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
苏正将那份厚重的报告推到一边,稿纸的边缘整齐得像一道悬崖。他面前,只剩下一张洁白的、空无一字的A4纸。这张纸将是报告的封面,也是引爆一切的雷管。
他没有立刻下笔,只是静静地坐着,任由台灯的光晕将他笼罩。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像战鼓在擂。
他握着那支英雄牌钢笔,冰凉的金属笔身在他的掌心慢慢变得温热。他能感觉到笔身上那道龙形纹路的脉动,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沉睡中苏醒,与他胸中翻腾的情绪遥相呼应。
他想起了李卫民。
那位组织部长在谈及“稳定”与“平衡”时,脸上那种理所当然的、甚至带着一丝悲悯的表情。仿佛他不是在扼杀人才,而是在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是在为整个体系的安稳,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
- 那些被牺牲掉的,就是林思齐,是周浩,是无数个在基层默默燃烧自己,却永远等不来出头之日的年轻人。
他们是“稳定”的代价,是“平衡”的砝码。
苏正缓缓闭上眼睛。他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正在锈蚀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李卫民们用“资历”、“关系”、“人情”堆砌起来的、沉重不堪的砝码;而另一端,是林思齐们用才华、热血和实绩凝聚成的、看似轻飘飘的希望。
天平早已严重倾斜。
而他要做的,不是在希望那端再添上几分微不足道的重量,去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博弈。
他要做的,是直接砸了这架天平。
苏正睁开眼,瞳孔里一片清明。他不再去想后果,不再去计较得失。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他的笔,赋予了他掀翻牌桌的能力,如果他选择视而不见,那他就是在辜负这份力量,辜负那个正直了一辈子的爷爷。
他拧开笔帽,金色的笔尖在灯下闪着锐利的光。
- 他要给云州的官场,送上一份祝愿。
一份最真诚,也最恶毒的祝愿。
他俯下身,笔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发出一声轻微的、几乎不可闻的刮擦声。
墨水从笔尖涌出,在白纸上留下第一个浓黑的印记。
“祝……”
他的手很稳,每一个笔画都写得格外用力,仿佛要将胸中的所有情绪,都灌注到这一个个汉字之中。
“……愿……”
他想起了林思齐在擦掉“城市芯脏”时,那落寞的背影。那不是一个人的背影,那是一代被压抑的理想主义者的缩影。
“……本市的干部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他特意在“出色”两个字上加了重重的引号。这引号,像两道轻蔑的眉毛,嘲弄着李卫民口中那套“平衡的艺术”。
笔尖在纸上滑行,流畅而坚定。
“……‘英才辈出’,令人赞叹!”
“英才辈出”四个字,他写得一笔一画,格外清晰。他仿佛能看到,当这四个字的力量降临时,那些靠着熬资历、拼爹上位的“英才”们,将会迎来怎样一场啼笑皆非的噩梦。
他没有停顿,文气一贯而下。
“建议让所有干部,都‘服气’……”
“服气”?
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叫小马的平头青年,在怒吼“杀鸡儆猴”时,那张涨得通红的脸。那些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服气?他们只是被现实扼住了喉咙,无法呐喊而已。
那就让那些自以为高枕无忧的人,也尝尝“不服气”的滋味。让他们也去竞争,也去考试,也去面对那些他们曾经施加在别人身上的、无形的壁垒和不公。
“……让所有人都‘满意’!”
最后一个字落下,笔尖重重一点,一个饱满的感叹号,像一颗钉子,将这句充满了反讽意味的“祝愿”,死死地钉在了纸上。
写完的瞬间,苏正感觉到一股暖流从钢笔中涌出,顺着他的手臂,流遍全身。他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而他手中的钢笔,笔身那道龙形的纹路,在灯光下似乎闪过一道微不可查的金光,快得像是幻觉。笔身也恢复了正常的温度,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苏正放下笔,拿起这张薄薄的封面。
白纸黑字,墨迹未干。
“祝愿本市的干部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英才辈出’,令人赞叹!建议让所有干部都‘服气’,让所有人都‘满意’!”
这几十个字,静静地躺在纸上。它们看起来那么普通,却蕴含着足以颠覆整个云州官场的力量。
苏正将这张封面,轻轻地盖在了那份厚厚的督察报告之上。然后,他将整份报告,连同那份盖着组织部红章的《提请报告》,一起装进了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对于云州的某些人来说,这将会是漫长的一天。
苏正没有丝毫睡意,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按下了那个他只在下午拨过一次的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小陈,是我。”
“秘书长,您还没休息?”电话那头,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职业性的警觉。
“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苏正的语气平静无波。
“是,我马上到!”
不到三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陈默推门而入,他显然是刚从值班室的行军床上起来,头发有些凌乱,但身上的衬衫依旧笔挺,眼神清醒。
“秘书长。”
苏正指了指桌上那个厚实的牛皮纸文件袋。
“这份文件,你现在亲自送一趟。”
陈默的目光落在文件袋上,眼神微微一凝。他没有问是什么文件,也没有问要送到哪里。
“您吩咐。”
“送到赵书记家里。”苏正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亲手交给他。告诉他,这是我通宵写的,关于干部选拔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他务必在今天上班前看一看。”
陈默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通宵写的?关于干部选拔问题?还要在上班前送到赵书记家里?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他脑海里炸响。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份文件的分量,也明白了苏正此举背后,那不破不立的决心。
这位年轻的秘书长,上任不到四十八小时,就要对市委组织部,这个公认最难啃的硬骨头,正式宣战了!
陈默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半分。他看着苏正那张在晨光中显得轮廓分明的脸,那双眼睛平静得像一潭深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他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未来的路。
是选择明哲保身,找个借口推脱?还是……跟着这位看起来要搅动风云的领导,赌上一把?
陈默只犹豫了不到一秒钟。
他想起了自己,也是名校毕业,怀着一腔抱负来到云州,却因为没有背景,在区里一个清水衙门熬了五年,直到被苏正看中,才调到市委。
他上前一步,双手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入手的分量,远比他想象的要重。
他抬起头,迎上苏正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保证,六点半之前,送到赵书记手上。”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一句坚定的承诺。
苏正看着陈默转身离去的背影,挺直而决绝,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没有选错人。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又恢复了寂静。苏正走到饮水机旁,给自己接了一杯冷水,一饮而尽。
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因为一夜未眠而有些发热的头脑,彻底冷静下来。
该做的,他已经都做了。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
等待那支笔的力量,降临。
等待李卫民,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旧世界,迎来一场盛大而“公平”的狂欢。
苏正将那份厚重的报告推到一边,稿纸的边缘整齐得像一道悬崖。他面前,只剩下一张洁白的、空无一字的A4纸。这张纸将是报告的封面,也是引爆一切的雷管。
他没有立刻下笔,只是静静地坐着,任由台灯的光晕将他笼罩。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像战鼓在擂。
他握着那支英雄牌钢笔,冰凉的金属笔身在他的掌心慢慢变得温热。他能感觉到笔身上那道龙形纹路的脉动,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沉睡中苏醒,与他胸中翻腾的情绪遥相呼应。
他想起了李卫民。
那位组织部长在谈及“稳定”与“平衡”时,脸上那种理所当然的、甚至带着一丝悲悯的表情。仿佛他不是在扼杀人才,而是在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是在为整个体系的安稳,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
- 那些被牺牲掉的,就是林思齐,是周浩,是无数个在基层默默燃烧自己,却永远等不来出头之日的年轻人。
他们是“稳定”的代价,是“平衡”的砝码。
苏正缓缓闭上眼睛。他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正在锈蚀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李卫民们用“资历”、“关系”、“人情”堆砌起来的、沉重不堪的砝码;而另一端,是林思齐们用才华、热血和实绩凝聚成的、看似轻飘飘的希望。
天平早已严重倾斜。
而他要做的,不是在希望那端再添上几分微不足道的重量,去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博弈。
他要做的,是直接砸了这架天平。
苏正睁开眼,瞳孔里一片清明。他不再去想后果,不再去计较得失。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他的笔,赋予了他掀翻牌桌的能力,如果他选择视而不见,那他就是在辜负这份力量,辜负那个正直了一辈子的爷爷。
他拧开笔帽,金色的笔尖在灯下闪着锐利的光。
- 他要给云州的官场,送上一份祝愿。
一份最真诚,也最恶毒的祝愿。
他俯下身,笔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发出一声轻微的、几乎不可闻的刮擦声。
墨水从笔尖涌出,在白纸上留下第一个浓黑的印记。
“祝……”
他的手很稳,每一个笔画都写得格外用力,仿佛要将胸中的所有情绪,都灌注到这一个个汉字之中。
“……愿……”
他想起了林思齐在擦掉“城市芯脏”时,那落寞的背影。那不是一个人的背影,那是一代被压抑的理想主义者的缩影。
“……本市的干部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他特意在“出色”两个字上加了重重的引号。这引号,像两道轻蔑的眉毛,嘲弄着李卫民口中那套“平衡的艺术”。
笔尖在纸上滑行,流畅而坚定。
“……‘英才辈出’,令人赞叹!”
“英才辈出”四个字,他写得一笔一画,格外清晰。他仿佛能看到,当这四个字的力量降临时,那些靠着熬资历、拼爹上位的“英才”们,将会迎来怎样一场啼笑皆非的噩梦。
他没有停顿,文气一贯而下。
“建议让所有干部,都‘服气’……”
“服气”?
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叫小马的平头青年,在怒吼“杀鸡儆猴”时,那张涨得通红的脸。那些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服气?他们只是被现实扼住了喉咙,无法呐喊而已。
那就让那些自以为高枕无忧的人,也尝尝“不服气”的滋味。让他们也去竞争,也去考试,也去面对那些他们曾经施加在别人身上的、无形的壁垒和不公。
“……让所有人都‘满意’!”
最后一个字落下,笔尖重重一点,一个饱满的感叹号,像一颗钉子,将这句充满了反讽意味的“祝愿”,死死地钉在了纸上。
写完的瞬间,苏正感觉到一股暖流从钢笔中涌出,顺着他的手臂,流遍全身。他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而他手中的钢笔,笔身那道龙形的纹路,在灯光下似乎闪过一道微不可查的金光,快得像是幻觉。笔身也恢复了正常的温度,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苏正放下笔,拿起这张薄薄的封面。
白纸黑字,墨迹未干。
“祝愿本市的干部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英才辈出’,令人赞叹!建议让所有干部都‘服气’,让所有人都‘满意’!”
这几十个字,静静地躺在纸上。它们看起来那么普通,却蕴含着足以颠覆整个云州官场的力量。
苏正将这张封面,轻轻地盖在了那份厚厚的督察报告之上。然后,他将整份报告,连同那份盖着组织部红章的《提请报告》,一起装进了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对于云州的某些人来说,这将会是漫长的一天。
苏正没有丝毫睡意,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按下了那个他只在下午拨过一次的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小陈,是我。”
“秘书长,您还没休息?”电话那头,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职业性的警觉。
“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苏正的语气平静无波。
“是,我马上到!”
不到三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陈默推门而入,他显然是刚从值班室的行军床上起来,头发有些凌乱,但身上的衬衫依旧笔挺,眼神清醒。
“秘书长。”
苏正指了指桌上那个厚实的牛皮纸文件袋。
“这份文件,你现在亲自送一趟。”
陈默的目光落在文件袋上,眼神微微一凝。他没有问是什么文件,也没有问要送到哪里。
“您吩咐。”
“送到赵书记家里。”苏正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亲手交给他。告诉他,这是我通宵写的,关于干部选拔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他务必在今天上班前看一看。”
陈默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通宵写的?关于干部选拔问题?还要在上班前送到赵书记家里?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他脑海里炸响。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份文件的分量,也明白了苏正此举背后,那不破不立的决心。
这位年轻的秘书长,上任不到四十八小时,就要对市委组织部,这个公认最难啃的硬骨头,正式宣战了!
陈默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半分。他看着苏正那张在晨光中显得轮廓分明的脸,那双眼睛平静得像一潭深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他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未来的路。
是选择明哲保身,找个借口推脱?还是……跟着这位看起来要搅动风云的领导,赌上一把?
陈默只犹豫了不到一秒钟。
他想起了自己,也是名校毕业,怀着一腔抱负来到云州,却因为没有背景,在区里一个清水衙门熬了五年,直到被苏正看中,才调到市委。
他上前一步,双手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入手的分量,远比他想象的要重。
他抬起头,迎上苏正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保证,六点半之前,送到赵书记手上。”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一句坚定的承诺。
苏正看着陈默转身离去的背影,挺直而决绝,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没有选错人。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又恢复了寂静。苏正走到饮水机旁,给自己接了一杯冷水,一饮而尽。
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因为一夜未眠而有些发热的头脑,彻底冷静下来。
该做的,他已经都做了。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
等待那支笔的力量,降临。
等待李卫民,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旧世界,迎来一场盛大而“公平”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