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年味正浓。陈阳辞别了妹妹陈月和衙门众人,准备前往河东裴家探亲。
临行前,他特意叮嘱师爷裴炎:“裴先生,我离开期间,县衙的大小事务就拜托你了。务必一切照旧,不可懈怠。”
裴炎躬身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定当尽心竭力,管好县衙之事,等候大人归来。”
众人都知道,陈阳这是要去岳父家拜年,纷纷笑着送上祝福。
“大人一路顺风!”
“祝大人与裴小姐好事将近!”
陈阳笑着点头谢过,拒绝了护卫们同行的请求。“我自有分寸,你们不必跟随。”众人皆知陈阳身手不凡,便也放心下来。
陈阳翻身上马,马鞭一挥,骏马便疾驰而去。他一路快马加鞭,每到驿站便立刻换马,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停歇。他心中惦记着远方的未婚妻,只想尽快赶到河东裴家。
经过十一天的奔波,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陈阳终于抵达了河东裴家。
他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衫,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递上,对门房说道:“成都县县令陈阳,前来拜访裴大人,还望通报一声。”
门房见陈阳气度不凡,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报。
很快,裴家众人便出来迎接。裴矩走在最前面,看到风尘仆仆的陈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阳,一路辛苦,快进来!”
陈阳躬身行礼:“岳父大人安好。小婿来迟,还望恕罪。”
“无妨,无妨。”裴矩笑着扶起他,“路上平安就好。”
随后,裴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各位叔伯长辈也纷纷上前问好,热情地招呼着陈阳。虽然陈阳的名声被各大世家有意封锁,未曾在全国传开,但十大世家内部都深知陈阳的潜力和才能,对他十分看重。这种“封锁”,实则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以免他过早卷入朝堂的纷争。
裴家为陈阳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陈阳应对得体,言谈举止间尽显风度,赢得了裴家长辈们的一致好感。
宴席过半,裴矩让人将小女儿裴秀带了出来。
裴秀今年十二岁,长得眉清目秀,肌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清澈见底,透着一股清纯可爱的气息。她看到陈阳,脸颊微微泛红,羞涩地低下了头。
陈阳看着眼前心心念念的未婚妻,心中也是一阵悸动。他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递到裴秀面前:“秀儿,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喜欢。”
裴秀接过首饰盒,在丫鬟的帮助下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条精美的项链,吊坠是一颗两克拉的蓝色钻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还有一只翡翠玉手镯,色泽温润,质地细腻。
裴秀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首饰,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抬头看向陈阳,眼中充满了惊喜和羞涩。
“谢谢……谢谢陈大哥。”她轻声说道。
裴家长辈们也都凑上前来观看,纷纷称赞陈阳眼光独到,礼物贵重。裴矩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陈阳这个女婿越发满意。
陈阳在裴家待了两天,期间与裴矩探讨了一些朝堂局势和成都县的发展情况,也与裴秀有了更多的交流。虽然相聚短暂,但两人之间的情意却在悄然滋生。
然而,成都县还有许多事情等着陈阳处理。两天后,他便向裴家辞行。
“岳父大人,秀儿,成都县事务繁忙,小婿不得不先行返回。待日后有空,再来看望你们。”陈阳躬身说道。
裴矩点了点头:“我明白,你去吧。记住,裴家永远是你的后盾。”
裴秀依依不舍地看着陈阳,眼中满是不舍。
陈阳心中也是一阵不舍,但还是狠了狠心,翻身上马,踏上了返回成都县的路程。他知道,只有把成都县治理得更好,才能给裴秀一个安稳幸福的未来。
陈阳快马加鞭赶回成都县,一进县衙后宅,妹妹陈佳就迎了上来,脸上带着一丝雀跃。
“哥,你可算回来了!家里寄信来了!”
陈阳接过信,拆开一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信是家里的家主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信中说,家里人都知道他身为县令,公务繁忙,无法回家过年尽孝,对此他们都非常体谅。得知他在成都县一切安好,并且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和放心。
信中还提到,年后家里已经派遣了新的管事和随行人员,启程前来成都县协助他。
看完信,陈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定。他抬起头,看着一旁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妹妹,微微一笑,问道:“佳妹,哥问你,你想不想去学堂当先生?”
陈佳闻言,先是一脸惊喜,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从小就跟着哥哥识文断字,对读书授课也充满了向往。但随即,她脸上的笑容又黯淡了下去,轻轻摇了摇头。
她想起了这个时代的规矩,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去学堂当先生的。哥哥的好意她心领了,但她不能让哥哥为难。
“哥,我……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
陈阳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坚定地说:“放心吧,规矩是人定的。你在家里这段时间,就安心跟着刘博士好好学习,多读些书。相信哥,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让你堂堂正正地走进学堂,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先生。”
看着哥哥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陈佳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期待,用力点了点头。她相信,哥哥一定能做到。
时间进入二月,春寒料峭,但成都县的百姓们却热情高涨。陈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县的百姓、官员、士绅和地主,每人都必须种植两颗树。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陈阳亲自带头,来到城外的一片荒山坡上。他站在高处,对着聚集起来的众人说道:
“乡亲们,父老乡亲们!大家看看我们周围的山,这些年为了盖房、烧柴,树木被砍伐得实在太厉害了!”
他指着光秃秃的山坡,语气沉重:“照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一场大雨下来,很可能就会引发泥石流,到时候我们的田地、房屋都会被冲毁,损失多大啊!而且,如果不种树,再过几年,大家连烧火的柴都没得用了!”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称是,意识到了植树的重要性。
陈阳随即让人抬来早已准备好的树苗,大声说道:“树苗我已经准备好了!从今天起,大家一起动手,把这些树苗种到各个山头、田间地头去!”
在陈阳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在成都县展开了。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家挥锹挖坑、扶苗浇水,干劲十足。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劳作,成都县的许多荒山坡都披上了一层新绿。
植树运动结束后,陈阳又拿出了一部分果树苗,分发给各个里正。
“这些果苗,你们带回村里,种在村子周边。”陈阳叮嘱道,“等果树长大了,结了果子,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给大家增加一份收入。”
里正们接过果苗,眼睛一亮,纷纷道谢。
陈阳脸色一沉,严肃地说:“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谁也不许等树还没长成,就偷偷给我砍了!一旦发现,罚银十倍!”
为了确保树木得到有效保护,陈阳又命师爷裴炎写出告示,在全县张贴。告示中明确规定:但凡发现有人损坏树苗,一律处以十倍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者,更是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百姓们看到告示,都不敢再随意砍伐树木。成都县的生态环境,在陈阳的努力下,开始慢慢得到恢复。
这天,陈阳来到了成都县的大牢。他命人将所有囚犯集合到院子里,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除了那些犯下重罪、罪无可赦的人,其他人都听好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现在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今天起,你们每个人负责一座山头,任务就是把山上的绿化做好,把树给我种起来,并且养护到成材。”
囚犯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疑惑。
陈阳看着他们,抛出了更诱人的条件:“只要你们能完成任务,我不仅会免除你们的一切罪责,还会每年给你们发20两银子!”
“什么?!”
“免除罪责?还给钱?”
囚犯们瞬间炸开了锅,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20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更别说还能恢复自由身了。
“大人,这是真的吗?”一个囚犯小心翼翼地问道。
“本大人说话,自然算数!”陈阳语气坚定,“但丑话说在前头,私自逃跑者,一经发现,全家连坐!”
这句话一出,众人脸上的兴奋稍敛,但随即又被更大的希望取代。
陈阳见状,又补充道:“如果谁负责的山头能率先全部种上树,变得绿意盎然,我私人再奖励他500两银子!我可以当场给你们立字据!”
500两!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红了眼。他们看着陈阳真诚的眼神,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大人!既然您给我们机会,还给我们银钱,我们保证绝不辜负您!”囚犯们纷纷跪地磕头,语气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
陈阳相信,这些人中大多并非十恶不赦之徒,只是一时糊涂或迫于生计。他当场与众人签下了守约文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随后,他命人提前将第一年的20两银子发给了每个囚犯,又额外给了每人5两银子,让他们在山脚下建造房屋。考虑到山里可能有野兽出没,他还特批允许他们持刀自卫。
“好好干,别让我失望。”陈阳最后说道。
囚犯们再次拜谢,眼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劳抵罪”计划,就这样在成都县悄然启动了。
临行前,他特意叮嘱师爷裴炎:“裴先生,我离开期间,县衙的大小事务就拜托你了。务必一切照旧,不可懈怠。”
裴炎躬身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定当尽心竭力,管好县衙之事,等候大人归来。”
众人都知道,陈阳这是要去岳父家拜年,纷纷笑着送上祝福。
“大人一路顺风!”
“祝大人与裴小姐好事将近!”
陈阳笑着点头谢过,拒绝了护卫们同行的请求。“我自有分寸,你们不必跟随。”众人皆知陈阳身手不凡,便也放心下来。
陈阳翻身上马,马鞭一挥,骏马便疾驰而去。他一路快马加鞭,每到驿站便立刻换马,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停歇。他心中惦记着远方的未婚妻,只想尽快赶到河东裴家。
经过十一天的奔波,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陈阳终于抵达了河东裴家。
他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衫,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递上,对门房说道:“成都县县令陈阳,前来拜访裴大人,还望通报一声。”
门房见陈阳气度不凡,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报。
很快,裴家众人便出来迎接。裴矩走在最前面,看到风尘仆仆的陈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阳,一路辛苦,快进来!”
陈阳躬身行礼:“岳父大人安好。小婿来迟,还望恕罪。”
“无妨,无妨。”裴矩笑着扶起他,“路上平安就好。”
随后,裴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各位叔伯长辈也纷纷上前问好,热情地招呼着陈阳。虽然陈阳的名声被各大世家有意封锁,未曾在全国传开,但十大世家内部都深知陈阳的潜力和才能,对他十分看重。这种“封锁”,实则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以免他过早卷入朝堂的纷争。
裴家为陈阳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陈阳应对得体,言谈举止间尽显风度,赢得了裴家长辈们的一致好感。
宴席过半,裴矩让人将小女儿裴秀带了出来。
裴秀今年十二岁,长得眉清目秀,肌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清澈见底,透着一股清纯可爱的气息。她看到陈阳,脸颊微微泛红,羞涩地低下了头。
陈阳看着眼前心心念念的未婚妻,心中也是一阵悸动。他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递到裴秀面前:“秀儿,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喜欢。”
裴秀接过首饰盒,在丫鬟的帮助下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条精美的项链,吊坠是一颗两克拉的蓝色钻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还有一只翡翠玉手镯,色泽温润,质地细腻。
裴秀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首饰,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抬头看向陈阳,眼中充满了惊喜和羞涩。
“谢谢……谢谢陈大哥。”她轻声说道。
裴家长辈们也都凑上前来观看,纷纷称赞陈阳眼光独到,礼物贵重。裴矩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陈阳这个女婿越发满意。
陈阳在裴家待了两天,期间与裴矩探讨了一些朝堂局势和成都县的发展情况,也与裴秀有了更多的交流。虽然相聚短暂,但两人之间的情意却在悄然滋生。
然而,成都县还有许多事情等着陈阳处理。两天后,他便向裴家辞行。
“岳父大人,秀儿,成都县事务繁忙,小婿不得不先行返回。待日后有空,再来看望你们。”陈阳躬身说道。
裴矩点了点头:“我明白,你去吧。记住,裴家永远是你的后盾。”
裴秀依依不舍地看着陈阳,眼中满是不舍。
陈阳心中也是一阵不舍,但还是狠了狠心,翻身上马,踏上了返回成都县的路程。他知道,只有把成都县治理得更好,才能给裴秀一个安稳幸福的未来。
陈阳快马加鞭赶回成都县,一进县衙后宅,妹妹陈佳就迎了上来,脸上带着一丝雀跃。
“哥,你可算回来了!家里寄信来了!”
陈阳接过信,拆开一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信是家里的家主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信中说,家里人都知道他身为县令,公务繁忙,无法回家过年尽孝,对此他们都非常体谅。得知他在成都县一切安好,并且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和放心。
信中还提到,年后家里已经派遣了新的管事和随行人员,启程前来成都县协助他。
看完信,陈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定。他抬起头,看着一旁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妹妹,微微一笑,问道:“佳妹,哥问你,你想不想去学堂当先生?”
陈佳闻言,先是一脸惊喜,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从小就跟着哥哥识文断字,对读书授课也充满了向往。但随即,她脸上的笑容又黯淡了下去,轻轻摇了摇头。
她想起了这个时代的规矩,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去学堂当先生的。哥哥的好意她心领了,但她不能让哥哥为难。
“哥,我……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
陈阳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坚定地说:“放心吧,规矩是人定的。你在家里这段时间,就安心跟着刘博士好好学习,多读些书。相信哥,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让你堂堂正正地走进学堂,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先生。”
看着哥哥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陈佳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期待,用力点了点头。她相信,哥哥一定能做到。
时间进入二月,春寒料峭,但成都县的百姓们却热情高涨。陈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县的百姓、官员、士绅和地主,每人都必须种植两颗树。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陈阳亲自带头,来到城外的一片荒山坡上。他站在高处,对着聚集起来的众人说道:
“乡亲们,父老乡亲们!大家看看我们周围的山,这些年为了盖房、烧柴,树木被砍伐得实在太厉害了!”
他指着光秃秃的山坡,语气沉重:“照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一场大雨下来,很可能就会引发泥石流,到时候我们的田地、房屋都会被冲毁,损失多大啊!而且,如果不种树,再过几年,大家连烧火的柴都没得用了!”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称是,意识到了植树的重要性。
陈阳随即让人抬来早已准备好的树苗,大声说道:“树苗我已经准备好了!从今天起,大家一起动手,把这些树苗种到各个山头、田间地头去!”
在陈阳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在成都县展开了。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家挥锹挖坑、扶苗浇水,干劲十足。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劳作,成都县的许多荒山坡都披上了一层新绿。
植树运动结束后,陈阳又拿出了一部分果树苗,分发给各个里正。
“这些果苗,你们带回村里,种在村子周边。”陈阳叮嘱道,“等果树长大了,结了果子,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给大家增加一份收入。”
里正们接过果苗,眼睛一亮,纷纷道谢。
陈阳脸色一沉,严肃地说:“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谁也不许等树还没长成,就偷偷给我砍了!一旦发现,罚银十倍!”
为了确保树木得到有效保护,陈阳又命师爷裴炎写出告示,在全县张贴。告示中明确规定:但凡发现有人损坏树苗,一律处以十倍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者,更是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百姓们看到告示,都不敢再随意砍伐树木。成都县的生态环境,在陈阳的努力下,开始慢慢得到恢复。
这天,陈阳来到了成都县的大牢。他命人将所有囚犯集合到院子里,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除了那些犯下重罪、罪无可赦的人,其他人都听好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现在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今天起,你们每个人负责一座山头,任务就是把山上的绿化做好,把树给我种起来,并且养护到成材。”
囚犯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疑惑。
陈阳看着他们,抛出了更诱人的条件:“只要你们能完成任务,我不仅会免除你们的一切罪责,还会每年给你们发20两银子!”
“什么?!”
“免除罪责?还给钱?”
囚犯们瞬间炸开了锅,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20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更别说还能恢复自由身了。
“大人,这是真的吗?”一个囚犯小心翼翼地问道。
“本大人说话,自然算数!”陈阳语气坚定,“但丑话说在前头,私自逃跑者,一经发现,全家连坐!”
这句话一出,众人脸上的兴奋稍敛,但随即又被更大的希望取代。
陈阳见状,又补充道:“如果谁负责的山头能率先全部种上树,变得绿意盎然,我私人再奖励他500两银子!我可以当场给你们立字据!”
500两!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红了眼。他们看着陈阳真诚的眼神,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大人!既然您给我们机会,还给我们银钱,我们保证绝不辜负您!”囚犯们纷纷跪地磕头,语气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
陈阳相信,这些人中大多并非十恶不赦之徒,只是一时糊涂或迫于生计。他当场与众人签下了守约文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随后,他命人提前将第一年的20两银子发给了每个囚犯,又额外给了每人5两银子,让他们在山脚下建造房屋。考虑到山里可能有野兽出没,他还特批允许他们持刀自卫。
“好好干,别让我失望。”陈阳最后说道。
囚犯们再次拜谢,眼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劳抵罪”计划,就这样在成都县悄然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