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春华秋实-《全村要逃荒?我建了个桃花源》

  凛冬的寒意被春日暖阳彻底驱散,星火谷迎来了逃荒定居后的第二个春天。山谷内外,一派生机勃勃。新开垦的梯田如同绿色的阶梯,层层叠叠铺满山坡,越冬的小麦已然返青,在春风中漾开柔和的波浪。河谷平地上,去年栽下的果树枝头缀满了细密的花苞,粉白嫣红,远远望去,如云似霞。

  与黑山堡合作的八百亩试验田,在何先生(新任命的农事管事接替了何松)等人的精心指导下,长势尤为喜人,苗齐秆壮,引得黑山堡派来学习的人员啧啧称奇。石岭寨那边的山地梯田和特色种植也初步成型,张猛时不时派人送来新采的山菌或是猎到的野味,关系愈发融洽。

  内部,纺织工坊在孙春花的带领下,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不仅麻布产量稳定,还开始尝试用收集到的野蚕丝混合细麻,织造质地更柔软的“绵绸”。工坊里终日响着织机和谐而有规律的哐当声,如同星火谷平稳有力的心跳。妇人们脸上多了红润,手脚越发利落,身上穿着的不再是褴褛的破布,而是自家工坊出产的、虽粗糙却厚实温暖的衣裳。

  学堂里的读书声也更加响亮。除了原本的孩童,一些年轻的队员甚至像赵铁柱这样的粗豪汉子,也在休憩时,被林晚“忽悠”着,捏着炭笔,对着沙盘,龇牙咧嘴地学习认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数字。林晚认为,扫盲是提升整体素质、传播技术、乃至未来推行更精细管理的基础,对此不遗余力。

  这一日,林晚正带着几个孩子在学堂外的空地上,教授他们辨认各种野菜和草药的形状、习性。阳光和煦,草木清香,孩子们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听得认真。

  “林晚阿姐,这个锯齿边的叶子,就是你上次说可以止血的‘七七菜’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举起一株刚挖出来的野菜,奶声奶气地问。

  “对,丫丫真聪明!”林晚笑着摸摸她的头,“不过要记住,用它止血前,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把伤口和叶子都冲洗一下哦。”

  她耐心讲解着,目光柔和。看着这些孩子不再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求知欲,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就是她想要守护的,生命的希望与传承。

  谢景珩远远走来,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林晚蹲在孩子们中间,素色的衣裙沾了些许草屑,阳光为她周身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她侧着头,耐心解答着孩子们的问题,笑容清澈而温暖,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冷峻的眉眼在不知不觉间柔和下来,一种陌生的、饱胀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

  “谢大哥!”眼尖的狗娃发现了他,立刻大喊一声,孩子们呼啦一下都围了过去。谢景珩虽然不苟言笑,但对孩子们却从不苛责,偶尔还会指点他们一些强身健体的简单把式,很受孩子们欢迎。

  林晚也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着看向他:“忙完了?”

  “嗯。”谢景珩应了一声,目光扫过她因活动而泛着健康红晕的脸颊,递过一个小巧的、用细藤编成的篮子,“后山的刺莓熟了,味道尚可。”

  篮子里是一颗颗红得发紫、饱满圆润的刺莓果,上面还带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林晚惊喜地接过:“呀!这么多!正好给孩子们当零嘴分一分。”她拈起一颗放入口中,酸甜的汁液瞬间在舌尖炸开,让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好甜!谢谢你,景珩。”

  看着她毫不设防的、如同小动物般满足的神情,谢景珩喉结微动,移开视线,耳根却悄悄爬上一抹不易察觉的淡红。“顺手而已。”他语气依旧平淡。

  孩子们分食着酸甜的刺莓,叽叽喳喳,欢声笑语回荡在春光里。林晚和谢景珩并肩站着,看着这安宁和乐的一幕,谁都没有再说话,却仿佛能听到彼此心中那份共同的欣慰与守护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