三婶正坐在自家窝棚前,就着天光,小心翼翼地缝补着狗娃那件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短褂,针脚细密,却难掩布料的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彻底碎裂。她抬起手背擦了擦眼角,不知是因长时间穿针引线而眼睛酸涩,还是心头发酸。
“三婶。”林晚轻声唤道。
林三婶抬起头,见是林晚,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晚丫头来了?快坐。”她拉着林晚的手,触感粗糙却温暖,“眼看着天渐渐凉了,狗娃这衣裳……唉,要是能有块厚实点的布就好了,哪怕是最粗的麻布呢……”她的叹息轻飘飘的,却沉甸甸地砸在林晚心上。
是啊,布。衣食住行,衣在首位。逃荒至今,谁不是一身褴褛,勉强遮体?孩子们窜高的个子,将裤腿撑得紧绷,露出瘦削的脚踝,在渐起的秋风中显得有些单薄。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晚的脑海——纺织!这不仅是解决御寒问题的关键,更是未来可能形成产业、实现真正自给自足的重要一环!她立刻沟通脑海中的功德系统,界面流光闪烁,【初级纺织技术集成】(包含脚踏纺车、水平织机改良图纸,以及荨麻、葛藤等植物纤维处理工艺)赫然在列,需要60功德点。她目前功德充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兑换。
刹那间,关于纺锤、梭子、经线、纬线、绦丝、煮练……无数纷繁复杂却条理清晰的知识涌入她的意识。同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身影也随之清晰起来——孙春花。
根据原主的记忆,这位远嫁邻村、命运多舛的堂姐,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绣娘,尤其精于纺织。逃荒时,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像一抹沉默的影子,跟在林家村队伍的末尾,几乎被所有人的苦难所淹没。
“三婶,我记得……春花姐是不是也跟着咱们来了?”林晚问道。
三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怜悯:“是啊,那孩子命苦……男人没了,婆家不容,只能带着栓子回娘家,又赶上逃荒……就在那边溪水下游搭了个小棚子,平日也不怎么跟人来往,就靠着给人缝补、搓点麻线换口吃的。”她指了指山谷东南角的方向。
“走,三婶,我们去找她。”林晚拉起三婶的手,语气坚定。
沿着潺潺溪流向下,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在一处背风向阳的角落,果然看到一个用树枝和茅草搭就的低矮窝棚,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窝棚外,一个身形单薄、面色憔悴的年轻妇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低着头,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物什。她身边,一个三四岁、瘦得像豆芽菜般的小男孩,正安静地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什么。
那妇人正是孙春花。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面色蜡黄,眼窝深陷,但那双正在动作的手,却与她的憔悴形成了鲜明对比——手指算不上白皙,甚至有些粗糙,却异常灵巧、稳定。她手中拿着一个最简单的纺锤,只是一根削尖的木棍下面坠着一块扁圆的石头,粗糙的荨麻纤维在她指尖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她手腕灵巧的捻动和下拉,均匀地旋转、缠绕,渐渐变成了一根细韧的麻线。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在她低垂的睫毛和专注的侧脸上,竟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光晕。
“春花。”三婶柔声唤道。
孙春花猛地抬头,看到林晚和三婶,像是受惊的小鹿,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将身边的小男孩——栓子,往自己身后藏了藏,慌忙站起身,双手无措地在洗得发白的衣襟上擦了擦,低声道:“三婶,林晚妹子……你们、你们怎么来了?”她的声音干涩,带着长期沉默后的沙哑。
林晚看着她这副警惕又卑微的模样,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放柔声音,走上前:“春花姐,别紧张,我们来看看你。”她目光落在孙春花手中那根匀称的麻线上,真心赞道:“春花姐,你这手艺真好。”
孙春花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林晚会夸她这个,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嗫嚅道:“没、没什么,混口饭吃的手艺……”
“这可不是混饭吃的手艺,这是能让大家都能穿上暖和衣裳的本事!”林晚语气肯定,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春花姐,我想在谷里建一个纺织工坊,正缺一个像你这样懂行、手艺好的师傅来主持。你……愿意来帮我吗?”
“我?主持工坊?”孙春花彻底愣住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睁大,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她一个寡妇,带着拖油瓶,平日里被人嫌弃躲避都来不及,现在……现在星火谷真正的主事人,竟然请她去主持工坊?她是不是听错了?
“对,就是你!”林晚用力点头,握住她因长期劳作而骨节分明、布满薄茧的手,那手冰凉,还在微微颤抖,“你的手艺就是最大的本钱。我们需要你,星火谷需要你,让大家,包括栓子,都能穿上结实保暖的衣裳,不用再受冻。”
栓子……孙春花低头,看着儿子脚上那双破得露出脚趾的草鞋,又看了看林晚真诚而坚定的眼神,一股混杂着酸楚、难以置信、以及一丝微弱却顽强燃起的希望,猛地冲撞着她的心脏。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了。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她用力眨了眨,生生憋了回去,声音带着哽咽,却比刚才清晰了许多:“我……我笨嘴拙舌的……怕、怕做不好……”
“不怕!”林晚握紧她的手,给她传递着力量和信心,“技术上的事你说了算,其他的,有我,有三婶,有大家!你只需要把你的手艺教给愿意学的姐妹们,带着她们,把咱们的纺织工坊办起来!”
三婶也在一旁鼓励道:“春花,晚丫头信得过你,我们也信得过你!你这双手巧,心也细,准能行!”
看着林晚和三婶信任的目光,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孙春花胸腔里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岩浆。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坚定:“好!我……我试试!”
这一个“试试”,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荡开的,将是星火谷迈向温暖自足的重要涟漪。
有了孙春花这个技术核心,加上林晚从系统兑换的改良图纸和原理,纺织工坊的筹建立刻被提上日程。鲁木匠再次展现出他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理解力,带着木工组的成员,对照着林晚提供的、画满了复杂线条和标注的图纸,日夜不停地砍伐、打磨、榫卯拼接。
谷内的妇人们听闻要建纺织工坊,以后可能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气的帮忙搬运木材,手巧的跟着孙春花学习辨认、处理麻纤维,就连半大的孩子,也会帮忙收集合适的韧皮植物。整个星火谷,仿佛都弥漫开一股植物清冽的气息和对于“布”的殷切期盼。
几天后,在众人翘首以盼中,第一架根据图纸打造的脚踏式纺车,在孙春花和鲁木匠的共同努力下,组装完成了!它比传统的手摇纺锤或纺轮要复杂得多,有一个结实的木架,一个通过脚踏板带动的主动轮,以及通过皮带传动的小飞轮,结构精巧,充满了工业时代初期的那种朴素的机械美感。
所有人都围在工坊外,屏息凝神。孙春花深吸一口气,坐在纺车前,将初步处理好的麻纤维固定在锭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踩下了踏板。
“嗡——”
主动轮在脚踏板的驱动下平稳地转动起来,通过皮带的传动,小飞轮和锭子以更快的速度旋转起来!孙春花手指牵引着麻纤维,那纤维如同被驯服的银蛇,均匀、迅速地被捻合、拉细,缠绕在飞速旋转的锭子上,变成了光滑匀称的纱线!
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带着一种令人心醉的节奏感!
“天爷!这……这也太快了!”
“你看那线,多匀称!”
“春花这手脚,也太利索了!”
围观的妇人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惊呼和议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的喜悦。这不仅仅是效率几倍、几十倍的提升,更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革命!这意味着,纺线不再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苦役!
孙春花看着那源源不断从自己指尖流出的、均匀的纱线,听着周围姐妹们的惊叹,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同温暖的泉水,将她那颗被苦难冰封已久的心,一点点浸润、融化。她抬起头,看向站在人群前方、正含笑望着她的林晚,眼圈再次红了,但这一次,流下的是滚烫的、喜悦的泪水。
织机的结构更为复杂,尤其是那需要精确控制经纬、保证布面平整的“水平织机”,调试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梭子穿行的力道,筘座压实的轻重,经线的张力……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耐心和技术。孙春花几乎是住在了工坊里,带着几个挑选出来的、手特别稳、心特别细的妇人,一遍遍地试验,失败了就重来,手指被粗糙的经线磨出了血泡,她也毫不在意。
林晚时常过来,她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远不及孙春花,更多的是提供原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她看着孙春花那双原本只是灵巧的手,如今因反复调试而添上新伤,心中既感动又敬佩。
“春花姐,歇会儿吧,不急在这一时。”林晚将一碗温水递到孙春花手中。
孙春花接过碗,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紧紧盯着织机:“没事,林晚妹子,我不累。就差一点了,我感觉……就快成了!”她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名为“热爱”与“执着”的火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晚霞漫天的黄昏,当孙春花最后一次推动筘座,将那根至关重要的纬线牢牢压实,然后颤抖着手,剪断了线头——
一匹长约两丈、幅宽一尺有余的灰白色麻布,如同初生的婴孩,静静地呈现在织机上。布面算不上光滑如缎,甚至带着植物纤维特有的粗砺质感,有些地方还能看到细小的结节,但它的纹理是那样均匀、紧密,结构扎实,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生命的韧度。
工坊内外,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痴痴地落在那匹布上。
孙春花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布面,从一头摸到另一头,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她的肩膀开始微微耸动,压抑的、哽咽的哭声终于忍不住溢了出来,这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丧夫的悲痛,漂泊的艰辛,被人轻视的委屈,以及此刻,终于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实实在在价值的狂喜与解脱!
“成了……真的成了……”她泣不成声。
周围的妇人们也再也忍不住,纷纷抹起了眼泪,但这泪水是滚烫的,是甜的。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众人欢呼着涌上前,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匹布,感受着那扎实的、温暖的触感,仿佛触摸到的,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关于温饱与尊严的未来。
“太好了!我们有布了!”
“春花,你是我们星火谷的功臣!”
“以后娃娃们不用挨冻了!”
欢呼声、哭泣声、赞叹声,汇成了一曲充满了希望与生命力的交响乐,冲破了工坊的茅草顶,在星火谷的暮色中回荡。
林晚拿起那匹布,感受着掌心传来的、粗糙却真实的触感,眼眶也湿润了。这不仅仅是解决穿衣问题的里程碑,更是星火谷手工业从无到有的伟大开端!是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结合的完美典范!
“春花姐,辛苦了!所有参与织造的姐妹,都辛苦了!”林晚高声宣布,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第一匹布,意义非凡!它见证了我们的汗水,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我提议,用它先给谷里的孩子们,每人做一件新衣!让我们的下一代,首先感受到这份‘新生’的温暖!”
“好!!”
“就该这样!”
“给娃娃们穿!”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拥护。孩子们是星火谷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首先告别褴褛,穿上崭新的、温暖的衣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美好的传承。
暮色渐深,星光初现。纺织工坊里点起了松明火把,妇人们围着那匹意义非凡的麻布,兴奋地讨论着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缝制得更加结实耐穿。孙春花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信而明亮的光彩。栓子依偎在母亲腿边,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仰着小脸,看着仿佛在发光的娘亲,懵懂的眼睛里也充满了依赖和骄傲。
林晚悄悄退出依旧热闹的工坊,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暖流。她看着山谷中星星点点亮起的灯火,听着学堂方向隐约传来的、孩子们晚读的稚嫩嗓音,工坊区叮叮当当尚未停歇的锤击声,以及身后工坊里传来的、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欢笑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满足感,如同温润的泉水,将她全身心都浸泡其中。
她的“桃花源”,正在一点一滴,从梦想照进现实。
一件带着体温的宽大外袍,悄无声息地披在了她的肩上,驱散了夜风的寒意。林晚微微一怔,不用回头,那清冽熟悉的气息已然将她包裹。
“夜里风大,当心着凉。”谢景珩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比平日更低沉几分,带着不易察觉的柔和。
林晚拢了拢肩上还残留着他体温的外袍,心头那股暖意更盛。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向后靠了靠,倚在门框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声道:“你看,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我们做到了,不是吗?”
谢景珩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同样望向深邃的夜空。他的侧脸在星月微光下显得轮廓分明,冷峻中透着一丝松弛。“嗯。”他应了一声,目光从星空收回,落在她被火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上,“是你点燃了第一簇火种。”
他的肯定,总是这样简单,却直击心底。林晚侧过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映着跳跃的火光,也清晰地映着她的影子。两人距离很近,近得她能感受到他温热的呼吸,能看清他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的淡淡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暧昧的气息,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酝酿,在试探,在靠近。周围的一切喧嚣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声。
“是我们的火种。”林晚纠正道,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看着他,眼中仿佛有星辰坠落,璀璨生辉。
谢景珩的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那双总是冷静自持的眸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融化,翻涌着更为深沉难辨的情绪。他几乎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混合着纺织工坊里新布的植物气息,形成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安的味道。
他抬起手,似乎想要拂开她颊边一缕被夜风吹乱的发丝,指尖在空中微微停顿,最终却只是轻轻落在了她肩上那件外袍的褶皱上,细细整理了一下。
“嗯,我们的。”他重复道,声音低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承诺的质感。
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一句低哑的重复,比任何直白的话语都更能撩动心弦。林晚感觉自己的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心跳也漏跳了几拍,慌忙垂下眼睫,掩饰着瞬间的慌乱与羞涩。
看着她这副难得一见的、带着小女儿情态的羞赧模样,谢景珩冷硬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心底那片冰封的荒原,仿佛被这谷中的星火与眼前人的笑靥,彻底融化,照进了万丈暖阳。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她身边,如同最坚实的依靠。两人并肩立于这初成的桃源夜色中,身后是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喧嚣,前方是未知却值得期待的漫漫征途。织机声声,不仅编织着御寒的布匹,更仿佛在悄然编织着两颗越靠越近的心。
这一日,林晚巡视谷内,目光掠过那些虽然整洁却难掩破旧的衣衫。林三婶正坐在自家窝棚前,就着天光,小心翼翼地缝补着狗娃那件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短褂,针脚细密,却难掩布料的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彻底碎裂。她抬起手背擦了擦眼角,不知是因长时间穿针引线而眼睛酸涩,还是心头发酸。
“三婶。”林晚轻声唤道。
林三婶抬起头,见是林晚,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晚丫头来了?快坐。”她拉着林晚的手,触感粗糙却温暖,“眼看着天渐渐凉了,狗娃这衣裳……唉,要是能有块厚实点的布就好了,哪怕是最粗的麻布呢……”她的叹息轻飘飘的,却沉甸甸地砸在林晚心上。
是啊,布。衣食住行,衣在首位。逃荒至今,谁不是一身褴褛,勉强遮体?孩子们窜高的个子,将裤腿撑得紧绷,露出瘦削的脚踝,在渐起的秋风中显得有些单薄。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晚的脑海——纺织!这不仅是解决御寒问题的关键,更是未来可能形成产业、实现真正自给自足的重要一环!她立刻沟通脑海中的功德系统,界面流光闪烁,【初级纺织技术集成】(包含脚踏纺车、水平织机改良图纸,以及荨麻、葛藤等植物纤维处理工艺)赫然在列,需要60功德点。她目前功德充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兑换。
刹那间,关于纺锤、梭子、经线、纬线、绦丝、煮练……无数纷繁复杂却条理清晰的知识涌入她的意识。同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身影也随之清晰起来——孙春花。
根据原主的记忆,这位远嫁邻村、命运多舛的堂姐,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绣娘,尤其精于纺织。逃荒时,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像一抹沉默的影子,跟在林家村队伍的末尾,几乎被所有人的苦难所淹没。
“三婶,我记得……春花姐是不是也跟着咱们来了?”林晚问道。
三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怜悯:“是啊,那孩子命苦……男人没了,婆家不容,只能带着栓子回娘家,又赶上逃荒……就在那边溪水下游搭了个小棚子,平日也不怎么跟人来往,就靠着给人缝补、搓点麻线换口吃的。”她指了指山谷东南角的方向。
“走,三婶,我们去找她。”林晚拉起三婶的手,语气坚定。
沿着潺潺溪流向下,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在一处背风向阳的角落,果然看到一个用树枝和茅草搭就的低矮窝棚,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窝棚外,一个身形单薄、面色憔悴的年轻妇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低着头,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物什。她身边,一个三四岁、瘦得像豆芽菜般的小男孩,正安静地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什么。
那妇人正是孙春花。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面色蜡黄,眼窝深陷,但那双正在动作的手,却与她的憔悴形成了鲜明对比——手指算不上白皙,甚至有些粗糙,却异常灵巧、稳定。她手中拿着一个最简单的纺锤,只是一根削尖的木棍下面坠着一块扁圆的石头,粗糙的荨麻纤维在她指尖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她手腕灵巧的捻动和下拉,均匀地旋转、缠绕,渐渐变成了一根细韧的麻线。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在她低垂的睫毛和专注的侧脸上,竟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光晕。
“春花。”三婶柔声唤道。
孙春花猛地抬头,看到林晚和三婶,像是受惊的小鹿,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将身边的小男孩——栓子,往自己身后藏了藏,慌忙站起身,双手无措地在洗得发白的衣襟上擦了擦,低声道:“三婶,林晚妹子……你们、你们怎么来了?”她的声音干涩,带着长期沉默后的沙哑。
林晚看着她这副警惕又卑微的模样,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放柔声音,走上前:“春花姐,别紧张,我们来看看你。”她目光落在孙春花手中那根匀称的麻线上,真心赞道:“春花姐,你这手艺真好。”
孙春花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林晚会夸她这个,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嗫嚅道:“没、没什么,混口饭吃的手艺……”
“这可不是混饭吃的手艺,这是能让大家都能穿上暖和衣裳的本事!”林晚语气肯定,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春花姐,我想在谷里建一个纺织工坊,正缺一个像你这样懂行、手艺好的师傅来主持。你……愿意来帮我吗?”
“我?主持工坊?”孙春花彻底愣住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睁大,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她一个寡妇,带着拖油瓶,平日里被人嫌弃躲避都来不及,现在……现在星火谷真正的主事人,竟然请她去主持工坊?她是不是听错了?
“对,就是你!”林晚用力点头,握住她因长期劳作而骨节分明、布满薄茧的手,那手冰凉,还在微微颤抖,“你的手艺就是最大的本钱。我们需要你,星火谷需要你,让大家,包括栓子,都能穿上结实保暖的衣裳,不用再受冻。”
栓子……孙春花低头,看着儿子脚上那双破得露出脚趾的草鞋,又看了看林晚真诚而坚定的眼神,一股混杂着酸楚、难以置信、以及一丝微弱却顽强燃起的希望,猛地冲撞着她的心脏。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了。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她用力眨了眨,生生憋了回去,声音带着哽咽,却比刚才清晰了许多:“我……我笨嘴拙舌的……怕、怕做不好……”
“不怕!”林晚握紧她的手,给她传递着力量和信心,“技术上的事你说了算,其他的,有我,有三婶,有大家!你只需要把你的手艺教给愿意学的姐妹们,带着她们,把咱们的纺织工坊办起来!”
三婶也在一旁鼓励道:“春花,晚丫头信得过你,我们也信得过你!你这双手巧,心也细,准能行!”
看着林晚和三婶信任的目光,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孙春花胸腔里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岩浆。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坚定:“好!我……我试试!”
这一个“试试”,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荡开的,将是星火谷迈向温暖自足的重要涟漪。
有了孙春花这个技术核心,加上林晚从系统兑换的改良图纸和原理,纺织工坊的筹建立刻被提上日程。鲁木匠再次展现出他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理解力,带着木工组的成员,对照着林晚提供的、画满了复杂线条和标注的图纸,日夜不停地砍伐、打磨、榫卯拼接。
谷内的妇人们听闻要建纺织工坊,以后可能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气的帮忙搬运木材,手巧的跟着孙春花学习辨认、处理麻纤维,就连半大的孩子,也会帮忙收集合适的韧皮植物。整个星火谷,仿佛都弥漫开一股植物清冽的气息和对于“布”的殷切期盼。
几天后,在众人翘首以盼中,第一架根据图纸打造的脚踏式纺车,在孙春花和鲁木匠的共同努力下,组装完成了!它比传统的手摇纺锤或纺轮要复杂得多,有一个结实的木架,一个通过脚踏板带动的主动轮,以及通过皮带传动的小飞轮,结构精巧,充满了工业时代初期的那种朴素的机械美感。
所有人都围在工坊外,屏息凝神。孙春花深吸一口气,坐在纺车前,将初步处理好的麻纤维固定在锭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踩下了踏板。
“嗡——”
主动轮在脚踏板的驱动下平稳地转动起来,通过皮带的传动,小飞轮和锭子以更快的速度旋转起来!孙春花手指牵引着麻纤维,那纤维如同被驯服的银蛇,均匀、迅速地被捻合、拉细,缠绕在飞速旋转的锭子上,变成了光滑匀称的纱线!
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带着一种令人心醉的节奏感!
“天爷!这……这也太快了!”
“你看那线,多匀称!”
“春花这手脚,也太利索了!”
围观的妇人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惊呼和议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的喜悦。这不仅仅是效率几倍、几十倍的提升,更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革命!这意味着,纺线不再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苦役!
孙春花看着那源源不断从自己指尖流出的、均匀的纱线,听着周围姐妹们的惊叹,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同温暖的泉水,将她那颗被苦难冰封已久的心,一点点浸润、融化。她抬起头,看向站在人群前方、正含笑望着她的林晚,眼圈再次红了,但这一次,流下的是滚烫的、喜悦的泪水。
织机的结构更为复杂,尤其是那需要精确控制经纬、保证布面平整的“水平织机”,调试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梭子穿行的力道,筘座压实的轻重,经线的张力……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耐心和技术。孙春花几乎是住在了工坊里,带着几个挑选出来的、手特别稳、心特别细的妇人,一遍遍地试验,失败了就重来,手指被粗糙的经线磨出了血泡,她也毫不在意。
林晚时常过来,她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远不及孙春花,更多的是提供原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她看着孙春花那双原本只是灵巧的手,如今因反复调试而添上新伤,心中既感动又敬佩。
“春花姐,歇会儿吧,不急在这一时。”林晚将一碗温水递到孙春花手中。
孙春花接过碗,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紧紧盯着织机:“没事,林晚妹子,我不累。就差一点了,我感觉……就快成了!”她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名为“热爱”与“执着”的火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晚霞漫天的黄昏,当孙春花最后一次推动筘座,将那根至关重要的纬线牢牢压实,然后颤抖着手,剪断了线头——
一匹长约两丈、幅宽一尺有余的灰白色麻布,如同初生的婴孩,静静地呈现在织机上。布面算不上光滑如缎,甚至带着植物纤维特有的粗砺质感,有些地方还能看到细小的结节,但它的纹理是那样均匀、紧密,结构扎实,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生命的韧度。
工坊内外,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痴痴地落在那匹布上。
孙春花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布面,从一头摸到另一头,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她的肩膀开始微微耸动,压抑的、哽咽的哭声终于忍不住溢了出来,这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丧夫的悲痛,漂泊的艰辛,被人轻视的委屈,以及此刻,终于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实实在在价值的狂喜与解脱!
“成了……真的成了……”她泣不成声。
周围的妇人们也再也忍不住,纷纷抹起了眼泪,但这泪水是滚烫的,是甜的。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众人欢呼着涌上前,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匹布,感受着那扎实的、温暖的触感,仿佛触摸到的,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关于温饱与尊严的未来。
“太好了!我们有布了!”
“春花,你是我们星火谷的功臣!”
“以后娃娃们不用挨冻了!”
欢呼声、哭泣声、赞叹声,汇成了一曲充满了希望与生命力的交响乐,冲破了工坊的茅草顶,在星火谷的暮色中回荡。
林晚拿起那匹布,感受着掌心传来的、粗糙却真实的触感,眼眶也湿润了。这不仅仅是解决穿衣问题的里程碑,更是星火谷手工业从无到有的伟大开端!是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结合的完美典范!
“春花姐,辛苦了!所有参与织造的姐妹,都辛苦了!”林晚高声宣布,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第一匹布,意义非凡!它见证了我们的汗水,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我提议,用它先给谷里的孩子们,每人做一件新衣!让我们的下一代,首先感受到这份‘新生’的温暖!”
“好!!”
“就该这样!”
“给娃娃们穿!”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拥护。孩子们是星火谷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首先告别褴褛,穿上崭新的、温暖的衣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美好的传承。
暮色渐深,星光初现。纺织工坊里点起了松明火把,妇人们围着那匹意义非凡的麻布,兴奋地讨论着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缝制得更加结实耐穿。孙春花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信而明亮的光彩。栓子依偎在母亲腿边,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仰着小脸,看着仿佛在发光的娘亲,懵懂的眼睛里也充满了依赖和骄傲。
林晚悄悄退出依旧热闹的工坊,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暖流。她看着山谷中星星点点亮起的灯火,听着学堂方向隐约传来的、孩子们晚读的稚嫩嗓音,工坊区叮叮当当尚未停歇的锤击声,以及身后工坊里传来的、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欢笑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满足感,如同温润的泉水,将她全身心都浸泡其中。
她的“桃花源”,正在一点一滴,从梦想照进现实。
一件带着体温的宽大外袍,悄无声息地披在了她的肩上,驱散了夜风的寒意。林晚微微一怔,不用回头,那清冽熟悉的气息已然将她包裹。
“夜里风大,当心着凉。”谢景珩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比平日更低沉几分,带着不易察觉的柔和。
林晚拢了拢肩上还残留着他体温的外袍,心头那股暖意更盛。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向后靠了靠,倚在门框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声道:“你看,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我们做到了,不是吗?”
谢景珩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同样望向深邃的夜空。他的侧脸在星月微光下显得轮廓分明,冷峻中透着一丝松弛。“嗯。”他应了一声,目光从星空收回,落在她被火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上,“是你点燃了第一簇火种。”
他的肯定,总是这样简单,却直击心底。林晚侧过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映着跳跃的火光,也清晰地映着她的影子。两人距离很近,近得她能感受到他温热的呼吸,能看清他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的淡淡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暧昧的气息,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酝酿,在试探,在靠近。周围的一切喧嚣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声。
“是我们的火种。”林晚纠正道,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看着他,眼中仿佛有星辰坠落,璀璨生辉。
谢景珩的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那双总是冷静自持的眸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融化,翻涌着更为深沉难辨的情绪。他几乎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混合着纺织工坊里新布的植物气息,形成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安的味道。
他抬起手,似乎想要拂开她颊边一缕被夜风吹乱的发丝,指尖在空中微微停顿,最终却只是轻轻落在了她肩上那件外袍的褶皱上,细细整理了一下。
“嗯,我们的。”他重复道,声音低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承诺的质感。
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一句低哑的重复,比任何直白的话语都更能撩动心弦。林晚感觉自己的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心跳也漏跳了几拍,慌忙垂下眼睫,掩饰着瞬间的慌乱与羞涩。
看着她这副难得一见的、带着小女儿情态的羞赧模样,谢景珩冷硬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心底那片冰封的荒原,仿佛被这谷中的星火与眼前人的笑靥,彻底融化,照进了万丈暖阳。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她身边,如同最坚实的依靠。两人并肩立于这初成的桃源夜色中,身后是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与喧嚣,前方是未知却值得期待的漫漫征途。织机声声,不仅编织着御寒的布匹,更仿佛在悄然编织着两颗越靠越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