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救国奇人-《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民国的救国奇人—杨度}

  虽然不知道有多奇,但能被称为奇人,给老祖宗们的感觉就是很厉害。

  这一想,众多目光都放在了视频上。

  民国

  知不知道此人的人们,也都看了过来。

  一处简单的院落里,一个快五十多岁的儒雅男子,眼睛都不眨的看着光幕。

  连儿子叫他都没回神,正聚精会神的关注着视频内容。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实践、都在成长。

  1893年,19岁的他考中了举人。

  1898年,戊戌变法,他作为维新人士,参与了公车上书。

  1906年,倡导君主立宪制,做了清朝正四品官;

  1915年,筹安六君子之一,帮袁某人复辟,以为这是他要找的人,结果不是;

  1922年,加入果派,追子小先生;

  1927年,救过李先生;

  1929年,成为地下组织一员;

  他不知道哪条路才是能救国的路,所以每一条都在尝试}

  光幕下

  人们久久没有言语。

  别看视频简短,但对祖宗们的触动很深。

  孔子叹了口气,“不是谁都能做到如此,一般人,大多在一两次尝试过后就放弃了,可他不是,他依旧在寻找救国的出路。”

  诸葛亮心里佩服,“他的理想一直都很远大,世人的看法他大概也不在意,即便被人误解、背上骂名,也要实现救国。”

  岳飞肃然起敬,“这种为了救国不断寻找出路的人,才是世人该记住的人。”

  ......

  像杜甫这种爱国诗人,还写起了歌颂的诗来。

  唐宋元明清的文人墨客,此时此刻赞叹连连,不是谁都能抛开世俗、及时转变思想和身份,尤其是对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读书人,太难太难了。

  民国

  父老乡亲们的脑海里,也多了一个名字,对这些一心为国寻找出路的仁人志士,那是打心底敬佩。

  院子里

  坐在树荫下的男子惭愧的笑了笑,“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为了救国而努力,不光只有杨某一人而已。”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心里由衷的为父亲感到的开心,后世人都没忘记他。

  刘晓希点开评论区,她觉得,这些先辈应该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