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流光》观影(三)-《只想回地球的我靠写文和编剧爆火》

  馆长致信给张司令后,很快收到了参议院给出的最新指示:尽快迁运故宫文物,确保其安全。

  这让馆长如释重负,但他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南迁文物是他写信提议的,如果文物在运输的路上出了事,首当其冲的,也是他。

  开弓没有回头箭,说出去的话,像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馆长深吸一口气,也罢,那就放手去做吧!

  他深知此次迁运责任重大,迅速召集馆内骨干商议迁运方案。

  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秋芸正是其中之一。

  有人提出走水路,认为相对安全;也有人担心水路会遭遇水匪或敌军封锁。

  还有人建议走陆路,但又怕路上颠簸损坏文物。

  秋芸沉吟片刻,说道“:运输路线倒是其次,如果要将文物运送至沪市,最方便的,就是走铁路。”

  “更重要的是,如何打包保存这些文物。”

  馆长也颇为赞同地点点头,“秋芸说得对,打包保存至关重要。”

  馆长环顾众人,“咱们得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万无一失。”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热烈讨论打包方案。

  时间不等人,馆长雷厉风行地决定,让众人先动起来,把文物整理打包,剩下的再考虑。

  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众人行动起来。

  ……

  馆长站在宫殿前的空地上,注视着工作人员们提选古物,心中焦急不已。

  文物南迁启运迫在眉睫,提选文物的进程依旧很慢。

  而报纸上,侵略者进兵的速度却丝毫没有停留迹象。

  提选古物有一套特定的流程。

  工作人员拿古物的时候,双手要稳定,嘴上也不能闲着,要同时喊出古物的名称,让一旁的书记员几下,然后交给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也要喊出古物的名称,表示他接过了该件文物。

  紧接着,把它放进匣子中,再放进大一点的箱子中。

  这是件细致的工作,急不得。动作不能快,必须不紧不慢,细致认真。

  张昊独自尝试了一下这套流程,发现就算自己记熟了那些一长溜的拗口名称,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不时会出错走神。

  如果让他来拿文物,可能有些文物早就摔得摔,碎的碎了。

  众人的动作一板一眼,极为有节奏,配合默契。

  馆长催又催不得,他们自己快又快不了。

  馆长只能自己一个人着急上火。

  馆长急得焦头烂额,秋芸却完全没心思注意。

  她全副心神都放在了眼前的文物上了,不敢有丝毫懈怠。

  秋芸负责把入库的文物记录下来,再整理成古物清册。

  她一手拿着册子,一手拿着笔,拿古物的人员说一个名称,她下笔如飞,飞快地记下一个名称,一笔一划,从未出错,记得又快又好。

  张昊也尝试了一下这个工作,发现……

  呵,笑死,和秋芸一比,他就像个文盲。

  不说字写得如何,就是有些字被人读出来,他都不一定能认识。

  有些古物的名称实在是生僻。

  特别是青铜器。

  銎 、盉 、镞 、簋 、甗……这些字,还是张昊打偷摸地看了秋芸的记录,才知道的。

  放在往常,他都不曾见过,自然不知道。

  看完后,只觉得自己长知识了。

  秋芸是书香门第出身,有家学渊源在。

  虽然现在家中落魄了,但儿时在古董古物堆里泡着长大的记忆还在,记这些东西,对她而言,小菜一碟。

  张昊想到了这一点,以此来安慰自己:还好还好,我也不是那么废物。

  但看着秋芸清丽娟秀的字迹,张昊想到自己的字,不由地默默捂住胸口,蹲在一旁的角落里当蘑菇去了。

  古物装好了,如何把它们运走,这个难题又摆在了众人眼前。

  虽然着急把它们运走,但它们毕竟珍贵脆弱,不能像萝卜白菜一样,想怎么运就怎么运,反正也不值钱。

  古物不可以直接运走,需要层层的保护才可以。

  不然南迁就不是保护了,而是某种程度的损毁。

  故宫里的人不说别的,至少在与文物相关的知识方面,能称得上知识渊博。

  但他们知道如何对其进行鉴定、欣赏、剖析,但在运输,尤其是这么长途的运输方面,束手无策。

  瓷器、玉器、冠冕等等,这些美则美矣,但运输起来实在困难。

  材质易碎就算了,形状还不规则,无论怎么放都不合适,想要让它们经过颠簸,但毫发无伤地抵达目的地,一个字,难!

  秋芸也皱着眉思索,手中的动作却是半点也不慢。

  等这天结束,回到家中,秋芸依旧在思索。

  半夜,躺在床上的秋芸突然睁开眼,眼中眸光大亮,神采奕奕:“我想到了!”

  第二天,她早早起床,从家中翻找出了一个木箱子,往里面塞了一些棉花作为填充,再找出一个自己家吃饭用的瓷盘,用绳子将二者紧紧捆住。

  一切做完后,她高高举起箱子,往地下砸去。

  “砰!”

  箱子砸到地面上,发出一声沉闷的音响,激起了一片尘土。

  张昊被秋芸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

  没等他上前观察,就见秋芸半蹲在地上,从裂开的木箱中拿出了瓷盘。

  完好无损。

  秋芸终于笑了。

  巨大的响声把秋母吸引了过来,“芸儿,怎么了?”

  秋芸没有回答,望着秋母笑道:“母亲,我做到了!”

  秋母虽不明所以,但也笑着鼓励道:“芸儿聪慧。”

  秋父也来了,结合这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事儿,他一眼就看出秋芸要干什么。

  “只是这样做还不够,你得这样……”

  秋父玩古玩的时间,比秋芸年纪都大。

  人老了,见识得也就多了。

  他从前就请过一伙人帮他搬家,他宝贝似的古物,自然也在其中。

  他本来以为这些人不敢下手,没想到这些人自有一套搬运的招数,知道什么东西该怎么搬而不会有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概就是如此。

  他把自己之前见识过的搬运古物的诀窍告知了秋芸。

  秋芸回到故宫,正想与同伴分享秋父教给自己的技巧,却发现有人早已请来了替人搬家的掮肩,正弯着腰向他们请教呢。

  见秋芸看过来,那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术业有专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