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宋瀚的打算-《纨绔爹变女儿奴,侯府被我俩掀了》

  “夫人,中馈你先撑着,至于与各府的来往……”宋泽看着卫氏,语气带着歉意,“你若是真不愿去那些场合,我去祖母那里说一声儿,推了也成。”

  卫氏明白宋泽的体贴。她以往确实不爱参加那些宴请,懒得看贵妇们或明或暗的脸色,懒得听那些绵里藏针的闲话。

  可现在,不一样了。

  “老爷。”卫氏斟酌着开口,却说起了另一件事,“您方才……听到棠花说的那话了吧?您觉得……侯爷的心思……”

  她话说半句,眼睛却紧紧盯着宋泽,想从他脸上看出答案。

  宋泽沉默了半晌,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否定。

  卫氏心中了然,看来夫君此刻和自己一样,对侯爷的心意也是捉摸不定了。

  既然如此,何不……争上一争?

  “老爷,妾身不怕!”卫氏反手握住宋泽的手,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如今有女儿了,总得带她出去见见世面。况且,老大老二也确实到了该说亲的年纪,我这个做母亲的,不能再躲了。”

  见卫氏明明眼里还有些忧色,却依旧鼓起了勇气。

  宋泽抬手就给了自己一记耳光,卫氏赶紧拦住他:“大爷,您这是做什么?”

  “夫人,我对不起你!”宋泽反手握住卫氏的手,“为夫回想这些年,竟不知都做了些什么,让你和几个孩子受苦了。”

  卫氏愣愣地看着宋泽,嘴唇抖了半晌,都没能说出一个字来。

  这些年卫氏不是没幻想过宋泽会立起来,可想到他自幼便没有亲娘,自己能全乎着长大,已属不易。

  而继母,又是个面甜心苦的。

  卫氏心疼宋泽,因此从不忍心说他半个字,万没想到,今日竟真的还等到了这一日 。

  纵然如此,卫氏却宽慰着宋泽:“我和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哪里受苦了。”

  “那也是靠你的嫁妆才吃得好穿得好!我本该给你们的,却没给到。”宋泽又想抽自己耳光,但手被卫氏死死拉住了,只好说,“往后,我定要让那些人对你另眼相待!”

  卫氏听了,眼含热泪,使劲地点头。可心里却在想:大爷到底打算怎么做,让那些人对自己另眼相待?

  而宋泽想的也是这个问题:自己要怎么做呢?才能让那些人对自己和家人另眼相待呢?

  但眼下,不如先按棠花说的,将京都各家之间的枝枝蔓蔓先给夫人理清楚。

  于是,宋泽一连几日,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待着,蜡烛点了一根又一根。

  大房的几个哥儿见此,也不敢偷懒,唯独宋梧,他实在看不进书,便在院子里练枪法。

  这套枪法,是永平侯传授给他的。或许当时也只是一时兴起,事后侯爷也没有来过问他练得如何。

  永平侯听说大房的变化之后,不禁一怔。

  “老大一家子怎么了?”永平侯脸一沉,问长随宋倓,“莫非老大又犯了事?”

  以往,只要宋泽或其他孩子犯了事,大房那阵子走路都沿着边儿,蹑手蹑脚的,原本就低眉顺眼的卫氏则更加……唉!

  “侯爷,大爷和哥儿几个都没听说有何过错。”宋倓早就打听了,大房这段时间安分得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没过错?”永平侯的眉头皱了起来,莫非真的是浪子回头了?

  一想到宋泽这个年纪,这个时候再回头永平侯就气不打一处来。

  可一下刻又觉得,倒也不晚!

  永平侯看了一眼桌上铺开的笔墨,不如……再等等?

  虽说同僚们有意无意因此嘲笑自己,但那又如何?这可是关乎着宋家千秋万代的大事。

  只要圣上没说话,他们说再多又有何用。

  想到这儿,永平侯便让人把宋泽叫过来。

  父子俩说了会儿话,永平侯便又一脚把宋泽给踹走了。

  秦氏听说永平侯又找宋泽说话了,不由得脸一沉。

  “听说大房这些日子,越发地上进了。”秦氏幽幽地看着严嬷嬷。

  “夫人放心,不过是一时的。”严嬷嬷安慰着秦氏,“一日两日的光景,您何必在意?先把自己养好才是正理。”

  “我能走到今日,靠的就是步步谋划。”秦氏想了想,对严嬷嬷道,“你且先去把二爷叫过来。然后,你再替我送一碗汤去给侯爷,顺带说……我这几日身子越发沉重了,身边真正得用的儿媳,竟就卫氏一个……”

  “是,奴婢明白了。”严嬷嬷忙应了。

  这话只要递到侯爷面前,侯爷念及夫人病重,身边缺人伺候,必定会让大少夫人过来侍疾。

  严嬷嬷离开没多久,宋瀚便过来了。

  看着宋瀚,秦氏心里一阵欣慰:“还是你争气,可惜却被吴氏给拖累了。”

  宋瀚一听这话,赶紧起身行礼:“是儿子无能,让您操心了。”

  “当娘的为儿子操心不应该的么?”秦氏说到这里想到了三子宋澈,居然娶了公主不得出仕,胸口又有些气闷,深吸一口气,又问宋瀚,“吴氏那边,你如何打算?”

  “吴氏……”宋瀚开口后,却又沉默了许久。

  “唉,不是娘心狠,如若不是吴氏,这世子之位早就是你的了。”秦氏叹了口气。

  “母亲的意思是,休了吴氏?”宋瀚眉头微皱。

  “她没有大的过错,如何能休?安阳伯府虽大不如前,但也不是那任人揉捏的面团子。”秦氏摇了摇头,“找个由头,和离吧。”

  和离?宋瀚捻了捻手指。

  “你不愿?”秦氏有些意外。

  如若不是看到宋瀚对吴氏感情不深,她也不会出这个主意。

  一个好婆母,原是不该插在儿子和儿媳之间。

  “并非不愿,而是和离眼下并非上策。”宋瀚看向秦氏,“若与她和离,樟儿和榆儿便得算作庶子了,樟儿还算争气。”

  “那……”秦氏一时之间,也没想出好的办法。

  “母亲放心,儿子自有打算。”宋瀚安慰地朝秦氏笑了笑,“倒是景安郡主即将到京……”

  宋瀚没再说下去,秦氏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