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两个小宫女踮着脚在清扫慈宁宫石阶上的落雪,帚篱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呼出来的气息瞬间化为白雾飘散。
辛夷捧着两盏热茶从穿廊那头缓缓走过来,在阶前停下,嘱咐了一句,“小声些,皇后娘娘正在里头和太后说话呢。”
两个小宫女怯怯的应了声“是”后,待辛夷转身,又目露不屑的对视一眼,慈宁宫上下都知道,如今在太后娘娘面前最得脸的是丛容姑姑,辛夷虽是老人,说话却早已没了分量。
辛夷刚走到殿门,便被一道身影拦在了面前,丛容含笑说道:“辛夷,太后娘娘和皇后正在说些体己话呢,你这会儿进去去怕是不太方便,这茶,还是由我送进去吧。”
辛夷的脸色霎时微微泛白,辨道:“丛容,再怎么说我也是跟着太后从坤宁宫出来的,服侍太后娘娘多年,有什么话是我听不得的?怎么就不方便了?”
丛容唇角的笑意丝毫不变,伸手便去接红漆承盘,动作看似轻柔,却带着一股巧劲,不容拒绝地将承盘夺了过来,“你既然说服侍太后娘娘多年,怎的连宫里最要紧的上下分明的规矩都忘了?按规矩,你该尊称我一声姑姑才是,这般不知进退,如何能伺候好太后娘娘?”
说罢,也不待辛夷再分辩,径自转身,掀开厚厚的锦帘闪进了殿内,只留辛夷一个人僵在原地,胸脯微微起伏,望着那晃动的门帘,眼中尽是不甘。
殿内与外头恍若两个世界,太后与皇后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方紫檀木棋盘,丛容垂着眼,轻手轻脚的把茶盏放到旁边的小几上,这才退到太后身侧,屏息静立。
只见太后拈起一枚光泽沉郁的墨玉棋子,落在木质棋盘上,发出一声清脆冷硬的“嗒”声。
“李美人的事,已经了结。”太后缓缓开口,“可哀家昨夜歇得却不安稳,总在想,这后宫里头的风波,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而真正平息,就像外头那雪,表面上盖住了万物,底下是污秽还是生机,谁又看得清呢?”
皇后纤细的手指在棋罐里一顿,才谨慎的捏起一子,落在边角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声音温婉,“是儿臣的失职,未能防微杜渐,使后宫不宁,劳母后忧心,是儿臣的过失。”
“忧心?”太后反问一句,语调上扬。
她并不看皇后,目光只凝在棋局上,又落下一子,黑棋的阵势悄然连成一片,“哀家忧心的,从不是一两个不安分的嫔妃,哀家忧心的,是这风波背后显露的危机,后宫不宁,尊卑不分,这才是中宫失德之兆。”
太后终于抬起眼,目光平静却极具分量地落在皇后脸上,“皇后,你入主中宫,时日也不短了,但膝下犹虚,这才是最最要紧之事。嫡子,不仅仅是国本,更是你地位稳固的基石,若无嫡子,你这后位,便是空中楼阁,看似尊贵,一阵风浪就能倾覆。同样,嫡子也是谢氏一族未来的指望,这个道理,皇后不会不明白吧?”
皇后捏着棋子的指尖猛地一抖,莹润的白子险些滑落,她强行稳住心神,将棋子按在棋盘上,力道却失了分寸,发出略响的一声。
紧蹙的柳叶眉下长睫低垂,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难堪与刺痛。
她原以为,凭借容貌才情,足以留住皇上的心,可自为后以来,皇上除了初一、十五,根本不会踏足坤宁宫。
她一次次放下身段,婉转承迎,期盼却一次次落空,就连母亲近日入宫,言语间也满是焦灼,询问为何至今没有动静。
想到此,皇后下意识地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嘴唇轻轻颤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太后却不容皇后沉溺于自怜的情绪,手起子落,又是一着,黑棋的攻势瞬间如潮水般漫涌开来,步步紧逼,“你再看看如今,新人入宫以来,戚昭仪仗着恩宠,家世又高,行事日益张扬跋扈,何曾将你这中宫真正放在眼里?你若不能有效弹压,一旦让她先生下皇子,凭她的家世和皇上的宠爱,你这后位,还能坐得稳吗?届时,母凭子贵,子凭母贵,一环套着一环,你这中宫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太后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皇后心上,她感受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慌,戚昭仪那张明艳张扬、顾盼神飞的脸庞,此刻仿佛就在眼前,如鲠在喉。
太后不再看她,伸手用一旁小几上的银拨子,慢条斯理地拨弄着手炉里堆积的香灰,语气稍稍缓和,却更添深沉,“治理后宫,不是寻常百姓家主持中馈,只讲究一团和气。雷霆手段,需得有,便如昨日处置李美人,快刀乱麻,以儆效尤,此为破。可如果仅靠弹压,就如同筑堤只顾堵漏,终有溃决之日。身为皇后,你更需懂得制衡,让她们互相牵制,彼此消耗,你这中宫之位,方能稳如磐石。”
皇后勉力抬起头,唇色有些发白,换了称呼,轻声道:“太后姑母明鉴,儿臣此前已暗示过林容华,本想借她分一分戚昭仪的宠,奈何戚昭仪风头太盛,林容华她难以抗衡。”
“皇后,你可知道这是为何?”太后放下银拨子,指尖重新回到棋罐边缘,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沉闷的微响,一声声敲打在皇后紧绷的心弦上。
“儿臣愚钝,请母后教导。”
“在于家世。”太后一针见血,“你想用林容华分宠,这本没有错,她没有家世倚仗,如同无根浮萍,只能紧紧依附于哀家与你,也便于掌控,不必担心她一旦有孕便尾大不掉,这是利处,可同样,这也是她的弊端。戚昭仪是什么出身?将门虎女,父兄在朝中手握实权,她的出身,不说与你不相上下,也足以比肩,更遑论她如今圣眷正浓,你就算用一百个林容华,又怎能撼动分毫?”
太后的目光重新落回棋盘,声音缓慢而悠远,“皇帝为何要纳戚氏,并那几家贵女入宫?前朝,谢氏势大,盘根错节,已非一日,皇上引入新人,意在制衡,分化其势。这前朝与后宫,从来都是一体两面,脉络相通,皇后,你统领六宫,更该好好参详这其中关窍才是,便如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子之得失,要观全局,算后续。”
一股寒意自皇后的四肢百骸蔓延开来,仿佛骤然置身于冰天雪地,连骨髓都冻得生疼。
棋盘上,白子已被黑棋隐隐包围,陷入困局。
皇后心中雪亮,太后所言,句句直指核心,将那层她不愿面对、刻意回避的现实,血淋淋地剖开,摊在眼前。
皇上为了制衡谢氏,对她这个出身谢氏的皇后,本就存着三分戒备与疏远。若是再长久纵容戚昭仪如此得宠下去,万一她真的抢先诞下皇子,那自己这中宫之位……
太后的指尖依旧在棋罐边缘敲击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后宫这块棋盘,棋子如何落,才能盘活局面,甚至清理掉一些碍眼的棋子,皇后,你要好生想想,该怎么做。”
并非询问,而是命令。
皇后心头猛地一沉,如同从万丈高崖坠落,她瞬间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不能再存着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了,不能再期盼于拒霜花下的邂逅情意。
她沉默下去,目光在纵横交错的棋局上急速逡巡,脑海中闪过无数人影、无数算计、无数种可能。
殿内的沉香似乎变得粘稠沉重,压得皇后几乎喘不过气,她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咚咚地撞击着耳膜。
良久,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她抬起手,这一次,落子不再犹豫,稳稳地落在了一个看似退守、舍弃边角之地,实则能隐隐牵制黑棋中腹大势的位置。
那枚白子落在棋盘上,音色清脆。
“母后深谋远虑,是儿臣以往过于拘泥了。”皇后顿了顿,目光扫过棋盘上那枚刚刚落下的白子,眼神里某种柔软的东西渐渐褪去,“儿臣以为,高婕妤家世尚可,有几分鲜亮颜色,更重要的是心思浅显,易于掌控,确是上好的棋子。这样的人,正该用来分一分戚昭仪的宠爱,免得她一人独大,忘了尊卑上下,也免得有些人,忘了谁才是这后宫真正的主人。”
太后看着皇后落子的位置,并非能立刻解围的妙手,却是一步暗藏机锋、着眼于长远之棋。
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满意,太后将身子缓缓靠回身后柔软的引枕里,摆了摆手,腕间的佛珠相互轻轻磕碰,“明白就好,你是皇后,你的尊荣体面,与后宫的平衡、谢氏的荣辱息息相关。哀家既是你的母后,又是你的姑母,便告诉你,在宫里有些事,再不愿,也得做,这棋局如人生,有时看似退让,实则为进,看似舍弃一子,或能盘活全局。”
棋局终了,黑棋依旧占据着明显的上风,白棋虽未能扭转败局,却也不再是先前那般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的颓势了。
殿外北风呜咽,卷起千堆雪沫,覆了朱红的宫墙,覆了琉璃的屋瓦,也覆了这深深宫闱之中,无数难以言说心事与算计。
辛夷捧着两盏热茶从穿廊那头缓缓走过来,在阶前停下,嘱咐了一句,“小声些,皇后娘娘正在里头和太后说话呢。”
两个小宫女怯怯的应了声“是”后,待辛夷转身,又目露不屑的对视一眼,慈宁宫上下都知道,如今在太后娘娘面前最得脸的是丛容姑姑,辛夷虽是老人,说话却早已没了分量。
辛夷刚走到殿门,便被一道身影拦在了面前,丛容含笑说道:“辛夷,太后娘娘和皇后正在说些体己话呢,你这会儿进去去怕是不太方便,这茶,还是由我送进去吧。”
辛夷的脸色霎时微微泛白,辨道:“丛容,再怎么说我也是跟着太后从坤宁宫出来的,服侍太后娘娘多年,有什么话是我听不得的?怎么就不方便了?”
丛容唇角的笑意丝毫不变,伸手便去接红漆承盘,动作看似轻柔,却带着一股巧劲,不容拒绝地将承盘夺了过来,“你既然说服侍太后娘娘多年,怎的连宫里最要紧的上下分明的规矩都忘了?按规矩,你该尊称我一声姑姑才是,这般不知进退,如何能伺候好太后娘娘?”
说罢,也不待辛夷再分辩,径自转身,掀开厚厚的锦帘闪进了殿内,只留辛夷一个人僵在原地,胸脯微微起伏,望着那晃动的门帘,眼中尽是不甘。
殿内与外头恍若两个世界,太后与皇后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方紫檀木棋盘,丛容垂着眼,轻手轻脚的把茶盏放到旁边的小几上,这才退到太后身侧,屏息静立。
只见太后拈起一枚光泽沉郁的墨玉棋子,落在木质棋盘上,发出一声清脆冷硬的“嗒”声。
“李美人的事,已经了结。”太后缓缓开口,“可哀家昨夜歇得却不安稳,总在想,这后宫里头的风波,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而真正平息,就像外头那雪,表面上盖住了万物,底下是污秽还是生机,谁又看得清呢?”
皇后纤细的手指在棋罐里一顿,才谨慎的捏起一子,落在边角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声音温婉,“是儿臣的失职,未能防微杜渐,使后宫不宁,劳母后忧心,是儿臣的过失。”
“忧心?”太后反问一句,语调上扬。
她并不看皇后,目光只凝在棋局上,又落下一子,黑棋的阵势悄然连成一片,“哀家忧心的,从不是一两个不安分的嫔妃,哀家忧心的,是这风波背后显露的危机,后宫不宁,尊卑不分,这才是中宫失德之兆。”
太后终于抬起眼,目光平静却极具分量地落在皇后脸上,“皇后,你入主中宫,时日也不短了,但膝下犹虚,这才是最最要紧之事。嫡子,不仅仅是国本,更是你地位稳固的基石,若无嫡子,你这后位,便是空中楼阁,看似尊贵,一阵风浪就能倾覆。同样,嫡子也是谢氏一族未来的指望,这个道理,皇后不会不明白吧?”
皇后捏着棋子的指尖猛地一抖,莹润的白子险些滑落,她强行稳住心神,将棋子按在棋盘上,力道却失了分寸,发出略响的一声。
紧蹙的柳叶眉下长睫低垂,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难堪与刺痛。
她原以为,凭借容貌才情,足以留住皇上的心,可自为后以来,皇上除了初一、十五,根本不会踏足坤宁宫。
她一次次放下身段,婉转承迎,期盼却一次次落空,就连母亲近日入宫,言语间也满是焦灼,询问为何至今没有动静。
想到此,皇后下意识地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嘴唇轻轻颤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太后却不容皇后沉溺于自怜的情绪,手起子落,又是一着,黑棋的攻势瞬间如潮水般漫涌开来,步步紧逼,“你再看看如今,新人入宫以来,戚昭仪仗着恩宠,家世又高,行事日益张扬跋扈,何曾将你这中宫真正放在眼里?你若不能有效弹压,一旦让她先生下皇子,凭她的家世和皇上的宠爱,你这后位,还能坐得稳吗?届时,母凭子贵,子凭母贵,一环套着一环,你这中宫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太后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皇后心上,她感受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慌,戚昭仪那张明艳张扬、顾盼神飞的脸庞,此刻仿佛就在眼前,如鲠在喉。
太后不再看她,伸手用一旁小几上的银拨子,慢条斯理地拨弄着手炉里堆积的香灰,语气稍稍缓和,却更添深沉,“治理后宫,不是寻常百姓家主持中馈,只讲究一团和气。雷霆手段,需得有,便如昨日处置李美人,快刀乱麻,以儆效尤,此为破。可如果仅靠弹压,就如同筑堤只顾堵漏,终有溃决之日。身为皇后,你更需懂得制衡,让她们互相牵制,彼此消耗,你这中宫之位,方能稳如磐石。”
皇后勉力抬起头,唇色有些发白,换了称呼,轻声道:“太后姑母明鉴,儿臣此前已暗示过林容华,本想借她分一分戚昭仪的宠,奈何戚昭仪风头太盛,林容华她难以抗衡。”
“皇后,你可知道这是为何?”太后放下银拨子,指尖重新回到棋罐边缘,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沉闷的微响,一声声敲打在皇后紧绷的心弦上。
“儿臣愚钝,请母后教导。”
“在于家世。”太后一针见血,“你想用林容华分宠,这本没有错,她没有家世倚仗,如同无根浮萍,只能紧紧依附于哀家与你,也便于掌控,不必担心她一旦有孕便尾大不掉,这是利处,可同样,这也是她的弊端。戚昭仪是什么出身?将门虎女,父兄在朝中手握实权,她的出身,不说与你不相上下,也足以比肩,更遑论她如今圣眷正浓,你就算用一百个林容华,又怎能撼动分毫?”
太后的目光重新落回棋盘,声音缓慢而悠远,“皇帝为何要纳戚氏,并那几家贵女入宫?前朝,谢氏势大,盘根错节,已非一日,皇上引入新人,意在制衡,分化其势。这前朝与后宫,从来都是一体两面,脉络相通,皇后,你统领六宫,更该好好参详这其中关窍才是,便如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子之得失,要观全局,算后续。”
一股寒意自皇后的四肢百骸蔓延开来,仿佛骤然置身于冰天雪地,连骨髓都冻得生疼。
棋盘上,白子已被黑棋隐隐包围,陷入困局。
皇后心中雪亮,太后所言,句句直指核心,将那层她不愿面对、刻意回避的现实,血淋淋地剖开,摊在眼前。
皇上为了制衡谢氏,对她这个出身谢氏的皇后,本就存着三分戒备与疏远。若是再长久纵容戚昭仪如此得宠下去,万一她真的抢先诞下皇子,那自己这中宫之位……
太后的指尖依旧在棋罐边缘敲击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后宫这块棋盘,棋子如何落,才能盘活局面,甚至清理掉一些碍眼的棋子,皇后,你要好生想想,该怎么做。”
并非询问,而是命令。
皇后心头猛地一沉,如同从万丈高崖坠落,她瞬间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不能再存着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了,不能再期盼于拒霜花下的邂逅情意。
她沉默下去,目光在纵横交错的棋局上急速逡巡,脑海中闪过无数人影、无数算计、无数种可能。
殿内的沉香似乎变得粘稠沉重,压得皇后几乎喘不过气,她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咚咚地撞击着耳膜。
良久,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她抬起手,这一次,落子不再犹豫,稳稳地落在了一个看似退守、舍弃边角之地,实则能隐隐牵制黑棋中腹大势的位置。
那枚白子落在棋盘上,音色清脆。
“母后深谋远虑,是儿臣以往过于拘泥了。”皇后顿了顿,目光扫过棋盘上那枚刚刚落下的白子,眼神里某种柔软的东西渐渐褪去,“儿臣以为,高婕妤家世尚可,有几分鲜亮颜色,更重要的是心思浅显,易于掌控,确是上好的棋子。这样的人,正该用来分一分戚昭仪的宠爱,免得她一人独大,忘了尊卑上下,也免得有些人,忘了谁才是这后宫真正的主人。”
太后看着皇后落子的位置,并非能立刻解围的妙手,却是一步暗藏机锋、着眼于长远之棋。
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满意,太后将身子缓缓靠回身后柔软的引枕里,摆了摆手,腕间的佛珠相互轻轻磕碰,“明白就好,你是皇后,你的尊荣体面,与后宫的平衡、谢氏的荣辱息息相关。哀家既是你的母后,又是你的姑母,便告诉你,在宫里有些事,再不愿,也得做,这棋局如人生,有时看似退让,实则为进,看似舍弃一子,或能盘活全局。”
棋局终了,黑棋依旧占据着明显的上风,白棋虽未能扭转败局,却也不再是先前那般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的颓势了。
殿外北风呜咽,卷起千堆雪沫,覆了朱红的宫墙,覆了琉璃的屋瓦,也覆了这深深宫闱之中,无数难以言说心事与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