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陈阳让管家备了些酒菜,在院子里摆了几桌,陪着庄子上的老兵们热闹了一场。陈灵薇也凑在席间,虽不能喝酒,却捧着茶杯,甜甜地挨个给老兵们打招呼:“张伯伯,李伯伯,你们多吃点!”“王伯伯,这个蟹子可鲜了!”
老兵们看着粉雕玉琢的大小姐这般乖巧,心里暖烘烘的,纷纷笑着应承,席间满是欢声笑语。陈阳也陪着喝了几杯,听老兵们讲些当年从军的旧事,直到月上中天才散了席。
次日一早,一行人收拾妥当,登上马车往侯府赶去。
回到府中,刚歇下脚,陈阳就被父亲陈侯爷叫到了书房。
“这几日在庄子上,都做了些什么?”侯爷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平和地看着他。
陈阳将这十几天的日常一一说来,从陪妹妹玩耍到看望老兵,言语间透着几分自在。
侯爷听完,点了点头:“听下人说你把庄子上打理得不错。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陈阳定了定神,拱手道:“父亲,儿子想求您一件事。”
“你先说。”
“儿子看上了府里的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陈阳语气认真,“就是影卫里的乙十二,本名春妞。”
侯爷猛地抬眼,显然有些惊讶:“你是认真的?她出身……”
“儿子是认真的。”陈阳打断道,“家里有父亲和大哥撑着,无需我靠联姻巩固什么。春妞是儿子喜欢的人,儿子只想娶她回来。”
侯爷沉默片刻,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缓缓道:“这事我来安排。”
陈阳心头一松,又问:“那母亲那边……”
“我会去说。”侯爷道,“先给她安排个合适的身份,你母亲那边,我来沟通。”
陈阳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父亲!”
侯爷摆了摆手,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小子,倒比他想象中更有主见。
随后几日,陈侯爷果然着手为春妞安排身份,将她从影卫名录中除名,改记为远房表亲,因家道中落投奔而来,暂住府中。
一切安排妥当后,侯爷让人叫来春妞。春妞听闻二少爷有意娶她,先是愣住,随即脸颊泛起红晕。她虽是影卫出身,性子沉稳,却也藏着女儿家的心思——陈阳样貌俊朗,待人温和,这几次接触下来,早已让她心生好感。更何况,她本就是陈家的人,对这门亲事自无半分拒绝的道理,只低低应了声“全凭侯爷和二少爷做主”。
身份既定,婚事便按规矩办起来。陈侯爷请了相熟的媒人,备上聘礼,三书六礼一一走足了流程。府里上下都忙着筹备,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喜庆。
一个月后,陈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陈阳穿着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将春妞从暂住的小院迎娶进门。大哥远在边疆未能赶回,却托人送来了贺礼,老夫人和侯爷看着新人,脸上满是笑意。
拜过天地,见过长辈,喧闹了一日的宾客渐渐散去。
入夜后,红烛高燃的新房里,春妞端坐在床沿,盖着红盖头,紧张得指尖微微发颤。陈阳推门进来,走到她身前,轻轻挑开了那方红绸。
烛影摇曳中,春妞抬眼望他,眼里映着跳动的火光,也映着他含笑的脸庞。
陈阳拉过青禾(春妞)的手,她的指尖还带着些微凉意,轻轻颤抖着。他望着她泛红的脸颊,声音温和:“第一次在基地见到你时,我便记在心上了。”
青禾(春妞)垂下眼,长长的睫毛在烛影里轻轻晃动,半晌才小声应了句:“二少爷……”
陈阳握紧了她的手,语气郑重:“往后便是陈家妇,不用再叫我二少爷了。我会好好待你,护你一辈子。”
青禾(春妞)听着这话,脸颊更烫了,只轻轻点了点头,指尖却悄悄回握了他一下。
陈阳笑了笑,起身吹灭了红烛。月光从窗棂漏进来,映着满室的喜庆红,将两人的身影温柔裹住,新婚之夜的旖旎悄然漫开。
本世界里,没了陈阳的掺和,蒋云与三皇子为争苏婉晴,渐渐成了京城热议的焦点。两人的较量远比当初陈阳参与时更显阴鸷——蒋云为博苏婉晴青睐,不惜动用家族势力打压三皇子的外围势力;三皇子则借着皇子身份,一边以温情攻势软化苏婉晴,一边暗中设局,让蒋云在诗会出丑、马球失利,更屡屡制造误会,让苏婉晴误以为蒋云心胸狭隘、手段卑劣。
这场纠葛渐渐染上权谋的腥气。三皇子为扫清障碍,暗中构陷蒋家,散布蒋家与废太子有牵连的流言,害得蒋家一度被景明帝猜忌;蒋云不甘示弱,查到三皇子私藏甲胄、结交边将的蛛丝马迹,却在试图揭发时反被设计,险些身陷囹圄。苏婉晴夹在中间,时而被三皇子的“深情”打动,时而又因蒋云的“狼狈”心疼,终日愁肠百结,这段感情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虐心纠葛。
而这一切,都被陈阳麾下的影卫看在眼里。他们不仅紧盯蒋家动向,更顺藤摸瓜,摸清了三皇子的真正野心——他早已不满足于争夺美人,暗中联络朝臣、囤积粮草,竟是在为储位之争铺路。
陈阳将影卫呈上来的密报递给陈侯爷,沉声道:“三皇子的筹谋不小,怕是迟早要动真格的。”
陈侯爷翻看密报的手一顿,随即淡淡合上:“皇家之事,轮不到我们掺和。”他抬眼看向儿子,“我们陈家是保皇党,景明帝在位一日便效忠一日,将来谁继位,便认谁为君。他们斗他们的,我们守住自己的爵位和家业便好。”
陈阳点头应下,不再多言。
日子转眼过了一年。这日,陈府上下喜气洋洋——青禾(春妞)诞下一个男孩。因陈阳大哥仍在边关戍守,尚未成婚,这孩子便成了陈家下一代的长孙。老夫人抱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婴孩,笑得合不拢嘴;陈侯爷虽面上平静,眼底却满是欣慰。
陈阳自此愈发少出京城,多数时候都守在家里。晨起陪青禾照看孩子,午后带陈灵薇去府里的花园放风筝、喂锦鲤,傍晚便和妻儿围坐在一起,听青禾讲些家常琐事。偶尔得闲,便去城郊的庄子,给老兵们送去棉衣、粮食,坐在晒谷场上听他们讲当年的军旅生涯;或是去影卫基地,看看训练的影卫们伙食是否周全,甲胄是否合身,遇上新来的少年影卫,还会随口指点几句格斗的技巧。
他待影卫们温和,却也不失威严,基地里的人都感念这份体恤,训练时愈发卖力。陈阳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总能想起上一世那些为护他而倒下的人,目光里便多了几分旁人难懂的沉凝。
景明帝对三皇子愈发宠幸,渐渐动了废黜太子、改立三皇子的心思,此事虽未明说,却已在朝堂上传得沸沸扬扬,朝局一时间暗流涌动。
陈阳看在眼里,权衡之下,觉得太子仁厚,更值得扶持。他暗中动了些手脚,不久后,景明帝突然驾崩。
太子顺势登基,新帝继位后,对三皇子与蒋云此前为苏婉晴争斗不休的事本就不满,认为二人行径有损皇家颜面,当即下旨将三皇子分封至偏远之地,不授实权,令其即刻离京就藩。
陈阳不再参与外界争斗,日常只在家中照顾妻儿,陪伴妹妹。妹妹嫁人后,他便将全部心思放在妻子青禾和孩子身上。
青禾此前为他生有一子,后来又陆续育有一子两女,一家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陈阳始终对青禾极好,两人相伴一生,白头偕老。
陈阳的大哥在父亲的全力扶持下,加之陈阳在暗中时常提点、铺路,为其解决了不少军中与朝堂上的难题。大哥屡立战功,功勋渐多,越发受到当朝皇帝的倚重与信任。
陈家因此愈发稳固,富贵得以长久延续。
老兵们看着粉雕玉琢的大小姐这般乖巧,心里暖烘烘的,纷纷笑着应承,席间满是欢声笑语。陈阳也陪着喝了几杯,听老兵们讲些当年从军的旧事,直到月上中天才散了席。
次日一早,一行人收拾妥当,登上马车往侯府赶去。
回到府中,刚歇下脚,陈阳就被父亲陈侯爷叫到了书房。
“这几日在庄子上,都做了些什么?”侯爷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平和地看着他。
陈阳将这十几天的日常一一说来,从陪妹妹玩耍到看望老兵,言语间透着几分自在。
侯爷听完,点了点头:“听下人说你把庄子上打理得不错。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陈阳定了定神,拱手道:“父亲,儿子想求您一件事。”
“你先说。”
“儿子看上了府里的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陈阳语气认真,“就是影卫里的乙十二,本名春妞。”
侯爷猛地抬眼,显然有些惊讶:“你是认真的?她出身……”
“儿子是认真的。”陈阳打断道,“家里有父亲和大哥撑着,无需我靠联姻巩固什么。春妞是儿子喜欢的人,儿子只想娶她回来。”
侯爷沉默片刻,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缓缓道:“这事我来安排。”
陈阳心头一松,又问:“那母亲那边……”
“我会去说。”侯爷道,“先给她安排个合适的身份,你母亲那边,我来沟通。”
陈阳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父亲!”
侯爷摆了摆手,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小子,倒比他想象中更有主见。
随后几日,陈侯爷果然着手为春妞安排身份,将她从影卫名录中除名,改记为远房表亲,因家道中落投奔而来,暂住府中。
一切安排妥当后,侯爷让人叫来春妞。春妞听闻二少爷有意娶她,先是愣住,随即脸颊泛起红晕。她虽是影卫出身,性子沉稳,却也藏着女儿家的心思——陈阳样貌俊朗,待人温和,这几次接触下来,早已让她心生好感。更何况,她本就是陈家的人,对这门亲事自无半分拒绝的道理,只低低应了声“全凭侯爷和二少爷做主”。
身份既定,婚事便按规矩办起来。陈侯爷请了相熟的媒人,备上聘礼,三书六礼一一走足了流程。府里上下都忙着筹备,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喜庆。
一个月后,陈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陈阳穿着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将春妞从暂住的小院迎娶进门。大哥远在边疆未能赶回,却托人送来了贺礼,老夫人和侯爷看着新人,脸上满是笑意。
拜过天地,见过长辈,喧闹了一日的宾客渐渐散去。
入夜后,红烛高燃的新房里,春妞端坐在床沿,盖着红盖头,紧张得指尖微微发颤。陈阳推门进来,走到她身前,轻轻挑开了那方红绸。
烛影摇曳中,春妞抬眼望他,眼里映着跳动的火光,也映着他含笑的脸庞。
陈阳拉过青禾(春妞)的手,她的指尖还带着些微凉意,轻轻颤抖着。他望着她泛红的脸颊,声音温和:“第一次在基地见到你时,我便记在心上了。”
青禾(春妞)垂下眼,长长的睫毛在烛影里轻轻晃动,半晌才小声应了句:“二少爷……”
陈阳握紧了她的手,语气郑重:“往后便是陈家妇,不用再叫我二少爷了。我会好好待你,护你一辈子。”
青禾(春妞)听着这话,脸颊更烫了,只轻轻点了点头,指尖却悄悄回握了他一下。
陈阳笑了笑,起身吹灭了红烛。月光从窗棂漏进来,映着满室的喜庆红,将两人的身影温柔裹住,新婚之夜的旖旎悄然漫开。
本世界里,没了陈阳的掺和,蒋云与三皇子为争苏婉晴,渐渐成了京城热议的焦点。两人的较量远比当初陈阳参与时更显阴鸷——蒋云为博苏婉晴青睐,不惜动用家族势力打压三皇子的外围势力;三皇子则借着皇子身份,一边以温情攻势软化苏婉晴,一边暗中设局,让蒋云在诗会出丑、马球失利,更屡屡制造误会,让苏婉晴误以为蒋云心胸狭隘、手段卑劣。
这场纠葛渐渐染上权谋的腥气。三皇子为扫清障碍,暗中构陷蒋家,散布蒋家与废太子有牵连的流言,害得蒋家一度被景明帝猜忌;蒋云不甘示弱,查到三皇子私藏甲胄、结交边将的蛛丝马迹,却在试图揭发时反被设计,险些身陷囹圄。苏婉晴夹在中间,时而被三皇子的“深情”打动,时而又因蒋云的“狼狈”心疼,终日愁肠百结,这段感情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虐心纠葛。
而这一切,都被陈阳麾下的影卫看在眼里。他们不仅紧盯蒋家动向,更顺藤摸瓜,摸清了三皇子的真正野心——他早已不满足于争夺美人,暗中联络朝臣、囤积粮草,竟是在为储位之争铺路。
陈阳将影卫呈上来的密报递给陈侯爷,沉声道:“三皇子的筹谋不小,怕是迟早要动真格的。”
陈侯爷翻看密报的手一顿,随即淡淡合上:“皇家之事,轮不到我们掺和。”他抬眼看向儿子,“我们陈家是保皇党,景明帝在位一日便效忠一日,将来谁继位,便认谁为君。他们斗他们的,我们守住自己的爵位和家业便好。”
陈阳点头应下,不再多言。
日子转眼过了一年。这日,陈府上下喜气洋洋——青禾(春妞)诞下一个男孩。因陈阳大哥仍在边关戍守,尚未成婚,这孩子便成了陈家下一代的长孙。老夫人抱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婴孩,笑得合不拢嘴;陈侯爷虽面上平静,眼底却满是欣慰。
陈阳自此愈发少出京城,多数时候都守在家里。晨起陪青禾照看孩子,午后带陈灵薇去府里的花园放风筝、喂锦鲤,傍晚便和妻儿围坐在一起,听青禾讲些家常琐事。偶尔得闲,便去城郊的庄子,给老兵们送去棉衣、粮食,坐在晒谷场上听他们讲当年的军旅生涯;或是去影卫基地,看看训练的影卫们伙食是否周全,甲胄是否合身,遇上新来的少年影卫,还会随口指点几句格斗的技巧。
他待影卫们温和,却也不失威严,基地里的人都感念这份体恤,训练时愈发卖力。陈阳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总能想起上一世那些为护他而倒下的人,目光里便多了几分旁人难懂的沉凝。
景明帝对三皇子愈发宠幸,渐渐动了废黜太子、改立三皇子的心思,此事虽未明说,却已在朝堂上传得沸沸扬扬,朝局一时间暗流涌动。
陈阳看在眼里,权衡之下,觉得太子仁厚,更值得扶持。他暗中动了些手脚,不久后,景明帝突然驾崩。
太子顺势登基,新帝继位后,对三皇子与蒋云此前为苏婉晴争斗不休的事本就不满,认为二人行径有损皇家颜面,当即下旨将三皇子分封至偏远之地,不授实权,令其即刻离京就藩。
陈阳不再参与外界争斗,日常只在家中照顾妻儿,陪伴妹妹。妹妹嫁人后,他便将全部心思放在妻子青禾和孩子身上。
青禾此前为他生有一子,后来又陆续育有一子两女,一家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陈阳始终对青禾极好,两人相伴一生,白头偕老。
陈阳的大哥在父亲的全力扶持下,加之陈阳在暗中时常提点、铺路,为其解决了不少军中与朝堂上的难题。大哥屡立战功,功勋渐多,越发受到当朝皇帝的倚重与信任。
陈家因此愈发稳固,富贵得以长久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