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陈阳怜惜张桂芬是第一次,动作格外轻柔,也未多做纠缠,只在温存过后,便拥着她安稳睡去。
清晨,张桂芬迷迷糊糊想起身,却被陈阳一把揽回怀里:“家里没长辈等着请安,起这么早做什么?再陪我歇会儿。”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温热的气息拂在她耳后,张桂芬脸颊一热,便顺从地靠在他怀里,又闭目休息了一个时辰,才伴着晨光起身。
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完毕、用过早膳,陈阳早已备好了回门的礼物——既有给岳父的上等好茶、名家手札,也有给岳母的珍珠头面、苏绣屏风,样样精致又合心意。两人坐上马车,往英国公府而去。
此时英国公府里,英国公夫人正站在门口张望,嘴里念叨着:“这都快午时了,怎么还没来?不会是路上出什么事了吧?”
英国公坐在一旁喝茶,面上瞧着沉稳,指尖却不自觉摩挲着杯沿,嘴上还劝着:“急什么?小两口新婚,起得晚些也正常,再等等就是。”
“你倒沉得住气!”英国公夫人白了他一眼,“老不正经的,当年你……”话没说完,就见远处马车驶来,她眼睛一亮,连忙迎上去:“来了来了!”
马车停下,陈阳先下车,又伸手扶着张桂芬下来。英国公夫人拉过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着,见她气色红润、眉眼带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英国公也走上前,对着陈阳点了点头,语气虽淡,眼底却藏着几分满意:“回来了?快进屋坐。”
一行人进屋后,侍女端上茶点,英国公夫人拉着张桂芬问起昨夜的情形,话里满是关切;英国公则与陈阳聊起朝堂事,偶尔也问几句家中境况,气氛热闹又融洽。
直到傍晚,陈阳才带着张桂芬告辞,临走时,英国公夫人还悄悄塞给女儿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些滋补的药材,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
陈阳新婚有三日假期,这三天里,他几乎寸步不离陪着张桂芬——或是带她在府中熟悉院落,或是陪她坐在廊下说话,偶尔还会亲自下厨,做两道她爱吃的小菜,两人相处得温馨又和睦。
期间,小蝶主动将管家权交了出来,把府里所有的账册、下人名册,连同库房钥匙一并送到张桂芬面前,恭敬地说:“夫人,府里的事从前都是我打理,如今您来了,这些便该交还给您。”
陈阳也在一旁对张桂芬说:“往后家里的大小事,就全交给你做主。至于府外的铺子经营,你不用操心,财源方面有我盯着就行——我身份特殊,不适合直接插手做买卖,便私下安排了人打理,你只管安心管家里。”
张桂芬接过账册,轻轻点了点头:“我明白,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会管好的。”
陈阳握住她的手,温声说:“辛苦你了。”
三日假期一晃而过,到了上值的日子,陈阳换上禁卫军副统领的官服,叮嘱张桂芬几句“照顾好自己”,便转身往宫里去了。
上午,陈阳在禁卫军的值守营房里正常当值,处理着军务文书,偶尔巡查营房纪律,一切都按部就班。
待午时过后,到了午休时段,陈阳身形一动,瞬间瞬移到荣华殿。殿内静悄悄的,荣贵妃正躺在床上午休,长发散在枕间,面容恬静。他轻手轻脚走到床边,躺下后将人小心揽进怀里。荣贵妃被惊动,睁眼看清是他,却赌气似的扭过脸,不肯理他。
陈阳一看便知她又在吃醋,凑到她耳边低声哄道:“这几日忙着新婚事宜,没好好陪你,是我不对。可我心里记挂的始终是你,旁人再如何,也比不过你半分。”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又絮絮叨叨说了些新婚里的琐事,语气满是温柔。
荣贵妃听着,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却仍带着几分委屈问:“我如今日日在宫里,容貌怕是要日益衰老,你以后会不会嫌弃我?”
“胡说什么。”陈阳捏了捏她的脸颊,语气格外认真,“在我心里,你从来都是最美的。往后我一定多抽时间来陪你,绝不让你孤单。”
荣贵妃这才转怒为喜,在他怀里蹭了蹭,算是彻底消了气。
下午,陈阳准时到了宫中校场,玄三、玄四早已候在那里,太子赵昉也穿着劲装,眼神明亮地等着。
陈阳亲自示范骑射动作,教他如何瞄准、如何发力;玄三、玄四则在一旁辅助,纠正赵昉的姿势,校场上不时传来弓箭破空的声响,热闹又有序。
休息时,陈阳拉着太子赵昉坐在校场旁的树荫下,没再聊骑射,反倒说起了别的:“太子殿下,今日臣想教您两样看事、理事的法子——逻辑学与辩证法。”
见赵昉面露疑惑,陈阳便用浅白的例子解释:“比如民间一件纠纷,原告说自己受了委屈,被告说自己占理,这便是因立场、视角不同,对同一件事有了不同看法,这就是辩证的道理。您日后登基治国,处理国事时,绝不能只听单一官员的奏报,无论是文臣的献策,还是武将的进言,都要一一听取,再用逻辑梳理其中的利弊、真假,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不可偏听偏信。”
他顿了顿,又郑重补充:“尤其不能被单一学说束缚住思路。儒家学说中有治国安邦的良策,但治国需兼顾各方,若一味只依一家之言,很容易忽略民生、军事等其他方面的隐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望太子殿下牢记这句话,这才是君王该有的胸襟与行事之道。”
赵昉虽年纪尚小,却也认真点头,把这番话仔细记在了心里,还主动追问了几句“如何分辨奏报真假”,陈阳也耐心一一解答。
陈阳站在校场边,看着正在和玄三、玄四对练的太子赵昉——刚过九岁的少年,身姿已初见挺拔,一身劲装衬得他眉眼英气,虽年纪尚小,却半点没有孩童的娇弱,出拳、格挡都透着股利落劲儿,身板看着格外结实。
更难得的是,他眉宇间已隐隐有了储君的气度,哪怕偶尔被玄三指出动作疏漏,也不骄不躁,认真听着纠正,眼神里满是沉稳。陈阳望着这副模样,心里暗自欣慰:照这样成长下去,太子日后定能成为一位明事理、有担当的好皇帝。
晚宴时,太子赵昉去荣华殿陪荣贵妃用餐,席间主动说起白日的事:“母妃,儿臣上午跟着太傅学了《论语》,下午便去校场找陈副统领,跟着他和玄三、玄四练武艺。休息时,陈副统领还教了儿臣逻辑与辩证之法,说看待事情要多听多思,不能只认一个道理,比太傅讲的经书有趣多了!”
荣贵妃听着,眼底瞬间漾开笑意——赵昉口中新奇的“辩证之法”,分明是陈阳作为父亲,在悄悄为儿子铺路,这份藏在君臣身份下的关心,让她心里又暖又喜。她伸手摸了摸赵昉的头,柔声叮嘱:“昉儿,陈副统领是有大本事的人,他教你的东西,你可要好好学、记在心里,往后多跟着他请教,学到手的都是你自己的本事。”
“儿臣记着了!”赵昉用力点头,拿起筷子乖乖吃饭。荣贵妃望着儿子挺拔的小身板、认真的模样,想到他如今既有文臣教的学识,又有陈阳教的务实本领,还渐渐有了储君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与满意。
晚餐过后,太子赵昉乖乖辞别荣贵妃,回东宫温习功课去了。
殿内只剩荣贵妃一人,她让人端来陈阳早前送来的零食——有剥好壳的松子、蜜饯海棠,还有软糯的桂花糕,一边小口吃着,一边让人取来滋养肌肤的膏脂。
她坐在镜前,由侍女细细为她卸妆,又敷上特制的养颜面膜,指尖轻轻摩挲着脸颊,心里还想着方才赵昉说的话。
想到陈阳既在明里教太子武艺、授他治国思路,又在暗里记挂着自己的喜好,送来这些合心意的小食,荣贵妃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眼底满是温柔的笑意。
清晨,张桂芬迷迷糊糊想起身,却被陈阳一把揽回怀里:“家里没长辈等着请安,起这么早做什么?再陪我歇会儿。”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温热的气息拂在她耳后,张桂芬脸颊一热,便顺从地靠在他怀里,又闭目休息了一个时辰,才伴着晨光起身。
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完毕、用过早膳,陈阳早已备好了回门的礼物——既有给岳父的上等好茶、名家手札,也有给岳母的珍珠头面、苏绣屏风,样样精致又合心意。两人坐上马车,往英国公府而去。
此时英国公府里,英国公夫人正站在门口张望,嘴里念叨着:“这都快午时了,怎么还没来?不会是路上出什么事了吧?”
英国公坐在一旁喝茶,面上瞧着沉稳,指尖却不自觉摩挲着杯沿,嘴上还劝着:“急什么?小两口新婚,起得晚些也正常,再等等就是。”
“你倒沉得住气!”英国公夫人白了他一眼,“老不正经的,当年你……”话没说完,就见远处马车驶来,她眼睛一亮,连忙迎上去:“来了来了!”
马车停下,陈阳先下车,又伸手扶着张桂芬下来。英国公夫人拉过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着,见她气色红润、眉眼带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英国公也走上前,对着陈阳点了点头,语气虽淡,眼底却藏着几分满意:“回来了?快进屋坐。”
一行人进屋后,侍女端上茶点,英国公夫人拉着张桂芬问起昨夜的情形,话里满是关切;英国公则与陈阳聊起朝堂事,偶尔也问几句家中境况,气氛热闹又融洽。
直到傍晚,陈阳才带着张桂芬告辞,临走时,英国公夫人还悄悄塞给女儿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些滋补的药材,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
陈阳新婚有三日假期,这三天里,他几乎寸步不离陪着张桂芬——或是带她在府中熟悉院落,或是陪她坐在廊下说话,偶尔还会亲自下厨,做两道她爱吃的小菜,两人相处得温馨又和睦。
期间,小蝶主动将管家权交了出来,把府里所有的账册、下人名册,连同库房钥匙一并送到张桂芬面前,恭敬地说:“夫人,府里的事从前都是我打理,如今您来了,这些便该交还给您。”
陈阳也在一旁对张桂芬说:“往后家里的大小事,就全交给你做主。至于府外的铺子经营,你不用操心,财源方面有我盯着就行——我身份特殊,不适合直接插手做买卖,便私下安排了人打理,你只管安心管家里。”
张桂芬接过账册,轻轻点了点头:“我明白,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会管好的。”
陈阳握住她的手,温声说:“辛苦你了。”
三日假期一晃而过,到了上值的日子,陈阳换上禁卫军副统领的官服,叮嘱张桂芬几句“照顾好自己”,便转身往宫里去了。
上午,陈阳在禁卫军的值守营房里正常当值,处理着军务文书,偶尔巡查营房纪律,一切都按部就班。
待午时过后,到了午休时段,陈阳身形一动,瞬间瞬移到荣华殿。殿内静悄悄的,荣贵妃正躺在床上午休,长发散在枕间,面容恬静。他轻手轻脚走到床边,躺下后将人小心揽进怀里。荣贵妃被惊动,睁眼看清是他,却赌气似的扭过脸,不肯理他。
陈阳一看便知她又在吃醋,凑到她耳边低声哄道:“这几日忙着新婚事宜,没好好陪你,是我不对。可我心里记挂的始终是你,旁人再如何,也比不过你半分。”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又絮絮叨叨说了些新婚里的琐事,语气满是温柔。
荣贵妃听着,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却仍带着几分委屈问:“我如今日日在宫里,容貌怕是要日益衰老,你以后会不会嫌弃我?”
“胡说什么。”陈阳捏了捏她的脸颊,语气格外认真,“在我心里,你从来都是最美的。往后我一定多抽时间来陪你,绝不让你孤单。”
荣贵妃这才转怒为喜,在他怀里蹭了蹭,算是彻底消了气。
下午,陈阳准时到了宫中校场,玄三、玄四早已候在那里,太子赵昉也穿着劲装,眼神明亮地等着。
陈阳亲自示范骑射动作,教他如何瞄准、如何发力;玄三、玄四则在一旁辅助,纠正赵昉的姿势,校场上不时传来弓箭破空的声响,热闹又有序。
休息时,陈阳拉着太子赵昉坐在校场旁的树荫下,没再聊骑射,反倒说起了别的:“太子殿下,今日臣想教您两样看事、理事的法子——逻辑学与辩证法。”
见赵昉面露疑惑,陈阳便用浅白的例子解释:“比如民间一件纠纷,原告说自己受了委屈,被告说自己占理,这便是因立场、视角不同,对同一件事有了不同看法,这就是辩证的道理。您日后登基治国,处理国事时,绝不能只听单一官员的奏报,无论是文臣的献策,还是武将的进言,都要一一听取,再用逻辑梳理其中的利弊、真假,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不可偏听偏信。”
他顿了顿,又郑重补充:“尤其不能被单一学说束缚住思路。儒家学说中有治国安邦的良策,但治国需兼顾各方,若一味只依一家之言,很容易忽略民生、军事等其他方面的隐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望太子殿下牢记这句话,这才是君王该有的胸襟与行事之道。”
赵昉虽年纪尚小,却也认真点头,把这番话仔细记在了心里,还主动追问了几句“如何分辨奏报真假”,陈阳也耐心一一解答。
陈阳站在校场边,看着正在和玄三、玄四对练的太子赵昉——刚过九岁的少年,身姿已初见挺拔,一身劲装衬得他眉眼英气,虽年纪尚小,却半点没有孩童的娇弱,出拳、格挡都透着股利落劲儿,身板看着格外结实。
更难得的是,他眉宇间已隐隐有了储君的气度,哪怕偶尔被玄三指出动作疏漏,也不骄不躁,认真听着纠正,眼神里满是沉稳。陈阳望着这副模样,心里暗自欣慰:照这样成长下去,太子日后定能成为一位明事理、有担当的好皇帝。
晚宴时,太子赵昉去荣华殿陪荣贵妃用餐,席间主动说起白日的事:“母妃,儿臣上午跟着太傅学了《论语》,下午便去校场找陈副统领,跟着他和玄三、玄四练武艺。休息时,陈副统领还教了儿臣逻辑与辩证之法,说看待事情要多听多思,不能只认一个道理,比太傅讲的经书有趣多了!”
荣贵妃听着,眼底瞬间漾开笑意——赵昉口中新奇的“辩证之法”,分明是陈阳作为父亲,在悄悄为儿子铺路,这份藏在君臣身份下的关心,让她心里又暖又喜。她伸手摸了摸赵昉的头,柔声叮嘱:“昉儿,陈副统领是有大本事的人,他教你的东西,你可要好好学、记在心里,往后多跟着他请教,学到手的都是你自己的本事。”
“儿臣记着了!”赵昉用力点头,拿起筷子乖乖吃饭。荣贵妃望着儿子挺拔的小身板、认真的模样,想到他如今既有文臣教的学识,又有陈阳教的务实本领,还渐渐有了储君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与满意。
晚餐过后,太子赵昉乖乖辞别荣贵妃,回东宫温习功课去了。
殿内只剩荣贵妃一人,她让人端来陈阳早前送来的零食——有剥好壳的松子、蜜饯海棠,还有软糯的桂花糕,一边小口吃着,一边让人取来滋养肌肤的膏脂。
她坐在镜前,由侍女细细为她卸妆,又敷上特制的养颜面膜,指尖轻轻摩挲着脸颊,心里还想着方才赵昉说的话。
想到陈阳既在明里教太子武艺、授他治国思路,又在暗里记挂着自己的喜好,送来这些合心意的小食,荣贵妃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眼底满是温柔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