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的百合花边缘微微卷曲着,叶间鹅翅黄,蕊极银丝满,在琉璃瓶中,静静散发着清幽的香气。
皇后随意将碾碎的花瓣一掷,漫不经心的开口,“本宫也是长锦的母后,应该尽些心力。”
掷在地上的花瓣,无数细短的碎痕,碎痕又很快变成一种枯黄色。
梨花的目光落在上头,应喏一声。
伴随着“皇后娘娘起驾”的声音,由八人合抬的明黄仪轿缓缓而行,前头两个宫人手持黄红段雉尾扇,另两个宫人将红素方伞擎在皇后头顶,尾后亦步亦趋的跟着两队宫人。
宫中的春色已经从各个角落蔓延开来,关雎宫的梨花树最是耐不住性子,探出来的树枝上开满了雪白雪白的梨花,一片片花瓣迫不及待的落下来,眷念着风,与其共舞。
当长生殿出现在眼前时,梨花伸出小臂,半扶着皇后款款从仪轿上下来。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后已经挂上了娴熟端庄、温柔的笑。
长生殿乃历朝天子日常所居之所,此刻皇帝正半卧在临窗榻上,石青色织金云龙纹常服减去三分帝王的威严,阖着双眸,不曾答话。
梨花扶着皇后起身,倚榻而坐后退立一旁。
日光隔着窗棂缓缓移动,当紫檀案上被日光笼上一角时,皇上终于醒转,随意说道:“皇后来了。”
皇后挥挥手,梨花立刻上前,将捧着的食盒打开,百合桂圆羹在青绿玉碗中清香弥漫,热气还打着旋儿,“皇上,娘娘估摸着皇上此时午憇刚醒,特意吩咐奴备了百合桂圆羹,滋补提气。”
皇上拿起汤勺,“皇后费心了。”
不咸不淡的口气。
皇后维持着端庄的面容,声音柔缓轻慢,像是轻风吹过湖面,“这都是臣妾的本分,皇上忙于朝政,更要保重龙体,承安也关心皇上,时常问询臣妾。”
“嗯。”
百合桂圆羹被轻轻推开,梨花奉上薄帕,皇上接过随意擦了擦。
皇后嘴角的笑淡下一分,询问道:“听说皇上近来在为长锦选配婚事?”
皇上终于抬起双眸,精光一闪,往后靠了靠身体,石青色的常服在日头底下更显沉沉,“皇后的消息倒是灵通。”
梨花眼皮一跳。
皇后面不改色,笑意吟吟的扶了扶耳下的金珠,“臣妾是皇上的妻子,也是孩子们的嫡母,自然应该关怀一二,何况,几位皇子也到了婚配的年纪,承安年幼时便定了臣妾的侄女,臣妾也希望长锦能够觅得良妻。”
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俨然是个慈爱母后。
皇上不置可否,淡淡一问,“皇后觉得哪位是良妻?”
“荣国公家的孙女,臣妾曾见过一面,生得娴静端庄不说,更是知书识礼,可堪为长锦的正妻。”
梨花低着头,耳中听着皇后轻柔的声音,睫毛微微闪动。
“朕,再斟酌。”皇上可有可无的挥了挥手。
仪驾回宫时,来往的宫人纷纷行礼避让,与来时的路并无什么不同,侍奉在侧的梨花轻轻抬头,高坐的皇后仪态万千,面似观音。
而长生殿中,皇上星目久久盯着案上那碗百合桂圆羹,面色沉沉,不知在想什么。
直到崔顺走进来,“皇上,这羹都凉了,难为皇后娘娘费心准备,奴给您撤下去吧。”
皇上收回目光,仰了仰头,“皇后倒真是费心准备的。”
话中意味深长。
崔顺躬着身,并不答话。
…………
三日后有圣旨从乾清宫传往荣公府与礼部尚书府邸。
大皇子迎娶荣国公孙女,四公主下嫁礼部胡大人长子。
临华宫中,刘贵妃那张娇艳的脸上,一半欣喜,一半失望,坐在贵妃椅上,长长的指甲死死嵌在姜黄方枕上。
“长锦,你父皇究竟是什么意思?”
元长锦耳下的红玉珠泛着鲜润的光泽,那张像极了刘贵妃的脸,勾唇一笑时魅惑横生,又是不同的,夹杂着些许狠辣阴沉,“父皇让儿臣迎娶荣国公的孙女,却让华京嫁礼部尚书之子,颇有深意啊,若说父皇将来真的属意于儿臣,又不尽然,可若不是,华京可是儿臣的亲妹妹。”
刘贵妃皱着眉头,“礼部尚书位居六部,且地位非同,华京能嫁入胡府,日后胡大人自然与我们分割不开。”
说着又顿了顿,思索着继续开口,“荣国公也是开国元老,代代相传的国公位,他家的孙女也不算辱没,或许,你父皇不愿驳了皇后的面子?”
元长锦转着手中的折扇,眼尾微眯,“皇后怎会如此好心,荣国公的国公位已传了几代,说到底在朝中并无什么实权,不过是名声好听罢了。”
说着目光中透露出骇人的光芒,“不管如何,圣旨已下,华京嫁入胡府,胡大人日后就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儿臣。”
姜黄方枕上的指甲松开,刘贵妃嫣然一笑, 仿佛连春光都失了颜色。
暮色降临,黑沉沉的天逐渐压下来,无月无星,一道闪电撕裂云层,照彻长空,闷雷从天际传来,暴雨倾盆而至,坤宁宫的瓦檐下雨水接连不断滴下,落到地面时又激溅起无数雨点。
梨花拿起架上的鎏金錾花剪,跳动的烛光顷刻熄灭下来。
褪去金银钗环、锦绣华服,手持棋子的皇后,在烛光的照耀下依稀可见年轻时的林下风致,静静放下棋子,棋桌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胜败难分,蓦地说道:“皇上才是最会下棋的。”
这两门亲事,着实让人看不清皇上的意图。
梨花放下錾花剪,谨守本分的说一句,“夜深了,娘娘该歇下了。”
这不是她应该置喙、猜测的事。
初春的雨总是突如其来,雷电之声不断传入耳中,梨花在殿中点起一支安眠香,直到皇后发出轻浅的呼吸声后,才悄悄退到外间的守夜榻上。
木榻极小,梨花蜷缩着身子,双眸像夜色般黑黝,她想到关雎宫中开得正好的梨花,只怕一夜暴雨后,所剩无几。
梨花闭上眼睛,任由安神香的气味涌入鼻尖,神志却仍是清明的,这是常年守夜留下的习惯。
上位者争权势、夺荣华,千千万万个梨花,祈平安,求活着。
皇后随意将碾碎的花瓣一掷,漫不经心的开口,“本宫也是长锦的母后,应该尽些心力。”
掷在地上的花瓣,无数细短的碎痕,碎痕又很快变成一种枯黄色。
梨花的目光落在上头,应喏一声。
伴随着“皇后娘娘起驾”的声音,由八人合抬的明黄仪轿缓缓而行,前头两个宫人手持黄红段雉尾扇,另两个宫人将红素方伞擎在皇后头顶,尾后亦步亦趋的跟着两队宫人。
宫中的春色已经从各个角落蔓延开来,关雎宫的梨花树最是耐不住性子,探出来的树枝上开满了雪白雪白的梨花,一片片花瓣迫不及待的落下来,眷念着风,与其共舞。
当长生殿出现在眼前时,梨花伸出小臂,半扶着皇后款款从仪轿上下来。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后已经挂上了娴熟端庄、温柔的笑。
长生殿乃历朝天子日常所居之所,此刻皇帝正半卧在临窗榻上,石青色织金云龙纹常服减去三分帝王的威严,阖着双眸,不曾答话。
梨花扶着皇后起身,倚榻而坐后退立一旁。
日光隔着窗棂缓缓移动,当紫檀案上被日光笼上一角时,皇上终于醒转,随意说道:“皇后来了。”
皇后挥挥手,梨花立刻上前,将捧着的食盒打开,百合桂圆羹在青绿玉碗中清香弥漫,热气还打着旋儿,“皇上,娘娘估摸着皇上此时午憇刚醒,特意吩咐奴备了百合桂圆羹,滋补提气。”
皇上拿起汤勺,“皇后费心了。”
不咸不淡的口气。
皇后维持着端庄的面容,声音柔缓轻慢,像是轻风吹过湖面,“这都是臣妾的本分,皇上忙于朝政,更要保重龙体,承安也关心皇上,时常问询臣妾。”
“嗯。”
百合桂圆羹被轻轻推开,梨花奉上薄帕,皇上接过随意擦了擦。
皇后嘴角的笑淡下一分,询问道:“听说皇上近来在为长锦选配婚事?”
皇上终于抬起双眸,精光一闪,往后靠了靠身体,石青色的常服在日头底下更显沉沉,“皇后的消息倒是灵通。”
梨花眼皮一跳。
皇后面不改色,笑意吟吟的扶了扶耳下的金珠,“臣妾是皇上的妻子,也是孩子们的嫡母,自然应该关怀一二,何况,几位皇子也到了婚配的年纪,承安年幼时便定了臣妾的侄女,臣妾也希望长锦能够觅得良妻。”
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俨然是个慈爱母后。
皇上不置可否,淡淡一问,“皇后觉得哪位是良妻?”
“荣国公家的孙女,臣妾曾见过一面,生得娴静端庄不说,更是知书识礼,可堪为长锦的正妻。”
梨花低着头,耳中听着皇后轻柔的声音,睫毛微微闪动。
“朕,再斟酌。”皇上可有可无的挥了挥手。
仪驾回宫时,来往的宫人纷纷行礼避让,与来时的路并无什么不同,侍奉在侧的梨花轻轻抬头,高坐的皇后仪态万千,面似观音。
而长生殿中,皇上星目久久盯着案上那碗百合桂圆羹,面色沉沉,不知在想什么。
直到崔顺走进来,“皇上,这羹都凉了,难为皇后娘娘费心准备,奴给您撤下去吧。”
皇上收回目光,仰了仰头,“皇后倒真是费心准备的。”
话中意味深长。
崔顺躬着身,并不答话。
…………
三日后有圣旨从乾清宫传往荣公府与礼部尚书府邸。
大皇子迎娶荣国公孙女,四公主下嫁礼部胡大人长子。
临华宫中,刘贵妃那张娇艳的脸上,一半欣喜,一半失望,坐在贵妃椅上,长长的指甲死死嵌在姜黄方枕上。
“长锦,你父皇究竟是什么意思?”
元长锦耳下的红玉珠泛着鲜润的光泽,那张像极了刘贵妃的脸,勾唇一笑时魅惑横生,又是不同的,夹杂着些许狠辣阴沉,“父皇让儿臣迎娶荣国公的孙女,却让华京嫁礼部尚书之子,颇有深意啊,若说父皇将来真的属意于儿臣,又不尽然,可若不是,华京可是儿臣的亲妹妹。”
刘贵妃皱着眉头,“礼部尚书位居六部,且地位非同,华京能嫁入胡府,日后胡大人自然与我们分割不开。”
说着又顿了顿,思索着继续开口,“荣国公也是开国元老,代代相传的国公位,他家的孙女也不算辱没,或许,你父皇不愿驳了皇后的面子?”
元长锦转着手中的折扇,眼尾微眯,“皇后怎会如此好心,荣国公的国公位已传了几代,说到底在朝中并无什么实权,不过是名声好听罢了。”
说着目光中透露出骇人的光芒,“不管如何,圣旨已下,华京嫁入胡府,胡大人日后就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儿臣。”
姜黄方枕上的指甲松开,刘贵妃嫣然一笑, 仿佛连春光都失了颜色。
暮色降临,黑沉沉的天逐渐压下来,无月无星,一道闪电撕裂云层,照彻长空,闷雷从天际传来,暴雨倾盆而至,坤宁宫的瓦檐下雨水接连不断滴下,落到地面时又激溅起无数雨点。
梨花拿起架上的鎏金錾花剪,跳动的烛光顷刻熄灭下来。
褪去金银钗环、锦绣华服,手持棋子的皇后,在烛光的照耀下依稀可见年轻时的林下风致,静静放下棋子,棋桌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胜败难分,蓦地说道:“皇上才是最会下棋的。”
这两门亲事,着实让人看不清皇上的意图。
梨花放下錾花剪,谨守本分的说一句,“夜深了,娘娘该歇下了。”
这不是她应该置喙、猜测的事。
初春的雨总是突如其来,雷电之声不断传入耳中,梨花在殿中点起一支安眠香,直到皇后发出轻浅的呼吸声后,才悄悄退到外间的守夜榻上。
木榻极小,梨花蜷缩着身子,双眸像夜色般黑黝,她想到关雎宫中开得正好的梨花,只怕一夜暴雨后,所剩无几。
梨花闭上眼睛,任由安神香的气味涌入鼻尖,神志却仍是清明的,这是常年守夜留下的习惯。
上位者争权势、夺荣华,千千万万个梨花,祈平安,求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