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谁给的“惠民”-《我,接生婆,掌中宫尺》

  狼尾的皮靴碾着帐外的积水踏进医帐时,沈知微正就着烛火整理今日的毒理记录。

  暗卫斗篷上的泥点滴在草席上,发出细碎的“啪嗒”声,她抬头便见他掌心托着块染了窑灰的铜片,边缘还带着焦痕。

  “大人,这是皖南秘窑的夜影。”狼尾喉结动了动,声音比往常更沉,“末将守在窑后枯井里等了三夜,昨夜他们烧到子时,我用影铜器摄下的。”

  沈知微接过铜片的瞬间,指尖被余温烫了一下。

  她将铜片凑近烛火,跳动的光影里,模糊的影像渐渐清晰——窑口的火舌舔着夜空,几个戴斗笠的人正往白花花的盐堆里倾倒黑色粉末。

  那些粉末落地时腾起幽蓝烟雾,像极了她在显微镜下见过的坏死细胞边缘。

  “这是...”她的指甲掐进掌心,“乌银粉?”

  “是。”狼尾指腹抹过铜片上一道暗纹,“末将混进运盐车队,听见窑工说,那些黑渣是废弃医械回炉炼的。

  什么手术刀、银药杵,全扔熔炉里化了,再磨成粉掺盐。“他突然掀开衣襟,从怀里掏出块碎陶片,”窑壁刻着字,末将拓下来的。“

  陶片上的字迹被烟熏得发褐,却清晰可辨:“清源济世,各得其所。”

  沈知微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想起谢玄密报里“清源社用赈灾款购真盐倒卖给世家”的字句,想起老邝说的“三成海盐,七成渣粉”的配比——原来“惠民”二字,是拿百姓当填毒的瓮。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青鸾卫掀帘进来时,雨珠顺着帽檐滴在他肩甲上:“沈大人,小满姑娘带人截了处转运点,说有要紧东西要呈。”

  话音未落,草帘被大力掀开。

  小满浑身沾着盐粒冲进帐内,腰间的药囊撞在桌角,“哐当”一声。

  她反手抛来个未封口的粗麻盐包,袋口渗出的盐粒落在案上,泛着诡异的靛青。

  “您看!”小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从怀里抖出张泛黄的清单,“这是转运点账本里夹的。

  甲等精盐——王府用;乙等调和盐——吏员用;丙等惠民盐——庶民用。“她指尖重重戳在”丙等“二字上,”他们连毒都分三六九等!“

  沈知微拈起一粒丙等盐,在指尖搓碎。

  盐末里混着细小的金属颗粒,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她突然笑了,笑声里浸着冰碴:“原来‘惠’,是施舍给贱民的毒。”

  “大人,太医院的飞鸽传书。”医女捧着个朱漆木匣进来,匣上盖着礼部的火漆印,“说是您的《疫源辨正疏》被驳了。”

  沈知微撕开火漆的动作极快,羊皮纸展开时发出脆响。

  批文上的墨字刺得她眼睛生疼:“妇人妄议国政,扰乱民心,速令回京待勘。”

  帐内霎时静得能听见雨打竹帘的声音。

  小满的手按在腰间短刀上,指节发白;狼尾的拇指摩挲着暗卫腰牌,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话。

  沈知微突然抓起案上的“惠民盐”,扬手泼在批文上。

  靛青盐粒顺着墨迹滚落到地,像一滩凝固的血:“他们管这叫’惠‘?

  我看是——吃人的税!“她转身对医女道,”把疏文抄五十份,让青鸾卫连夜贴到白水镇各街口。“

  “沈掌医。”

  帐外传来清越的男声,带着点潮湿的山岚气。

  沈知微抬头,便见个穿月白粗布衫的男子立在雨里,腰间系着根草绳,手里攥着顶斗笠。

  他面容清癯,眼角有道淡疤,像被刀背抽过的痕迹。

  “裴元度?”小满的短刀出鞘半寸,“清源社的社首?”

  裴元度拱了拱手,雨水顺着斗笠边缘落进他领口里:“沈大人救一人,我养万民。”他走进帐内,布鞋在草席上印出湿脚印,“若放开盐利,豪强囤积居奇,贫者连毒盐都吃不起。

  与其饿死,不如缓死。“

  沈知微盯着他腰间的草绳——那是皖南陶工的标记。“你儿子吃的可是甲等精盐吧?”她突然开口,“上个月庆王府的春宴,我替侧妃接生时,见小世子的乳母用的是雪白色的盐。”

  裴元度的瞳孔缩了缩,却没避开她的视线:“我兄因’女医干政‘贬死岭南,我深知权力失衡之祸。

  你们讲平等,可世界本就不平——我不过是把不平,变得有序。“他转身要走,又停住脚步,”沈大人,仁心治不了穷。“

  帐门在他身后合拢时,沈知微摸出怀里的听诊器。

  血玉尺在掌心发烫,像团烧红的炭。

  她突然扯过案上的改良图纸,笔尖在“被动吸附层”几个字上重重画了道:“取羊肠膜、石灰浆。”她对小满道,“今夜必须改进这东西。”

  烛火熬到第三更时,沈知微的指尖终于沾了血。

  她捏着镊子将薄纱滤网嵌入铜管,羊肠膜混着石灰浆的黏腻感让她皱眉。

  当“惠民盐”粉末被吹过管腔的瞬间,滤膜上慢慢析出暗银色的颗粒——和三日前实验的乌银反应分毫不差。

  更惊人的是,血晶在接触毒素后开始微微发亮。

  沈知微凑近细看,发现原本圆润的晶体表面出现了蜂窝状微孔,像张细密的网。

  她蘸了蘸清水涂在滤膜上,微孔竟自动吸附起水中的金属颗粒,在瓷盘里聚成针尖大的银点。

  “原来如此。”她在记录册上疾书,“血晶能随毒素进化,形成环境防御结构...今后凡涉水源、空气、食物污染,可用此法初筛。”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拍门声。

  医女掀开草帘时,浑身是血的少年被抬了进来。

  他的左腹插着半截陶片,染血的手紧攥着块烧焦的木片,指缝里渗出的血滴在草席上,开出暗红的花。

  “小陶?”小满认出他是盐仓密信的署名者,“是皖南窑口的陶工?”

  少年的喉间发出嗬嗬的声响,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沈知微。

  他颤抖的手抓住小满的手腕,将木片塞进她掌心,便再没了声息。

  沈知微接过木片时,木片上的焦痕硌得她掌心生疼。

  上面歪歪扭扭刻着:“庚戌年三月,柳氏验器毁于司匠坊。”

  “柳氏...”她的呼吸突然一滞。

  这是母亲的姓氏!

  她颤抖着取出听诊器,将血玉尺贴在小陶尚温的手腕上。

  血晶剧烈震颤起来,在帐内投出断续的光影——一个穿月白医袍的女子站在熔炉前,手中的金属器械突然爆裂,火星四溅。

  女子转身时,侧脸在火光中一闪而过,分明和沈知微镜中的面容有七分相似。

  画面戛然而止时,沈知微的眼泪砸在木片上,将“司匠坊”三个字晕染成模糊的墨团。

  她突然想起母亲日记里被撕去的那页,想起谢玄说“柳氏医器在二十年前被尽数销毁”的话——原来她们早就知道毒盐的真相,可没人听见。

  雨不知何时停了。

  沈知微掀开帐帘,见山岗上立着个单薄的身影。

  裴元度的月白粗布衫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医帐的灯火,声音飘进风里:“仁心?

  呵,仁心治不了穷。“

  沈知微摸了摸怀里的木片,又碰了碰改良后的听诊器。

  远处,白水镇的百姓正举着火把往医帐方向涌来,火光映得他们溃烂的手背上的脓水发亮。

  她望着那些摇摇晃晃的火光,突然想起三日前婴孩哭哑的喉咙,想起阿荇跪在泥里的背影——

  有些声音,总得有人替他们喊出来。

  她转身对小满道:“去请苏州知府。”话音未落,帐外已传来百姓们模糊的喊叫声:“沈大人!

  我们要见沈大人!“

  山岗上的裴元度听见这声浪,手指缓缓攥紧了腰间的草绳。

  他望着越来越近的火光,忽然笑了——只是这笑里,多了几分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