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攥着陈阳给的那张纸条,心事重重地推开了家门。客厅里,母亲潘妮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一叠信纸,神情有些焦虑。
“亚瑟,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潘妮看到儿子,立刻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信……信你寄出去了吗?托马斯先生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又是信。亚瑟心里叹了口气。母亲总是这样,一遍遍地问他有没有把信寄给托马斯·韦恩,坚信这位哥谭的富豪会帮助他们母子摆脱困境。以前,亚瑟都会耐心地安慰她,说信已经寄出去了,让她再等等。
但今天,陈阳的话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阿卡姆州立医院”、“病例档案”、“身世之谜”……这些词语在他脑海里盘旋。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回答母亲,而是沉默地放下东西,走到她身边坐下。“潘妮,那封信……能让我看看吗?”他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潘妮愣了一下,随即把信纸递了过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然,我的孩子。托马斯先生看到信,一定会记起我们的。他那么善良,一定会帮我们的。”
亚瑟接过信纸,指尖有些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展开信纸读了起来。信里的内容,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开——潘妮在信里声称,亚瑟是她和托马斯·韦恩的儿子,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托马斯未能尽到父亲的责任,现在她希望托马斯能帮助他们。
“这……这是真的吗?”亚瑟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
潘妮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偏执的肯定:“当然是真的!亚瑟,你是韦恩家族的血脉啊!托马斯他一定会认你的!”
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再联想到白天陈阳说的话,亚瑟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猛地站起身,拿起外套:“潘妮,我出去一下!”
“你去哪里?”潘妮急忙问道。
“我……我去确认一件事!”亚瑟说完,不等母亲回应,就冲出了家门。
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朝着阿卡姆州立医院的方向跑去。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一片混乱,既有对身世真相的渴望,又有对未知的恐惧。陈阳说的是真的吗?他真的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那母亲说的一切,又有几分是真的?
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终于来到了阿卡姆州立医院。凭借着一股执念和从陈阳那里得到的模糊提示,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动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才终于找到了潘妮的病历档案。
他颤抖着手打开档案袋,里面的内容让他如坠冰窟。档案上清晰地记录着:潘妮患有严重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曾因虐待养子亚瑟而被送入医院治疗。所谓的“与托马斯·韦恩有染”、“亚瑟是韦恩家族血脉”等说法,全都是她臆想出来的。档案里还提到了“恐怖的家庭环境”,详细描述了潘妮如何精神失常,如何对年幼的亚瑟进行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
“不……不可能……”亚瑟喃喃自语,脸色惨白如纸。他后退了几步,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手里的档案散落一地。
原来,他不是什么韦恩家族的少爷,只是一个被精神病人收养的孤儿。他一直坚信的母爱,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竟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谎言之上。那些他模糊记忆中关于童年的恐惧和痛苦,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陈阳说的没错,真相,真的能让人彻底绝望。
此刻的亚瑟,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看着档案上那些冰冷的文字,看着镜子里自己苍白而扭曲的脸,喉咙里又开始发出那种不受控制的、凄厉的大笑声。只是这一次,这笑声里没有丝毫的快乐,只有无尽的悲凉、愤怒和疯狂。
哥谭的雨,不知何时又开始下了起来,冰冷地打在医院的窗户上,也打在亚瑟早已破碎的心上。
深夜,陈阳瞬移到韦恩庄园的主卧室。他迅速点了托马斯夫妇的昏睡穴,然后按住托马斯的头读取记忆。
确认了亚瑟身世的真相后,他从空间里拿出电脑,手指飞快地操作,将托马斯几个账户里的大部分资金都匿名捐给了慈善基金。
做完这一切,陈阳看了眼床上的托马斯,心想:“这个罪恶的资本家,还是留给哥谭的人来解决吧。”随后,他便转身消失了。
两天后,亚瑟终于拨通了陈阳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疲惫:“先生……我需要你的帮助。”
电话那头的陈阳很干脆:“可以。你在家收拾好行李,我去接你。”
挂了电话,陈阳便驱车前往亚瑟家。车子停在了那栋破旧、潮湿的公寓楼前,与陈阳身上精致的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走进楼道,按下了电梯。
电梯门打开,陈阳来到亚瑟家门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很快开了,亚瑟站在门后,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侧身请他进来。
陈阳走进屋里,目光快速扫过这个狭小、凌乱的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味道,家具也都显得破旧不堪。
“都知道了?”陈阳率先开口,语气平静。
亚瑟默默地点了点头,低下了头,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潘妮呢?你打算怎么处理?”陈阳问。
亚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我……我想带她一起走,可以吗?”
陈阳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可以。”
亚瑟如蒙大赦,立刻转身去收拾东西。不一会儿,他背着昏睡的潘妮走了出来,陈阳则跟在后面,提起了那个简单的行李袋。
两人一起下楼,来到车旁。陈阳打开了后座车门,示意亚瑟上车。亚瑟却站在原地,脚步有些犹豫。他看着自己身上有些脏的衣服,又看了看陈阳那辆干净整洁的车,脸上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似乎生怕把车弄脏。
“没关系,亚瑟。”陈阳看出了他的顾虑,温和地说,“车子就是为人服务的。”
听了这话,亚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将潘妮放进后座,然后自己也坐了进去。陈阳则打开后备箱,把行李放好。
一切就绪,陈阳发动汽车,车子缓缓驶离了这栋充满了亚瑟痛苦回忆的公寓楼,也驶离了哥谭市,朝着纽约的方向开去。
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倒退,亚瑟看着渐渐远去的哥谭,心中五味杂陈。那里有他的痛苦和绝望,但也有他唯一的过去。而前方的纽约,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
几天后,陈阳将潘妮安置在了纽约一家环境优雅、医护条件顶尖的私人疗养院。他支付了高昂的费用,确保潘妮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料。看着母亲在安静的房间里睡下,亚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感激,也有一丝对过去的释然。
随后,陈阳带着亚瑟来到了自己位于长岛(黄金海岸)的庄园。这里与哥谭那间狭小破旧的公寓有着天壤之别,开阔的庭院、精致的花园,让亚瑟有些目不暇接,甚至感到一丝局促。
“以后你就住在这里。”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安顿好亚瑟的住处后,陈阳又带着他去了自己投资的一家私人研究所。研究所里的设施先进,氛围严谨而活跃。陈阳将亚瑟介绍给了研究所的教授和科学家们,最后,他把重点放在了一位眼神温和的科学家身上——查尔斯博士。
“查尔斯博士,这位是亚瑟。”陈阳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将亚瑟的身世、他的病情以及在哥谭的遭遇,简要地讲给了查尔斯博士听。
听完之后,查尔斯博士看向亚瑟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
陈阳继续说道:“博士,我希望您能给亚瑟一个机会。研究所的各位在休息、不思考工作的时候,能否让亚瑟为大家表演一下他的喜剧?这样他也算有一份工作,能靠自己的能力获得酬劳,而不是感觉我们在怜悯他。我希望他能在这里找回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查尔斯博士点了点头,微笑着对亚瑟说:“当然可以,亚瑟。我们很欢迎你加入我们。”
就这样,亚瑟开始了在研究所的“工作”。白天,他像个普通员工一样来到研究所,大部分时间他都很空闲,因为科学家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很少有休息时间。但只要有人停下工作,稍作放松,亚瑟就会立刻打起精神,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努力地讲笑话、做鬼脸,试图博取大家的一笑。
研究所的每个人都从陈阳那里知道了亚瑟的故事,所以他们都对他格外包容和关心。即使亚瑟的笑话并不好笑,或者他因为紧张而不受控制地大笑起来,大家也都会报以善意的微笑和鼓励。这种被接纳、被尊重的感觉,是亚瑟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他冰封已久的心渐渐有了一丝暖意。
而每天下午,陈阳的妹妹吉尔都会从学校回来,来到庄园给亚瑟进行心理辅导。吉尔年轻、开朗,而且非常专业。她耐心地倾听亚瑟的烦恼,引导他表达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教他一些应对病理性大笑的方法。在吉尔的帮助下,亚瑟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对未来也多了一丝期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亚瑟在纽约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他不再是那个在哥谭街头被人嘲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小丑,而是开始慢慢找回自我,学着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亚瑟,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潘妮看到儿子,立刻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信……信你寄出去了吗?托马斯先生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又是信。亚瑟心里叹了口气。母亲总是这样,一遍遍地问他有没有把信寄给托马斯·韦恩,坚信这位哥谭的富豪会帮助他们母子摆脱困境。以前,亚瑟都会耐心地安慰她,说信已经寄出去了,让她再等等。
但今天,陈阳的话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阿卡姆州立医院”、“病例档案”、“身世之谜”……这些词语在他脑海里盘旋。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回答母亲,而是沉默地放下东西,走到她身边坐下。“潘妮,那封信……能让我看看吗?”他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潘妮愣了一下,随即把信纸递了过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然,我的孩子。托马斯先生看到信,一定会记起我们的。他那么善良,一定会帮我们的。”
亚瑟接过信纸,指尖有些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展开信纸读了起来。信里的内容,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开——潘妮在信里声称,亚瑟是她和托马斯·韦恩的儿子,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托马斯未能尽到父亲的责任,现在她希望托马斯能帮助他们。
“这……这是真的吗?”亚瑟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
潘妮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偏执的肯定:“当然是真的!亚瑟,你是韦恩家族的血脉啊!托马斯他一定会认你的!”
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再联想到白天陈阳说的话,亚瑟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猛地站起身,拿起外套:“潘妮,我出去一下!”
“你去哪里?”潘妮急忙问道。
“我……我去确认一件事!”亚瑟说完,不等母亲回应,就冲出了家门。
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朝着阿卡姆州立医院的方向跑去。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一片混乱,既有对身世真相的渴望,又有对未知的恐惧。陈阳说的是真的吗?他真的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那母亲说的一切,又有几分是真的?
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终于来到了阿卡姆州立医院。凭借着一股执念和从陈阳那里得到的模糊提示,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动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才终于找到了潘妮的病历档案。
他颤抖着手打开档案袋,里面的内容让他如坠冰窟。档案上清晰地记录着:潘妮患有严重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曾因虐待养子亚瑟而被送入医院治疗。所谓的“与托马斯·韦恩有染”、“亚瑟是韦恩家族血脉”等说法,全都是她臆想出来的。档案里还提到了“恐怖的家庭环境”,详细描述了潘妮如何精神失常,如何对年幼的亚瑟进行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
“不……不可能……”亚瑟喃喃自语,脸色惨白如纸。他后退了几步,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手里的档案散落一地。
原来,他不是什么韦恩家族的少爷,只是一个被精神病人收养的孤儿。他一直坚信的母爱,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竟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谎言之上。那些他模糊记忆中关于童年的恐惧和痛苦,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陈阳说的没错,真相,真的能让人彻底绝望。
此刻的亚瑟,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看着档案上那些冰冷的文字,看着镜子里自己苍白而扭曲的脸,喉咙里又开始发出那种不受控制的、凄厉的大笑声。只是这一次,这笑声里没有丝毫的快乐,只有无尽的悲凉、愤怒和疯狂。
哥谭的雨,不知何时又开始下了起来,冰冷地打在医院的窗户上,也打在亚瑟早已破碎的心上。
深夜,陈阳瞬移到韦恩庄园的主卧室。他迅速点了托马斯夫妇的昏睡穴,然后按住托马斯的头读取记忆。
确认了亚瑟身世的真相后,他从空间里拿出电脑,手指飞快地操作,将托马斯几个账户里的大部分资金都匿名捐给了慈善基金。
做完这一切,陈阳看了眼床上的托马斯,心想:“这个罪恶的资本家,还是留给哥谭的人来解决吧。”随后,他便转身消失了。
两天后,亚瑟终于拨通了陈阳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疲惫:“先生……我需要你的帮助。”
电话那头的陈阳很干脆:“可以。你在家收拾好行李,我去接你。”
挂了电话,陈阳便驱车前往亚瑟家。车子停在了那栋破旧、潮湿的公寓楼前,与陈阳身上精致的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走进楼道,按下了电梯。
电梯门打开,陈阳来到亚瑟家门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很快开了,亚瑟站在门后,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侧身请他进来。
陈阳走进屋里,目光快速扫过这个狭小、凌乱的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味道,家具也都显得破旧不堪。
“都知道了?”陈阳率先开口,语气平静。
亚瑟默默地点了点头,低下了头,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潘妮呢?你打算怎么处理?”陈阳问。
亚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我……我想带她一起走,可以吗?”
陈阳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可以。”
亚瑟如蒙大赦,立刻转身去收拾东西。不一会儿,他背着昏睡的潘妮走了出来,陈阳则跟在后面,提起了那个简单的行李袋。
两人一起下楼,来到车旁。陈阳打开了后座车门,示意亚瑟上车。亚瑟却站在原地,脚步有些犹豫。他看着自己身上有些脏的衣服,又看了看陈阳那辆干净整洁的车,脸上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似乎生怕把车弄脏。
“没关系,亚瑟。”陈阳看出了他的顾虑,温和地说,“车子就是为人服务的。”
听了这话,亚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将潘妮放进后座,然后自己也坐了进去。陈阳则打开后备箱,把行李放好。
一切就绪,陈阳发动汽车,车子缓缓驶离了这栋充满了亚瑟痛苦回忆的公寓楼,也驶离了哥谭市,朝着纽约的方向开去。
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倒退,亚瑟看着渐渐远去的哥谭,心中五味杂陈。那里有他的痛苦和绝望,但也有他唯一的过去。而前方的纽约,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
几天后,陈阳将潘妮安置在了纽约一家环境优雅、医护条件顶尖的私人疗养院。他支付了高昂的费用,确保潘妮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料。看着母亲在安静的房间里睡下,亚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感激,也有一丝对过去的释然。
随后,陈阳带着亚瑟来到了自己位于长岛(黄金海岸)的庄园。这里与哥谭那间狭小破旧的公寓有着天壤之别,开阔的庭院、精致的花园,让亚瑟有些目不暇接,甚至感到一丝局促。
“以后你就住在这里。”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安顿好亚瑟的住处后,陈阳又带着他去了自己投资的一家私人研究所。研究所里的设施先进,氛围严谨而活跃。陈阳将亚瑟介绍给了研究所的教授和科学家们,最后,他把重点放在了一位眼神温和的科学家身上——查尔斯博士。
“查尔斯博士,这位是亚瑟。”陈阳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将亚瑟的身世、他的病情以及在哥谭的遭遇,简要地讲给了查尔斯博士听。
听完之后,查尔斯博士看向亚瑟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
陈阳继续说道:“博士,我希望您能给亚瑟一个机会。研究所的各位在休息、不思考工作的时候,能否让亚瑟为大家表演一下他的喜剧?这样他也算有一份工作,能靠自己的能力获得酬劳,而不是感觉我们在怜悯他。我希望他能在这里找回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查尔斯博士点了点头,微笑着对亚瑟说:“当然可以,亚瑟。我们很欢迎你加入我们。”
就这样,亚瑟开始了在研究所的“工作”。白天,他像个普通员工一样来到研究所,大部分时间他都很空闲,因为科学家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很少有休息时间。但只要有人停下工作,稍作放松,亚瑟就会立刻打起精神,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努力地讲笑话、做鬼脸,试图博取大家的一笑。
研究所的每个人都从陈阳那里知道了亚瑟的故事,所以他们都对他格外包容和关心。即使亚瑟的笑话并不好笑,或者他因为紧张而不受控制地大笑起来,大家也都会报以善意的微笑和鼓励。这种被接纳、被尊重的感觉,是亚瑟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他冰封已久的心渐渐有了一丝暖意。
而每天下午,陈阳的妹妹吉尔都会从学校回来,来到庄园给亚瑟进行心理辅导。吉尔年轻、开朗,而且非常专业。她耐心地倾听亚瑟的烦恼,引导他表达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教他一些应对病理性大笑的方法。在吉尔的帮助下,亚瑟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对未来也多了一丝期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亚瑟在纽约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他不再是那个在哥谭街头被人嘲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小丑,而是开始慢慢找回自我,学着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