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孤星照命-《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

  “老师可是休息的不好?”

  张昊见胡老师愣怔良久,面容竟至扭曲,心说至于么?

  老胡被他拉扯袖子回过神,装作心忧黎庶困苦之状,愁眉不展道:

  “眼看就是农忙,衙门事务繁多,尤其筹运白粮一事,哎!”

  白粮是江南五府上贡京师的优质粳米、糯米,专供内官监、供用库、酒醋面局,以及王公京官的俸禄所需。

  由于缴纳制度苛刻,加上路途遥远、运河风浪、关卡刁难等问题,北运白粮之役,常导致解户(解运白粮进京之家)破家亡身。

  不过白粮问题在本县称不上老大难,胡老师话语另有所指。

  张昊最烦老胡这一点,说话爱打官腔,拐弯抹角。

  “磨坊的事学生尽力而为,争取本县解户能早些启程北上。

  入伏前,奎叔回来给奶奶问安,小住了几日,倘若有甚么事,学生岂会不告诉老师?

  严阁老眼里揉不得沙子,家父能在常州连任至今,老师你懂的。”

  张昊说的比较露骨,上有伞盖,背靠大树,老师你勿惧风雨,当然了,遭雷劈谁也没办法。

  官场是派系的角力场,党同伐异,他老子眼下就站队正确,妥妥的严党。

  可惜严嵩出名的白脸奸臣,迟早要完,届时张家老小,怕是都要陪葬,他为此糟心透了。

  胡知县闻言,眼睛当时就亮了。

  他来江阴两年多,任期将满,眼下最关心的就是前途。

  我朝外官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先由上司查验行能勤惰,开写评语,后有吏部考功司复查,随时还有巡按御史来采采风闻,听听民意啥的。

  归根结底,顶头上司的评语相当重要。

  “马千总回来过?”

  胡知县紧盯爱徒,马奎是张知府心腹,他心里有数。

  “老师勿忧。”

  张昊奉上一粒定心丸。

  胡知县不觉就神清气爽,原来知府已经派来过,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啊。

  至于张知府为何不回信,他觉得可能是自己出身太寒碜的缘故。

  他科举名次不咋滴,三甲吊榜尾,江阴上任知县死于倭难,他调来本地任职,实属意外。

  从边远不毛混到脂膏之地,他就怕被打回原形,平时捞些油水都是战战兢兢。

  外间传说眼前这小子命犯天煞,克死亲娘,克死继母一尸两命,克掉亲父仕途,顺带把自个儿也克死了。

  嗯,救活后成了傻子。

  但这小子是老诰命的心头肉,初来乍到时候,风言风语他从没当真。

  万万想不到,这小子是名副其实的扫把星,谁沾上谁倒霉。

  小畜生当初登门拜师,一头把他磕进了火坑,再也爬不出来!

  过往不堪回首,老胡深呼吸压下杂乱思绪,斟酌道:

  “三年大比之期,转眼即至,本县学问浅薄,有心无力,你莫要荒废学业,这个、慎之再慎啊。”

  “是,托老师的福,学生侥幸得中头名秀才,自当加倍努力,争取乡试高中解元,不负老师殷殷期盼和谆谆教导。”

  老胡嘴角抽抽,小畜生好大的口气!

  恁多读书人,七老八十还自称童生,你一个屁娃子,张嘴就是头名举人解元公,心里难道没一点逼数?

  “近年夹带成风,上命添设御史两员,专司搜检,犯者先戴枷一月,再送法司定罪。

  切记、多多揣摩时文,烂熟于心,莫要寄望它途,否则悔之晚矣。

  浩然啊,你还小,刻苦几年再考,何愁不中,为何这般急切?”

  “老师金玉良言,学生谨记在心。”

  张昊诺诺连声,虚心受教,起身作礼告辞。

  老胡送到月门,实在无心去前衙打理公务,回屋坐下,禁不住长吁短叹。

  他这会儿心里太苦,过往不敢想,不能提。

  小畜生当初就如今日这样,红口白牙,满脸谦恭,实诚滴把他哄骗。

  这小子院试前,拿文章要他指点,知府公子上门请益,他当然拿出平生本事。

  新晋案首、江南才子张昊的文章流传开来,他不看便罢,一看之下,惊出一身冷汗。

  那篇院试文章,分明就是他做的,这绝非巧合,慌忙把小畜生叫来细问究竟。

  谁能想到,本县俊才,堂堂小三元,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草包!

  更可怕的是童生三试,前两试的头名,铁定是舞弊,他却懵然无知。

  他强自镇定,考校对方学问,直接雅蠛呆住。

  这孩子言谈切中儒学要害,俨然四书五经洞明,一副家学渊源、世家子弟才有的高深见地。

  结果你若是问经书章第十一究竟,对方立马傻眼,出道题,小畜生连一句话都写不出来,憋了半天,竟然要他说明题意、出处。

  再看小畜生笔下文章,简直不忍卒读。

  科举文章必须以程朱理学观点为依据,代圣人立言,岂能阐述自己观点,你算老几?

  他不明白世间怎会有此等奇葩,再三询问,原来这小子当年捡回小命,大病一场,真的秀逗矣。

  四书还记得有朋自远方来,五经没忘关关雎鸠,别说什么春秋尚书,三字经都背不囫囵。

  更叫他惊奇的是,这孩子除了一手好字,还有过目不忘之能,递上一篇文章,立马就能给你背出来。

  看来坊间传闻一点不假,这孩子打小是神童,惜乎天妒英才,于是降下灾祸。

  他实在想不明白,小家伙有过目不忘之能,张知府为何信马由缰,荒废玉树芝兰。

  为了自己、为了大家,这孩子必须抢救一下!

  痛惜爱才之下,他当初好一番掏心窝子,谆谆教诲,效果貌似不赖,这孩子潸然泪下,幡然悔过,当场拜师。

  “砰!”

  胡知县一拳擂在交椅扶手上,后槽牙咬得咯咯吱吱,那根本不是拜师,而是拉他一起跳火坑!

  小畜生若当人子,其父岂会弃之在外,置之不理?

  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前衙班房,张家胖瘦俩长随正和几个快班衙役吹牛皮,见少爷出来,赶忙出屋跟上。

  胖虎边走边说:“少爷,小良方才过来,南市会馆莫掌柜在府上候着。”

  小赫叽歪说:“开春他一直推脱,这回倒是跑得快。”

  张昊还在思索乡试的事,胡老师的担心完全在理,因为举人试这一关不好过。

  科举试卷命题,必出四书五经,想做官就得学制艺八股,这玩意儿内容空洞,与政事无关,纯粹文字游戏,他哪肯耗费光阴,学什么郁郁乎文哉。

  童生三试,不出州府,他连小抄夹带都用不上,正确答案就有人备好,他真不想要案首来着,结果人家硬塞给他,让他低调不成。

  举人试等同全省大考,南直隶生员云集金陵,父亲的虎皮就失效了,这且不说,乡试在中秋前后举行,次年接着春闱会试。

  这是连考直考,要把人烤焦的节奏,对他这种学渣来说,通关难度堪称地狱级。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人间世有个朴素不破的真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他来大明奋斗多年,至今还是个穷逼。

  他起手就是建铁坊,眼看要搞到破产,急慌慌开糕点坊补救。

  张家的花式点心,糅和五谷杂粮,辅以水果肉蛋,添加花果蒸馏的香精,堪称稀世美味。

  奈何本钱高受众小,百姓年节喜事才会买些,最糟糕的是运输储存不便,严重制约销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田庄前年被倭寇祸害一回,差点把他气疯。

  好在他明白一件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折腾的过程,心若在梦就在,无非是从头再来。

  我大明的江阴冬天会下雪,大江会冻上,去年底他雇人挖冰窖储存糕点,接着用宝甲做彩头,借债办庙会,给自家的货物赚吆喝。

  昨日被绑票,他没骗那些强盗,打死也凑不出赎身银,当然,他再苦也比平民百姓滋润。

  靠着乡下田亩和租出去的酒楼进项,便饿不死他,这是奶奶放手让他持家的原因。

  眼目下制皂已经大功告成,他准备换个花样,搏一搏,干票大的。

  这一回他不卖胰子,而是挥泪跳楼出让摇钱树!