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入夏,除了些许口角纷争之外,后宫连月平稳安静,宫里上上下下的眼睛都盯着徐容华的肚子,皇后更是事事亲力亲为,连接生的稳婆、嬷嬷都亲自择选,后宫无不称赞皇后贤德。
眼看生产之日将近。
这日,坤宁宫里,两个小太监正踩着梯子擦着廊下的宫灯,小顺子抹了把汗,“你闻见没?尚食局今儿肯定煮了绿豆薏仁汤,那股子凉丝丝的甜香……”
“就你鼻子灵!”德福头也不抬,手里的软布在琉璃灯罩上细细打着转,“昨儿就传话了,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煮了消暑的,谁不知道咱们娘娘最是慈心体下的,哎!你当心着点儿,这日头毒,手滑。”
正说着,画墨领着几个小宫女抱着刚翻找出来的薄纱夏衣经过。
“都利落些,趁这日头正好,把箱笼里的衣裳都拿出来晒晒,仔细生了霉气。”她忽地停步,指尖点向窗棂,“这儿怎么没擦干净,昨儿当值的是谁?”
后头一个小宫女忙不迭上前擦拭。
画墨这才转身进殿。
殿内四面轩窗洞开,竹帘半卷,皇后斜倚在临窗的凉榻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团扇,逗弄已能在榻上爬的柔福公主。
柔福穿着杏子黄的轻纱小衫,挥舞着藕节似的胳膊去够扇柄下缀的翡翠坠儿。
“娘娘,尚食局按您的吩咐备了绿豆汤,各宫都感念娘娘体恤。”画墨上前禀道。
皇后的目光仍凝在公主红扑扑的脸蛋上:“六宫安稳,原就在这些细微处,本宫是皇后,调度六宫体桖下人,理应如此。”
说罢,将柔福交给乳母,“带公主下去吧,天热,仔细照顾公主。”
孙乳母刚抱着柔福下去,执棋就几乎是踉跄着跑进殿来,气息未匀,也顾不上周全礼数,急声道:“娘娘,宜春宫那边有动静了!说是发动了!”
皇后缓缓抬眸,与身旁的画墨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都读懂了那份心照不宣的意味。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皇后这才不疾不徐地站起身,“画墨,摆驾宜春宫。”
当皇后的仪驾抵达宜春宫时,殿内妃嫔都已到齐了。
汤容华正与梨花聚在一处,小声说了句什么,眼神不时瞟向那紧闭的殿门。
只见元岁寒不知何时也已到了,正端坐在红木椅上,目光淡淡掠过在场众人,最后在梨花纤细的身影上停留一瞬。
“臣妾给皇上请安。”
待叫了起后,皇后这才在旁边落座。
刚坐定,内殿里便猛地传出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听得人头皮发麻,正是徐容华的声音,只是往日的柔弱腔调早已被生产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彻底扭曲。
“啊!”
紧接着,是稳婆的安抚声,混杂着宫女们匆忙的脚步声。
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与窗外拂来的热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诡异而令人不安的氛围。
一盆盆血水被宫女们端着,不断地从内室送出,从最初的淡红逐渐变为触目惊心的暗红。
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
终于,在内室又一阵竭尽全力的嘶喊之后,传来了一声微弱如猫叫的婴儿啼哭。
“生了!生了!是位小皇子!” 一个稳婆掀帘出来,笑着对着皇上、皇后及众妃嫔禀报。
皇后闻言,脸上满是欣慰,关切道:“皇子可好?徐容华如何?”
稳婆跪在地上,有些迟疑着说道:“回皇后娘娘,皇子虽是足月,但因母体孱弱,先天有些不足,瞧着甚是病弱,哭声都较寻常婴孩微弱许多,需得极其精心养护方可。”
梨花眼风一瞟,见元岁寒眉头一皱,唇瓣抿成一条直线,并不说话。
然而,内殿里,徐容华痛苦的呻吟与断续的惨叫竟仍未停歇,反而愈发显得气若游丝。
梨花眼波微动,轻声向端着血水从内殿出来的一个小宫女问道:“皇子既已诞下,怎么里头徐容华的动静还未平息?”
小宫女尚未回答,方才回话的稳婆已抢先一步,说道:“回瑶婕妤的话,徐容华体质过于虚弱,产程耗尽了心力,胎盘未能自然娩出,滞留腹中,极易引发血崩之症,此刻正在设法助其剥落。”
此言一出,殿内静默了一瞬。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徐容华痛苦的呻吟声渐渐低弱下去,直至微不可闻。
内室的帘幕再次被掀开,另一个面色沉重,手上还沾着些许未净血污的稳婆快步走出,径直跪倒,以头触地,“皇上、皇后娘娘,奴婢等无能!徐容华因胎盘滞留,引发血崩,出血不止,已然……已然薨了!”
汤容华惊恐的睁大了眼睛,发出一声尖叫。
皇后不待元岁寒反应,面上的那抹欣慰瞬间转化为震惊与悲恸,她猛地站起身,指尖微微发颤,“什么?怎会如此?!太医呢?不是让你们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徐容华吗?”
“皇后娘娘恕罪!实在是徐容华本就底子虚空,此次生产已是勉力支撑,实在是回天乏术啊!”稳婆的声音带着哭腔,惊慌失措的不住叩首。
戚昭仪此时却轻笑一声,用绢帕随意按了按唇角,声音不大,却颇有些讽刺的意味,“真是可惜了,徐容华好不容易盼来了皇子,却没福气亲眼看着皇子长大,这往后啊,皇子没了生母照拂,也不知该有多可怜。”
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皇后。
皇后缓缓坐回椅中,仿佛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她以手扶额,沉默了片刻,再抬头时,眼中已盈满了哀戚的泪光,转向元岁寒福身恳求道:“皇上,徐容华为诞育皇嗣而殒身,功在社稷,臣妾求皇上追封徐容华为妃,以妃礼厚葬,务求哀荣。”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裹在明黄襁褓中格外瘦小的婴儿,“至于小皇子,年幼失恃,实在可怜,皇上,本宫身为中宫,抚育皇子责无旁贷,不如交由臣妾抚养……”
“皇后。”
元岁寒终于出声,他的声音不高,清晰地打断了皇后的话。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日光透过窗棂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映出一种冷静到近乎疏离的神情,元岁寒的目光先是落在孱弱的婴儿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转向皇后,“皇后已抚育柔福,操持六宫,辛劳备至,皇子体弱,更需要全心全意、细致入微的照拂,朕不忍再见你过于操劳。”
皇后面上的悲戚微微一滞,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快的不甘,但她很快用更深的哀戚掩饰过去,温声道:“皇上体恤,臣妾感激,正因皇子体弱,才更需要坤宁宫的周全照料,臣妾……”
“薛容华。” 元岁寒再次开口,这一次,他直接唤出了一个让众人都感到意外的名字,截断了皇后的话头。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角落处一个始终沉默低调的身影上。
自从失子后便几乎销声匿迹的薛容华,她面容清减,眼神却在此刻骤然亮起一簇微弱的光,带着难以置信的期盼与小心翼翼的惶恐。
梨花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暗潮涌动。
她看着元岁寒冷静的侧脸,心中暗忖,当真只是体恤皇后辛劳,怜悯薛容华失子之痛吗?
徐容华血崩而亡,太后与皇后显然是动了去母留子之心,这一点,自己早有预料。
那么元岁寒,他当真对后宫种种,对徐容华之前的行事,乃至今日这意外没有怀疑吗?
否则,为何偏偏要将皇子,交给薛容华抚养?
这分明是不愿让皇后,或者说皇后背后的谢氏,将一位皇子牢牢掌控在手中,这份心机,这般制衡之术,当真是深沉如海。
元岁寒继续沉声说道:“薛容华曾痛失爱子,深知失子之痛,其性柔顺,心思细腻,由她抚养皇子,既可慰藉其心,又能给予皇子周全照看。”
他绝不能允许皇后将皇子拢在手中。
“皇上圣明!”
戚昭仪立刻出声,语气带着几分快意与附和,她斜睨了皇后一眼,声音清脆,“薛容华性子是极好的,又经历过丧子之痛,必定会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皇子身上,视如己出,这安排,再妥当不过了!总比让皇子在一些事务繁忙、无暇他顾的人身边,要让人放心得多。”
她这话,简直是明晃晃地在质疑皇后抚养皇子的用心与精力。
皇后的脸色在那一瞬间几乎有些挂不住,袖中的手指悄然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
她看着薛容华如同捧着绝世珍宝般从乳母手中接过瘦弱的婴儿,感激涕零地对着元岁寒叩谢恩典,看着元岁寒平静无波却掌控一切的脸。
再听着戚昭仪带着刺的赞同,一股冰冷的怒意与更深的忌惮在心底翻涌。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在皇帝已然开口定夺的情况下,她终究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皇后强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脸上重新端起雍容悲悯的笑容,顺着元岁寒和戚昭仪的话,语气甚至比方才更加温和,“皇上思虑周全,戚昭仪说得也在理,如此安排,确是再好不过,薛容华,你要仔细些,皇子若有任何不适,即刻回禀本宫和皇上,万万不可大意。”
梨花冷眼瞧着这一切。
这重重宫阙,金碧辉煌,锁住了多少红颜的枯骨,又掩埋了多少无声的悲鸣。
她也成了这其中一个。
眼看生产之日将近。
这日,坤宁宫里,两个小太监正踩着梯子擦着廊下的宫灯,小顺子抹了把汗,“你闻见没?尚食局今儿肯定煮了绿豆薏仁汤,那股子凉丝丝的甜香……”
“就你鼻子灵!”德福头也不抬,手里的软布在琉璃灯罩上细细打着转,“昨儿就传话了,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煮了消暑的,谁不知道咱们娘娘最是慈心体下的,哎!你当心着点儿,这日头毒,手滑。”
正说着,画墨领着几个小宫女抱着刚翻找出来的薄纱夏衣经过。
“都利落些,趁这日头正好,把箱笼里的衣裳都拿出来晒晒,仔细生了霉气。”她忽地停步,指尖点向窗棂,“这儿怎么没擦干净,昨儿当值的是谁?”
后头一个小宫女忙不迭上前擦拭。
画墨这才转身进殿。
殿内四面轩窗洞开,竹帘半卷,皇后斜倚在临窗的凉榻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团扇,逗弄已能在榻上爬的柔福公主。
柔福穿着杏子黄的轻纱小衫,挥舞着藕节似的胳膊去够扇柄下缀的翡翠坠儿。
“娘娘,尚食局按您的吩咐备了绿豆汤,各宫都感念娘娘体恤。”画墨上前禀道。
皇后的目光仍凝在公主红扑扑的脸蛋上:“六宫安稳,原就在这些细微处,本宫是皇后,调度六宫体桖下人,理应如此。”
说罢,将柔福交给乳母,“带公主下去吧,天热,仔细照顾公主。”
孙乳母刚抱着柔福下去,执棋就几乎是踉跄着跑进殿来,气息未匀,也顾不上周全礼数,急声道:“娘娘,宜春宫那边有动静了!说是发动了!”
皇后缓缓抬眸,与身旁的画墨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都读懂了那份心照不宣的意味。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皇后这才不疾不徐地站起身,“画墨,摆驾宜春宫。”
当皇后的仪驾抵达宜春宫时,殿内妃嫔都已到齐了。
汤容华正与梨花聚在一处,小声说了句什么,眼神不时瞟向那紧闭的殿门。
只见元岁寒不知何时也已到了,正端坐在红木椅上,目光淡淡掠过在场众人,最后在梨花纤细的身影上停留一瞬。
“臣妾给皇上请安。”
待叫了起后,皇后这才在旁边落座。
刚坐定,内殿里便猛地传出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听得人头皮发麻,正是徐容华的声音,只是往日的柔弱腔调早已被生产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彻底扭曲。
“啊!”
紧接着,是稳婆的安抚声,混杂着宫女们匆忙的脚步声。
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与窗外拂来的热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诡异而令人不安的氛围。
一盆盆血水被宫女们端着,不断地从内室送出,从最初的淡红逐渐变为触目惊心的暗红。
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
终于,在内室又一阵竭尽全力的嘶喊之后,传来了一声微弱如猫叫的婴儿啼哭。
“生了!生了!是位小皇子!” 一个稳婆掀帘出来,笑着对着皇上、皇后及众妃嫔禀报。
皇后闻言,脸上满是欣慰,关切道:“皇子可好?徐容华如何?”
稳婆跪在地上,有些迟疑着说道:“回皇后娘娘,皇子虽是足月,但因母体孱弱,先天有些不足,瞧着甚是病弱,哭声都较寻常婴孩微弱许多,需得极其精心养护方可。”
梨花眼风一瞟,见元岁寒眉头一皱,唇瓣抿成一条直线,并不说话。
然而,内殿里,徐容华痛苦的呻吟与断续的惨叫竟仍未停歇,反而愈发显得气若游丝。
梨花眼波微动,轻声向端着血水从内殿出来的一个小宫女问道:“皇子既已诞下,怎么里头徐容华的动静还未平息?”
小宫女尚未回答,方才回话的稳婆已抢先一步,说道:“回瑶婕妤的话,徐容华体质过于虚弱,产程耗尽了心力,胎盘未能自然娩出,滞留腹中,极易引发血崩之症,此刻正在设法助其剥落。”
此言一出,殿内静默了一瞬。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徐容华痛苦的呻吟声渐渐低弱下去,直至微不可闻。
内室的帘幕再次被掀开,另一个面色沉重,手上还沾着些许未净血污的稳婆快步走出,径直跪倒,以头触地,“皇上、皇后娘娘,奴婢等无能!徐容华因胎盘滞留,引发血崩,出血不止,已然……已然薨了!”
汤容华惊恐的睁大了眼睛,发出一声尖叫。
皇后不待元岁寒反应,面上的那抹欣慰瞬间转化为震惊与悲恸,她猛地站起身,指尖微微发颤,“什么?怎会如此?!太医呢?不是让你们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徐容华吗?”
“皇后娘娘恕罪!实在是徐容华本就底子虚空,此次生产已是勉力支撑,实在是回天乏术啊!”稳婆的声音带着哭腔,惊慌失措的不住叩首。
戚昭仪此时却轻笑一声,用绢帕随意按了按唇角,声音不大,却颇有些讽刺的意味,“真是可惜了,徐容华好不容易盼来了皇子,却没福气亲眼看着皇子长大,这往后啊,皇子没了生母照拂,也不知该有多可怜。”
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皇后。
皇后缓缓坐回椅中,仿佛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她以手扶额,沉默了片刻,再抬头时,眼中已盈满了哀戚的泪光,转向元岁寒福身恳求道:“皇上,徐容华为诞育皇嗣而殒身,功在社稷,臣妾求皇上追封徐容华为妃,以妃礼厚葬,务求哀荣。”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裹在明黄襁褓中格外瘦小的婴儿,“至于小皇子,年幼失恃,实在可怜,皇上,本宫身为中宫,抚育皇子责无旁贷,不如交由臣妾抚养……”
“皇后。”
元岁寒终于出声,他的声音不高,清晰地打断了皇后的话。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日光透过窗棂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映出一种冷静到近乎疏离的神情,元岁寒的目光先是落在孱弱的婴儿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转向皇后,“皇后已抚育柔福,操持六宫,辛劳备至,皇子体弱,更需要全心全意、细致入微的照拂,朕不忍再见你过于操劳。”
皇后面上的悲戚微微一滞,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快的不甘,但她很快用更深的哀戚掩饰过去,温声道:“皇上体恤,臣妾感激,正因皇子体弱,才更需要坤宁宫的周全照料,臣妾……”
“薛容华。” 元岁寒再次开口,这一次,他直接唤出了一个让众人都感到意外的名字,截断了皇后的话头。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角落处一个始终沉默低调的身影上。
自从失子后便几乎销声匿迹的薛容华,她面容清减,眼神却在此刻骤然亮起一簇微弱的光,带着难以置信的期盼与小心翼翼的惶恐。
梨花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暗潮涌动。
她看着元岁寒冷静的侧脸,心中暗忖,当真只是体恤皇后辛劳,怜悯薛容华失子之痛吗?
徐容华血崩而亡,太后与皇后显然是动了去母留子之心,这一点,自己早有预料。
那么元岁寒,他当真对后宫种种,对徐容华之前的行事,乃至今日这意外没有怀疑吗?
否则,为何偏偏要将皇子,交给薛容华抚养?
这分明是不愿让皇后,或者说皇后背后的谢氏,将一位皇子牢牢掌控在手中,这份心机,这般制衡之术,当真是深沉如海。
元岁寒继续沉声说道:“薛容华曾痛失爱子,深知失子之痛,其性柔顺,心思细腻,由她抚养皇子,既可慰藉其心,又能给予皇子周全照看。”
他绝不能允许皇后将皇子拢在手中。
“皇上圣明!”
戚昭仪立刻出声,语气带着几分快意与附和,她斜睨了皇后一眼,声音清脆,“薛容华性子是极好的,又经历过丧子之痛,必定会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皇子身上,视如己出,这安排,再妥当不过了!总比让皇子在一些事务繁忙、无暇他顾的人身边,要让人放心得多。”
她这话,简直是明晃晃地在质疑皇后抚养皇子的用心与精力。
皇后的脸色在那一瞬间几乎有些挂不住,袖中的手指悄然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
她看着薛容华如同捧着绝世珍宝般从乳母手中接过瘦弱的婴儿,感激涕零地对着元岁寒叩谢恩典,看着元岁寒平静无波却掌控一切的脸。
再听着戚昭仪带着刺的赞同,一股冰冷的怒意与更深的忌惮在心底翻涌。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在皇帝已然开口定夺的情况下,她终究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皇后强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脸上重新端起雍容悲悯的笑容,顺着元岁寒和戚昭仪的话,语气甚至比方才更加温和,“皇上思虑周全,戚昭仪说得也在理,如此安排,确是再好不过,薛容华,你要仔细些,皇子若有任何不适,即刻回禀本宫和皇上,万万不可大意。”
梨花冷眼瞧着这一切。
这重重宫阙,金碧辉煌,锁住了多少红颜的枯骨,又掩埋了多少无声的悲鸣。
她也成了这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