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座无与伦比的巨城轮廓在视野中变得清晰时,连见多识广的护卫王虎都忍不住勒住马,惊叹地望了片刻。陈阳更是掀开马车帘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那就是大兴城。
城墙高大得超乎想象,青色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一眼望不到尽头。他们随着人流,从繁华的春明门进入。刚一进城,陈阳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条宽阔得能容纳十几辆马车并行的大街笔直地向前延伸,这就是朱雀大街。街道两旁是整齐划一的坊墙,高达丈余,将城市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方块。坊门上方有兵士把守,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商,有身着制服的官吏,也有扛着货物的脚夫,还有各种叫卖的小贩,喧嚣而有序。
“好一座雄城!”陈阳在心中赞叹。这规划之整齐,气魄之宏大,远超他的想象。
王虎显然对大兴城也不熟,问道:“公子,我们先去何处落脚?”
陈阳早有打算:“先去城东,找陈记商号。族里的叔伯说,他们会照应我们。”
在路人的指引下,车队拐进几条街道,来到了城东的一处繁华地段。这里商铺林立,很快就找到了挂着“陈记”牌匾的商号。出示了族中信物后,商号的管事十分热情,不仅帮他们安排好了住宿,还告知了考场的大致位置和一些考前注意事项。
商号旁边就有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旅店,看起来干净整洁,生意也颇为兴隆。陈阳便决定在此住下。
进了客栈,店小二麻利地迎了上来,看到陈阳一行人的装扮,脸上堆起笑容:“客官里面请!是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开两间上房。再备一桌好酒好菜,送到我房里来。”陈阳吩咐道。
“好嘞!楼上请!”
房间还算宽敞,有一张软榻和一张书桌,窗外就是客栈的天井。放下行李后,陈阳便让书童和王虎先去休息,自己则在房间里等饭菜。
很快,店小二就端着托盘上来了。
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饼,雪白松软,散发着麦香;一碗羊肉羹,汤色奶白,上面撒着葱花,香气扑鼻;还有一盘切好的酱牛肉,色泽酱红,看起来就很有嚼劲;最后是一碟清爽的腌黄瓜,解腻开胃。
这比沿途驿站里那些粗糙的粟米饭和咸菜可强太多了。陈阳旅途劳顿,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起来。羊肉羹鲜美醇厚,蒸饼松软可口,酱牛肉嚼劲十足,吃得他满头大汗,直呼过瘾。
吃完饭,店小二又送来了一大桶热水。陈阳打发走店小二,关好房门,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温热的水流过疲惫的身体,将一路的风尘和劳累都洗去了大半,浑身的筋骨都舒展开来。
洗完澡,换上干净的内衣,陈阳躺到柔软的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颍川到大兴,这一路风餐露宿,总算是到地方了。
他闭上眼睛,不再去想科举的事,也不去想那些宏大的计划。此刻,他只想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陈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接下来的时日,陈阳几乎没有踏出过悦来客栈的房门。他深知这次科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他在这个世界立足的第一步,更是实现他所有宏伟计划的敲门砖。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他便已起床,在书桌前点燃油灯,开始诵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礼记》……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在他穿越前的记忆和如今系统的复习下,变得清晰起来。他不仅要熟记原文,更要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才能在策论中言之有物。
午后,他会放下书本,拿出纸笔,练习写策论。他模拟着历年的考题,针对开皇年间的时政,如均田制的推行、府兵制的利弊、江南的治理等问题,反复构思、落笔、修改。王虎和书童看他如此刻苦,也都十分敬佩,每日只是安静地守在门外,确保他不受打扰。
偶尔,陈阳也会感到疲惫和枯燥,但一想到远在颍川的妹妹陈佳,想到那个“立足隋唐”的任务,想到自己即将在这个时代掀起的波澜,他便又重新振作起来。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苦读中,二月初十,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天色微亮,大兴城的街道上便已挤满了身着儒衫的考生。陈阳在王虎的护送下,也来到了位于皇城之南的贡院。
贡院的大门紧闭,门外戒备森严,手持长矛的士兵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考生们排着长队,依次接受严格的搜查,以防止有人夹带作弊的书本或纸条。陈阳看到,有的考生因为过于紧张而脸色发白,有的则故作镇定地与同伴交谈着,还有的在低声背诵着经文。
轮到陈阳时,他从容地出示了自己的文牒,任由士兵搜查。士兵检查得十分仔细,连他的发髻和衣角都没有放过,确认无误后,才放他进入。
穿过几道大门,陈阳来到了考场的核心区域——号房。
所谓号房,其实就是一排排简陋的小隔间,每个隔间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可以躺下休息的小榻。隔间的门是活动的,可以从外面锁上,考生进入后,便相当于被“囚禁”在里面,直到考试结束。
陈阳找到自己对应的号房,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他放下随身的笔墨纸砚和干粮,刚坐下不久,外面就传来了考官的号令声。
考试正式开始了。
秀才科主要考方略策论,题目是关于如何进一步整顿吏治、安抚流民的。这个题目正好是陈阳复习过的重点,他略一思索,便有了思路。
他铺开宣纸,磨好墨,拿起毛笔,凝神静气,开始奋笔疾书。他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分析了当前吏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惩贪官、选拔贤能、加强考核”等具体措施;对于安抚流民,则建议“轻徭薄赋、鼓励垦荒、设立义仓”。他的论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既有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又有结合实际的见解。
时间在笔尖的滑动中悄然流逝。白天,阳光透过号房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夜晚,他便点燃带来的油灯,继续作答。期间,除了考官定时巡查和送水外,整个贡院安静得只剩下考生们写字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这样的日子,一共持续了三天两夜。
在这三天里,陈阳几乎没有合过眼,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冷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和体力消耗,让他疲惫不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手腕也酸痛不已。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随着考官一声“考试结束”的号令,所有考生都停下了笔。
陈阳放下毛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自己写满了字的几大张宣纸,虽然疲惫,但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交卷后,他走出号房,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的力气都像是被抽干了一样。王虎早已在贡院外等候,看到他出来,连忙上前扶住他。
“公子,你没事吧?”王虎关切地问道。
陈阳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地说:“没事,就是太累了。我们回客栈。”
回到悦来客栈的房间,陈阳连衣服都没脱,就一头倒在了床上。柔软的床铺让他瞬间放松下来,他闭上眼睛,脑海中还在回放着考试的场景。
“古代的科举,真是太遭罪了……”他在心中感叹道。这哪里是什么考试,简直就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极限考验。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着想着,疲惫感彻底席卷了他,很快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至于考试结果如何,他现在已经没有力气去想了。
那就是大兴城。
城墙高大得超乎想象,青色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一眼望不到尽头。他们随着人流,从繁华的春明门进入。刚一进城,陈阳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条宽阔得能容纳十几辆马车并行的大街笔直地向前延伸,这就是朱雀大街。街道两旁是整齐划一的坊墙,高达丈余,将城市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方块。坊门上方有兵士把守,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商,有身着制服的官吏,也有扛着货物的脚夫,还有各种叫卖的小贩,喧嚣而有序。
“好一座雄城!”陈阳在心中赞叹。这规划之整齐,气魄之宏大,远超他的想象。
王虎显然对大兴城也不熟,问道:“公子,我们先去何处落脚?”
陈阳早有打算:“先去城东,找陈记商号。族里的叔伯说,他们会照应我们。”
在路人的指引下,车队拐进几条街道,来到了城东的一处繁华地段。这里商铺林立,很快就找到了挂着“陈记”牌匾的商号。出示了族中信物后,商号的管事十分热情,不仅帮他们安排好了住宿,还告知了考场的大致位置和一些考前注意事项。
商号旁边就有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旅店,看起来干净整洁,生意也颇为兴隆。陈阳便决定在此住下。
进了客栈,店小二麻利地迎了上来,看到陈阳一行人的装扮,脸上堆起笑容:“客官里面请!是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开两间上房。再备一桌好酒好菜,送到我房里来。”陈阳吩咐道。
“好嘞!楼上请!”
房间还算宽敞,有一张软榻和一张书桌,窗外就是客栈的天井。放下行李后,陈阳便让书童和王虎先去休息,自己则在房间里等饭菜。
很快,店小二就端着托盘上来了。
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饼,雪白松软,散发着麦香;一碗羊肉羹,汤色奶白,上面撒着葱花,香气扑鼻;还有一盘切好的酱牛肉,色泽酱红,看起来就很有嚼劲;最后是一碟清爽的腌黄瓜,解腻开胃。
这比沿途驿站里那些粗糙的粟米饭和咸菜可强太多了。陈阳旅途劳顿,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起来。羊肉羹鲜美醇厚,蒸饼松软可口,酱牛肉嚼劲十足,吃得他满头大汗,直呼过瘾。
吃完饭,店小二又送来了一大桶热水。陈阳打发走店小二,关好房门,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温热的水流过疲惫的身体,将一路的风尘和劳累都洗去了大半,浑身的筋骨都舒展开来。
洗完澡,换上干净的内衣,陈阳躺到柔软的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颍川到大兴,这一路风餐露宿,总算是到地方了。
他闭上眼睛,不再去想科举的事,也不去想那些宏大的计划。此刻,他只想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陈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接下来的时日,陈阳几乎没有踏出过悦来客栈的房门。他深知这次科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他在这个世界立足的第一步,更是实现他所有宏伟计划的敲门砖。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他便已起床,在书桌前点燃油灯,开始诵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礼记》……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在他穿越前的记忆和如今系统的复习下,变得清晰起来。他不仅要熟记原文,更要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才能在策论中言之有物。
午后,他会放下书本,拿出纸笔,练习写策论。他模拟着历年的考题,针对开皇年间的时政,如均田制的推行、府兵制的利弊、江南的治理等问题,反复构思、落笔、修改。王虎和书童看他如此刻苦,也都十分敬佩,每日只是安静地守在门外,确保他不受打扰。
偶尔,陈阳也会感到疲惫和枯燥,但一想到远在颍川的妹妹陈佳,想到那个“立足隋唐”的任务,想到自己即将在这个时代掀起的波澜,他便又重新振作起来。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苦读中,二月初十,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天色微亮,大兴城的街道上便已挤满了身着儒衫的考生。陈阳在王虎的护送下,也来到了位于皇城之南的贡院。
贡院的大门紧闭,门外戒备森严,手持长矛的士兵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考生们排着长队,依次接受严格的搜查,以防止有人夹带作弊的书本或纸条。陈阳看到,有的考生因为过于紧张而脸色发白,有的则故作镇定地与同伴交谈着,还有的在低声背诵着经文。
轮到陈阳时,他从容地出示了自己的文牒,任由士兵搜查。士兵检查得十分仔细,连他的发髻和衣角都没有放过,确认无误后,才放他进入。
穿过几道大门,陈阳来到了考场的核心区域——号房。
所谓号房,其实就是一排排简陋的小隔间,每个隔间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可以躺下休息的小榻。隔间的门是活动的,可以从外面锁上,考生进入后,便相当于被“囚禁”在里面,直到考试结束。
陈阳找到自己对应的号房,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他放下随身的笔墨纸砚和干粮,刚坐下不久,外面就传来了考官的号令声。
考试正式开始了。
秀才科主要考方略策论,题目是关于如何进一步整顿吏治、安抚流民的。这个题目正好是陈阳复习过的重点,他略一思索,便有了思路。
他铺开宣纸,磨好墨,拿起毛笔,凝神静气,开始奋笔疾书。他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分析了当前吏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惩贪官、选拔贤能、加强考核”等具体措施;对于安抚流民,则建议“轻徭薄赋、鼓励垦荒、设立义仓”。他的论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既有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又有结合实际的见解。
时间在笔尖的滑动中悄然流逝。白天,阳光透过号房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夜晚,他便点燃带来的油灯,继续作答。期间,除了考官定时巡查和送水外,整个贡院安静得只剩下考生们写字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这样的日子,一共持续了三天两夜。
在这三天里,陈阳几乎没有合过眼,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冷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和体力消耗,让他疲惫不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手腕也酸痛不已。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随着考官一声“考试结束”的号令,所有考生都停下了笔。
陈阳放下毛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自己写满了字的几大张宣纸,虽然疲惫,但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交卷后,他走出号房,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的力气都像是被抽干了一样。王虎早已在贡院外等候,看到他出来,连忙上前扶住他。
“公子,你没事吧?”王虎关切地问道。
陈阳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地说:“没事,就是太累了。我们回客栈。”
回到悦来客栈的房间,陈阳连衣服都没脱,就一头倒在了床上。柔软的床铺让他瞬间放松下来,他闭上眼睛,脑海中还在回放着考试的场景。
“古代的科举,真是太遭罪了……”他在心中感叹道。这哪里是什么考试,简直就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极限考验。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着想着,疲惫感彻底席卷了他,很快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至于考试结果如何,他现在已经没有力气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